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至甘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757&run=13

姜尚(前1139~前1015) 字子牙,号飞熊,东吕乡东吕里(今山东省日照市
东)人。齐国第一任封君,被尊称为齐太公。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思想家。他的祖先在舜时为“四岳”(四方部落)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
被封在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故以吕为姓,姜尚又称为吕尚、吕望。
姜尚因家贫,为了维持生计,年轻时在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城里宰牛卖肉,
当过屠夫,也曾在孟津开过酒店。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商朝少师比干把他引
荐给纣王,当过司户参军。年逾花甲后,听说西伯(周文王)正在广求贤良,于
是便在岐山西南渭水的一条叫兹泉的源头钓鱼,等待机会。一天,西伯出猎路遇
姜尚,谈得十分投机,称他为太公望,并且拜他为军师。太公望辅佐文王用政治
怀柔与武力征伐相结合的手段,谋划了许多军国大计,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
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文王在太公望的谋划下,使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
力量都大大超过了商朝。 文王病死, 太公望又辅佐文王之子武王,被武王尊称
“师尚父”。他以仁政辅佐武王,坚持以仁道胜无道,继续加强周国的力量,使
周国得以不断壮大。前1046年(周武王元年),他率军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
牧野村)与商军大战,最后攻入商都,推翻商朝,正式建立周朝。由于姜尚辅佐
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前1045年被周王朝分封在齐,建都营丘(今临淄区齐都镇)。
到营丘后,他首先击败了莱夷的侵袭,又从齐地实际出发,采取了兼容并蓄的开
放性建国方针,靠“因其俗,简其礼”迅速稳定了社会秩序;采取了尊贤尚功的
政策,选拔有才能有建树的人,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采取了“通
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经济政策,劝女工“极技巧”“宜桑麻”,因地制宜,
确立了以工商兴国的方针。五业俱兴,人民很快归服,齐国日渐强盛。武王去世
后,他又协助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为二次安周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又
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赐,齐国版图越来越大。
姜尚托名著作有《六韬》 6卷、《阴符经》1卷、《太公阴谋》3卷、《太公
金匮》 2卷、《三略》《太公丹书》《素书》《太公阵法》和《太公军镜要术》
等。其衣冠冢在今闻韶街道张家社区东南。

管仲(前735~前645) 名夷吾,字仲,谥号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
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相。
管仲幼时家贫,在南阳经商,与齐国鲍叔牙为友。后由鲍叔牙推荐,齐桓公
拜管仲为相。
为齐相后,政治上,管仲致力于加强君主集权,建立分司管理的中央行政机
构,任命五位大臣,分别掌管外交、经济、军事、司法和监督。层层设立地方行
政机构,“叁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在都城内编工商为六乡,士农为15乡,
兵为三军,由齐桓公、国懿仲、高统辖。城郊按邑、卒、乡、县、属编制,设
官控制。建立地方官吏正月复事制度,由国君亲自对他们进行考核、训诫和奖惩。
他强化法治,建立国君的最高权威,由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平抑物价。举贤授能,
建立人才选拔制度。 他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 推行乡选、官选和君选的
“三选法”官吏选任制度,把那些既有治国牧民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文人
和武士选拔出来,任以为官,使姜太公的尊贤尚功路线有了制度保障。军事上,
管仲认为,国君须“积务于兵”,兵须为“义”而战;强兵须先富国,要重视武
器装备的建设。他严格选拔和训练士兵,赏罚分明,更注重“作内政而寄军令”,
寓兵于民,扩大兵源。经济上,改井田之弊,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相地而
衰征”的赋税政策,发展农业,增加财赋收入,又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设“轻
重九府”以通财经,周济贫民,减轻税收,鼓励贸易,收到富国强兵的效果。他
还在社会保障方面实行了“九惠之教”(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
通穷、振困、接绝),安定了民心,促进了社会稳定。
他辅佐齐桓公40年,以“尊王攘夷”号令诸侯,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曾对其弟子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前645年,管仲病
危时,向齐桓公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的隰朋为继任国相,而
不同意桓公提出的竖刁、易牙和开方。
其言论见《国语·齐语》。今存《管子》76篇。其墓在今齐陵镇北山庄西。

鲍叔牙(?~前644)临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著名政治家。
年轻时,与管仲成为莫逆之交。他以善于知人为后世称道。
前694年, 齐襄公淫乱无常,襄公诸弟纷纷外逃。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
往鲁国, 鲍叔牙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前686年,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他得到
消息,带小白抢先回国,打败公子纠,夺得政权。小白即位后,要任他为相,他
推辞说,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即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又说管
仲有五大长处,都超过自己。他说,宽惠爱民,治国不失权柄,以忠信交好诸侯,
制定礼仪约束四方,披甲击鼓,立于军民,使百姓勇气倍增,我都不如管仲。管
仲犹如百姓之父母,欲治其子女,不可不用其父母。他劝小白别计较管仲射他的
一箭之仇,请回管仲,委以重任。但是桓公仍不忘一箭之仇,说:管夷吾箭射寡
人,幸而只是射中衣带钩,我几乎死在他手上,还能重用他吗?鲍叔牙力争说,
他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才这样做的,只要赦罪,让他归国,他也会同样为您效力。
管仲相齐后,叔牙甘居其下,但他仍全力支持管仲的事业,一起治理国政。当齐
国霸业蒸蒸日上,桓公、管仲都有骄傲自满情绪时,他总是善意的及时提醒。有
一次,齐国君臣在一起饮酒。鲍叔牙向桓公敬酒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
时提心吊胆、愁困落魄的日子。向管仲敬酒时说:希望您不要忘了在鲁国做囚徒
的时候。几句话,使齐桓公和管仲感悟颇深,猛然警醒。管仲、隰朋去世后,齐
桓公请他作相,他再三推辞后说,得把竖刁、易牙、开方赶走,我才接受任命。
当天,齐桓公就赶走了这三个人,并且不许他们再入朝。鲍叔牙作齐相后,继续
实行管仲的政策,齐国霸主地位还能保持。但后来,桓公又重新召回竖刁、易牙、
开方三人,鲍叔牙愤而辞职。最后抑郁而终。
后来,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流传于世。《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鲍叔牙推
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情愿地在他的领导下为官做事。他的子孙世世
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封邑的经过了十几代,常常有人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
人不称道管仲的贤能,而称道鲍叔牙能知人善任。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

齐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齐第16代国君。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是
齐国功业显赫的君主。
前686年, 齐襄公被杀,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随公子纠的管仲想到公子
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比自己所在的鲁国近,就带人到齐边境去拦截。待与小白
相遇,管仲弯弓向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里。没想到管仲
只射中小白衣带钩,小白诈死,并不分昼夜疾驰到临淄,在高等人的接应下,
夺得君位。他从鲍叔牙之谏,接回管仲,委以国政,尊为仲父。
他在管仲的辅佐下励精图霸,致力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依靠群臣智谋,
构建地方行政机构,在相之下,设立大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大谏等五
官,分别掌管外交、经济、军事、刑法、监察等,削弱了世卿的统治权力,增强
了君主集权,形成了完整的中央集权机构。他委权管仲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
实现了“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发展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寓兵于民,将军
事组织寓于居民组织之中,各级行政长官同时是同级军事组织的长官,兵民结合,
耕战结合,在加强军备的同时,避免了与他国的军备竞赛;“作内政而寄军令”,
发展农业“相地而衰征”,将劳役地租改为实物地租,根据土地好坏实行差额地
租,将农民的劳动收入与粮食产量结合起来;又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使齐国大
治,国富兵强。
前681年, 齐、宋、陈、蔡、邾等五国国君在齐国的北杏(今属山东省东阿
县)会盟,目的是平息宋国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天下会盟的
记录,因而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提高。桓公在外交上亲邻国,退还所
占鲁国、燕国的土地,讨伐淫乱诸侯,一战即服莱、莒等31国。当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暴,狄人南侵,中原不安,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
存邢(今河北省邢台市)救卫(今河南省淇县一带),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
又联合中原诸侯南攻蔡、楚,与楚盟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北);还曾平定东
周王室的内乱, 干预诸侯国君的废立。前655年,周惠王欲废原太子郑立小儿子
带。桓公便与鲁、宋、陈等国国君一起在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会见太子郑,
造成诸侯拥戴太子郑的局面,迫使惠王放弃原想法。惠王死后桓公便与鲁、宋等
国在洮(今山东省鄄城西)会盟,正式将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使之为周襄王。
前651年, 桓公举办葵丘(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之会,周襄王派人参加,并命
桓公不必下拜,礼遇有加,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其霸业达到了顶峰。
他在位43年,曾召集和主持大小会盟22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
时代第一个霸主。
前645年,管仲、隰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竖刁、
易刁、 开方三人。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与桓公御医常之巫相
勾结,假托王命,不准桓公的儿子和大臣进宫探视,饮食从一小洞送入,很快连
饭也不让送了。当一名叫晏娥的宫女冒死爬进,到桓公跟前告之宫外实情时,桓
公已饿得奄奄一息。 10月7日桓公饿死,易牙等三人杀进宫去,乱杀一阵。桓公
几个儿子也同来争王位,无人处理桓公尸体,尸体停放67天才得收敛,齐国由此
中落。

晏婴(约前585~前500)字仲,谥号平,后人称其为晏平仲,或尊称为晏子,
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前556年任齐国大夫。先侍奉灵公3年,竭力建树新政。继之辅佐庄公,很受
重用。后因谏阻伐晋,庄公不听,遂辞官耕于海滨。庄公被杀后,景公即位,又
被起用,升任相国。
他为了齐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主张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诛不避贵,
赏不避贱。赋敛上,要权有无,均贫富;遇有歉收荒年则免征,正常情况下也只
能“耕者十取一焉”。主张“君商渔盐”,国家努力发展渔盐优势,以增加国库
收入,减轻国民负担。弛除严刑苛法,当时齐景公奢侈残暴,草菅人命,晏婴多
次以“省刑罚,则民不怨;薄赋敛,则民知恩”的道理规谏景公。他在民本思想
的指导下,为政尚礼,以礼治国;敢于直谏,匡君救失;重民举贤,廉俭力行;
刚柔相济,忠心爱国。从而使趋于落势的姜齐政权能够在列国争雄中保持大国的
地位,得到诸侯们的敬佩。
一年夏天,齐国淫雨成灾,百姓墙倒屋塌,缺吃少穿,景公却充耳不闻,日
夜酗酒。晏婴再三请赈济,景公不答应。晏婴气愤难平,就对景公说,国家重灾,
百姓饥寒,君不体恤,却恋酒色,婴身为相国,实感罪深。说完叩头辞职而去。
景公懊悔,乘车追至他家,见他已把自己存的粟全部给了老百姓,深受感动,就
立即赈灾,并请晏婴复职。
晏婴不仅竭力规谏国君,而且也要求下属经常给自己提意见。有一个名叫高
纠的在他身边做官,一连三年没有过失,晏婴却把他辞退了。别人劝阻时,晏婴
说:我是个很平庸的人,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可高纠和我在一起三年了,
却从来没有指出我的过失,像这样唯诺怕事的人是要辞退的。
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于世。他身为辅相,仍“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乘敝车、
驾驽马”,甘居闹市陋室;妻老而丑,齐景公情愿把年轻貌美的爱女给他,他都
拒绝了。
晏婴能言善辩,是个杰出的外交家。他出使晋、楚、鲁、吴、卫等国,每次
都能不辱使命、不损国威地完成任务。“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后人
收集其言行,辑成《晏子春秋》内、外篇,共8卷215章。
其墓在今齐都镇永顺庄东南。

田穰苴生卒年月不详。田氏庶族。齐国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以严法
治军、克敌制胜而知名于世。因曾居官大司马,历史上称他司马穰苴。
齐景公时晋、燕联合,出兵侵略齐国。晋国出兵攻打阿(今山东省东阿县)、
鄄(今山东省定陶县),燕军则进入齐地河上地区。齐兵屡败,景公十分忧虑。相
国晏婴便把还是平民的田穰苴推荐给景公,说他虽是田氏庶族,但他本人“文能
附众,武能威敌”,希望景公任用他。景公和他谈论兵法和齐国战事后,马上破
格用为将军率军拒敌。穰苴考虑到自己出身微末,提为大将,将士一定不服气,
军令难行,便请求景公派一德高望重的大臣作监军。于是景公便派最受宠信的大
夫庄贾作监军,并约定明日正午在军门集会,整点出兵。第二天正午前,穰苴先
到营中,使人催促庄贾。这天,庄贾的亲朋好友都为他设酒送行。庄贾也自恃景
公宠信,留连欢饮。使者连催,全不在意。穰苴等到日影西移,便登坛号令,申
明纪律。日已平西,庄贾才徐驱而来,穰苴俨然端坐,问,监军为什么违期迟到?
庄贾拱拱手说,亲朋备酒送行,所以晚到。穰苴勃然拍案,正色说:作大将的,
从接受任命时起,就要忘掉家庭;身在军队,受纪律约束,就要忘掉自己的亲属;
临阵决战,就要舍死忘生;赏功罚罪,就要忘掉私亲。如今大敌压境,举国忧心,
士兵们在边境上日晒夜露,国君睡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的生命都系在你身上,
怎能安闲饮乐? 便问军政司,违期迟到该当何罪。军政司说,应当斩首。穰苴便
喝令刀斧手,将庄贾捆绑了,牵出辕门斩首示众。庄贾的随从人等急去景公处报
信求救。景公就派另一宠臣梁丘据疾车传谕赦令。穰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
受。又问军政司营中驰车该当何罪。军政司答道:“当斩。”吓得梁丘据抖作一
团,连称奉命而来。穰苴说,虽然君主使臣不可杀,但军法不可不执行。乃下令
毁掉车子,砍杀驾车马匹,代替使臣受法。于是大小三军,无不畏服。穰苴率兵
直出,晋军闻风逃遁;燕国人才待渡河北去,齐兵乘势追杀,斩首万余,全胜而
归。齐景公亲到城外迎接,并拜他为大司马,使掌兵权。
田穰苴爱兵如子。他对士兵的一切都要亲自过问照顾,与士兵同甘共苦。他
把将军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则同士兵吃同样的饭菜,对老弱病
残的士兵格外照顾。士兵们个个士气昂扬,争相赴战杀敌。
田穰苴的声威壮大了田氏在齐国的势力,引起了权高位重的鲍氏、高氏和国
氏的陷害。他们不时在景公面前恶语中伤,加上田穰苴本人的刚正不阿,最后景
公撤了穰苴的官职,不久他便忧郁发病死去。
田穰苴在研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总结成了《司马穰
苴兵法》,但未编结成书。到了齐威王时,才被人整理成书,称《司马法》。在
长期流传过程中,该书多有散佚,至唐代编《隋书·经籍志》时录为3卷5篇,流
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宝贵遗产。
其墓在今齐都镇尹家村南。

孙武生卒年月不详。字长卿,临淄人。春秋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世界著
名的军事理论家。
孙武幼年习武。前515年,孙武随他父亲避齐乱到了吴国。前512年,以《兵
法》 13篇见吴王阖闾。吴王让他指挥宫女180人,“小试勒兵”。孙武分她们为
两队,使吴王阖闾两名宠姬分别担任队长,领队在前。孙武向她们讲了操练内容
和要求后,即击鼓发令,孙武令宫女们向右,宫女们都哈哈大笑。孙武说,纪律
还不清楚,号令还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于是又多次重复交代清楚,然后击
鼓发令让她们向左,宫女们又都哈哈大笑。孙武说,现在已三令五申,纪律号令
清清楚楚,却仍不遵照号令行事,这是官兵的过错!说完就要杀左、右两队的队
长,吴王在一旁制止并传达命令说,自己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请不要杀了
这两个宠姬。孙武向吴王讲明理由后,就杀了两个队长示众。再击鼓发令后,都
听从号令, 没有人敢违抗了。于是被吴王任为将。前506年,他随同吴王率师西
进攻楚,以3万之师打了5次胜仗,大败20万楚军,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奇迹。
孙武辅佐吴王建立霸业后,遂退隐林泉,从事著述,继续修改他写的军事理
论著作《孙子兵法》。他把战略的内容归纳为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他认为,将帅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这五个战略要素,才能够打胜仗。他主张
要从政治大局考虑战争,不可轻开战端;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战争的目的
是为道而战,目的是“惟民是保”。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最好是“不战
而屈人之兵”。他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
进退等矛盾双方, 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 他还提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
“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他总结春秋时的战争经验,创立军事理论,提出“知
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的这些思想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著作有《孙子兵法》13篇,为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历来被誉为“兵书圣
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被国际上认为是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中国代表作品翻译丛书。今
译外文版有英、日、法、俄、捷、朝等20多种文本。

齐威王(? ~前320)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
图强而名著史册。
前356年继位, 因田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
“齐王”。
威王初即位,沉湎酒色,三年不理政事。三晋伐灵丘;鲁伐齐,攻入阳关;
晋伐齐,直到博陵;卫伐齐,取薛城;赵伐齐,取鄄。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
不治”的局面。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
一日,聪明滑稽的稷下先生淳于髡设法去见威王,借口说要给威王说隐语解
闷逗乐。他对威王说,我们国家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鸣,这是只什么鸟,
为何不飞不鸣?聪明的威王一听就明白了。于是也用隐语回答:此鸟我知,就在
眼前,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平民邹忌也以谈论鼓琴技巧
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
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
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大夫,勤理政务,荒地得垦,人民富饶,社会秩
序良好,人正直、不善结纳近臣,故时有毁言谤语;阿城(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南)
相反,田地荒芜,仓库空虚,防务松弛,但朝中对阿大夫却日有美言。齐威王派
人查得真情,立即召回二位大夫,当众给即墨大夫加封万户土地的封赏,对阿大
夫则处以烹刑。于是,齐国上下震动,人人不敢隐过饰非。威王还下令全国:不
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
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由于广开言路,不到
一年,弊除政清,齐国大治。
齐威王决心王霸天下。他表示要以黄帝、齐桓公及晋文公的功业来发扬其父
桓公(田午)的令名令德。他精选郡守,加强边防。使檀子守南城拒楚,田月分守
高唐拒赵,黔夫守徐州拒燕。用种首为司寇以安境内,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
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他把这些人才看作比夜明珠还要珍贵的国家至宝。
前353年和前341年,齐国出兵救赵救韩,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桂陵战役和马
陵战役,两次打败了强大的魏国。齐威王感到齐国威势已成,于第二年联合宋国
攻打魏国。 前334年,魏惠王亲到徐州与威王会盟,尊他为王。此后,齐威王不
仅正式称王,也成了真正的霸主。
今齐陵镇南的“四王冢”,其中就有齐威王墓。

孙膑(约前380~前320)临淄人,出生在齐国的阿城(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南)。
齐国著名的军事家,是春秋时期孙武的后代。
少时,他与魏人庞涓同从鬼谷子先生王栩学习兵法。庞涓任魏国将军后,忌
妒他的才能,把他骗到魏国,构陷罪名,处以膑刑(剔去膝盖骨)。后经齐国使臣
淳于髡秘密救回齐国,向当时执掌齐国兵权的田忌举荐。在一次田忌与齐威王的
赛马中,孙膑设计战胜齐威王,田忌趁机向威王举荐了孙膑,齐威王用为军师。
孙膑认为“举兵绳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是战争的重要意义和主
要目的。孙膑对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作了补充和发挥,强调在
战争中,要具体分析敌我双方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做到“知天”“知地”“内
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敌之情”。在战术上,主张“营而离之,并卒而击之”。他
治军严明,坚持“赏不逾日,罚不还面”。
前354年,魏王令庞涓带兵8万包围赵都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
命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将,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
(今河南省开封市),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遇上埋伏在那
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庞涓被擒,魏军死伤2万人。“围魏救赵”
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
前342年, 魏国又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军10万进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
次年,齐国仍用孙膑、田忌出兵救韩。孙膑利用魏军悍勇善战轻视齐国的心理,
因势利导。在进军路上逐日减少军灶,表示齐军怯战,日有逃亡。庞涓回到魏国
边境,齐兵已撤走了,便使人于齐军安营处,查数军灶,日少一日。庞涓大喜,
认为齐兵惧战已逃亡过半,便兼程追赶。孙膑时刻使人探听庞涓行程,屈指计算,
设伏兵于马陵山道山谷险地。一战,全歼魏军10万,庞涓自刎,生擒魏太子申。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齐国声威,再次震惊诸侯,孙膑也因此名显天下。
孙膑有兵书传世。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齐孙子》即
《孙膑兵法》 竹简。经整理考证,得知《孙膑兵法》分上下两编,30篇,1.1万
多字,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一份珍贵遗产。

扁鹊(约前407~前310) 姓秦,名越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他比作传说
黄帝时的名医扁鹊,齐国渤海郡郑阳(今临淄区齐都镇附近)人。战国时期著名
医学家,脉学创始人。
扁鹊少年时为舍长,即管理旅舍的长官。传说,他任舍长时,有个客人叫长
桑君,扁鹊觉得他很特别,就很有礼貌地招待他,长桑君也觉得扁鹊“非常人也”。
十几年后的一天,长桑君告诉他有秘方想传给他,希望他不要泄露出去,然后拿
出秘方和神药,让他“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按长桑君的吩
咐服药30天,果然可以看到隔墙那边的人。扁鹊依靠这一本领给人看病,可以清
楚地看出五脏症结所在,但他还以号脉为诊。
他曾给赵简子看病。赵简子身为大夫,掌握国家大权。有一次,赵简子生病,
5天不省人事, 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召扁鹊诊治。扁鹊看完后说:血脉正常,
你们不必大惊小怪。 接着他举了秦穆公昏迷7天,醒后说自己去过天宫、接受天
帝教导的事, 断言赵简子3天内必能醒来。果然,两天半后,赵简子醒了,醒后
告诉诸大夫说他到天宫去了,享受了各种音乐和舞蹈,还射杀了一只熊和一只罴,
天帝高兴地赏赐他,给了他一只翟犬,说等他儿子长大后赏给他,还告诉他晋国
将一代代衰落下去,7代后将灭亡;秦国将在西方大败周人,但也无法占领晋地。
大夫董安把他所说的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告诉他扁鹊的原话,简子听后也很惊奇,
赏赐扁鹊4万亩田地。
在虢国时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扁鹊到虢后听说太子死了,便到宫门
外打听一位喜好方术的中庶子,问太子得的什么病、几时死的、收殓了没有,又
让中庶子转告虢君说自己能使太子复活。中庶子惊讶地将此事告诉了虢君,虢君
亲自到门前迎接扁鹊。扁鹊说太子得的是“尸蹶”,也就是假死症。接着他讲了
得病的原因。最后他说:“良工取之,拙者疑殆。”接着,他让学生子阳用针刺
太子的三阳五穴,不久,太子苏醒过来;他又叫学生子豹用熨药熨太子的两肋之
下,太子即能坐起来;又调和阴阳,仅仅服了20天的汤药,太子的身体就康复了。
因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实事求是地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在齐国再次施展神工。在拜见桓公午时,一眼就看出桓公午有病,他说:
大王有病在“腠理”,不加紧治疗就会加深。桓公午说自己没有病,并且对左右
大臣说行医的人都好利,想在没病的人身上做文章求取功利。过了五天,扁鹊说
桓公午的病在“血脉”,桓公午仍说自己没有病。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桓公午
时说:大王的病“在肠胃之间”,不治疗还会加深。桓公午根本不予理睬。又过
了五天,扁鹊再见桓公午时转身便跑。桓公午派人问他为什么跑,他说:“疾之
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
在其骨髓,虽司无奈之何。”又过了五天,桓公午果然生病,派人召请扁鹊,但
是扁鹊已逃离齐国,桓公午终于因病而死。
扁鹊的医术相当全面。他曾见过秦武王,建议武王把患部割除;他经过邯郸,
听说当地人尊重妇女,就专医妇科病;到洛阳,听说当地人敬爱老人,就专为老
人医治耳目及风湿病症;到咸阳,听说秦国人怜爱小孩,就专门医治小儿的疾病。
扁鹊一生行医,周游列国,足迹遍布黄河中下游。在行医过程中,他仅通过“望
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之所在,能“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
得其阳”。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肯定了他在中医学方面
的奠基作用。扁鹊由于医术高明,到秦国为秦武王治病时,引起秦国太医李醯的
嫉恨,被李醯派人暗中杀害了扁鹊。
扁鹊把医学从王宫和巫吏垄断下解放出来。他教了不少弟子,而且有著述传
世。他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问答体例,阐明《内经》,并有发挥。内容分
为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6大类,特别是独取寸口切脉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学术上与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内经》并重,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他,在
《汉书·艺文志》中还著录《扁鹊内经》9卷、《扁鹊外经》12卷。

齐宣王(?~前301)名辟彊,前319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他
励精图治,图霸称王,保住了齐威王的余烈,使齐国始终处于与秦国分庭抗礼的
地位。在尊重知识、招揽人才方面建树最大,使齐国的稷下学宫发展到了历史最
顶峰。 他即位后,对内勤于修治,对外合纵睦邻。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他
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了燕国都城蓟 (今属天津市) ,几乎灭掉燕国。前
301年, 齐宣王联合魏、韩两国,派大将匡章率军进攻楚国方城,双方对峙半年
后,齐军用计渡过沘水,在垂沙(今河南省唐河县)大败楚军,使楚不得不向齐
屈服,齐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他见到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便也着意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说:“寡人忧国忧民,因愿得士以治之。”他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
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名望地位最高的有邹衍、淳于髡、
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76人。见于记载的著名人物,还有儿说、告子、邹奭、
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
况,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稷下祭酒。稷下
学宫集中了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
鸣局面,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怀大志而不失微言,对逆耳之言平心听取,择善而从。他扩建雪宫方圆20
余千米,钟离春当面指责他,他接受谏言“立停渐台”。出猎时遇到临淄少年闾
丘卬,谏他“选良吏,平法度,赈乏以时,令少敬长”,他给以厚礼对待,并决
定起用闾丘卬。他不仅能从善如流,乐于听取臣民的意见,而且知人善任、用人
不疑。齐军攻败燕国后,别的国家都谋划救燕。秦国为了打击齐国对外进攻的势
头,率先进攻齐军以救助燕国。他命令匡章迎击秦军。两军相对而扎营,都不敢
贸然进攻。匡章决定智取秦军,就派使者不断来往于秦齐营地,同时记下秦军旌
旗和士兵的服装样式,以备混于秦军突然袭击。齐使者不明匡章用意,再三向他
报告说匡章要率军投降秦军。他镇定自若,不作表示。当大臣们劝他派军镇压匡
章时,他很自信地说,匡章不可能背叛我,不必担心。又过了一段时间,侦察报
告说,齐军大胜,秦军大败。他用人不疑,使匡章不遗余力、忠心耿耿听命他,
为他的对外兼并战争立下战功。
前301年,齐宣王去世。今齐陵镇南的“四王冢”,其中就有齐宣王墓。

甘德生卒年月不详。齐国人。战国时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甘德以其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对日月星辰的运行作了细心
的观察和精确的记录,他的科学态度和科技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测定的恒星有118座511颗。他记录的黄道附近恒星的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
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天文学水平。
他与魏国人石申精密观测金、木、水、火、土等5个行星的运行,发现了5个
行星出没的规律。他们对此有着独到的发现。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
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他们的数据。《汉书·天文志》说:“古历五星
之推,无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火星)、太白(金星)为有逆行。”
行星在天空星座的背景上自西往东,叫顺行;反之,叫逆行。在甘德、石申之前,
还没有关于行星逆行的发现和记录,甘、石的发现和记录可谓首次。甘德对行星
运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测出了木星的一个会合周期为400天(实为398.9天),
木星的恒星周期为12年(准确值为11.86年) ,还认识到木星运动有快有慢,经
常偏离黄道南北,并写成有关木星的专著《岁星经》。他还测出了金星的会合周
期为587天,水星的会合周期为126天,火星的恒星周期为1.9年(实为1.88年)。
甘德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在前364年用肉眼观测到了木星最亮的卫星——木卫二,
比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才发现木星卫星早了
近2000年。
在历法方面,甘德采用岁星纪年法,他假想有一速度和木星平均速度相等而
运动方向相反的天体叫“太岁” , 当木星在丑位时,太岁在寅位,这一年就叫
“摄提格”。另一种是“四七法”,他以二十八星宿来测量日月等天体运动的方
位,写成了《甘石四七法》一书。岁星纪年法延用到秦、汉时代,后进化为干支
纪年法。 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今佚。传世《甘石星经》,是与石申《天
文》8卷合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