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畜禽饲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118&run=13

桓台人民素有饲养家畜的传统习惯。《新城县志》载:“骡、马、牛、驴、
猪、鸡、鹅、鸭、犬等皆备,孵鸡业最为发达。”解放前,县内无畜牧兽医机构,
仅有几个民间兽医,医疗水平差,畜禽传染病不断发生,畜牧业发展缓慢。大家
畜多集中在土地较多的农户中,饲养骡、马、牛、驴,用于耕种、运输。猪、羊、
禽饲养较少。 1932年,全县饲养大牲畜2.33万头,猪2000头,鸡30万只,鸭7万
只,年产牛皮2737张,外销鸡20万只,产鸡蛋3500万枚,县内销1500万枚,外销
2000万枚,外销鸭3万只,年产鸭蛋300万枚,县内销100万枚,外销200万枚。鸡
鸭等产品主要销往青岛、济南、张店、博山等地。
建国初期, 畜禽饲养发展较快。1949年,大家畜存栏2.4万余头。1954年,
发展到2.6万余头,增长9.8%,小家畜亦有增长。1958年,饲草饲料青黄不接,
牲畜多病,使役能力下降。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饲草饲料严重不足,
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 1962年,大家畜下降66.3%,禽存栏4万只,比1954年下
降了42.6%,猪羊有所增加。1963年起,贯彻“大力繁殖牲畜,坚持自繁自养”
方针,实行奖励配种繁育政策,调整充实畜牧机构,畜牧业得以发展。1973年,
全县大牲畜发展到2.38万头,比1962年增加1.48万头,增长1.66倍。全县生猪发
展到8万头,比1962年增长121.3%。1974年起,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大牲畜由
农业的主要动力变为辅助动力,加之,保护奖励政策逐步取消,大牲畜存养量下
降。 1982年,大牲畜存养5581头,平均每年下降3.8%。养猪业,由于贯彻了中
央[1975]20号文件,制定落实了一系列养猪奖励政策,发展迅速。1979年,生猪
发展到18.7万头, 比1973年增长1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集体养猪和
集体饲养的大牲畜分散到户,畜牧业出现了大牲畜、生猪下降,其他小畜禽增加
的局面。 1985年,全县存养大牲畜9479头,其中能使役的7859头。生猪存栏6.6
万头,羊存养5106头,家禽存养63.9万只,兔存养1.6万只,貂存养694只,蜂存
养258箱。畜牧业总产值达194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97%。1987年,全县
存养大牲畜1.65万头, 其中能使役的1.03万头。生猪存栏9.1万头,羊存养8031
只,鸡存养95万只,鸭、鹅达5万只,兔饲养量3万只。畜牧业总产值3360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