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水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128&run=13

土砖井 明代以前,境内民众已在田间打井浇地,初步改变了“纯靠天然雨
水”的耕种习惯。当时,多为浅井,井壁易塌。清末,始以灰土、砖石固井,延
长水井的使用寿命。19世纪初,连年干旱,桓台人民纷纷打井抗旱,水井数量大
增,至1920年,乌河两岸乡村平均每6亩地l眼水井,井深一般为5~8米,最深的
达15米。1933年,全县有土、砖井4万眼,1949年达4.9万眼。1951年,全县土、
砖井发展到5.2万眼。 1952年起,县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起来,打井抗旱。至
1956年, 全县有土、 砖井7.1万眼, 比1951年增长36.5%。1958年,在所谓的
“大跃进”中,打了近千眼土排井、连珠井,只因井浅而废弃。60年代土、砖井
逐步被机井所取代。70年代,农田中的土、砖井已少见。农村人民生活所用的土、
砖井,也被压水井、自来水井所取代。
洞子井 1933年,索镇花园村高氏兄弟始在乌河于家磨处挖一条40余米长的
地下隧洞,将乌河水引至水井内提水灌溉。此后,沿河群众效仿,穿洞掘井,引
水浇地大受裨益。至1961年,乌河两岸已有干洞17条,长56.11公里;支洞48条,
长33.3公里; 洞子井10701眼,灌溉面积13万亩,效益荫及72村。1962年,县人
民委员会拨出专款,整修洞子井,洞子井潜力被进一步开发。惜数年后,河枯井
废。
机井 1955年,始打机井。1957年,利用竹弓钻、冲击钻,打机井24眼。利
用麻花钻头,横穿成辐射井(俗称横泉井) 或井中井的竖泉井。1963年3月,果里
公社伊家大队首次使用双开箭机井钻(大锅锥钻)打出40米深的机井。当年,全县
打机井19眼。1964~1965年,自行设计制造的300型小磨盘钻机和840型动力钻机
相继投入使用,机井建设发展迅速。至1970年达2613眼,平均钻井深度为60米。
1974年, 果里公社东马大队利用东方红300型回转钻机, 打出274米的深井。至
1975年,全县有百米以上深井23眼。次年,全县机井达到6812眼。1977年,华北
地质勘探公司帮助侯庄大队建成群井汇流工程,灌溉面积2200亩。70年代末,始
用进尺快、 操作简便的150型动力钻机,至1981年发展到19部,从此结束了人力
钻井的历史。 1985年,全县拥有机井9415眼,井灌面积由1980年的45.05万亩增
加到1985年的45.8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9.92%。1986年,随着商品粮基
地县的开发, 机井建设迅速发展。至1987年全县共有机井9610眼,其中150米以
上的深井502眼;机电配套机井9443眼,基本建成标准化农业井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