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戏剧 电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642&run=13

剧种 临淄境内流行的主要剧种有京剧、 吕剧、八仙戏、鹧鸪戏等。其中八
仙戏、鹧鸪戏是当地独有的全国民间稀有剧种。
八仙戏 明末清初传入境内皇城一带。 内容多为《西游记》中的故事。最初
传入时只有7出,经续编和移植,到1930年达19出,分《东游》《西游》两大部,
多已失传。今保存最早的剧本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重抄本,也残缺不全。
该戏传入临淄后,流传于五路口村和郑家辛庄一带。到1985年,只在五路口村有
传唱。因系稀有剧种,故从1953年起,省、市、县文化部门多次派人到五路口村
进行挖掘调查,录音记谱,并进行改革实验。1955年,创作整理的《两个苫子》
参加了全省首届戏剧创作会演。1986年春节期间,皇城乡文化站在各级政府和主
管部门的支持下,拨出专款,重新排演八仙戏《八戒寻经》一场,并对曲谱进行
了续编。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拍摄了电视录像。1991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
版了由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校注的古本戏曲《西游记》校点注释本,收录剧目17出。
鹧鸪戏 亦称东路肘鼓子或周姑子, 临淄独有的古稀剧种。民国年间,知名艺人
高桂芳(艺名“半碗蜜”,桓台乌河人)第一个来到临淄上河村教授东路肘鼓子。
该剧在上河村百年传承中,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腔韵,融
入了鹧鸪鸟叫的婉转与圆润,声腔绵延而有节律,当地群众便为其取新名曰“鹧
鸪戏”。鹧鸪戏交口传授至今,历经几个时代的演变,成为独一无二的具有乡土
文化气息的中国民间稀有剧种之一。
该剧最初主要流传于上河头、南高阳、大夫店一带。1985年以后,仅在上河
头村有传唱。1984年,淄博市戏剧研究室与临淄区文化馆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抄
录现存所有剧目, 选出有代表性的唱段、剧目录像保存。2000年4月20日,全国
民间稀有剧种鹧鸪戏研讨会在临淄召开,省、市业内人士60余人参加了会议。目
前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挂帅出征》《杨排风》《胭脂》《穆桂英南征》等20余部
剧目。 剧团 至2002年,全区有各类民间业余演出团体50余家,以演出京剧、吕
剧为主,均利用农闲和业余时间为群众演出。
京剧团(班)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今雪宫街道东高留社区武举王殿
选组建家班,称“庆字班”,为临淄县第一个京剧科班。1919年,北高阳村的郭
锡金从惠民灾区买来40名儿童,又在当地招收20余名穷孩子,组成“祥子班”。
1932年,今稷下街道王家庄杜直在今辛店街道毛托集资筹办了“三义班”。入科
者多是有一定艺术实践经验的青年人,半年时间即登台演出。剧目武戏较多,如
《花蝴蝶》《四杰村》《芦花荡》等。1941年,临淄县伪保安团从学校中选拔了
40余名青年学生成立京剧团。由于演员文化程度较高,学习成绩好,不到一年即
登台演出。主要剧目有《麒麟山》《法门寺》《追韩信》《失街亭》《空城计》
等。1952年10月,临淄在乡京剧艺人,自愿结合组建了临淄县新声京剧团,有团
员56人。1956年,罗洪图改编的《薛刚反唐》参加昌潍地区戏剧会演,获创作二
等奖。1958年10月,剧团改称益都县京剧团。
临淄区京剧团 1996年成立, 是由临淄区京剧爱好者协会组织的业余团体。
曾多次代表淄博市组队参加山东省以及全国京剧票友大赛,有10余名演员在省以
上竞赛中获奖。经常演出的剧目有《铡美案》《八珍汤》《红娘》等,每年坚持
下乡演出50余场。
吕剧团 成立于1962年7月。当时主要演员有傅惠英、高升吉、刘兴福等人,
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搜书院》《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朝阳沟》《龙马精
神》 等。1963年5月,移植剧目《三月三》参加了昌潍地区专业文艺团体会演,
得到好评,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放。1964年剧团改为县文工团,仍以演吕
剧为主。1971年,创作的大型剧目《山村门市部》代表淄博市参加山东省戏剧创
作会演。后被省柳子剧团移植,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1972
年剧团收归市属剧团,改演五音戏,易名为淄博市五音剧团。
临淄农民艺术团 1993年成立的民间业余团体, 以演吕剧为主,编排有《小
姑贤》《张三李四》《借年之后》等大型吕剧,利用农闲季节在全区巡回演出,
并多次参加省、市文艺会演。中央电视台曾将其节目进行过播放,《人民日报》
海外版也对该团进行过宣传报道。
临淄稷下吕剧团 2001年成立, 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文艺团体,有演职员
37名。排演有《墙头记》《姊妹易嫁》《小姑贤》《李二嫂改嫁》《喝面叶》等
十几个传统剧目。编排的大型古装连台本戏《回龙传》,曾连续演出38场。
电影 临淄最早的电影放映是在1919年, 属私人放映,无营业性质。1930~
1935年,山东省第二巡回讲演团曾来临淄放映过黑白无声纪录片。抗日战争期间,
孤守在临淄的伪军也曾在伪县衙内放映过电影。
1952年,省中苏友好协会电影队来临淄放映电影,内容多为苏联集体农庄以
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纪录片。 1953年,昌潍专区电影中队352分队在县内设放映
点。1955年,352分队下放临淄,称临淄县电影队。1956年9月,队长王湘泗代表
临淄县电影队出席全省第一次电影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获个人一等奖,集体二等
奖。1957年又出席全国发行放映先进工作者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8年,临淄县电影队编入益都县电影
队。1962年,恢复临淄县电影队。1970年,改称临淄区电影队。1975年,撤销电
影队,成立电影管理站。1977年,路山、齐陵两公社女子电影放映队,代表淄博
市出席了全省电影工作会议。1982年,孙娄公社电影队出席了省文化厅、省农业
厅等六单位联合召开的普及科教片表彰大会。
1978年,电影管理站由原临淄县城迁至辛店。1982年改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辖辛店电影院。 1987年,电影放映2836场,观众130多万人次,收入27万余元,
上交13万元, 分别占年计划的192%、165.2%、166.8%和164.5%。提前118天
完成全年任务,名列全市第一,受到省电影公司和市文化局的嘉奖。1989年5月,
电影公司与辛店电影院分家。1990年12月,辛店电影院更名为临淄影剧院,并确
定为国营小型(一)企业单位。1997年开始,乡镇电影队逐步恢复。截至2002年,
全区15个乡镇、街道共有放映队14支,放映员19人,年放映1220场,观众达74.6
万人次,收入10.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