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琨至于明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759&run=13

贾振琨(1879~1912.2.11)字次瑶,今齐都镇南马坊村人。早期同盟会会员,
领导和参与民主主义革命的著名人物。
振琨自幼恭顺聪颖,4岁便识字读诗,6岁入私塾读书。1898年,以府试第一
考中秀才。不久废科举,兴学堂,他考入济南山东大学堂师范馆。1905年,于山
东大学堂师范馆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获公费留学日本,就读早稻田大学政法科。
留学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政党同盟会。
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成功,山东省当局宣布脱离清朝政府而独
立。贾振琨闻讯后,中断学业,立即束装归国。到青岛后,得知山东巡抚孙宝琦
已取消独立,清廷总理大臣袁世凯又擢用张广建为山东巡抚,对革命人士肆加镇
压,山东形势骤趋恶化。有人劝他先行回家,然后待机而动。振琨慨然说:“时
势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如果都畏缩不前,明后天的局势将更加不堪设想了! ”
毅然由青岛西去济南。车过辛店站,虽距家只数千米,也没有回家。只在火车中
遥指故里坐落,叹息说:“老母、病妻、幼子,已三年不见,但是共和不建,怎
么能回家! ”到了省城济南,遍访同志,或死或归,不见一人。振琨毫无退意,
考虑到青州府所属各县地势险要,若用来作为根据地或许大有可为。于是东返青
州,与王长庆等参加青州起义。为了躲避清兵盘查,人员分批前往。但到达青州
火车站时,事已败露,随后奉命转去诸城。
1912年2月3日,他随革命军直袭诸城,一举占领。县官吴勋藏于诸城天主教
堂内。革命党宣布成立山东军政府分府。众人推举王长庆为司令。革命党人立即
召集会议,谋划日后工作。多数人认为诸城僻远,清兵无暇顾及,军政府业已成
立,各县革命党必会响应,山东光复指日可待。振琨不以为然,力陈己见:分府
虽已成立,但手下并无强兵;诸城虽已克复,但省内清兵并未受重创;城内学生
军缺乏训练,枪械寥寥无几,且满清余孽又藏匿城中,此时万不可懈怠。应速进
兵天主教堂,揪出狗官正法。还应派人外出购置枪械,以备大举。大家基本同意
了振琨的意见。 后吴勋侦知革命力量不足,便四处请援兵,清兵蜂拥而至。2月
10日,清军突然到诸城,贾振琨等人奋勇向前,持枪搏斗,无一退却。最后终因
寡不敌众,贾振琨等80多人被俘。次日在诸城北门外被害。

刘斗辰(1905~1939.2.26) 字升云,今临朐县刘家营村人。曾任八路军山东
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副团长。
刘斗辰原系国民政府临朐县民团蒋峪区区中队中队长。1937年冬,中国共产
党临朐地方组织在冶源、辛寨、杨善一带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建立了抗日民
众组织“互济会” ,先后发展青壮年会员100多人,收集步枪数十枝,刘斗辰和
“互济会”共同组织了抗日武装。
1938年春, 日军侵入临朐县境,刘斗辰等奋起抗战。3月24日,他率所部30
多人参加共产党在夏家台子组织的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人民抗敌自卫军。4月5日,
这支队伍在益都县朱鹿村与益都的抗日武装会合,宣布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
队第十支队,他任支队副司令员。此后,率部队渡过弥河,在益都县七区、八区
一带开展游击斗争。他带领部队大搞生产建设、组建地方武装、袭击日伪据点,
破坏日伪交通。 5月25日,十支队遭国民党“杂牌军”侯跃庭部袭击,参谋长王
范之趁机分裂队伍,阴谋叛乱。临淄三大队按照中共益都县委意见,当即派吕乙
亭、岳拙园等人去十支队驻地张家庄回访。刘斗辰陪同他二人找到王范之,吕乙
亭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王司令的枪是什么牌子的?”又说,“听说王司令
的枪法百法百中,枪一定很好!”王范之“嗖”地一声拔出手枪扔给吕乙亭,说:
“让你们开开眼界吧!”吕乙亭接过枪掂了掂,对王说:“王范之,你被捕了!”
遂将其处决。之后,又遵照中共清河特委的指示,将十支队并入临淄第三大队。
刘斗辰改任副大队长。7月7日,三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
第十团,刘斗辰任副团长,后兼三营营长。从此,他率八路军三支队十团三营转
战于临淄、益都、寿光、广饶等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建立妇救会、
儿童团,以土炮、抬枪、红缨枪为武器,站岗、放哨、盘查汉奸、传递情报等,
接连不断地扒铁路、袭车站,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39年初,支队司令部决定,调十团二营去胶济铁路南整训,十团一营、特务连
去寿光开展工作,刘斗辰率十团三营活动在益都县阳河两岸。2月2日,朱良的日
军和徐振中的顽军联合起来,采取三面包剿,层层压缩的办法,企图将活动在大
马岱村东北坡的刘斗辰部一举歼灭。为了粉碎日军的分进合围,他带领三营连续
行军、战斗20余天,行程近400千米。2月26日,在益都县杨家营陷敌重围,在突
围中他为了不使武器落入敌手而拆散砸烂,最后英勇牺牲。

潘建军(1904~1939.3.30) 原名世范,字建军,今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和
家庄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特务团团长。
他6岁时在本村私塾读书, 11岁后因家庭劳力不足而辍学。父亲为使他有一
个长久的安身立业之所,托人介绍到徐州学经商。当路过泰安时,在泰山脚下见
冯玉祥的警卫部队练武,便参加了冯玉祥部队。他深得冯玉祥赏识,逐步被提升
为连长、少校团副,后回到家乡。九一八事变后,潘建军深感国难日迫,曾携妻
带子去天津投奔抗日将领吉鸿昌。不幸,吉鸿昌被捕,潘建军只好又返回故里,
被周村商会会长国晋卿聘请当民训团教练。
1937年12月25日,日军侵占周村。潘建军决心拉队伍抗日。这时,国晋卿又
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组织百余人的维持会武装,派人聘请潘建军当中队长。潘
建军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这正是拉队伍的好机会。于是,潘建军应聘当了中队长。
接着,组织安插王贻恒等30多名进步青年到该中队,为举义旗打击敌人做准备。
1937年12月底,潘建军以紧急集合为名,将中队百余人拉出长山县城,加入了姚
仲明、廖容标、马耀南等组织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被编为第二十九中
队,潘建军任中队长。
1938年7月初,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
第三支队, 潘建军任特务营营长。7月上旬,杨国夫副司令员亲率三支队东进临
淄,途中在东召口村整编许云轩领导的临淄联合军事司令部一大队为特务二营,
并招收部分爱国青年参军,部队进一步壮大,杨国夫决定组建特务团,任命潘建
军为副团长。8月1日,特务团和三支队十团向临淄城发起攻击。潘建军指挥特务
团与三支队十团协同作战, 攻打西门。前后经过5天激战,攻下临淄城,全歼守
城的土顽部队,活捉陈瑞符。
当时,在临淄城西王家桥一带,还盘踞着一股百十人的土匪队伍,不仅不抗
日,反而祸害百姓。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命令特务团前去收编。潘建军先礼后
兵,派通讯员于承龙给土匪头目杜天臣送信,劝其接受收编。杜天臣匪性难改,
将信撕碎,扣押于承龙,打算晚上秘密杀害。傍晚,潘建军见于承龙未回,估计
杜天臣可能抗拒改编,即带领基干连迅速赶到王家桥,命令连长王贻恒缴了哨兵
的枪,并命令匪哨兵带路,摸进杜天臣的住院,包围其住处。杜天臣一伙匪徒正
在北楼猜拳行令。潘建军一声令下,战士们一颗颗手榴弹扔进去,爆炸声、喊杀
声响成一片。 在战士们的打击下, 匪徒们缴枪投降。这次战斗,共缴获长短枪
100余支,马5匹,自行车20余辆,营救出于承龙。
特务团歼日军剿顽匪,屡建战功,成为第三支队的主力团之一,享有“铁军”
之称。潘建军因功晋升为特务团团长。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第三支
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潘建军仍任特务团团长。党组织为进一步培
养潘建军,决定送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9年初, 潘建军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27日,潘建军随清河区选派的62名
优秀军政干部由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率队从卫固村(今属张店区)去沂水岸
堤, 然后再去延安。3月30日中午,受训队伍到达太河镇(今属淄川区),突然
遭到国民党顽军王尚志部的伏击,制造了“太河惨案”。潘建军不幸被俘,顽军
头目王尚志对潘建军软硬兼施,威压利诱。潘建军威武不屈,严词痛斥王尚志背
信弃义,制造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王尚志黔驴技
穷,狰狞毕露,当夜,即把潘建军押到太河镇西南山谷中。王尚志歪着脖子说:
“潘团长,现在还不晚,只要你归降,我马上给你团长的委任状,不然,这就是
你的归天所在!”“少啰嗦,告诉我哪个方向是西!”“你面对的方向就是西!”
紧接着,王尚志又追问,“你问这个干吗?”“我要遥望延安表示忠心!”潘建
军洪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王尚志歇斯底里地叫嚷起来:“不能让他朝西,不
能让他朝西……”潘建军亮开架势,抬腿几脚踢翻身边的几个匪徒,又几步跑到
王尚志身边,飞起一脚,将王尚志踢翻在地,等潘建军再抬脚时,身中数弹,匪
徒们鬼头大刀也砍在他的颈部,他头朝延安,倒在血泊中。

王若钰(1871~1939.7.14) 字子相,今稷下街道孙娄东村人。曾被北洋陆
军部授予少将军衔。
幼时不幸,年仅4岁父母相继病故,与祖父相依为命。1880年(清光绪六年),
随祖父私塾就读,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学业优良。1894年,府试获第一名。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举人。当时清廷腐败,列强并侵,他考入了当时全国
惟一的高级军校——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也称北洋武备学堂(后称保定军校)。
毕业后留校任教官。不久升任为步兵科长、技术教官长。后被北洋陆军部授予少
将军衔。 1911年10月,加入同盟会。1914年8月,参加讨袁护国运动。1922年,
拒绝吴佩孚督军顾问的聘请,住闲天津,直隶督军王承斌请他出任省教育厅长,
他婉言谢绝。1925年,移居济南。此时,山东省民政厅厅长李树椿(他的学生)
极力劝他到省政府做事。 他受聘负责济南黄河城防事务, 并当选为省参议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王若钰毅然辞职回家,借居临淄城里。他卖了天津
的房子, 捐大洋300元开办了孙娄菩萨庙学堂,使该村平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机
会。土匪刘桂堂(又名刘黑七)流窜临淄为非作歹,祸害乡里时,王若钰借他的
学生、国民党四十六师师长范希绩之手把刘匪驱逐出境。当地群众为他在孙娄店
立碑志功,碑刻“桑梓屏藩”四个大字。辛店烟市外商开设公司收购烟草,他们
不但低价收购,还用减零的办法坑害烟农,烟农叫苦不迭。王若钰查清此事后亲
自去省府控告外商,并致电南京陈词力争。最终,外商败诉,赔偿了损失,再也
不敢任意压价减零了。消息传开,临淄、博兴、广饶等八县的烟农对他感激不尽,
在辛店火车站为他立碑,刻字“泽流八县”。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临淄后,要王若钰主持组建伪政权,以笼络人心,王
若钰坚辞不从。 1939年6月24日,日军派汉奸方永昌亲自出马,欲强制王若钰就
范。他们先围了孙娄店,继派人上门“请”他相见,王若钰闭门不见,但已无退
路可走,只好翻墙逃走,当他从近十米高的围墙上跳下时,不幸摔成重伤,医治
无效,于7月14日与世长辞。

李曦晨(1912.1.15~1939.12.10)原名世光,字梅秋,今齐陵镇齐家终村人。
是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的组创者、领导者之一。
曦晨自幼聪慧,深沉善思。1918年,入本村私塾。1923年,考入县立闻韶小
学。1927年,考入县立初级中学读书,被选为学生会常务委员。1929年夏,他考
入省立第四师范,参加了四师的“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5月1日,他参加了地
下党组织的四师、省立十中、师范讲习所及商业学校数百名学生的飞行集会,进
行“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宣传活动。是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担任了
中共益都县委员会青年部部长、 四师支部书记。1932年8月,他被任命为共青团
益都县委宣传委员。
1933年3月3日,因叛徒出卖被捕。他没有暴露身份,在国民党第三路军军事
法庭, 始终以抗日爱国无罪来答辩。最后被判5年徒刑,交山东高等法院看守所
关押。 1934年5月15日,转押山东第五监狱。在狱中,他领导全狱难友为争取改
善伙食和保障阅读书报的权利, 开展了长达6天的绝食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36
年8月, 国民党山东司法当局又把他转到山东省政治反省院。在反省院,他继续
坚持斗争,搅得反省院难以应付,又将他转押益都东关山东第四监狱。第四监狱
管理人员怕出变故,又把他转回反省院。国民党狱政当局看到李曦晨走到哪里,
哪里就出现反抗。 于是又加判5年徒刑,并采取了残酷的“流押”手段,先后到
章丘、桓台、临淄、临朐、益都等县看守所,每处看押最长不过一月,妄图以此
消磨一个革命者的斗争意志,断绝他与省内几个大监狱难友的联系。后山东司法
当局第3次把他押回反省院, 再不流押他处了。1937年10月,日军逼近济南,反
省院迫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定,在监狱门口贴张纸条写着:“谁想出狱,签
个名即可。”李曦晨等不予理睬,力争无罪释放。又几日,反省院的训导主任王
育民在逃走之前,跑来对李曦晨等三人说:“你们这三个不怕死的人啊!快走吧,
什么手续也不用办了。”李曦晨和胡维鲁等三人才堂堂正正出狱。
他出狱后,首先去寿光与中共鲁东工委取得联系,然后赶回临淄西关小学找
到同学李人凤、陈梅川、崔栋生等人,多方策划,于1937年11月组建了临淄青年
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8年1月,军训团改编为临淄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2月
6日, 他去寿光向中共鲁东工委汇报了在狱中的斗争情况,鲁东工委立即决定恢
复李曦晨和胡维鲁的组织关系,派杨涤生、岳拙元、吕乙亭等多名共产党员前来
临淄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4月初,三大队建立了政治部,杨涤生任主任,
李曦晨任副主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李曦晨协助大队长李人凤驱逐了窃据梯队
司令职务的复兴社分子王尚志。 到1938年6月,三大队由两个中队发展到11个中
队(连),并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军医院和被服厂。7月7日,三大队改编为八路
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他任团政治处主任。
1939年9月, 三支队成立独立团,李曦晨任团政治委员。12月10日,支队司
令部和独立团挺进莱芜县茶叶口以北地区,与日军遭遇,李曦晨一面派兵掩护支
队司令部机关转移,一面率独立团抢占西周峪西山阻击敌人。战斗打响,秘书张
九功中弹负伤,李曦晨冲上去搀扶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刘培桐(1908~1940.6.14)字海舟,今齐都镇刘家庄人。著名烈士。曾任中
共鲁西区运东地委书记。
刘培桐自幼读书。1930年夏,高中毕业后在临淄县立第一小学任教。1932年,
在掖县师范任教并担任教务主任。1934年夏,考入北平国民大学(中国大学)政
治系。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刘培桐积极参加爱国主义游行活动。他联
合进步同学,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刘培桐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支持第二十九
军坚决抗战。北平失陷后,第二十九军南撤,刘培桐辍学回到山东老家。后来,
他别妻离子,到济南考入第三路军政训班学习。1937年10月,山东省第六区行政
督察专员范筑先将军从济南要了240名政训班学员到聊城参加抗战, 刘培桐作为
政训班学员之一来到聊城。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初,刘培桐调到政训处濮县(今属河南省范县)办事处。1938年3月,
濮县办事处在濮县东街的一个院子里,举办了农会干部短训班,刘培桐承担了短
训班主要课程的讲授任务。 1938年5月,第六区政训处改为第六区政治部,刘培
桐被调到政治部民运科,任青年股股长,同时被推选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鲁西
总队部青年服务部部长。当月,刘培桐赴中共冀鲁豫省委党校学习。
1939年1月, 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鲁西区党委,刘培桐调鲁西区党委机关工
作。1940年1月,任鲁西区党委青委副书记。1940年3月,任中共鲁西区第四(运
东)地委书记。
1940年后,活动在运东茌平、博平一带的八路军部队及茌平县抗日常备大队
等地方抗日武装全部编为八路军主力。开走以后,反动势力迅猛抬头。运东地区
的国民党顽军游杂人员,由暗中勾结进而公开投敌,充当日军的忠实走狗,成为
运东地区抗日斗争中最凶恶的敌人,运东的抗日形势进入严重困难时期。1940年
6月,第四地委因在博平活动受阻,转移到茌平、东阿边沿地区。6月13日晚,刘
培桐带领地委机关与地委党校学员共70余人临时进驻茌平四区小张庄。14日凌晨,
驻济南、聊城和茌平的日伪军数百人,突然乘汽车包围了小张庄。战斗中,除地
委宣传部部长郭少英和组织部副部长李朝杰等少数人突围外,地委党校教务主任
秦怀玉等30余人被捕。刘培桐和地委组织部部长董景平等36名干部、战士壮烈牺
牲。张渔(1906.5~1941.7)原名福荣,字伯华,今齐都镇赵王庄人。中共党员。
著名烈士。曾任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张渔幼年家贫,十多岁才入读本村私塾,后靠父亲和二叔父给人看茔守墓的
收入,读完小学、中学。1928年,完成了省立第四师范的学业。毕业以后经人帮
助,去国民党博山县党部当了一名庶务员。不久,当他洞察到国民党内部尔虞我
诈、枉法自肥的真相后,便愤然而去,先后在辛店私立通惠小学、县立西关小学
任教。通惠小学的训育主任陈省吾,依仗与冯谦光的妻侄关系,在学校不可一世,
经常手持藤条殴打学生,每次张渔遇到都是巧妙的为学生解脱。
1937年10月,身为小学教师的张渔,参加了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筹
建工作。1938年1月5日,他参加了矮槐树伏击战。后军训团改编为临淄抗日游击
队第三大队,他任分队长。7月7日,三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三支
队十团,他任二营一连连长。带领战士们参加了岳家庄伏击战、太河反顽军摩擦、
袭击敌人据点等战斗。 1939年7月,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他调任临淄一
区区长。1940年5月,调任县民政科科长。12月,任县长。
在任县长期间,他十分重视民兵的建设,除处理日常行政工作外,把精力放
在改造抗日沟、组织民兵学习、训练和实地演习上,以提高民兵的政治觉悟和战
防能力。 一次,驻桓台县的山东保安二十四旅200多人,进犯临淄槐树务村,企
图抓丁抢粮。全村民兵据守两小时,敌人终未得逞。张渔获悉此事后,亲临槐树
务村慰问,对作战有功人员进行了表彰。他没有半点官架子,处处以身作则,在
抗日根据地挖抗日沟时,他以普通一民姿态,每晚在工地和群众一块掘土、抬土
……他常说,不干活,不出汗,不像庄稼汉。1941年春,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他
的妻子带着孩子,找到他要求住几天,再带点钱回去度荒。张渔看了看骨瘦如柴
的孩子和衣衫褴褛的妻子,沉默了多时,说:“你们回去吧!现在到处都很困难,
部队也是扎紧腰带艰苦抗战,坚持到麦收就好了!”
1941年5月, 清河区党委秘密进行所谓肃清托洛斯基派的斗争,个别领导认
为, 张渔过去曾加入过国民党,是混入革命队伍的“托派”分子,便于1941年6
月将他逮捕。在审讯和折磨面前,他一再申诉:自己没有参加过托派组织,请组
织进行审查。当时的个别领导既不调查研究,又不认真贯彻中央指示,只凭主观
臆断, 便决定判处他死刑。张渔于1941年7月在博兴县纯化镇无辜被害。1981年
10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明令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党籍,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丁一民(1916~1942.5.18)又写作亦民,原名高来吉,今寿光市高家庄人。
曾任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县委书记。
丁一民自幼刚强坚毅,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莱阳县乡村师范。毕业
后任小学教员。1937年冬,参加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八支队,任政治宣传
员。 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励战友奋勇杀敌。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随后,被选派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结业后,历任中共寿光县八
区委员会书记,寿光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等职。
1942年2月, 由于日伪军反复“扫荡”,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
形势恶化。为适应新的对敌斗争形势,中共清河地方委员会重新建立中共益(都)
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丁一民任县委书记。
他调任县委书记后,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决定将大部分县、区干部转
移,自己与少数干部、武工队员就地坚持斗争,白天集中在野外防止被敌人包围,
晚上分散到各村开展工作。 是年5月17日晚,中共四边县委在临淄二区前下庄召
开“红五月”宣传大会,对群众进行坚持抗战教育,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会后,
丁一民等住在离日军据点只有1500米的前下庄。
5月18日拂晓, 担任警卫的大张到村外瞭望,猛然发现不远处黑压压的人群
滚滚而来。大张顿时意识到是敌人偷袭。回村报告已经来不及了,他当即朝天鸣
枪报警。来偷袭的敌人突闻枪声,全部卧倒在地,向大张射击,大张英勇牺牲。
枪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丁一民。他推醒了其他人后,走出大门,沿着墙根走到胡
同口,朝外一看,见满街都是日伪军。于是,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突围出去。他
指挥大家连续越过五道院墙,来到村口的一条胡同里,见敌人只留少数人把守路
口。他下令集中火力向路口敌人开火。眼看就要冲出村口,不料村中敌人听到枪
响后赶来增援,我十几名干部战士倒在血泊中。这时,丁一民趁敌人停止射击,
连翻三道院墙,来到一个“关系户”家中。房东让他藏到夹墙里。外面敌人挨家
挨户搜查,他怕连累房东,就钻出夹墙,向大门外冲去。出门不远,刚想翻墙,
不料被前来搜查的敌人发现。他退回大门口,利用大门做掩护,向敌人射击,子
弹打光后,被扑上来的敌人掳去。

丁一民面对日军头目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声不吭。敌人把抓来的上百名
群众赶到一棵大树下,他知道敌人要对他下毒手了,就放开嗓门大声说:“乡亲
们,日寇侵入我国领土,是想灭我中华民族,叫我们当亡国奴,我们要动员起来,
拿起武器,向日寇讨还血债!”又对站在一旁的伪军讲道,“别忘了你们也是中
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要认清形势,调转枪口……”日军头目气急败坏,
抓住丁一民的头发,不让他讲下去,然后一挥手,将他吊在大树上,用木棍轮番
向他身上打去,又用皮带抽打他,逼他说出谁是共产党员,谁是八路军,他仍然
什么也不说。黔驴技穷的日军头目下了命令,让日伪军搬来许多高粱秸,点燃在
他身下。他至死不屈,在烈火中高呼抗日口号,壮烈牺牲。

许权中(1894~1943.12.9)今齐陵镇许家终村人,出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交口镇权中村。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副军长。
许权中早年入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1918年,参加于右任为总司令的
靖国军,历任班长、中队长、总司令部副官、参谋、绘图科科长等职。1922年冬,
入韶关云南讲武堂分校学习。毕业后,回陕西省先后任排长、连长。1924年冬后,
在国民二军任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1925年秋,随国民二军进驻北平,经旅
长史可轩(中国共产党党员)介绍,认识了李大钊。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
京西及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攻打军阀战斗中,许权中战功显赫。1926年秋,
升任国民二军旅长。 9月,随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军,任援陕第三路军司令员。
10月, 率部解除敌人对三原的包围。1927年1月,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
许权中任政治保卫部委员兼卫队师旅长、 代理师长。2月,调任西安中山军事学
校学员总队长,参加培训大批军事干部。大革命失败后,同史可轩率政治保卫队
与中山军校师生向北转移到富平。史可轩牺牲后,许权中被推举为总指挥。不久,
部队被冯玉祥编为暂编第三旅,他任旅长。终于保存了这支革命队伍。
1928年春,中共陕西省委派刘志丹、谢子长等到第三旅加强党的领导。5月,
许权中率全旅在高塘镇举行渭华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担任顾问兼骑兵分
队队长。 率部同敌军展开激战,于6月下旬失败。同年秋,他被派赴苏联,入莫
斯科中山大学和红军大学学习。1930年夏回国,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不久,
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32年夏,被营救出狱。1933年夏,许权中
到张家口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副军长兼十八师师长。率部参加收复多
伦等地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同盟军失败后,到天津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秋,
回陕西韩城从事小学教育,开展秘密活动。1936年春,许权中因病回到临潼。一
面做农活,一面积极和党联系。是年冬,许权中到西安任杨虎城部警备第二旅副
旅长,参加西安事变。不久,改任第十七路军独立旅旅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前往华北前线参加抗战。10月,参加山西省
忻口战役,同日军激战14昼夜,歼敌千余人。同年冬,他调任一七七师参谋长,
曾兼晋东南自卫军指挥官。1938年5月,许权中率全师在永济县张营镇激战4昼夜,
击退日军进攻。蒋介石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后,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给了许权中
一个少将参谋的名义,而撤去了旅长。许权中又回到家乡。这时张锋伯就任临潼
县长,他是当时陕西省四大抗日县长之一,许权中和他一起继续开展地方的民众
抗日工作。
1939年,蒋介石开始反共,撤了张锋伯的县长职务,并向交口派了不少特务。
1943年,许权中去洛阳,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高级参议兼眉县万家塬垦区主任。
他以生产为名, 组织两个连武装,准备建立抗日根据地。12月9日,许权中在眉
县槐芽洪水沟被胡宗南预先埋伏的特务暗杀。

石潇江(1909.4~1945.10) 原名湘璞,今辛店街道毛托村人。著名烈士。山
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的主要组创者、领导者。
1925年,石潇江在青州高等小学没毕业就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入
学后,他广泛阅读《向导》《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1927年春,
被二师党支部发展为共产党员。此后,国民党当局竟以“阅读赤色书籍”罪名拘
捕了他。在狱中,他面对刑讯,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后经中共组织多
方营救,方得获释。1931年,师范毕业后,先后任教南仇小学、博兴书院等小学。
1934年,到辛店通惠小学,先任教师,后任校长。1936年秋,他带领学生走上街
头募捐劳军,把募捐重点指向在辛店收购烟草的英、美、日等外国商人。学生在
外商公司门口讲演、贴标语、散传单、呼口号,声讨日军侵华罪行,久久不去,
围听群众越来越多。日商米星公司老板被迫捐现洋千元。回校路上,学生们编顺
口溜说:“潇江老师办法好,逼着洋人把钱交,洋人出钱打洋人,这个办法实在
好。”嘿
1937年七七事变后,石潇江奋笔大书“千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
杰还我山河”,即组织抗日武装,于1938年2月8日率武装加入廖容标、姚仲明等
领导的黑铁山起义部队,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十二中队。2月28日,
计袭辛店车站,直捣日伪傀儡组织辛店维持会。后又在张(店)博(山)线和湖田车
站连续伏击敌人的军用列车, 给日伪以极大杀伤。1938年6月下旬,十二中队扩
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八团二营, 石潇江任营长。 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
1939年9月, 二营又奉命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从此,石潇江转战在新
泰、莱芜、沂水、蒙阴等地。1943年春,石潇江由蒙山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职
务调回渤海军区,任清东军分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春,石潇江奉命
率分区独立团4个连和昌邑独立营, 拔除驻在昌邑县马渠村的顽军李树桂部。只
几十分钟的激战, 就结束战斗,毙敌百余,生俘800多。是年夏,他率一营兵力
长途奔袭康岱五团,智捣其指挥机关,胜利歼灭该团。是年秋,李家坡战斗结束
时,连长朱福修下落不明,他三次派人寻找,坚持“死也要找回尸体”,终于在
李家坡日本据点外,找回了头部负重伤的朱福修。1944年,他17岁的儿子来到部
队,有人建议安排在后方工作,石潇江坚持让他儿子下了连队。
1945年8月15日, 日军投降后,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奉命挺进东北。10月,时
任渤海军区五军分区司令员的石潇江与副政委兼行署主任刘其人等率新编师准备
从沾化县海口横渡渤海。潇江带病率先起航,船至秦皇岛附近,飓风骤起,石潇
江所乘帆船触礁,他和全船干部战士全部遇难。

甘云卿(1929.6.12~1947.10.22) 女,今路山镇田旺庄人。著名烈士。曾被
授予斗争闯将和支前模范称号,被誉为“临淄的刘胡兰”。
甘云卿原籍桓台县, 因家乡闹灾荒,辗转到田旺庄定居。1945年9月,她任
本村姊妹团团长。1946年夏,任渤海行署临淄县七区工作队第二组组长。1947年
7月, 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工作队随部队转移,甘云卿主动留下搞敌人情报,
活动在高阳、孙娄、路山一带。10月21日,她奉命去王家庄侦察保安六旅十一团
情报时被敌人发现,为掩护接头的同志,不幸被捕。当天下午,被押到国民党孙
娄区公所。区长石之泉先让人给她松绑,取出塞在她嘴里的布团。甘云卿拢了拢
头发,昂然而立。石开口说:“石某久闻你是个人才,识时务者,只要你说出你
们的组织情况,就放了你。”甘云卿一言不发。石又说:“说了,愿意回家,给
房、给地、给钱;愿意干,给个合适的好差事。”甘云卿仍默然无语。石“咳”
了一声,接着说:“人生以孝为先,你死了,你老爹靠谁? ”甘云卿咬紧下唇,
依然无声。石手下的区队长郭东泗吼道:“你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吗? ”“在狼窝
里! ”甘云卿冲口而出。郭东泗气急败坏,说:“甘云卿,你就是块石头,也要
叫你开口!”“就是大卸我八块,也休想!”甘云卿坚定地回答。
敌人把她拥向了一间阴暗的小屋里,反绑着手吊在梁上,用蘸水的皮鞭轮番
地抽打。她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郭东泗冷笑着用匕首扎她的两腿和背部,鲜血淋
漓,昏了过去。一桶凉水把她泼醒,她仍横眉怒目。保安六旅旅长兼临淄县县长
的徐振中听说后,命令押去亲自审问。解数用尽,还是一无所得,便下令杀害甘
云卿。1947年10月22日凌晨,在辛店西北角刑场上,18岁的甘云卿昂首挺立。枪
声过后,她只踉跄一跌,依然站起,拼力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一个刽子
手举刀砍去她左臂,她倒下了。稍顷,又顽强地爬起来,愤怒的眼光射向敌人。
刽子手们一声呼哨, 4只狼狗扑了上去……日后,乡亲们怀着悲愤的心情收敛了
她残存的遗骨。

于明信(1882~1948)字丹绂,今齐都镇葛家庄人。著名教育家。
1890年,入本村私塾,18岁举生员补廪生。1910年,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史地
科毕业后,进京复试授师范科举人,回省受任省立青州初级师范学校校长。1911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他积极参与同盟会员贾振琨、王长庆等人策划的诸城
起义。 1913年6月,与同盟会员刘冠三、蒋洗凡、鞠思敏、王祝晨等人创办济南
正谊中学。不久,东渡日本,就读早稻田大学。1916年归国,出任山东省立第一
师范校长。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与友人在济南创立“尚学会”宣扬新文化。
1923年春,受命去日本赈济震区灾民并留任山东省留日学生监理员。1928年回国,
因不满于山东军阀兼主席的韩复榘,赋闲济南七家村。此间曾应聘撰修《齐河县
志》。1931年,应聘去曲阜任教省立第二师范。嗣后返济,应聘任教私立齐鲁中
学。1937年冬,日军侵占济南。1938年春,为了抵制日本人的奴化教育和保护校
产,于明信与鞠思敏等人筹划正谊中学复课,被推举主持校务。
日伪当局深知于明信素孚众望,曾多次诱劝他出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均遭
拒绝。日伪当局又以“教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名衔,逼其出席会议。于明信
与会签名时,直书“汉奸于明信”五字,终席不发一言。对此,有人婉言相劝,
有人恫吓警告,但他却说:“既当汉奸,何必讳言?”此后,他故作嬉笑怒骂,
以惑视听。果然,敌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不再来“劝驾”了。1940年,他匿居北
平西郊嵩祝庵,避脱纠缠。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居济南七家村。终日以书籍为伍,
研究学问为娱,直至1948年冬病故。他生前立遗嘱:将自己的所有藏书全部献给
山东省图书馆。当时,《大众日报》对他的生平事迹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