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勋至杨敬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765&run=13

孙兆勋生卒年月不详。字熙载,今朱台镇义和村人。清中名将。
孙兆勋为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武举人。授重庆府左营守备,署忠州营
都司,实授四川马边营都司。在任期间,适逢有邪教案,株连多人。孙兆勋奉上
司密谕,到马边县(今马边彝族自治县)微服私访。经细致查访,查清所谓邪教
案原是一桩冤案,使很多人幸免于难。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兆勋提升为广
惠来营游击。在此地,爱民助民,深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不久,又升为四川晋
安营参将。此时,四川金川县(今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土匪作乱,祸害
百姓。兆勋听说后,立即带兵去剿捕匪徒。他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英勇战斗,
每战必胜。为了取得剿匪的胜利,曾深入匪穴,激战七天七夜不脱战袍、战靴,
不歇鞍马,直到取胜为止。晋安(今属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一带地处深山,老
百姓贫穷不堪。孙兆勋到此地后,带领当地农民,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和自然气候
特点,开垦良田一万多顷,教当地人耕种庄稼,使他们很快摆脱了贫穷。

崔昌龄(约1752~1835)字锡武,今齐都镇西古城村人。著名中医。
崔昌龄自幼多病,18岁起,便从父亲学医,精研张仲景的方药,博阅历代医
家著作。20岁时,爱女死于痘疹。从此,他励志研制痘疹。以后,名声远播,年
治愈痘疹患者达100多人。 南从徐州、泰安,东至滨海,就诊的来往不绝。晚年,
他总结50多年的实践经验, 将痘疹的气运、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著
为4册, 定名为《保赤摘要》。《保赤摘要》强调了外因的作用,从病因的角度
上认识痘疹病的形成和发展。在学术见解上承袭了金朝名医刘完素《素问玄机原
病式》中以气运变化来统论诸病的理论。该书取诸家之长,结合临床实践,奏以
有效验方,是一部痘疹科理、法、方、药较为完整的专著,它以“四宝堂藏版”
于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刊行于世。

王云岫(1791~1835) 字雯谷,号矞堂,今稷下街道孙娄店人。官授福建道
监察御史。
王云岫自幼聪慧,博览强记,经术湛深。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举人。
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 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1821年(清道光元
年)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转任福建道监察御史,稽查太常寺事务。任职期间,
亲临海防,督察执行。裕丰仓账目混乱,上报数字时有隐瞒漏报现象。王云岫上
疏清帝,得到旨意后,立即进行了稽查处理。王云岫居官自律,杜请托,绝馈赠,
廉洁奉公。他友于兄弟,将家产尽分于诸兄弟,而将俸禄奉养老母居京师。后因
病移居郊外野寺,粗茶淡饭,俭朴度日。同年刘耀春拜访他时,叹其廉洁清贫。
年44岁卒于官。齐鲁在朝为官者争相操办他的丧事,德州人时任相国的卢荫溥,
尤其痛惜他的去世,为他筹捐资金置棺装殓,拉回临淄安葬。
其三子绪曾(1827~?),字少雯,号柳亭。8岁时父亲亡故,尊母训入私塾
读书,13岁时府试第一。1859年(清咸丰九年)举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进
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1870年(清同治九年)充湖南省乡试正考官。不久
升福建道监察御史。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特授河南开封府知府,署怀庆府知府。
在怀庆,治理河道有功,又加封盐运使。卒于任上。朝廷封为中议大夫,晋封通
奉大夫。
其五子怀曾(1831~? ),字幼雯,号德亭。幼时父亲亡故,受母训,尊父
遗嘱,立志苦读。后随兄绪曾居京城,后考取国史馆誊录。1873年、1874年(清
同治十二、十三年)乡试、会试联捷,殿试中进士,授职刑部主事。卒后诰授奉
直大夫。父子三人,均殿试及第,王云岫与其三子绪曾又先后同为编修,供职翰
林院,后人写出巧联:“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

于疏枚 生卒年月不详。字卜臣,号卧庐。今齐都镇南马坊人。曾任翰林院
散馆编修。
于疏枚自幼聪慧过人。 4岁时的一个冬日,正值天下大雪,其父与一宿儒拥
炉饮酒做诗。疏枚倚门偷听,遭父亲的训斥:“小子何为?”小疏枚随口唱道:
“这雪下得猛,罩了瓦屋垅。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宿儒翘指赞道:“真
神童也! ” 疏枚9岁能文, 13岁考入县学。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举人,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入翰林院任散馆编修。其书法也较著名。疏枚
性情高傲, 恃才自持, 耻于奔走。他写了一首藏头诗送给掌管升迁大权的十三
王爷:“访杏新雨后,奇葩露墙时。风知香泪滴,鸟踏粉面啼。”惹怒了“疯”
王爷,被打20大板, 于疏枚困在翰林院8年未得升迁。京城的同年和门生们送他
一块题为“翰苑蜚声”的鎏金大匾,他悬于家中门楣上聊以自慰。根据他的“翰
苑蜚声”门匾,被翰林们你言我语,编成一副谐言对联:“翰苑之才暗‘含冤’,
蜚声其名实‘废生’。”于疏枚哭笑不得,于是吟成《牡丹》诗一首:“倾国名
花孰与俦,为何含笑复含愁。料因百卉争妖妍,故把芳心且自收。”他两袖清风,
生活拮据,苦闷之时,借酒浇愁。后忧悒成疾,病逝于京城翰林院,赖门生集资
送柩回原籍。

薛鼎宝(1847~1915) 今辛店街道王朱庄人。打铁技艺过人,“薛家锄”知名
一方。
薛鼎宝7岁丧父, 母亲他嫁,依靠伯父薛振宗长大成人。16岁开始向伯父学
会了铁匠手艺。鉴于大锄是农田主要用具,而当时农民使用的大锄多笨重不堪,
不是不下地,就是抓窝刨坑;不是沾泥,就是兜土,用起来费工费力。于是,他
便下决心在大锄制作上下功夫。他反复琢磨、试验,改进了锄勾的弯度、锄头的
背脊和肩胛的楞角,锄刃两面也力求平整光滑。同时改进了“夹钢”锻打的技术
和淬火技术。使锄刃刚柔相济,韧不卷刃,坚不脆裂。既适于山地砂土,又适于
涝洼黏土。锄草耪茬,不深不浅,锋利无比;遇泥不沾刃,锄土不兜土,使起来
轻便省力,深受农民喜爱,被称为“薛家锄”。一时畅销临淄、淄川、益都、博
山等地。
薛鼎宝的长子薛启厚,尽得薛家锄制作诀窍。据说,他打制的锄刃,不拘多
少,摞起来,规格如一;称量起来,轻重相等。
1915年,薛鼎宝父子相继去世。

苑华芳(1871~1923)字润斋,今齐陵镇西龙池村人。淄博一带西医先驱。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苑华芳于青州广闻书院附属医校毕业,去北京
同仁医院实习2年。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回原籍行医,是临淄最早用西方
医术为人治病的医生。有一天,一潍县商人前往济南,途经临淄,腹疼如绞,痛
不可耐。当地人引他到苑家,登门求治,华芳让他吃下西药,一日后疾病痊愈,
病人持重金酬谢,华芳婉言谢绝。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举家迁博山大街
王家胡同,办起博山第一家西医诊所——华英药房,专治外科病。是年,神头村
有一人头破,伤势严重,无人敢医,遂请新开办的华英药房苑华芳医治。经他清
创、 缝合、 包扎,10多天而愈。为博山医疗史上第一例西医外科手术。1910年
(清宣统二年),博山城里张姓厨师被菜刀割破肚皮,肠子流出一截,急请苑华
芳医治。苑为其清创、消毒、修复、回位、缝合,治疗20多日,痊愈。从此,苑
华芳西医名声大振,成为淄博一带西医医术推行的先驱。1923年病故后,子苑凤
芝 (字瑞亭)仍继父业。

赵永祥(1874~1937)今皇城镇四官村人。出身于木工世家。马扎子创制者。
赵永祥自幼随父学得了制作撑板凳(俗称撑子)的手艺。经赵永祥几次改进,
所制作的撑子,成为名噪一时、人们争相认购的热门货品。1916年,农商部在北
京召开国货展览会,征展各地名优产品,赵永祥的撑子获三等奖。为了确保质量,
他首先选取木质坚、纹理细、色泽紫红的檀木、柘木、长枣木等,粗成撑梁、撑
底、撑柱的原件后,放锅内蒸馏煮熟,直到木材固定不再变形或干裂,然后晾干
加工。撑子卯榫是关键,赵永祥不用通常的阴榫和明榫,专用难度大的“包榫”
(俗称插皮) , 使卯眼和榫头浑为一体,永不变形或松动。撑子的各件榫合后,
他用潍县、周村特铸的“竹节铜轴”贯连起两爿撑楂。最后,用细白线为经,蓝
白两色合股线为纬,顺撑梁两侧孔眼交织成几何对称的各种图案,做成美观舒适
的撑面。 因此, 他的制品,畅销不衰。赵永祥在撑子的基础上,又创制了马扎
(踏) 子,即一个大型撑子的后面多一斜坡靠背,在两边另加扶手,似躺椅、沙
发,可坐可半躺。1935年,在山东省手工业展览会上,赵永祥的马扎子受到各界
人士的赞誉,荣获特等奖。

崔芳德(1904.3.4~1938.11.15) 原名顺德,字乐三,今边河乡北刘征村人。
著名烈士。
1913年,崔芳德入刘征小学读书。1920年,任黎金山小学教师。1921年,考
入益都县立师范讲习所。1923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益都县立小学、刘征小学。
1930年冬,考入山东省册报检查员训练班。半年后毕业分配到新泰县工作。1932
年春,又考入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冬季毕业后,历任沂水县财政局局长、沂
水县第三科科长、利津县第三科科长等职。1936年11月,范筑先将军约崔芳德到
聊城,任山东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第二科科长,后改任山东省第六区游击
司令部上校经理处处长,负责第六区后勤工作。1938年10月,他以自己的合法身
份,大力支持中共在鲁西北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11月中旬,日军对鲁西北抗日
根据地进行“扫荡”。范筑先将军安排城内机关、学校和群众撤出聊城。14日凌
晨,大部撤出。由于国民政府鲁西行署主任李树椿从中阻挠,使范筑先和包括崔
芳德在内的若干重要干部, 失去撤出聊城的战机,遂遭敌人包围。15日上午9时,
范筑先将军在东城受伤壮烈殉国,崔芳德等人在西门与日军巷战中牺牲。1989年
9月,经省政府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吕乙亭(1915.11.13~1939.3.30)又名东甲,今广饶县吕家庄人。曾任八路
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三营营长。
吕乙亭自幼勤奋好学,性格直爽。1931年,在广饶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1933年,被选为广饶县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1934年,考入省立第四师范
学校。1935年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中共广饶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
委员。七七事变后, 正在济宁农校受军事训练的吕乙亭回到家乡。1938年2月,
他担任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九支队军事教练,后被派往临淄任第三大队第二中
队中队长。 1938年7月,第三大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第
十团,吕乙亭先任二营四连连长, 刘斗辰牺牲后他任三营营长。1939年3月27日,
吕乙亭奉命率十团的四、 七两个连队200余人,护送62名受训人员去鲁南和延安
抗大学习。30日上午,队伍到达太河镇(含属淄川区)。由于太河镇周围山峦重
叠,形势险峻。吕乙亭命令部队:“弹上膛,做好战斗准备,没有我的命令,不
准打第一枪!”当部队走到镇西北角围墙下时,国民党顽固派王尚志部伏兵四起,
围攻包抄,围墙上的机枪居高临下猛烈射击。吕乙亭挺身而出,沉着地指挥部队
突围。他高喊:“要坚决冲出去!掩护部队,向南突围!”这时,吕乙亭的胸部
连中数弹英勇牺牲。

陈大学(1921~1939.5.26)今朱台镇大夫店人。著名烈士。
陈大学少时就有忧国之心,见识不凡。1934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1935年
冬,参加了本校抗日救国会和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秋,陈大学回到家乡,
就读于临淄县立初级中学,与连东壁等同学组织“挺进社”,创办《挺进报》,
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0月,参加了李人凤等人组织的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
军训团。1938年1月5日,参加了矮槐树伏击战。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担
任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三营七连政治指导员。 1939年3月27
日, 中共清河区特别委员会选调了62名军政干部, 入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
习。 3月30日上午9时许,当这支300余人的队伍行至太河镇(今属淄川区)村西
围墙下时,突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王尚志部的伏击。38人奋力拼杀,冲出重围。
其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陈大学被俘后,在峨庄(今属淄川区)敌人司令部里,
先是不给饭吃, 继而则用6根铁丝拧起来抽打他。敌政治部副主任李资廉过去是
陈大学的教师, 也出面劝降,当即被严词拒绝。1939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
陈大学等5位抗日志士被集体杀害在临朐县城西黄山村南门外弥河滩上。

商孝先(1908.3~1939.7.22) 今稷下街道商王庄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
第三支队七团三营副营长。
商孝先早年求学于益都,后在合顺店任小学教师。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后,
全国各地爱国民众奋起抗日,商孝先弃教从戎,参加了胶济铁路益都车站护路队,
巡逻在张店以东路段。1937年12月,护路队成员在寇芳田、安硕廷等人带领下,
想投奔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走到辛店时,全部人员被临淄土顽部队陈
瑞符扣留, 强行将他们改编,商孝先任中队长。1938年3月,他们集体投奔临淄
抗日游击队三大队, 被改编为第六中队。7月,三大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
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商孝先任副营长。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所在部
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七团三营, 他仍任副营长。1939年6月,他带领
八路军战士参加了邹平县刘家井子战斗。 1939年7月21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
支队在司令员马耀南, 副司令员杨国夫带领下,率600多人从刘家井子东进临淄
时,夜间在桓台县牛王庄休息。由于汉奸告密,驻索镇、唐山、岔河、焦桥、高
苑、张店等地的伪军于22日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层层包围。当司令员马耀
南先行至大寨村大街中段时壮烈牺牲,副司令杨国夫率部奋力拼杀。在战斗中,
商孝先冲杀在前,在率部队突围时不幸在一片谷地里壮烈牺牲。

翟作奎(1924.10~1940.1)今皇城镇锡腊营人。少年民族英雄。
1937年秋,翟作奎在县立石槽小学毕业后,由于日军入侵,学校解散,闲在
家里。1939年春,为皇城乡儿童团团长。15岁的翟作奎奔走各村,组织少年儿童
站岗放哨,盘查汉奸特务,募集碎铜废铁、弹壳等军工物资支援前线。这年秋天,
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1月,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不时出动骚扰,村里的自
卫团经常处于战备状态。一天半夜,翟作奎等人去东南寨门查哨,突然发现远处
围墙上有几条黑影。他便果断地对自卫团员耿长文说:“快去学校通知自卫团下
地洞转移。”又对党支部书记于书堂说:“你赶快隐蔽,我年轻不妨事。”等他
俩离开了,作奎才转身跳下围墙。这时,突然从身后树丛中窜出三四个汉奸,翟
作奎被捕了……伪军用棍棒敲打着翟作奎的头,问他谁是村干部、谁是共产党。
翟作奎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我也是党员也是干部,干部党员就是我一个。”
丧心病狂的汉奸们恼羞成怒,一枪打穿了翟作奎的头部,翟作奎献出了他年仅16
岁的生命。

边树樟(1917~1940.4)今召口乡东召口人。著名烈士。
1933年6月,边树樟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中学。1936年6月,边树樟走上街头进
行抗日救国宣传。1937年冬,他在同学的帮助下,联络了一支七八十人的抗日武
装,组成了临淄第一个“抗日自卫团” 。1938年3月,临淄早期的共产党员许云
轩前往东召口,将临淄四区的几支抗日武装统一收编为临淄县抗日游击队一大队,
边树樟部编为第二中队, 树樟任中队长。7月,一大队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
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特务二营。许云轩任营长,胞兄边树栒任教导员,边树樟任
二连连长。1938年8月5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天,边树栒暗地里与国
民党山东第十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梁建章勾结,想以二连为基础进行哗变,拉
走部队。边树栒伙同另两个胞弟多次诱劝边树樟。边树樟最后拔出手枪,一扬手
说:“人各有志, 不能勉强, 你干你的国民党,我当我的共产党,各走各的吧!
”1939年10月,部队改编为基干二营,边树樟任四连连长。后奉命去鲁南抗大分
校学习, 被评为模范学员。1940年4月,边树樟率部队进驻博兴县灰庄子,突遭
日军和保安八旅周胜芳部600余人的合围。 在突围激战中,边树樟中弹负伤,他
忍着剧痛,继续指挥部队反击敌人。激战一天,四连战士突围了,边树樟不幸牺
牲。

石次昆(1910~1940.9.18) 今辛店街道毛托村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
四支队第四团特派员。
1928年,石次昆毕业于省立第四师范讲习所,先后在毛托、安次等小学任教
师、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了石潇江、石一宸等人组织
的抗日武装队伍,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13日,这支队伍加入廖容标、
马耀南、姚仲明等领导的黑铁山起义部队,授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第十二中队,石次昆任二排排长。是年春,他带领爆破组在胶济铁路上炸断了敌
人的一辆军车,杀死杀伤日伪军20多人。是年夏,十二中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
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八团第二营,石次昆任八团二营五连一排排长。9月1日,
八团二营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四团合编后,石次昆先后任连长、营长、
团特派员等职, 随部队转战在博山、新泰、蒙阴、沂水、莱芜等地。1940年9月
18日,他在莱芜的一次与日伪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胡春梅(1916~1940.1027)今敬仲镇西胡家庄人。著名烈士。
1936年,胡春梅毕业于临淄县立宋桥小学。1937年10月,参加临淄青年学生
抗日志愿军训团。 1940年7月,任清河军区三支队基干一营副营长兼第四连连长。
他和指导员石浩民领导的四连每战必胜,以擅长强攻、快攻、突击、阻击闻名清
河区, 曾1个月参加27次战斗,被誉为“钢铁连”。1940年的一天,国民党保安
八旅、保安十六旅共3000多人向清河军区司令部驻地博兴县刘官庄大举进攻。胡
春梅带领突击队组织反击,他手提大刀,一连砍死7个敌人,当砍向第8个敌人时,
刀入肩胛,拔不出来,敌人背着大刀惨叫挣逃。自此,“大刀英雄”胡春梅的名
字便传扬开来。 1940年10月9日,清河军区部队完成了对益都臧台国民党徐振中
部的包围, 国民党保安十五旅张景月部500多人,妄图救援徐振中。八路军山东
纵队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当即命令四连反击。胡春梅带领战士冲向敌人。徐振中
仅率40余人漏网逃生。1940年10月27日,基干一营奉命消灭据守在青城县王家庄
的国民党顽固派保安四团董贡如部。胡春梅所在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四连仍
担任主攻,胡春梅突破敌人前沿阵地,当尖刀班登上敌人围墙,胡春梅等接踵而
上时,不幸中弹牺牲。

杨乐信(1890~1940.12) 又名世奄,今齐陵镇太平庄人。曾任八路军清河
军区后勤医院院长。
杨乐信早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917年,国民政府在山东招募华工去欧洲支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他报名参加了华工队。1919年12月回国。1920年4月,在太
平庄国民学校任小学教员。1926年,在太平庄私人门诊当医生,擅长外科。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 他带领妻女参加了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的卫生队。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月,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经过两次整编,
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十团。他随部队参加了攻打临淄城、消灭陈瑞符
部的战斗。三支队十团在郑家辛庄成立十团医院后,他任军医。1940年初,杨乐
信由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团医院调入清河军区后勤医院,先后任后勤医院副
院长、院长职务。是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首长决定坚持和发展清河平原的游击
战争,建立巩固的平原根据地,杨乐信所在医院随部队转战于清河地区。12月,
在部队继续北上开辟垦区(今垦利县一带)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杨乐信率
医疗小分队随大部队征战,在广饶县码头一带和女儿为救护伤病员同时牺牲。

马功臣(1891~1941.3.13) 原名得胜,功臣为字,今青州市朱家石羊村人。
曾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特务大队队长。
马功臣幼时帮人放羊。1938年秋,参加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
团。1939年3月, 任特务队队长。在淄河店火车站一带,沿铁路线开展敌后工作。
他胆大、机智、枪法好,敌人非常惧怕。他设计击毙车站伪分队队长马树寰,驯
服新任赵姓分队长, 很快打开工作局面,活动范围逐步扩大。1940年6月,清河
军区正式任命马功臣为特务大队队长,并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依据“合理
负担”的原则,在边区募粮筹款供应抗日部队,并在淄河沿岸及铁路南北,争取
到不少乡长和村长,使他们明为日伪办事,暗做抗日工作。此时,八路军不仅枪
支弹药奇缺,就连药品纸张也极缺乏。清河专署和八路军三支队司令部派马功臣
率特务大队深入敌区,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筹集各种军用物资。清河军区后勤
兵工厂成立后,马功臣率特务大队,夜闯铁路卸钢轨,以解决钢材不足,还经常
化装成商人潜入敌占区购买紧缺的军用物资。 1941年1月27日,马功臣等在郑家
沟开会,不慎匣枪走火打伤右膝。当时药物紧缺,敌人正加紧“清乡”,挨户搜
查,他到处躲藏,伤情日益恶化。3月13日,马功臣辞世于农家土屋中。

高增利(1918~1941.3)又名招,今敬仲镇白兔丘村人。著名烈士。
1935年,高增利于临淄县西关小学毕业后考入济南育英初级中学。1937年秋,
日军迫近济南,高增利回原籍,就读于临淄县立初级中学。10月,参加临淄青年
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8年1月5日,他参加了矮槐树伏击战,与军训团其他战
士一起,击毙日军小队长吉田滕太郎、打死打伤日军10多名。尔后,军训团先后
改编为临淄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团和八路
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十团,高增利参加了1938年4月的攻打淄河店战斗、6月的铁
路破袭战、8月的攻打临淄城、1939年3月的铁路破袭战等战斗。1940年,高增利
到冀鲁边区干部学校学习。 结业后,任北海银行主任。1941年3月,在广饶县麻
王庄不幸被捕。敌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他严守机密,始终不屈。敌人折断了
他的腿,又打断了他的腰,继而剁掉了他的右手,最后活埋了他,他至死对敌人
骂不绝口。

连东壁(1918~1941.4)今敬仲镇毛家屯人。著名烈士。
1935年,连东壁于临淄县立闻韶小学毕业后,考入济南乡村师范。七七事变
后, 连东壁被迫回原籍, 就读于临淄县立初级中学。他偕有志同学在校组织了
“挺进社”,出版了《挺进报》,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10月,进步人
士李人凤等组织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 连东壁率先应征。1938年4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3月,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十团后,他
由连队政治指导员升至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十团二营教导员。1940年10月,
在第二期整军中,三支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连东壁任八路军山东纵
队三旅十团二营教导员。 1941年4月,随旅长许世友去鲁东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赵
保元,在栖霞县亭口战斗中牺牲。

阎贯一(1905.11~1941.6)原名增道,今南王镇南杨庄人。著名烈士。
阎贯一少时见识不凡,胸怀大志。在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师毕业后,先后在益都县一小学任教师、校长,积极参加中共组织的活动,被
国民党政府发现后, 被捕入狱。 后经中共地下组织和家庭多方活动才被释放。
1938年3月, 参加抗日游击队,他所在的部队驻守在益都县郭庄镇一带。后来,
由于王葆团部消极抗日,所属游击队队长蔡建亭叛变投敌,阎贯一毅然离开游击
队,参加了在淄河流域整编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任三支队财政科科长。
1940年冬,三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1941年1月8日,阎贯一随第三
旅参加了解放八大组(今垦利县永安一带)的战斗,在八大组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是年6月, 为了开展垦区工作,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在与国民
政府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谈判破裂后,发起解放垦区的战役,阎贯一在战斗中牺
牲。

李守本(1919~1941.7)今齐陵镇杨家齐陵村人。著名烈士。
1931年,李守本考入益都县立辛庄益临高级小学。1933年,他又考入省立第
十中学。他和胡腾驹(可) 、吕庆长(一凡) 、王宗赣(赣)等10人,组织进步文学
团体“土城社” 。 只一年,便被校方以“交友不良,前途危险”而勒令退学。
1937年,18岁的李守本在邻村郑家沟小学当教师。是年秋,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
侵华战争,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李守本义愤填膺,奋笔写了“请牺书”,随
即和近村小学教师崔一智、许子敬等商量如何武装抗日。10月,李人凤等组织临
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 李守本立即前往。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守本由普通一兵到班长、排长、副连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940年10月,
三支队整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 李守本任二团一营教导员。1941年7月上
旬,张店、周村的日伪军集结10倍于清西独立团(由三旅二团改编)的兵力,到高
苑县进行合围“扫荡”。李守本为掩护团部和主力转移,率两连兵力在樊家林与
日军展开血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苏静轩(1912.7~1941.7)又名方平,今齐都镇尹家庄人。著名烈士。
1921年,苏静轩入西关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27年,考入临淄县中学。1929
年夏,考入省立第四师范。1930年,参加了区长训练班,结业后任临淄县第三区
区长。1931年,应聘任西关二小教师。1934年,又回省立第四师范读书。1937年
11月,参加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并将家中珍藏的手枪、马枪、“汉阳
造”各1支捐献给军训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上旬,他参加了三支队
十团和特务团攻打临淄城的战斗。在战斗中,苏静轩英勇机智,立下战功,被任
命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部秘书,主持司令部的日常军政工作。
1939年上半年,他跟随三支队司令部的杨国夫、李人凤等人,参加了太河反顽战
及遭遇战、突围战、反击战等重大战斗。10月,又跟随司令员杨国夫等率第三支
队机关及基干二营、三营从辛店东侧过铁路,到小清河入海口的清水泊地区建立
平原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三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后,他仍任
司令部秘书。1941年6月,在清河区“肃托”中被收押。7月,无辜被害。1981年
10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明令予以平反,恢复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巨卿(1914~1941.7)又名方正,今齐都镇西石桥村人。著名烈士。
1931年,刘巨卿考入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在白兔丘小学任教师。1937年
11月,参加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部
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十团。当时,临淄西北一带王砚田的游击队愿
接受中共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领导,清河军区将王砚田部编为“独立营”。独立
营在全县人民的支持和鼓舞下,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支持抗日新政权,保卫抗日
根据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战绩。1940年初,清河军区、三支队
司令部派刘巨卿到独立营任教导员,加强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此时,王砚田的
四哥王龙田(系国民党特务和日本特务)从青岛潜回临淄,参加了独立营,当了
参谋,并很快操纵了独立营, 导致了1941年2月的“官桥惨案”。王砚田叛变后,
刘巨卿毅然离开独立营,参加在博兴县陈户镇一带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基干一
营。6月,清河区“肃托”,刘巨卿被收押。7月,刘巨卿无辜被害。1981年10月
20日,中共山东省委明令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

崔栋生(1909~1941.7) 又名松寿,今齐都镇西古城村人。是临淄青年学生
抗日志愿军训团的组创者之一。
崔栋生于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 先后任教临淄闻韶小学和西关小学。
1937年10月,他与李曦晨、李人凤、陈梅川等共同组建抗日武装——临淄青年学
生抗日志愿军训团。 1938年1月5日,他参加了军训团组织的矮槐树对日伏击战。
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十
团,他任二营教导员。当时,国民党顽固派陈瑞符占据临淄城,而且勾结博兴县
的周胜芳围攻三支队十团, 蓄意制造摩擦。八路军三支队决定拔掉这颗钉子。8
月初,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政委霍士廉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二营由营长陈梅
川、教导员崔栋生指挥攻打北门, 在各部支援和民兵配合下,经过4天激战,陈
部守军全线崩溃。崔栋生后调中共泰安地方委员会宣传部任科长。1941年夏,在
泰山区“肃托” 中无辜被害。1956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党
籍,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石星垣(1910.2~1941.7)原名金奎,今辛店街道毛托村人。曾任八路军山
东纵队第三支队锄奸科科长。
1932年,石星垣毕业于省立第四师范,留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石星垣
参加了第三路军政治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滕县乡农学校任校长。1938年
初,回到家乡临淄, 参加了石潇江、石一宸等人组织的抗日队伍。2月13日,参
加了黑铁山起义,时任政治宣传组成员。是年夏,起义部队由山东人民抗日救国
军第五军十二中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八团二营,他任五连
政治指导员。1939年,石星垣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同时加入中国共产
党。 结业后, 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锄奸科科长。 1941年6月,清河区
“肃托”中, 石星垣被收押。7月,无辜被害。1981年10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
明令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肖川(1903.3~1941.7)原名湘洲,今梧台镇王青村人。曾任临淄县抗日
民主政府情报科科长。
王肖川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任教。1931年,经考试,
被任命为乐陵县教育局局长。 1936年弃政回到家乡, 受聘在辛店通惠小学任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了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8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39年,在桓台县大卫子战斗中负伤,被送回家中暗地治疗养伤。未等
伤病痊愈, 奉命转地方工作,任中共临淄县委秘书。1939年7月,临淄县抗日民
主政府成立,他被任命为司法科科长。1940年春,调鲁南抗日军政大学山东第一
分校参加培训。结业后,返回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任情报科科长。当时,临淄
县城被日伪军占据,西古城、岳家庄等地设有日伪据点。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
大夫店、 东单、西单、罗家庄一带活动,经常受到日伪军的“扫荡”。1941年2
月,临淄独立营营长王砚田叛变后,临淄抗日战争形势更加严峻。王肖川在中共
临淄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坚持同敌人斗争。是年6月,清河区“肃托”,
王肖川被收押。7月,无辜被害。198 1年10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明令予以平反
昭雪,恢复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

田长啸(1912~1941.7)原名昌韶,又名家麟,今辛店街道毛托村人。曾任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四团教育科科长。
他自幼聪明好学。1932年,毕业于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在南仇小学先后
任教师、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石潇江发起的组织抗日武装秘密活动中,
田长啸等人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2月,他参加了黑铁山起义。起义部队被授予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的番号,他任政治宣传组组长。尔后,先
后参加了袭击辛店“维持会”和袭击湖田、张店、博山等地日伪军的多次战斗。
1938年7月, 十二中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八团第二营,
田长啸任连长。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9月,八团二营又与八路军山东
纵队第四支队第四团合编, 他任四支队四团教育科科长。1941年6月,在清河区
“肃托” 中,他被诬为“托派”分子。7月,无辜被害。1981年10月20日,中共
山东省委明令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

杨敬坤(1906~1942.1.9)今边河乡西刘征村人。曾任益都县大队大队长。
1939年春,他组织了1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同年8月12日,被改编为八路军
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新编一营特务连, 杨敬坤任连长。1939年9月,他率部袭击了
金岭镇、大武一带的日伪军哨所。是年冬,特务连提升为益都县第二大队,他任
大队长。 1941年4月的一天中午,杨敬坤指挥着部队经过两小时的战斗,共打死
打伤敌人50多名。 1942年1月8日,日军夜间包围了西刘征、北刘征等4个村子。
杨敬坤和一排长孙玉山等带着战士追赶着100多名日兵, 从大街打到小巷,从小
巷打到村头,鬼子中尉潘井不知虚实,只好退出村外。杨敬坤乘机召开干部会议,
决定把主要力量和20多名神枪手转移到村南院古楼上。会议结束后,日军又集合
反攻,警卫员杨奉实腹部中弹牺牲,杨敬坤指挥部队打死打伤40多个日兵,敌人
败退了。次日下午四时多,杨敬坤下令把敌人引入村内,利用熟悉地形优势,打
击敌人。 经过一天激战,击毙潘井,打死打伤170多名日兵。这时,日军调来迫
击炮瞄准了杨敬坤他们所在的古楼。傍晚,杨敬坤和几名骨干正商议于天黑突围
时,一颗炮弹击中了楼角,紧接着又是几颗炮弹打过来,古楼被炸塌,杨敬坤壮
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