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旱灾 涝灾 雹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75&run=13

旱灾 干旱历来是临淄的主要自然灾害, 它出现频率高,成灾范围广,造成
的损失大,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旱灾的形成,是因为降水量的时间空间分布
不均匀而造成的。境内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春季降水很少,因此较重的春旱
在70%以上的年份都会出现。 另外夏旱、伏旱、秋旱也常出现,一年中往往是冬
旱连春旱或夏、伏、秋旱先后出现。
春旱主要影响小麦的正常返青、拔节、孕穗和灌浆成熟,轻者造成小麦减产,
重者会使没有水浇条件的旱田小麦绝产。另外春旱也会影响果蔬生长,贻误春播。
发生在2000年的春旱使南部山区旱田小麦基本绝产。夏旱主要影响玉米、大豆及
其他夏播作物的播种和苗期生长。秋旱一是影响玉米及大豆等作物的后期生长,
产量降低,二是影响小麦播种。2002年秋旱严重,旱田小麦无法按时播种,贻误
农时,造成缺苗弱苗很多。
涝灾 境内的水涝灾害, 主要由暴雨造成,也会因连续降雨造成,多出现在
七八月份。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土地渗水能力强,涝灾损失
程度减轻。由暴雨或突发强降水造成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南部山区,灾情发生
时往往会造成庄稼被冲倒冲走,也会造成塘坝溃堤、房屋倒塌,危及人畜。1890
年,临淄大雨整月不停,庄稼被淹,人畜漂没。从统计结果来看,境内特大水灾
约百年一遇, 大涝灾约14年一遇,中涝灾约8年一遇,局部涝灾几乎年年发生。
在降雨量同等的情况下,平原灾情要重于山丘地区。
境内旱涝灾害的特征,往往有一定的连续性、交潜性、周期性,有时一年之
内旱中有涝,涝中有旱,春旱夏涝,晚秋又旱。
雹灾 冰雹灾害, 其特点是出现频率高, 受灾面积大, 经济损失严重。自
1964年以后, 冰雹在境内一般每年出现1~3次。冰雹直径一般在5毫米~10毫米
之间,少数可达10毫米~30毫米。据记载,1909年境内曾出现过直径达80毫米~
100毫米的罕见大冰雹。 境内成灾率较高的有路山、齐都、召口、朱台、敬仲、
皇城等乡镇, 约10年一遇。侵袭临淄的冰雹大体有4条路径,一条是从桓台经中
埠到大武、辛店一带,二条是从博兴到朱台、梧台一带,三条是从张店区的沣水
侵入王寨、边河交界处,四条是从张店石桥进入到召口、路山、朱台、敬仲、皇
城一线。 其中,第四条路径冰雹出现几率最大,成灾面积也最大。1987年5月23
日23~24时,梧台、齐都、朱台、敬仲、皇城遭大风雹袭击。据灾区中心目击者
说,冰雹直径大多17毫米~20毫米,个别雹粒大如人拳,冰雹堆积100多毫米,同
时伴有近10级大风。十几个乡镇的19万亩瓜菜、小麦严重受灾,经济损失8300多
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受灾面积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