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品种改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1&rec=100&run=13

小麦品种更新 第一次更新在建国初期至1955年, 以地方品种为主。主要品
种有: 一撮毛、齐大195、胶东扁穗、泗水38、蚰子麦、大麦、改麦、小白麦、
桓台秃头、关东大麦、滨麦。1949年,全县小麦平均单产61.3公斤,1954年增加
到84.5公斤,增产37.8%。
第二次更新在1955~1964年,推广碧马一号、碧马4号、太农153、辉县红、
黄县大料半芒、邹平洋麦、钱交麦,代替了原来的农家品种,全县小麦平均单产
由1954年的84.5公斤,提高到1965年的90公斤,增产6.5%。
第三次更新在1965~1968年,推广济南2号、济南4号、济南8号、济南矮6号、
石家庄407、 北京8号,代替了原来的碧马号等品种,产量提高到125.5公斤,比
1964年增产39.4%。
第四次更新是1968~1976年, 有济南6号、济南9号、蚰包麦、淄选2号、鲁
滕1号(2411) 、桓群2号、桓群4号、泰山1号、泰山4号,春小麦有科春14号、京
红1号、 京红4号、天津6担准。1974~1976年,还推广墨西哥春小麦,主要有他
诺瑞、波塔姆、伊民阿、沙瑞克。
第五次更新是1977~1982年,推广泰山l号、泰山5号、淄选2号、桓群4号、
济南13号, 及部分泰山4号、昌乐5号、济南14号、7449、昌维9号等。小麦亩产
由205公斤提高到270.5公斤,增产31.95%。
1982~1985年,重点推广山农辐63、桓群4号、济南13号及泰山5号。其次还
有795042、京花1号、城辐752等。1985年小麦亩产317.5公斤,较1976年的221.5
公斤,增产43.34%。
1985~1987年,推广鲁麦8号、215953等,小麦单产310公斤。
小麦品种五次大的更新,全县平均单产由84.5公斤,增加到317.5公斤,增长276
%,每次品种更新平均增产55.2%。
玉米品种的更新 第一次更新是建国初期至1960年, 以地方品种为主。主要
品种有金皇后、 白马牙、红骨头、白头翁、草棒子、小粒红、坊杂2号。其间,
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58年,全县平均亩产122公斤。
第二次更新是1960~1970年,推广种植玉米双交种。主要有双跃150、双跃3
号。 1964至1965年,还引进罗马尼亚玉米杂交种CHD311和HD409,平均单产达到
182.5公斤,比1958年增产49.59%。
第三次更新是1971~1976年, 推广玉米单交种,主要品种有新单1号、群单
105、泰单15、泰单7l、桓单5号、烟单6号等。亩产水平达到219公斤,比1970年
增产20%。
第四次更新是1977~1981年, 主要推广桓单6号、桓双1号、泰单75、京早2
号、鲁39、6330、丰单1号、鲁原单7号、亩产达到265公斤,比1976年增产21%。
第五次更新是1982~1985年,推广丰单1号、中单2号、鲁39、烟单14、鲁原
单4号。部分种植有鲁原单7号、鲁玉2号、丹玉11号、丹玉6号、临单2号、莱农4
号等。1985年,单产达到332公斤,比1981年增产44%,从建国初期亩产122公斤
至1985年增加到332公斤,增产210公斤,增长172%。
1985~1987年, 推广鲁玉2号、掖单4号、代替了丰单1号,占玉米总播面积的50
%,1987年玉米单产达到367公斤,较1985年增产35公斤,增长10.8%。
棉花品种的更新 更新前,主要以农家品种和斯字棉为主。
第一次更新是1954~1971年,推广岱字棉15、五一大铃棉,产量水平由16.4
公斤/亩,增加到22.5公斤/亩,增产37.2%。
第二次更新是1972~1977年,推广徐州1818、1526、亩产皮棉由22.5公斤,
增加到32.5公斤,增产44%。
第三次更新是1978~1982年, 推广鲁棉l号,亩产皮棉由32.5公斤,增加到
49公斤,增产51%。
第四次更新是1983~1985年, 推广鲁棉5号,中棉所10号,产量由亩产49公
斤, 增加到67公斤,增产18公斤,增产37%。1985~1987年,推广鲁棉6号、中
棉所12号,单产皮棉68公斤。
棉花品种更新, 亩产由17.2公斤,增加到68公斤,增产295%,每次更新平
均亩产增加42.3%。
大豆、谷子、高粱、地瓜、黄烟等其他农作物也都经历了多次改良,产量有
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