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稷下学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680&run=13

稷下学宫创办于战国时期田齐桓公在位期间,宣王时达到鼎盛时期。到公元
前221年秦灭齐止,稷下学宫大约有150多年的历史。稷下学宫以招徕天下学士为
目的,各学派平等共存,学术民主,百家争鸣,既有不同思想的对立,又在争辩
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历史上“百家争鸣”之说即源于此。《史记·田敬仲完
世家》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
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
千人。”稷下的学术成果在中华民族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稷门、稷下
学宫也因此而青史留名。
现今稷下学宫建筑荡然无存,其地理位置史书多有记载。《齐乘》记述稷门
为齐城西门。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宣王
立学所也,故称为稷下之学。”《齐地记》云:“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
址往往存焉。”
在齐国故城小城西门约1千米处, 有一夯筑高台,俗称歇马台,是春秋时期
的遄台,相传这里是齐王城外的一座宫室建筑。在台东约100米处,有一长400米、
宽200米的高台地, 当地群众称其为“稷堰”。近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发现附
近有多处战国建筑遗迹,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时期铺地花纹砖、瓦当和板瓦。并发
现一条古大道通向齐故城小城方向,世称黉大路。传说当时稷下学士们常从这条
路出入稷下学宫,所以也叫学士路。《水经注》有“系水傍城北流,迳阳门西,
水次,有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的记载。这一带战国时期的的瓦砾积存甚厚,
且南去小城西南角,北至大城西门,战国时期建筑遗迹片片相连,当为战国时期
稷下学宫遗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