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来源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590&run=13

清代,书院、社学的教师由县署聘用,多是县内科甲出身的举人、贡生。私
塾教师由民间或学生家长自聘,多是落第秀才或老学究。民国初期,中学、小学
教师由校董或校长聘用,多为旧私塾先生,一部分为师范和师范讲习所毕业生。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小学教师,由群众推荐和民主政府选派,1946年发
展到418人, 来源大都是旧校教师和爱国知识分子。日伪办的学校由日伪县署聘
用。
新中国建立初期,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其来源有解放区原有的,有旧学校留
用的, 还有从社会招收的。至1953年,全县教师已达646名。之后,公办教师主
要靠师范学校毕业分配。1958年下半年,公社开始选用民办教师,以后逐年增多。
1968年,错误地推行公办教师回原籍任教的政策,又加初、高中盲目发展,民办
教师急剧增加。 1976年,全区中学教师1921名,其中民办教师1189名,占62%;
小学教师2236名, 其中民办教师1734名,占77.5%。是年,对民办教师进行了整
顿,通过文化考试和工作考核,一部分转为公办教师,一部分继续留用,一部分
不适于教学的予以辞退,教师队伍逐步稳定。1977年以后,国家培养分配又重新
成为中小学师资的主要来源。1970~1996年,全区共接收2068名大中专毕业生。
其中,为满足实施“五·四”学制对教师的需求,1993年和1994年,从内蒙古、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吉林等地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在职教师360名,
1996年, 引进本科生20人。1993~1995年,从外区调进教师142人,缓解了中小
学教师匮乏问题 。
1997~2001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920名,全部安排到中小学任教。其中,
本科生186名,专科生400名,中师生334名。2002年,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17名,
其中本科生43名,专科生57名,中师生17名(包括特教生1名,民师生16名)。8
月,93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至此,临淄区最后一批民办教师退出历史舞台。
截至2002年底,全区在编教职工5087名。其中区属学校1850名,乡镇学校3237名。
区属高中461名,初中374名,小学244名,职特教77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