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军事思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662&run=13

齐国800余年连续不断的军事斗争, 使齐人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齐国国
情的军事制度。这对于齐国战斗力的保持,对齐桓公首霸中原,威宣称雄,有着
重要的保证作用。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孕育出许多名重一
世的杰出军事家,产生了诸多流传千古的军事著作。
姜太公的军事思想 流传下来的姜太公军事著作《六韬》 系后人托名之作。
其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阴谋修德 在当时商强周弱的形势下, 他认为,要想图商,必先恭顺事之,
以免引起对方的惊觉,待羽翼丰满,实力雄厚时,再把握时机,突起征讨。他告
诫文王:“鸷鸟将击,卑身翕翼。猛兽将博,俛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又教文王在淫佚的掩护下爱民修德,如能使“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
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便可灭商取天下。
兵权奇计 其一,用间。善于制造各种舆论,以争取民心。其二,军整若一。
严格的军事纪律,严密的军队组织,统一的战斗行动,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
其三,突发袭击。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突发袭击是其重要战术。
司马穰苴与《司马法》 司马穰苴,田完之后,名穰苴,曾为齐国大司马,
故称司马穰苴, 齐国著名的军事家。《汉书·艺文志》录有《军礼司马法》155
篇,今本仅存5篇。《隋书·经籍志》录有《司马兵法》3卷,《四库全书·子部
·兵法类》 收《司马法》1卷。对于今存《司马法》,西汉时的司马迁曾表示怀
疑,认为齐国原有《司马兵法》《穰苴兵法》二书,齐威王时乃合而为一。后人
多同意此说。《司马法》集中反映了战争观念、战争行为规范和军事制度。主要
表现在:
以战争制止战争 “以战去战。 战,虽战可也”。它是以反侵略战争制止侵
略战争的最早表述。
军法为上, 威重令行 “凡军,使法在己曰专,与下畏法曰法”。军队是战
争机器,要想克敌制胜,必须上下一致、令行禁止,威重三军。
将在外不受君令 “将在军, 君令有所不受”。这种从实际出发、不为君命所制
的军事思想,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深深影响了后代军事家和指挥家。
将士共甘苦 上下为用 这种与将士共甘苦的思想,在我国军事史上同样具有重要
的地位。
创造新阵法 春秋后期, 随着步卒作用的加重和战役时间的拉长,两军列阵
开始讲求阵法。“凡战,权也;斗,勇也;阵,巧也”。
《管子》 的军事思想 《管子》一书的《兵法》《七法》《参患》《地图》
《幼官》中保存有许多军事思想,而且上述各篇中有不少语句与1972年临沂银雀
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守法》《守令》等13篇中的《王兵》篇相同或相似。书中总
结了一套独特的战争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
战争论 认为战以致胜, 则国重民安君尊,可成就霸业,号令诸侯。但对战
争的态度是“兵虽强,不轻侮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有土之君,
不勤于兵”。主张对战争采取慎而又慎的态度。又把战争分为“义”与“不义”
两个范畴,强调“义兵”,“成功立事,必顺于理义。故不理不胜天下,不义不
胜人”。
战略战术原则 要建成无敌之兵,《管子》提出了8项原则,涉及到聚财富国,加
强军事装备, 选拔训练士卒,熟知敌国情势,选择战争时机等5个方面。其一认
为,富国为强兵之本,“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其二,要有精良的军队装
备,“备具,胜之源”。其三,要挑选、训练士卒,“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
不能王天下”。其四,要明察敌方情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不明于敌
人之政,不能加(加兵)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约誓出战)也;不明于
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阵)也”。其五,要把握时机,
出其不意。要“径(经过敌境)乎不知,发(发兵)乎不意”,“径乎不知,故
莫之能御;发乎不意,故莫之能应。故全胜无害”。
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武,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13篇。《汉书·艺文
志》著录称《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其中图已散佚,作为主要部分的13篇,
5000余言一直流传至今。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中有《孙子兵法》
300余枚, 近3000字,其中2000余字与今本13篇大致相同。其主要军事思想表现
为:
不战而屈人之兵 “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认为
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不战而让敌人屈服才是上策。最好的办法是以谋
略取胜,其次是通过外交,再次是动用兵戈,最差的办法是攻城,攻城是万不得
已的办法。
自保而全胜 “昔之善战者,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
守也”。要立足于严密防守,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要善于捕捉敌人在时间、空
间上的可乘之机,发起进攻。把“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自己的战略基础,同时又
“不失敌之败”,随时捕捉歼敌的有利战机,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即立
足于保存自己,伺机消灭敌人。
先胜而后求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认为打胜仗的
军队总是充分分析敌我双方的各种利弊条件,在有了胜利的把握之后,才发起进
攻;而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尚未充分弄清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就贸然出击,把
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某些侥幸事件的发生上,这样的军队没有不失败的。
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就是能够调动敌人,“不致于人”即不被敌人所左右,
就是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认为如果能够选中敌人“无备”之时,“不意”之地,
发动突然袭击,则必然胜利。
孙膑与《孙膑兵法》 孙膑,孙武后裔。早年与庞涓同学兵法,庞涓嫉贤妒
能,把孙膑骗至魏国,“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齐国使者发现后,把孙膑偷
载回齐国,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在孙膑策划指挥的围魏救赵战争中,大败魏军于
桂陵,俘虏了魏太子申和庞涓,齐国一度威震天下。著有《孙膑兵法》,《汉书
·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所出竹
简中有《孙膑兵法》30篇。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较为
突出的军事思想有如下几点:
必攻不守 强调战略进攻。 对于兵家一般所强调的赏、罚、权、威、谋、诈
等六种手段,认为并非“兵之急者”,而把“必攻不守”摆在首要地位。
贵势 孙膑是以“贵势” 著称的。认为“势”是“破强敌,取猛将”的重要
手段之一。“势”就是讲力量的使用和发挥,强调在一定客观条件下,造成有利
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夺取作战主动权。
攻城设阵的研究 战国时代城郭这一防御工事普遍兴起, 而当时的武器还不
能轻易逾越城池的障碍,因此城池的攻防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孙膑兵法》的
《雄牝城》一篇中专门对此进行了探讨。把有险可据,难攻易守的城池称为“雄
城”。把无险可据、易攻难守的城池称为“牝城”。阵,指战斗队形和阵地的合
理部署。设阵对于军力的合理协调配置,阵地间的相互策应和密切配合,极大地
发挥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
间于天地之间 莫贵于人 孙膑极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兵之胜在于篡卒”,
认为要使军队强大, 必须精选士卒。 为了调动将士的积极性,必须严格赏罚,
“赏不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强调赏罚要及时,不分亲疏贵贱,一视同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