第七卷 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163&run=13

桓台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制陶业,其工艺之精细,
堪称“黑似漆、明似镜、薄如蛋壳”。春秋时期,桓台曾是齐国冶铁、铸钱的重
要基地之一。明清时期,已形成以制陶、织布、酿酒、榨油等10余个行业的手工
业体系。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市场,大部手工业被迫歇业。辛亥革命初期,私
营工业和手工业作坊一度发展。??? 1932年,全县有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3000
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产品总值达836.2万元(银币) 。日军侵占桓台期间,私
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遭受很大破坏,所剩无几。抗日战争胜利后,桓台县政府积
极支持私营工业、 个体手工业恢复生产, 并试办起一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1947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桓台人民又陷于战火之中,致使刚刚恢复起来的
千余家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又遭到破坏,民生凋敝,大批工人、手工业者失业。
1949年建国伊始,县委、县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医治战争创伤,恢
复和发展私营工业、 个体手工业。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为105万元。三年国民
经济恢复时期,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
为112万元,比1949年增长7%,产品品种、产量和质量均超过战前1936年的生产
水平。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统
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
方法,采取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将
个体手工业逐步组织起来。 至1956年, 手工业合作社、组达到34个,从业人员
2000余人, 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74.7%。其间,党和政府利用资本主义工商
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允许它有一定发展;同时采取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
改造工商业,开展“五反”运动,实行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
措施和步骤,把资本主义工业企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已有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企业2个,至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291万元,比1952年增
长1.6倍,“一五”时期,年平均递增21.04%。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发动了“大跃进”,急于过渡,盲目的改变所有
制性质,至1960年,县、社集体工业全部升为全民工业企业,达27个,实现工业
总产值837万元, 比1957年增长1.88倍,年平均递增42.2%。1961年起,县人委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关停了2个全民企业,并将6个全民企
业转为县属集体工业,将不适当地升并为全民企业的16个社办企业,恢复其集体
所有制性质,精减职工2400余人,工业生产下降的趋势得到扭转,至1965年,全
县工业总产值为56l万元。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年平均递增31·9%。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虽然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失,但在广大干部、工人的努力下,工业生产仍取
得进展。197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1344万元,“三五”时期,年平均递增19.1%;
1975年为2658万元,“四五”时期,年平均递增14.6%。
第五个五年计划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方针,全面整顿企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工业生产有较快的增长。1980年全
县工业总产值为9076万元,“五五”时期,年平均递增27.8%;1985年工业总产
值为195ll万元,“六五”时期,年平均递增16.5%。

桓台县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
年度│全部工业总产值(现价) │ 全部工业总产值 (80年不变价) │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当年价格)
├───┬───┬───┼───┬───────┬───┼───┬───┬──┬──┬───┬───
│ 合计 │轻工业│重工业│全民 │ 集体 │村及村│工业总│产品销│销售│利润│固定资│固定资
│ │ │ │ ├───┬───┤以 下│产值 │售收入│税金│金额│产原值│产净值
│ │ │ │ │合计 │乡办 │ │ │ │ │ │ │
──┼───┼───┼───┼───┼───┼───┼───┼───┼───┼──┼──┼───┼───
1949│ 88 │ 88 │ │ 105 │ │ │ │ 88 │ │ │ │ │
──┼───┼───┼───┼───┼───┼───┼───┼───┼───┼──┼──┼───┼───
1970│1181 │ 704 │477 │ 882 │ 462 │ 16 │ │1181 │ │ │ │ │
──┼───┼───┼───┼───┼───┼───┼───┼───┼───┼──┼──┼───┼───
1978│6672 │ 3564 │3108 │ 2364 │ 2649 │ 1588 │ 2193 │2988 │ │248 │141 │1762 │ 1276
──┼───┼───┼───┼───┼───┼───┼───┼───┼───┼──┼──┼───┼───
1979│7473 │ 3915 │3558 │ 2421 │ 2449 │ 1306 │ 2895 │3115 │ 2668 │318 │167 │2035 │ 1554
──┼───┼───┼───┼───┼───┼───┼───┼───┼───┼──┼──┼───┼───
1980│8768 │ 4738 │4030 │ 2485 │ 3212 │ 1867 │ 3379 │3483 │ 2771 │249 │198 │2364 │ 1739
──┼───┼───┼───┼───┼───┼───┼───┼───┼───┼──┼──┼───┼───
1981│11170 │ 6702 │4468 │ 2849 │ 3291 │ 1987 │ 4641 │5672 │ 4550 │273 │441 │3764 │ 2724
──┼───┼───┼───┼───┼───┼───┼───┼───┼───┼──┼──┼───┼───
1982│12109 │ 6868 │5241 │ 3389 │ 3873 │ 2326 │ 4173 │7252 │ 6595 │ 339│ 587│4978 │ 3690
──┼───┼───┼───┼───┼───┼───┼───┼───┼───┼──┼──┼───┼───
1983│14070 │ 8352│5718 │ 4923│ 4159│ 2398│ 5844│9117 │ 8699│444 │865 │5917 │ 4506
──┼───┼───┼───┼───┼───┼───┼───┼───┼───┼──┼──┼───┼───
1984│17995 │10465 │7530 │ 3602│ 6401│ 3194│ 7654│1016 │ 9219│601 │900 │6525 │ 4790
──┼───┼───┼───┼───┼───┼───┼───┼───┼───┼──┼──┼───┼───
1985│20467 │12095 │8372 │ 4219│ 7685│ 3867│ 7607│12522 │11616 │666 │1170│8267 │ 6358
──┼───┼───┼───┼───┼───┼───┼───┼───┼───┼──┼──┼───┼───
1986│27043 │15333 │7771 │ 5993 │ 9563 │ 5583 │10643 │15874 │13647 │681 │1150│10566 │ 8173
──┼───┼───┼───┼───┼───┼───┼───┼───┼───┼──┼──┼───┼───
1987│42036 │ 22679│19357 │ 7051 │13288 │ 8707 │19113 │22650 │19528 │985 │1705│13864 │10888
━━┷━━━┷━━━┷━━━┷━━━┷━━━┷━━━┷━━━┷━━━┷━━━┷━━┷━━┷━━━┷━━━

第七个五年计划头两年,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协调,工业生产发展迅速,经济
效益逐步提高。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4756万元,比1949年增长425.24倍,
年平均递增16.9%; 比1978年增长5.21倍, 年平均递增20.8%。 实现利润税金
4036万元,比1978年增长10.38倍。在全县工业总产值构成中,全民工业占15.75
%, 集体工业占60.08%,个体工业占24.17%。轻重工业比例由1958年的51:49
变为1987年的54:46。全县已形成以食品、化工、纺织、造纸、塑料、建筑材料、
机械、冶金为骨干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化肥、针织、水泥、等级面粉、饮料
酒等千余种。 1987年比1978年,水泥、机制纸、塑料制品、饮料酒分别增长8倍
以上,有38种工业产品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产品,并有28种产品销至欧美、东南
亚各国,创外汇418.3万元。预算内独立核算的131个企业,实现利税2690万元,
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润12.3万元, 每百元资金实现利润10.43元,比1978
年分别增加1.25元、 1.93元; 每百元产值实现利润13.1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14922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