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河道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138&run=13

小清河治理 1543年前,小清河桓台段无堤,河水横流。1544年 (明嘉靖二
十三年) ,始沿河筑堤,并植柳设铺,固岸护堤。169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在
青沙泊南岸筑桑公堤拥水。明清时期,小清河屡浚屡瘀,青沙、马踏湖多年呈现
一片汪洋。189l~1892年(光绪十七、十八年),连年整修河道,河槽深0.8~1.4
丈,河堤拓宽至30丈,小清河航运、灌溉之利复兴。
清末至民国时期,只有“勘查小清河报告书”和“整理小清河计划书”,但
未治理。
20世纪50年代,无大汛,未予治理。1961~1962年出现较大汛情。1962年11
月, 投工5967个,完成土方12284立方米,整修加固了南岸薄弱堤段。1963年11
月,全面整治南岸,拓宽河槽,增大过流断面,顺直河岸内坡,培厚外坡,加高
堤岸, 投入工日17.5万个、 完成土方16万立方米,堤顶高出1963年最高洪水位
0.8米, 堤顶宽3米。1965年4月,全面复堤加固南岸,槽内取土护外坡,堤顶高
于1964年最高洪水位l米, 堤顶宽3米,做土方11.1万立方米,用工6.99万个。6
月,又组织3000名民工,对河槽南坡全线切滩,裁弯取直,整修险工河段。并在
沿河南堤顶每百米筑一个100立方米的“土牛” ,用工2.976万个,做土方7.1万
方。 1966年又在河北建成770立方米/秒的小清河溢洪道及容量为2200万立方米
的青沙湖滞洪区。
历经岁修加固, 河道行洪能力由建国前最大行洪200立方米/秒,提高到安
全行洪300立方米/秒。 沿岸树木成林,有树16.8万株。小清河堤防可抵御20年
一遇的特大洪水。
孝妇河治理 孝妇河上游,河势陡峻,博山地区发生洪水24小时内即可顺河
入境。境内堤岸低矮,河道弯曲狭窄,易决堤泛滥。从清代至民国时期,已决堤
改道三次,水泛为患。后虽多次整治,收效甚微。1941年春,以“征工服役”之
法, 募集民工3万余人,疏浚河道15公里,深挖l米。1949年7月和1950年又两次
拓宽挖深河道。1953年开浚孝妇河一、三支流分洪,但河泛依然难绝。1961年冬,
开始加厚桓台与邹平县界至木佛闸、 北薛至前陈两段河堤外坡,培堤土方3.7万
立方米。1963年,又对陈庄至宋家屋子段扶堤加固土方近万立方米。1964年12月,
投工5.63万个,裁弯取直土桥(桓、邹县界)至木佛闸段河道,挖土5.39万立方米,
筑堤顶宽3米, 内外边坡1:2,做灰土3000多立方米,砌护堤岸1200余米,河堤
高度超过1964年最高水位0.8米,可安全行洪60立方米/秒。
孝妇河二支流治理 1962~1966年, 曾先后6次清瘀挖深,扶堤拓宽38.1公
里,投工19余万个,挖土方31万立方米,筑起高于1964年最高水位0.7米,顶宽3
米的堤防。1963~1965年,又分别疏挖了人字河、高王村南孝妇河东分洪道,分
洪能力均为40立方米/秒。大寨沟接长至木佛闸后,为孝妇河分洪15个流量。经
多渠道、多梯次分洪,孝妇河防洪能力比60年代初增强10倍以上,可抗御20年一
遇的特大洪水。60年代末,孝妇河干涸,河道疏于管理。
乌河治理 乌河为地下河,河堤高低不一,南部河段无堤防。1964年,调集
民工9000余人,对耿桥至北夏庄段复堤,共挖土19.22万立方米,砌体850立方米,
用工14.4万个,复堤高度比1964年最高水位高0.8米,顶宽2米,内外坡1:2。当
年,建成乌河东分洪河道,河底宽6米,槽深3.1米,堤顶宽1.5米,内外边坡l:
2,流量为30立方米/秒。1966年,又疏挖乌河西分洪河道。1985年4月,由齐鲁
三十万吨乙稀工程投资265万元,翻修乌河桥闸18座,完成土方8.1万立方米,砌
石10092立方米,砼3622立方米。
东猪龙河治理 1950年前河道淤塞,堤岸残缺。1965年投工34.5万个,疏挖
复堤刘斜村北至华沟村北,长20.7公里的河段,清淤复堤土方41.9万立方米,河
道行洪量达30立方米/秒。 1967年7月,又将于三屋子至华沟村北3600米河段拓
宽加深,河底拓宽10米,筑堤顶宽3米,边坡1:2,附带马道2米,投工3.57万个,
完成土方8.4万立方米。 60年代末,已变成淄博地区工业排污河道。1981年投资
30万元,对东猪龙河实施清污分排、行洪除涝综合治理,始在湖区预备河上修建
东猪龙河穿涵,华沟桥至穿涵段河道扶堤2.5公里,清淤1.5公里,投入工日9.68
万个, 挖土10.2万立方米,砌石1703立方米,做混凝土405立方米。从此,东猪
龙河污水越过预备河流入小清河。 1984年4月,国家又投资52万元,对华沟桥至
小清河段用混凝土护底护坡3公里,石砌密封1公里。
西猪龙河治理 1965年始对西猪龙河疏挖扶堤、拓宽加深治理。南起新城三
岔湾, 北至傅桥村北,全长7894米,投工11.9万个,挖土12.96万立方米,河槽
深4.2米,堤顶宽2米,堤底宽10米,堤高超过1964年最高水位0.8米,两岸各留6
~10米土道。1977年11月,又调集民工7000余人,对河道裁弯取直,投工33.5万
个,挖土70万立方米,河道宽直畅顺,流量达80立方米/秒。
预备河治理 始凿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是境内地表水的主要出口河
道。1746年(乾隆十一年),知县朱仕琪曾率民众疏挖河道,整修河堤。尔后,屡
浚屡淤。1965~1966年,疏浚清淤土方7.22万立方米,用工3.15万个。1968年又
投工6万个, 挖土15万立方米,将河流向西延伸,横穿马踏湖区,与孝妇河二支
流衔接。1969年和1972年,先后建成鱼龙、北夏庄两座拦河闸,流量分别为40立
方米/秒和115立方米/秒。1981年,再次清淤、扶堤9.4公里,投工11.42万个,
挖土12.05万立方米,预备河安全行洪能力达40立方米/秒,境内尾段流量达115
立方米/秒。此河既可接进诸河客水,又能排出内涝积水,调控马踏湖水位。
人字河治理 原系孝妇河上游的细小支流。 1963年4月,在孝妇河益民闸上
游建闸开凿人字河,上游顺北干渠,下游沿旧人字河,全长5.13公里,途经董圈、
高家两村之间, 于北营村西入杏花河。用工8.54万个,挖土9.2万立方米。11月
又对董圈村以下河道拓宽加深,挖土3.4万立方米,用工1.14万个。1964年5月再
次疏挖全程,挖土5.6万立方米,用工4.91万个。1965、1974、1977年三次扶堤,
用工2.64万个,筑土4.99万立方米,河道行洪流量达25立方米/秒。1982年,再
度挖深拓宽河道全程,挖土29.17万立方米,用工15.83万个,人字河流量达40立
方米/秒,成为孝妇河主分洪道和西北地区除涝灌溉的主河道。
胜利河、杏花河治理 胜利河是1950年开凿的孝妇河支流,先后投工18.42
万个,多次清淤复堤,挖土26.16万立方米,河道最大行洪能力达120立方米/秒。
1966年胜利河由辛庄改道向北,沿桓台与邹平县界入小清河。1967年,桓台、邹
平两县沿胜利河筑起东西溢洪堤, 东堤长1868米,堤顶高程12.4米,顶宽3米,
内外边坡1:2。胜利河主河道行洪达160立方米/秒,溢洪道容洪500立方米/秒。
同年7月,在胜利河辛庄西北建成流量147立方米/秒的压力穿涵,将从邹平县张
官庄入小清河的杏花河, 改为经辛庄穿涵沿胜利河故道入小清河,流量为147立
方米/秒。1970年起,为引清济湖水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