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丘人至王友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764&run=13

麦丘人生卒年月不详。临淄人。齐国著名隐士。
齐桓公追猎一只白鹿到了麦丘(今齐都镇附近),遇到一位老人,问他叫什
么,年纪多大了。老人只回答自己是麦丘地方人,83岁了。齐桓公一听羡慕地说:
你这么高寿太好了,你能不能用你的高寿为我祝福呢?麦丘人为齐桓公说了三句
祝辞。第一句:祝主君高寿,希望主君“金玉为贱,人为宝”。桓公听后说:太
好了,请接着说。第二句:祝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傍,谏者得录”。
桓公听了又很高兴。麦丘人又说了第三句:祝主君“无得罪群臣百姓”。听了这
话,桓公大怒说:我只听说有孩子得罪父亲的,臣子得罪君主的,没听说主君有
得罪群臣百姓的,这一句与前两句不匹配,最好改一改。麦丘人说:这一句比前
两句都重要,他是前两句的前提。孩子得罪了父亲可以由姑姊叔父这些人从中斡
旋,从而得到父亲的宽容;臣下得罪国君,尚可通过国君身边的亲信斡旋,从而
得到宽赦;但是国君得罪了臣下可就不同了,那直接面临亡国的危险,例如桀得
罪汤、纣得罪武王,结果夏、商先后灭亡。所以说,君得罪了臣永远得不到宽赦。
齐桓公听了,高兴地说:“好!”于是把老人扶上车,一同回到齐都临淄,封他
到麦丘执政。

杞梁(?~前550)名殖,字梁,齐国大夫。为人忠义,英勇善战。
前550年(齐庄公四年)秋,庄公伐卫,继而伐晋,夺取朝歌。从朝歌回师,
不回临淄而接着袭击莒国。杞梁、华周跟从庄公伐莒。快到莒国都城时,二人带
兵下车战斗, 俘获莒军300人。这时,庄公劝他们说:我将和你们共有齐国。杞
梁、华周说,临敌遇难,用利诱的手段劝止我们,这是玷污我们的所作所为!深
入敌国,多杀敌人,是忠臣的份内事,至于齐国的利益,就不是我们所愿意闻知
的!说完,便深入敌阵战斗,敌军不敢抵挡。杞梁、华周乘夜色带领部分兵士通
过且于的狭道,赶到莒郊而宿。第二天,莒国国君率领莒国大军迎敌,在近郊蒲
侯氏与杞梁、华周带领的军队相遇。莒国国君惧怕齐国的军事压力,不想战,就
向杞梁、华周二人行重贿,要求不要死战,订立盟约而退兵。二人不肯,于是交
战。杀死27人后二人也战死了,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灵柩回到临淄城下,
其妻孟姜靠着杞梁的灵柩哭了10天,精诚所感,临淄城墙为之崩塌。孟姜女哭夫
的故事由此流传下来。杞梁葬在今齐都镇郎家庄东,遗址尚存。

淳于髡(约前386~前305)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是稷下学宫早期学
者之一,纵横家代表人物,列稷下先生之首。
他身长不满7尺, 滑稽善辩,用隐语讽谏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又促使威王觉
悟振作,称雄诸侯。为齐宣王举荐人才,积极从政。淳于髡官任大夫,多次奉命
出使列国,从未困屈受挫,有晏子的外交遗风。一次,齐威王命淳于髡带一只鹄
作为礼物出使楚国。谁知刚一出城门,鹄就飞走了。他便提着空鸟笼前去见楚王,
说:齐王派我来献鹄,途中在河上经过,不忍心看到鹄干渴,便放出它来饮水,
它却飞走了。我想刺腹绞颈而死,但担心人们认为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令士人自
杀;鹄是长羽毛的鸟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来代替,这是不诚实而欺骗
大王的行为;我想逃到别国去,又痛心使我们两国大王的通使半途而废。所以,
前来叩头认罪, 请求惩罚。 楚王大加赞赏说:“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前
349年, 楚国发兵侵略齐国,他奉命出使到赵,说服了赵王,赵国即派兵10万,
革车千乘。楚国得到消息后,不战而退。他后来到魏国,魏惠王拟任为卿相,他
辞去。他的著作《王度记》今已失传。

邹忌 生卒年月不详。 也写作驺忌,齐国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因为善于弹琴论政被齐威王用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称“成侯”。
他主张举贤任能,立法建制,简政裁员,饬官省吏,减轻民众负担,休养生
息。他劝说威王广开言路、兼听广纳,并选荐得力大臣镇守四境,齐国因此富强
多年。齐威王的功业因邹忌的善于讽谏而促成。一日,邹忌在家问妻妾、客人,
自己与城北徐公谁美,他们都说邹忌美。邹忌亲见徐公后,自以为不如徐公美。
邹忌夜间寝睡时再三思量此事后,上朝见威王说,下臣自知实在不如徐公美,但
我的妻子出于私爱,我的妾出于畏惧,我的客人出于有事求助的缘故,都虚誉我
美过徐公。 现在,齐国方圆千里,120座城市,宫女围绕在左右,没有一个不私
爱大王的;朝廷上下群臣,没有一个不畏惧大王的;境内广大官民,没有一个不
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被虚誉蒙蔽的太多了!威王说:你说得对!于是
对百官群吏万民下令开诚纳谏,群臣争相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断续有人
进谏。一年之后,威王虽希望继续纳言求谏,但没有进谏的人了。燕、赵、韩、
魏等国听后都来齐国朝拜。
田忌 生卒年月不详。又名期思,临淄人。齐大夫,齐国名将。
田忌为人正直,慧眼识才,荐人惟贤。孙膑被庞涓陷害受刑后,在齐国使臣
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寄寓在田忌府第,田忌“善而客待之”。当时,田忌经常与
齐王赛马,但很少赢。在一次和齐王的赛马中,田忌听从孙膑的计谋,在三场比
赛中只输了一场,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他趁机向齐威王举荐了孙膑。从此,
田忌、孙膑二人密切合作,结成将军与军师的最佳搭档,取得了著名的桂陵之战
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前354年,桂陵之战中,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想“引兵之赵”,率兵直趋邯郸以解赵国之围,孙膑则主张避实就虚,“围
魏救赵”。田忌依孙膑计而行,取得胜利。13年后的马陵之战中,齐王仍派田忌
为将,孙膑为军师,让他们率军救韩。二人密切配合,魏将庞涓中计,兵败自刎,
齐军彻底击溃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田忌曾遭到齐相邹忌的陷害。邹忌嫉妒田
忌的功劳,设计陷害田忌,将田忌逼到楚国。田忌逃到楚国时,楚王亲自到郊外
迎接他。这时邹忌还是不放心,怕田忌有朝一日借楚国的力量返回齐国。于是再
施诡计,派杜赫到楚国游说楚王分封田忌,楚王果然封田忌于江南。幸亏日后宣
王召回田忌,否则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最后会落得客死异国他乡的可悲结局。

邹衍(约前324~前260) 也写作驺衍,临淄人。战国末期著名哲学家,也是
阴阳家代表人物。
齐宣王时,他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后改攻阴阳五行学说。邹衍先后
到魏国、燕国、赵国,受到各国国君的尊敬。他一生中,“深观阴阳消息”,提
出“五德终始”说。他认为,社会历史变动发展和王朝兴替,是五行之德转移循
环;天是从远古不可考究的混沌中分化出来的,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
不变的,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盛称“禨祥度制”。他的这些观点,后来成
为两汉谶纬学说主要来源之一。他的研究方法是“必先验小人物,推而大之,至
于无垠(边)”。他的“以古推今”的认知方法,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起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他还提出了“大九州说”,认为儒者说的中国,只是天下的八十
一州中的一州。他说,中国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中有小九州,也就是禹作的九
州;在赤县神州之外,还有九个州,也就是大九州;每一州都有小海环绕,州与
州之间互不联系;大九州之外,还有大海环绕,再往外即天地的边际。他的政治
理论强调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间都要节俭,也要做出榜样。因他的理论语
言“闳大不经”,当时齐国人称他为“谈天衍”。《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
49篇,《邹子终始》56篇,皆佚。其他著作还有《主运》《大圣》等10多万字。

宿瘤女生卒年月不详。齐国东郭(今临淄区齐都镇境内)人。因其脖颈处长
一肉瘤,人称宿瘤女,是德才兼备的王后。
一次,齐王到临淄城东巡游,百姓纷纷到路边观看,可宿瘤女却目不转睛,
仍在采桑。齐王很奇怪,就派人召见她问其缘由,宿瘤女回答说:妾受父母之
命,只叫前来采集桑叶,未叫观看大王车队。王要载她入宫,宿瘤女仍以未经
父母大人同意,自己不敢私自做主为由而拒绝。王听后更加感敬,立即按选聘
嫔妃的礼仪前往行聘,宿瘤女父母答应了亲事。当宿瘤女身穿麻衣不慌不忙下车
向齐王及嫔妃行施礼节时,嫔妃们都掩鼻嗤笑。王忙解释说:大家不要见笑,
她未梳妆打扮,未加自我修饰,修饰不修饰可相差百倍啊!宿瘤女说:修饰与否
相差何止百倍,就看你修饰什么,如何修饰。王不解。她解释说:尧、舜用仁
义修饰自己,安于节俭,天下人齐声称赞;桀、纣不以仁义修饰自己,建高台深
池,修宫廷内院,肉山酒海,穷奢极欲,以至身死国丧,令天下人耻笑。由此看
来,修饰与否,如何修饰,相差很远!王及嫔妃、大臣们听后羞愧不已。王
即立宿瘤女为王后,接受她的建议,下令填平池泽,减少膳食种类,后宫不再穿
用华服,齐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诸侯纷纷前来朝见。

鲁仲连(前295~前221)又名连、仲子,今聊城市茌平县人。齐国纵横家,
临淄稷下学宫后期著名学者辩士。
少年时,鲁仲连从其师徐劫游于稷下。齐国有一辩士叫田巴,一天之中竟能
辩服千人。年仅12岁的鲁仲连勇敢地去和田巴辩论,说:那些对国家危而不能使
安、亡而不能使存的人,就没有理由成为尊贵的有学之士!现在,我将使楚国撤
退南阳的部队,使赵国撤回高唐的士兵,使燕国退却聊城的10万大军。言谈辩议
所以称为高贵,是因为言辩能够退敌兵、保国家,使国家危而复安、亡而复存。
先生的言谈,就是夜猫子叫,一出声人就厌恶!愿先生不要再言辩了。从此田巴
终身不敢再提自己的辩论之能而改从其他学问。前278年,田单攻聊城年余未下,
士卒多死伤,百姓更遭殃。这时鲁仲连自告奋勇,写了一封信射入聊城城中,以
荣辱利害劝说燕将。燕将看后自杀,燕军退去。鲁仲连一生有胆识,匡扶正义,
扶危济国, 善出谋划策, 不肯仕官任职,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不受酬报。
《汉书·艺文志》有《鲁仲连子》14篇,已佚,有清朝马国翰辑本。

韩信(前230~前196) 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西南)人。著名军事家,汉初
三杰之一。
韩信早年家贫,曾乞食漂母,受胯下之辱。秦朝末年,先参加项梁的起义军,
又投奔楚霸王项羽,项羽只封他个郎中的小官。最后,归顺刘邦。起初,也不得
重用,只好逃离,萧何将他追回,极力推荐给刘邦,被任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
刘邦采用他的计策,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他率军袭击
项羽后路,破赵取燕。前203年9月,韩信带兵向齐国进发,见临淄城垣坚固难攻,
想引淄河水北淹临淄城。在汉军挖的河道处有一村庄,村里的一名叫晏曾的读书
人出主意筑崖堵住了北流的淄河水,改道向东流回淄河。从此,人们便把这个村
子称为断流庄(今称永流庄),汉军挖的沟称为“韩信河”。韩信平定齐国后,
想做齐王,刘邦大怒。经张良、陈平劝说,才封韩信为齐王。前202年2月,韩信
在今齐都镇河崖头村西南建造王宫,后称此处为韩信岭(宅)。12月,韩信率军
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南)。汉朝建立,改封韩信为楚王。
后有人告他谋反,又把他降为淮阴侯。前196年,又被告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
萧何与吕后定计,将韩信诱入宫中杀害。韩信著有兵法《韩信》3篇,已佚。

娄敬生卒年月不详。又名刘敬,今齐都镇娄子村人。西汉关内侯,汉初著名
政治家。
前202年(汉高帝五年) ,天下初定,刘邦便命各诸侯王罢兵归国,自己欲
以洛阳为国都。戍卒娄敬来到洛阳,经临淄人虞将军推荐入见高帝刘邦。娄敬缜
密地分析了刘邦不能定都洛阳的理由,最后说:“臣为陛下万世计,莫如复都关
中。”刘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返回关中,定都长安。且特赐娄敬以刘姓,改名
为刘敬,并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前200年10月,刘邦亲率大军32万北伐匈奴,
匈奴单于冒顿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娄敬识破匈奴计谋,劝刘邦不可冒进。刘
邦却大骂娄敬“胡说八道,沮丧士气”,捆起娄敬囚于广武(今山西省代县西南)。
结果刘邦被匈奴40万精骑围困,兵败白登。刘邦听从谋士计策,复归广武,释放
并重赏了娄敬,封娄敬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此时,匈奴的40万铁骑仍然经常
到汉界抢掠,刘邦夜不能寐。于是,请教娄敬,娄敬建议说:惟一的办法就是通
过和亲,缓解敌我双方矛盾。建议被刘邦采纳,并派他前往结约。而后,娄敬又
建议刘邦采用“强本弱末”计迁徙六国贵族后裔及强宗大族10万人充实汉中。娄
敬晚年隐居永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境内店头附近的明月山易名娄敬山。
1990年出土娄敬石像一尊,已成为国家重要保护文物。《汉书·艺文志》儒家有
《刘敬》3篇,已佚,今有清马国翰辑本。

辕固(约前229~约前139) 又作辕固生,临淄人。西汉诗人、文学家,《齐
诗》的创始人。
辕固为人廉直,不阿权事贵。他治学严谨,敢于坚持真理。汉景帝时任为博
士,常与景帝及各家博士讨论学术。他曾与道家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汤、武革命
的问题,辕固认为这是民心的正义举动。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好读《老子》书,
她向辕固请教,辕固直言不讳,轻蔑地说:“此家人言耳。”贬道家而扬儒家。
窦太后听后大怒,骂儒家经典是刑徒之书,并强迫辕固到野猪圈里和野猪搏斗。
幸好汉景帝明理,知道这是学术问题,辕固直言并无死罪,就暗中借给辕固一把
利剑。辕固进入猪圈后,拼命躲闪野猪的攻击,并趁机挥剑向野猪刺去,野猪应
声而倒。窦太后一见,默然无语,不好再加罪名,只好作罢。后来,汉景帝安排
他离京去做清河太傅。当了一段时间后,他以年老多病辞职归乡,继续传授儒学。
前140年, 汉武帝即位,规定凡是士人和官吏,必须学习儒经,并向全国各地征
召贤良。此时,辕固桃李满天下,史称“诸齐以《诗》显贵,皆因弟子也”,并
形成了以齐人为主的一个庞大的《齐诗》学派。辕固的著作有《齐孙氏故》20卷,
《齐后氏故》27卷,《齐后氏传》39卷,《齐孙氏传》28卷,《齐杂记》18卷,
均散佚。清朝有马国翰辑本《齐诗传》2卷传世。

淳于缇萦生卒年月不详。临淄人。著名医学家淳于意的第五个女儿,清朝列
为全国24孝之一。
缇萦自幼聪慧好学, 以孝敬父母闻名乡里。前167年(汉文帝十三年),齐
王有病,淳于意未去救治,被庸医误治而死,引起权贵们的嫉恨,纷纷上书朝廷,
要求治淳于意的罪。汉文帝被谗言所惑,降罪于淳于意,准备将他押至长安处以
肉刑。消息传到淳于意家中,缇萦五姐妹痛哭流涕,为父送行。淳于意望着痛苦
无奈的女儿们,禁不住老泪纵横,悲愤地仰天长叹:“生女不如生男,急难无可
用。”小女儿缇萦听完父亲如此悲愤的话,决心即使舍身弃命也要救父免罪脱刑。
她不顾姐姐们的劝阻,身穿男儿衣,背上干粮,千里迢迢,风餐露宿,陪伴父亲
到了长安。到长安后,缇萦冒死入宫上书:我父身为朝廷官吏,齐地人皆称他廉
洁公正;民间行医,颂他施仁济世。现在遭人诬害,背罪当刑。我深知人死不能
复生,肉刑致残不能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任何办法了。我愿入宫为婢,
以赎父罪,使他有机会改过自新。汉文帝看后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顿生怜悯
之心,立即下诏免除淳于意的肉刑。接着又向全国下诏书,全部废除了肉刑。东
汉史学家班固称赞她的义举:“三王德菲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
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
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
如一缇萦。”

主父偃(?~前126)临淄人。西汉名臣、著名政治家。
主父偃因家贫,生活无着落,乞贷无门,于是到了燕、赵、中山等地,“皆
莫能厚遇” 。 前134年(汉元光元年) ,由卫青将军推介,主父偃向汉武帝上
书,“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他向武帝讲了“国虽大,好
战必亡”“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的道理。其奏章虽不合于武帝一意开拓疆土的
心意,但所言抓住要害,切中时弊,很有政治头脑,武帝阅后极为欣赏,让他做
了郎中。后又一年中四次提拔他, 让他担任了谒者、中郎、中大夫等职。前127
年(汉元朔二年),卫青将河套地区收复后,主父偃站在战略家的高度,第一次
力言置朔方郡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后在朝廷上得以通过。主父偃第二次向汉武帝
进献“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
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使地方诸侯的势力得到有效控制。他的第三次建议
是徙天下豪强于茂陵。这项建议,也被武帝采纳。他为齐相后,涉嫌威胁齐王自
杀。赵王及公孙弘等借此上奏武帝,又加上他为人凶狠阴毒、恣睢任性,终被诛
族。《汉书·艺文志》有《主父偃》28篇,已佚。今有清马国翰辑本传世。

邹阳(前206~前120) 临淄人。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将其和齐国纵横家鲁仲
连并列。
文帝、景帝时,邹阳与词赋家枚乘、严忌(庄忌)都给吴王刘濞做门客。景
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为了维护中央政权,提出削弱诸侯王封地的建议。刘濞心怀
不满,图谋反叛。邹阳和枚乘分别作《上吴王书》劝谏,陈说利害。吴王不听,
发动了“七国之乱”,结果失败。邹阳离吴去事梁孝王刘武。当时孝王招贤纳士,
倡导文学,邹阳与公孙诡、羊胜、枚乘、司马相如等都成了孝王的座上客。邹阳
“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忠诚耿直,不阿权贵,因而遭到了公孙诡、羊胜
的嫉恨,被诬陷下狱。邹阳为洗雪冤枉,狱中作《上梁王书》,列举自古以来竭
忠尽信于君,忠谏直言而遭受谗谀小人所害的无数事实,说明自己前来投奔梁王
并为之效命的真心实意。梁孝王看后深受感动,将邹阳放出尊为上客。羊胜、公
孙诡皆被诛杀。 邹阳死后, 归葬故里临淄。今辛店街有一座青石质残碑,中间
镌刻“汉邹阳故里”五个大字,为清咸丰元年临淄县令邹崇孟所立。《汉书·艺
文志》有《邹阳集》7篇,已佚;《邹子始终》56篇。

终军(约前133~前112) 字子云,济南郡杜山(今临淄区召口乡一带)人。
汉初外交家。
前115年, 终军被推荐为五经博士五弟子之一,赴京师长安。过函谷关时,
守关吏卒交给他一件帛制的“繻”,终军不识为何物。当得知这是一个返回过关
的凭证时,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守关吏卒为
之瞠目。到长安后,终军积极上书陈述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汉武帝很赏识他
的才能,即封他谒者给事中,奉命巡视东方郡国。他手持朝廷符节,骑高头大马,
再过函谷关,守关人员认出此人正是前次弃繻的青年,叹服他志远才高。后来,
终军曾成功出使匈奴。在处理博士徐偃收受贿赂案件中,也充分显示了机智和辩
才,不久升为谏大夫。汉朝初期,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同汉朝关系时好时
坏。前113年秋, 汉武帝要选择一位能干的使臣出使南越。终军主动请求说,请
陛下授我一条长缨,如果南越王不肯归顺汉朝,我就用这条长缨套着他回来。次
年,终军在南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终于使南越王答应归顺汉朝。但丞相吕嘉
却反对,趁夜间召集所有武将,发动叛乱,终军在战乱中被杀,时称“终童”。
后来,终军被葬于临淄稷山北麓, 附近的8个村庄都以“××终村”为名。《汉
书·艺文志》儒家有《终军》8篇,已佚。有清马国翰等人辑本传世。

江革(36~约100)字次翁,临淄人。东汉时全国著名孝子。元朝时列为全国
24孝之一。
江革父早逝。时逢天下大乱,盗贼四起,江革只好背着老母逃难,几次遇到
匪盗,贼人想杀死他,江革哭着说,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
杀他。后来历尽艰辛,逃难到了下邳(今属江苏省),做雇工供养母亲。他自己
贫穷赤脚,而他母亲所需物品,江革尽力而为。建武末年,他又与老母回到家乡
临淄。每逢官府让每个人亲自对照登录的画像需要坐车外出时,老母怕摇晃,江
革不用牛马,自己驾车,乡亲们称他为“江巨孝”。时任临淄县令的杨音设宴请
江革,他以母亲年事已高为由没有答应。杨音感念他的孝举,给以钱财,帮助他
赡养老母,直至母逝。明帝时,举荐他为侍郎,补楚国太仆,一个多月后他离职
而去。楚王派人骑马去追,也不肯回去。章帝初年,太尉牟融举贤荐才,授他司
空长史、五官中郎将。京城的皇亲国戚也很看重他的孝行,都向他表示敬意或赠
送礼品,他都辞谢不受。章帝听说后,又加封为谏议大夫。后托病离开京城回到
临淄。江革去世的时候,章帝再次下诏,予以厚葬。

崔猷(454~511.2.25)字孝孙,临淄人。官授员外散骑常侍。
崔猷年少时受了些颠连困苦。北魏大将慕容白曜兵下三齐,猷父崔灵瑰正任
职刘宋的清河郡太守,守土有罪,连同家人一道被俘,在魏都平城附近的平齐城,
过了几年半监禁式的生活。后来新帝弛辇,才得以返回故乡。孝文帝元宏,是个
有作为的英主,向慕中原文化,由平城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对汉族士人广事延
揽, 有才必录。 489年(北朝北魏太和十三年),崔猷奉召补任州主簿。493年
(北朝北魏太和十七年)授司徒参军,不久升为大将军主簿,补安南府司马、太
尉骑兵参军、 大将军府中兵参军事等职。498年(北朝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官授
员外散骑常侍,到涡阳慰劳地方官,回京城后又官授司徒府中兵参军事、清河郡
太守等职。 502年(北朝北魏景明三年) 官授荆州征虏府长史,加封明威将军。
509年(北朝北魏永平二年) 任定州安北府司马。崔猷为官22年,忠于职守,政
绩突出,在同僚中享有盛名。 511年(北朝北魏永平四年) 2月25日病故于洛阳。
512年(北朝北魏延昌元年) 11月28日葬于临淄黄山北麓(今辛店街道窝托社区
附近)。1983年, 辛店发电厂油罐三区施工时, 挖出崔猷墓及墓志铭,墓志铭
中说他为“东清河(郡)东鄃(县)人”。墓志碑今藏于临淄区文物管理所。

房彦谦(544~613)字孝冲,临淄人。其子为唐朝著名宰相房玄龄。官至司
隶刺史。
房彦谦幼年丧父, 在母亲抚养下长大成人。他天资聪颖,好学强记。7岁时
诵数万言, 后受学于博士尹琳, 手不释卷,于是通涉五经,善于词辩。562年
(北朝北齐河清元年) ,任北齐齐州刺史王孝珩主簿。北周灭北齐后,回家闲
居。587年(隋开皇七年),授承奉郎,升为监察御史。隋灭南陈后奉命安抚泉、
括等10州,因政绩突出,受到朝廷重赏,升秦州总管录事参军,任满后又升长葛
(今河南省长葛县北)县令。隋仁寿年间(601~604年),文帝派使臣巡行全国
考察官吏政绩,房彦谦被评为天下第一,升任轗州(今湖北省荆门)司马。离长
葛任时,老百姓依依不舍,在路两旁哭送他,自愿捐款为他竖碑,歌颂其功德。
刚到轗州任职时,因此地很长时间没有刺史了,全州事务都由他一人处理,却井
井有条,人称“异政”。隋炀帝即位后,房彦谦见朝纲已乱,于是辞官回乡隐居。
后又被征为司隶刺史,因他正直无私,敢于弹劾不贤明的官吏,遭当权者嫉恨,
被贬出朝廷,降为泾阳令。不久病卒。
房彦谦善草、隶书,时人有得到其字的,都像得到宝物一样,被称为隋朝书
法家。他一生为官清廉,生活极为简朴,所得俸禄多用来周济亲友。唐朝建立后,
被追赠为徐州都督、临淄公,谥号定。

善导(613~681)临淄人。俗姓朱,唐朝著名佛学大师,净土宗创始人。
善导从小就在密州(今诸城市)拜明胜为师,出家为僧。他钦慕东晋慧远结
社念佛的风范, 便风尘仆仆,来到庐山参拜。641年(唐贞观十五年),他听说
道绰高僧在西河(今山西省介休市一带)弘传净业,又不辞千里,来到并州(今
山西省太原市) 石壁山玄中寺叩访。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到京城长安,住
在终南山的悟真寺,后移住香积寺、实际寺等处。他到处弘传净土法门,普度芸
芸众生,被称为“弥陀化身”。他集中国净土学说与行仪之大成,使净土宗具有
完整的教派形态,风行于天下。施主所布施财物,善导全用来修复破败寺院、旧
砖塔,从不占一丝一毫。 善导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造诣,画净土变相300余壁。
又擅长造像艺术,唐高宗在洛阳龙门建造奉光寺时,特地敕他督造从北魏以来所
凿最为巨大的卢舍那佛石像。 681年(唐开耀元年),69岁的善导在恍惚中攀上
寺中柳树, 结果失手摔跌而逝。他的弟子怀恽、怀感等,于706年(唐神龙二年)
葬其遗骸于长安终南山麓的神禾原,建寺立塔,即今香积寺与崇灵塔(又称善导
塔)。其著作仅存《观无量寿佛经疏》 4卷,《净土法事赞》2卷,《观念法门》
1卷,《般舟赞》1卷,《往生礼赞偈》1卷。

崔宁 生卒年月不详。本名旰,今皇城镇人,后迁居卫州(今河南省新乡、
卫辉、淇县一带)。唐朝中期大臣。
崔宁世代为儒家, 喜欢纵横之术。762年(唐宝应元年),蜀地发生兵乱,
道路阻塞不通。剑南节度使严武举荐崔旰为利州(今广元)刺史,其意是想让他
镇抚蜀北交通咽喉,使蜀北道路畅通。崔旰到利州后,首先擒拿兵乱的首恶分子,
安抚其余协从的士兵。时间不长,蜀地兵乱平息,崔旰也由此成名,后为汉州刺
史。不久,吐蕃与其他民族攻打西山柘、静等州,代宗皇帝让严武收复,严武派
崔旰统兵西山。崔旰查看地形后,令士兵偷偷挖地道攻破城池,吐蕃等人的兵将
都说:“崔旰,神兵也。”766年(唐永泰二年)2月,崔旰被授予成都尹、西山
防御史、西川节度行军司马等职。 768年(唐大历三年),朝廷赐崔旰名宁。崔
宁在蜀地十多年, 地险兵强,肆侈穷欲,朝廷不敢责问他,又加封尚书左仆射
职。 779年(唐大历十四年),崔宁入朝。宰相杨炎与他有嫌怨,怕崔宁再入蜀
不能管服他,就进谗言,让德宗罢免了他。崔宁后任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使等
职。朱造反,杨炎就诬蔑崔宁随朱造反, 用计派两力士从幕后缢杀了他。796年
(唐贞元十二年)6月,德宗准崔宁故将的奏请,洗雪了崔宁的罪行。

段安节 生卒年月不详。临淄人。著名文学家段成式之子,唐代著名音乐家。
段安节自幼酷爱音乐,熟谙音律。唐昭宗时(889~904)任朝议大夫,国子
司业。著有《乐府杂录》1卷。书中系统记载了唐朝开元元年(713年)以后的乐
部、乐器、乐曲、歌舞节目、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图已佚)、演员轶事等。
较完整地记载了唐朝乐舞俳优体系。乐舞部囊括了雅乐、云韶乐、清乐、鼓吹、
驱傩、熊罴、鼓架、龟兹等各色乐舞分支内容。乐器部则详细介绍了琵琶、筝、
箜篌、笙、笛、五弦、方响、击瓯、琴、阮咸、羯鼓、拍板等唐朝的流行乐器。
唐朝音乐发达,但传世著作保留下来的并不多,因而流传下来的《乐府杂录》就
弥显珍贵。这部书对后人研究古代音乐、舞蹈、戏曲等,都有较深远的影响。他
还著有《琵琶故事》 1卷。 现存本以清代钱熙祚校《守山阁丛书》本为最好。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入此书。

翟院深 生卒年月不详。临淄人。北宋画家。
翟院深原来是当地知名乐工,善于击鼓。后师从同乡人李成画山水,喜欢画
峰峦之景。一天,在府中宴请宾客,院深击鼓助兴。敲着敲着,他忽然停下鼓槌,
抬起头沉思起来。众人听到鼓声停止,都很奇怪。太守召见他,询问此事。他回
答说,我在敲鼓时忽然觉着像有一片孤云飞过天空,淡行可爱,我想用笔把它画
下来,且想如何画好,忘记继续击鼓了。第二天,太守让他画画,果然有疏突之
势,大家都觉得奇怪。当时人们议论说,悟得画家李成绘画真谛的人也不过是三
人: 许道宁学得李成的“气” ,李宗成学得李成的“形”,翟院深学得李成的
“风”。后来,李成的孙子李宥任开封尹时,想买李成的画,多误购了翟院深的
画。今传世的《溪山霁雪图》,相传是翟院深的作品。

赵师民 生卒年月不详。字周翰,临淄人。北宋著名学者。官至刑部郎中。
赵师民9岁能写文章, 后中进士。中进士后,任诸城主簿。他志向清远,以
专心读书为乐事;学问渊博,受时人推崇,有“盛德君子”之誉。曾任青州教授、
天平军节度推官。 55岁时进京, 为皇帝讲解诸子经典。他曾经以水喻政,认为
水“顺行而润下,利万物”,为政也要像水一样,顺民之情,恩泽百姓。强调为
政要“修文德”,要“抚之以仁,制之以义,接之以礼,讲之以信”。因为众臣
推荐,他先任国子监直讲,又升宗正丞。历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耀州
知府、刑部郎中等职。晚年作《正官名》,其意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告诫为官者
要恪尽职守。著有《文集》30卷。

韩超然 生卒年月不详。字龙池,今朱台镇北高阳村人。明末名臣。
韩超然为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举人。1568年(明隆庆二年),授山西
道平阳府蒲县知县。超然上任后,看到蒲县百姓视水如玉液琼浆,心急如焚,便
早起晚眠,亲临深山峡谷寻找水源。发现山岩秀峰下有龙泉之势,便献出自己俸
禄,夜以继日带领蒲县百姓开山凿井,果然龙泉飞出。超然继续率当地人民开山
修渠,导水为河,流遍蒲县全县,灌溉田陇,五谷丰登,解决了蒲县自古以来的
缺水之患。蒲县县城北依山,是一座只有东西二门、交通壅滞的土堡小城,运输
不便,市井不荣。他便下令用自己的俸禄作费用开城南门。超然看到蒲县没有多
少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就大力兴办教育。自此,蒲县甲第连科,科举相继。蒲
县百姓在泉山修一亭,竖二碑,镌刻题字“天开文运”“地涌龙泉”,并破例为
超然建韩公祭生祠,入山西名宦、山东乡贤祠。超然在山西为官期间,诰封文林
郎、 山西道监察御史。 著《宦游录》诗集一部,集诗105首。明朝嘉靖年间的
《临淄县志》,韩超然为编纂者之一。

韩介(1539~1601)字于石,号贞斋,今朱台镇北高阳村人。韩超然之子,
明末名臣。
韩介为1580年(明万历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承直郎,任直隶省高邮州
宝应县知县。上任之初,针对宝应县内赌博成风的现实,下禁赌令,扶正压邪,
县内风气日趋好转。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两浙遭遇干旱,禾苗枯死,五谷
不收。韩介提升山西、浙江两道巡案,诰封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奉命前去
赈灾。他带领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巧逢天降大雨,两浙人民得到拯救,百
姓感激万分。皇帝亲传御影、钦赐御画,诰封为“两京风宪”“中宪大夫”。入
山东乡贤祠,恩荫世袭。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韩介任户部主事,奉命督理
两浙盐课,风餐露宿,日夜操劳,终于查出嘉兴府嘉兴县知县蔡肇庆贪污受贿一
案。蔡肇庆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增加税收,克扣钱粮,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嘉
兴人民怨声载道。他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严惩贪官蔡肇庆,嘉兴县百姓无不欢
呼称颂。韩介晚年告职回到家乡临淄,躬耕田地,以农为乐,秋收冬藏,赡养族
人,正遇岁旱荒年,韩介便煮粥赊食,“饿者,活数千人”。

王鳌永(?~1644)临淄人。明末清初大臣。
1625年(明天启五年)进士。官至郧阳(今湖北省郧县、保康以西地区)巡
抚。当时,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进入兴安,他驻守江陵。这时,由杨嗣昌任督军,
经常被农民军骚扰。王鳌永多次规劝,提出建议,都不被杨嗣昌采纳,杨嗣昌反
而上书皇上弹劾他,使他被革去职务。王鳌永也上书皇上自我辩解陈述,说杨嗣
昌扬言一年内荡平农民军,是操之过急。以后杨嗣昌果然失败,王鳌永又被启用
为户部右侍郎。不久,又任通州巡抚。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
攻破京师后, 朝廷命他追赃助饷。清兵入关后,王鳌永投降清军。6月,清廷令
王鳌永以户部侍郎兼礼部侍郎衔招抚山东、河南等地,青州明衡王朱由降清。此
时,刘泽清旧部将杨威占据登州、莱州等地,王鳌永请求发兵讨伐。冬,他先赴
青州备饷,李自成部将赵应元等诈降入城,王鳌永被擒,他拒不投降农民军,被
赵部杀害。后来,清军攻破青州,全部杀死赵应元及其部属。顺治帝赠官户部尚
书。
王鳌永著作有《霏雪馆集》《郧台奏议》等,今留有其给皇帝的上疏37篇,
书启304篇,记文12篇,诗224首。

谢宾王(1621.2.17~1671.3.20) 字起东, 今齐都镇西门村人。 是作品被
收入《四库全书》的清代著名诗人。
谢宾王自幼聪慧博学,工古文,尤长于诗。1646年(清顺治三年)进士,初
任饶州余干县知县,因军功升江西南康府推官,为官“不能随俗俯仰”,虽著治
绩,但屡遭排挤。归故里后,过起了隐居生活。他有许多工诗的亲朋好友,为他
的诗歌创作、赠答、鉴赏提供了客观环境和条件。谢宾王暮年隐居的诗篇,多是
睹物感怀之作,是他心声的自然流露。他的《齐城行》:“临淄西指是归程,万
古凄凉吊古情。桓伯丘墟狐兔走,婴坟风雨草莱生。慢疑往事浑如昨,亟费狂歌
不住声。知命年仍逾五六,算来刚得有斯行。”写出了诗人对齐国先贤的向往和
赞颂。他的诗由清代诗坛盟主、神韵派宗师王渔洋评选,清代著名文人高珩在谢
的诗集《兰雪堂诗集》 (共3卷)的序中称赞他:“名章丽句,累累若贯珠。”
《四库全书》收了谢宾王及其诗集的简介。
今见到谢宾王的部分诗作散载于《谢氏家谱》《晚晴簃诗汇》《国朝山左诗
钞》等书籍之中,共存诗30余首。

毕忠吉(1636~1685)字致中,号铁岩,晚号铁岚,今金岭回族镇人。清初
名臣。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举人,次年中进士。授江南常州府推官。因整顿漕
政有方,颇有政绩。不久,因事株连,被罢官回乡。康熙初年,又起用为蠡县知
县。在任期间,他革除杂税,清查隐田,体察民情,解除民困。考绩后,提升为
刑部湖广司主事,又升为贵州司员外郎。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毕忠吉主持
顺天府乡试。后晋升为工部屯田司郎中。任期届满后,升按察使司佥事,又任提
学贵州(管理贵州学校和教育行政的官)。后又升为云南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永
昌道,还兼管粮储、驿盐两道。在赴云南途中,模仿郦道元《水经注》写法,写
成《滇南记》,原有稿本、抄本行世,曾列为史部传记类。已佚。1685年(清康
熙二十四年)卒于任上。

边铠(约1640~1713)字御侮,今召口乡西召口人。清初名将。
边铠自幼习武,性格刚烈。年轻时多次在黉大路及凤凰山一带剪径、劫皇纲,
杀富济贫,被清朝政府列为通缉要犯。他为躲避官兵追捕,只身外逃。康熙初年,
江南江宁一带有民众集聚毛竹山,人达千余,四处抢劫。清廷多次平息没有取得
胜利,于是张贴皇榜征召能者讨伐。为避难流窜在此地的边铠被赦罪应诏平定毛
竹山。他只身潜伏上山,制伏首领,平定此乱。自此起身行伍、克振自拔。1680
年(清康熙十九年),署江南江宁府,升任抚标右营中军守备,封阶明威将军,
后官至游击。卒后,葬于今路山镇陈家庄南。

王友询(?~1742.10)字梅若,号莲溪,今路山镇王家桥人。清中名将。
王友询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武进士。后由殿前二等侍卫授陕西省旧县
关游击,后调兴汉镇游击。1720(清康熙五十九年)用兵西藏,王友询奉命修建
直达西藏的台站。1723年(清雍正元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倡乱,奉提督岳钟琪
命,驻防青茶汉哈达,他采取抚镇兼用办法管理当地民众。首先召集头人讲明政
策,使大部分头人听从朝廷管理,也有部分人当众闹事,不服管理。他率军队予
以围剿, 将这些不法头人绳之以法, 因招降1600余人,论功赏加都督佥事衔。
1727年(清雍正五年),用为参将随军进入西藏。他率领的队伍士气旺盛,纪律
严明。他身先士卒,克敌制胜,连战皆捷。回军后,升潼关副将,代署兴汉镇总
兵。统领督标、固原、延绥、宁夏、河州五标镇官兵,防驻赤靖。1736年(清乾
隆元年),调署西宁总兵。期满,实授贵州安笼镇总兵。安笼一地,汉苗杂处,
王友询广加恩柔安抚,以致境内平安。1741年(清乾隆六年),又调古州镇总兵。
1742年10月病故。敕封从一品,例阶荣禄大夫,葬于涌泉别墅(今路山镇王家桥)
东北隅水(今乌河)西岸。
王友询工书善画,长于诗歌。其诗气势豪迈,苍凉悲壮,有岑嘉州(参)遗
风。著有《西征纪略》《苗蛮全图》《教练辑略》《阅史约记》,时称儒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