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初中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580&run=13

发展概况 1925年夏, 县内第一所初中——临淄县立初级中学建立。每年招
收学生1个班。 至1937年停办。1940年夏,清河专员公署在二区郑家六端村创办
临淄抗日救亡中学,招初中2个班。1941年春,因环境恶化,学校解散。1943年8
月,伪王砚田部在东召口村创办召口中学,每年招收初中1个班,1945年秋停办。
1952年10月,在辛店火车站设立山东省临淄中学。1956年秋,在五路口村设立临
淄县第二中学,原临淄中学改为临淄县第一中学。1957年9月,孝陵乡、石羊乡、
城关镇、北石桥乡及申池乡,各建民办初级中学1所。1958年8月,临淄三中和临
淄四中分别在南关村和桐林村建立。 南门村、朱台及东召小学,各增设初中班1
个。 1960年秋, 在淄河店东南设立临淄第五中学(时称益都县第十七中学),
1962年裁撤,教师学生并入临淄一中。1965年,全县共有公办完中1所,初中3所,
在校生2087人,教职工157人。
1966~1967年, 中学招生停止。 1968年,各高(完)小普遍戴帽办初中。
1969年,大队联办中学一哄而起,原农业中学大部改为普通中学,初中所数和在
校生数急剧增加。1970年3月,原淄博市二十七中、二十八中分别改为临淄五中、
六中。1977年11月,原长征中学、梧台中学、路山中学、淄河中学、孙娄中学收
归区属, 分别改为临淄七中、八中、九中、十中、十一中。全区初中达115所。
出现了小学教师教初中的现象,教学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1979年,对普通中学布局进行调整,撤销小学戴帽初中班,压缩联中,区立
十中和民办高中改为初中。1982年,新建临淄区第一中学。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
初中由原来的102所调整为52所。 1982年、1984年,先后将原区立八中、七中改
办为农技中学。1985年,改辛店公社中学为区立第八中学。1989年, 原临淄十中
交齐陵镇。1994年,在辛店城区建成规模为36个初中班的实验中学。1996年,临
淄城区有初中3所: 一中、八中和实验中学。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乡镇属初中
也进行了调整,由1990年的45所调整为24所。1996年,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初中共
有473个教学班,在校生2.46万人。1998年,乡镇属初中调整为21所。2001年3月,
进行乡镇合并,但初中所数没再减少。截至2002年底,全区公办初级中学共24所,
其中区属3所,乡镇属21所。另有民办初中3所。
学制 中华民国时期,临淄县初级中学执行三年学制。
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初中修业年限
为三年,学年开学时间为秋季。1969年,初中修业年限改为二年。1971年改为春
季始业,1973年8月,复改为秋季始业。1978年,恢复为三年学制。
从1991~199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临淄区分批实行“五·四”学制,初中
学制为四年。到1996年改制完毕,全区实行“五·四”学制,沿用至今。
课程 中华民国时期,初级中学设置公民、历史、地理、国语、英语、算学、
动物、植物、生理卫生、体育、手工、图画和音乐课。1929年,增加了党义、自
然、物理、化学、工艺课,减去了公民、动物、植物课。1935年,又增设童子军
课,每周两节,一节在课堂,一节在操场。
临淄抗日救亡中学,设置政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课。
新中国建立后,依据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设置
课程。1952年,初中开设语文、数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生物(包括植
物、动物、生理卫生)、地理、历史、物理、化学、政治、外语、体育、音乐、
美术课。1956年,初中三年级增设工农业基础知识课。1958年,把生产劳动列入
中学正式课程,每周两课时。初中数学增添珠算和簿记教学。语文、中国历史、
地理分别增加乡土教材。1963年,初三增设生产知识课。
1966年5月, 中学课程只设政治、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
识、革命文艺、军体及劳动课。并将政治、语文课改学毛泽东著作。1972年,恢
复地理、历史、物理、化学课。1977年,恢复生理卫生课。
1979年以后,陆续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设置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外语、 地理、 历史、生物、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课。
1981年,取消农业基础知识课,增设法律常识课。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课程分学科类和活动类两部分,学科类课程设思
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
术、劳动技术课,活动类课程有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
文娱等活动。1995年,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后,初中学科每周教学时数最高为
29课时,活动总量在33课时以下。
1999年,临淄区进行教育创新试验,初中一、二年级开设《科学史话》选修
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向、创新意识、创造兴趣、创造个性品质。初中三年级
开设《创造发明原理》选修课,提高学生科学发明的能力。
2002年,根据新课程计划,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一、二、
三年级设置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
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
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等。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齐文化读本、创造活动系列课、心理健康教育、
劳动技术实践等。
教学 民国时期,初中教学基本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
新中国建立后,提倡启发式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1953年,开始学习苏
联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强调严格按教学计划授课,课堂教学机械应用五大原则
和五个教学环节。1958年,过多的劳动和政治活动,挤掉了正常的文化课学习。
1962年,贯彻以教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提倡加强“双基”,讲练结合。1965年,
强调减轻学习负担,教学贯彻“少而精”原则。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搞开门办学,要求从劳动中学,以社会为课堂。忽
视文化学习,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6年后,重新确定了以教学为主的原则。1978年始,全区中学开展了以幻
灯机、录音机为主体的电化教学,并进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外语的教学
改革试验。
1986~1988年,由重视学科教学,转变到重视整体教学。1989年,制定下发
了《临淄区普通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化要求》,到1991年,初步建立了以目标管
理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区、乡镇、教研组多层次立体化教学管理网络,
实行学校领导蹲教研组包年级责任制、教师学年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质量把关制。
同时,还坚持实施领导兼课、听课制度,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评优和大练基本
功活动。1992年,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体系,并制定
下发了《临淄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系列训练、达标与竞赛手册》。逐步
形成“一二三一”教学工作体系。即突出一个理论指导,强化科研、管理两个意
识,狠抓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教研教改三条主线,达到一个低耗
高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994年起,执行《临淄区教学管理章程》,
全区的教学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90年代,临淄区11个单
位被确定为全国合作教育重点实验基地,开发初中分层次教学、初中语文“大阅
读、 大写作”实验和初中作文目标全程训练实验等课题。从1998年5月开始,临
淄区在全国率先进行教育创新体系实验。1999年,区教研室构建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四主”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操
作体系。 2001年6月,中学生劳技实践基地在区第二职业中专成立,全区中学生
的劳技课改为轮流到劳技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劳技培训, 教学效果显著。7
月,临淄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研究课题开题实验,初中由临淄一中、
临淄八中、临淄实验中学3所城区学校率先进行实验。到2002年,“新基础教育”
理念指导了全区的教学改革。
考试 新中国建立前,初中一切考试都采用闭卷考试,百分制记分。
1958年后,全县统一招生。对在校生成绩的考核仍沿用百分制记分、闭卷考
试的模式。1964年,县教育局规定中学生的期中、期末、学年和毕业考试,只考
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等主要学科。
“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开卷考试。初高中招生,改为推荐与选拔相结合,
只重视政治表现。
1977年,恢复文化考试。1978年起,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记入记分册,成绩
及格准予升级。1981年,初中毕业生报考的“小中专”由公社按分配名额预选。
1986年,初中升高中考试改由省、市教研室命题,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考试阅
卷,协同招生学校录取。1989年,实行初中毕业会考和结业考试制度:初中二年
级进行历史、地理结业考试,三年级进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
生物等7门课程的毕业会考。 1992年后,四年制初中二年级进行地理结业考试,
三年级进行历史、生物结业考试,四年级进行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
化学等6门课程的毕业会考。中考加试体育,将中专、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乡镇、
学校,变一“挂钩”(招生名额与考试成绩挂钩)为一考多录,品学兼优学生实
行保送制。1995年,中考改由省统一命题,市教育局统一阅卷统一录取。
1997年,中考加试实验考核。1998年,将考试科目各科分值进行了调整,语
文120分、 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试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
政治50分、历史40分、地理30分、生物30分、体育30分。1999年,加强对学生实
际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加试理、化、生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分值15分。
2000年中考改革,考试科目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
试2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科目12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
综合科目100分, 体育30分,理、化、生实验技能操作15分,文科综合科目实行
开卷考试。 艺体特长生测试认定由市教委统一组织进行, 不再由各区县组织。
2001年,市教委在临淄区进行中考加试信息技术考试试点。信息技术考试满分20
分,当年暂不计入总分,在同等条件下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
2002年,中考加试信息技术,考试内容以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根据学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初中信息技术等级
考试获得的最高级别证书计入相应分数。 取得全市信息技术等级考试A级证书计
入中考总分20分,B级证书计15分,C级证书计10分。

1979~2002年全区初中中专录取人数统计表
┏━━━━━━━━━━━━━━━━━━━━━┯━━━━━━━━━━━━━━━━━━━━━┓
┃年份 │人数 ┃
┠─────────────────────┼─────────────────────┨
┃1979 │52 ┃
┠─────────────────────┼─────────────────────┨
┃1980 │82 ┃
┠─────────────────────┼─────────────────────┨
┃1981 │81 ┃
┠─────────────────────┼─────────────────────┨
┃1982 │71 ┃
┠─────────────────────┼─────────────────────┨
┃1983 │99 ┃
┠─────────────────────┼─────────────────────┨
┃1984 │105 ┃
┠─────────────────────┼─────────────────────┨
┃1985 │116 ┃
┠─────────────────────┼─────────────────────┨
┃1986 │186 ┃
┠─────────────────────┼─────────────────────┨
┃1987 │258 ┃
┠─────────────────────┼─────────────────────┨
┃1988 │258 ┃
┠─────────────────────┼─────────────────────┨
┃1989 │298 ┃
┠─────────────────────┼─────────────────────┨
┃1990 │257 ┃
┠─────────────────────┼─────────────────────┨
┃1991 │271 ┃
┠─────────────────────┼─────────────────────┨
┃1992 │377 ┃
┠─────────────────────┼─────────────────────┨
┃1993 │532 ┃
┠─────────────────────┼─────────────────────┨
┃1994 │755 ┃
┠─────────────────────┼─────────────────────┨
┃1995 │855 ┃
┠─────────────────────┼─────────────────────┨
┃1996 │738 ┃
┠─────────────────────┼─────────────────────┨
┃1997 │771 ┃
┠─────────────────────┼─────────────────────┨
┃1998 │544 ┃
┠─────────────────────┼─────────────────────┨
┃1999 │520 ┃
┠─────────────────────┼─────────────────────┨
┃2000 │374 ┃
┠─────────────────────┼─────────────────────┨
┃2001 │501 ┃
┠─────────────────────┼─────────────────────┨
┃2002 │497 ┃
┗━━━━━━━━━━━━━━━━━━━━━┷━━━━━━━━━━━━━━━━━━━━━┛

附一:临淄一中
位于辛店桓公路175号,原占地2.7万平方米,24个教学班。1982年建成开始
招收初中生,1985年开始招收高中生,每年招6个初中班2个高中班,至1987年,
办学规模为18个初中班6个高中班。 1990年,进行校舍改造,被授予“山东省城
镇校改第二批五达标学校校园环境第八名”奖牌。1996年取消高中部,非毕业班
转入新建的临淄二中。 1996年后,招收的初中生改为四年学制,每年招收8~10
个班。2000年新征地4000平方米,2001年扩建为40个教学班规模。学校教学设备
齐全,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先进。2002年,在校生共36个教学班2170人,教职工
129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竞赛和升学考试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3
次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是省初中物理目标教学实验学校、“新基础教育”
实验学校, 承办了第一届全国暗示教学法和纲要信号教学法研讨会。 该校语文
“大阅读、大写作”课堂教学综合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是区特长教育基地、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先后12次获区中学生运动会初中组团
体总分第一名, 连续6次获区百灵艺术节总成绩第一名,两次获全市中小学器乐
教学比赛一等奖。2001年被评为承办和参加山东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先进集体,
2002年获市中学生运动会初中组男子篮球冠军。曾获市级文明单位等12项市级荣
誉,曾荣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活动三等奖、山东省
科普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993年成为市级规范化
学校,1994年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成为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1
年成为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和省科普示范学校,2002年成为市教育初步现代化学
校。

附二:临淄实验中学
位于辛店桑坡路117号,始建于1994年,初始面积4.6万平方米,现已发展成
为占地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172万元的临淄区规模最
大的初级中学。2002年,有52个教学班,2700余名学生,188名教职工。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开发,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为教育目标。以“科研先导,教学
创新,管理民主,文化立身,后勤助动,开放办学”为办学方针,以“科学、民
主、个性、创新”为校风,以“倡导全面发展,鼓励单项冒尖”为校训,并寄语
师生“学会选择和创造未来”。学校确立的主动参与、自我选择、学会创造教改
实验课题被批准为淄博市“十五”重点规划课题。确立了“以学定教,及时训练,
跟班上课,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学校少年文学院学员已在国家级报
刊发表作品500余篇, 学校“放飞文丛”工程为学生出版了《我手写我心》《收
藏阳光》等作品5部,有6名同学被中国教育学会等部门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
希望之星, 有10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6位学生分别考入中央美院、
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美院附中。少年武术院培养出国家二级运动员10余名。有50
余名音乐特长生取得全国六级以上证书。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形成了自己的校
本课程。以民主管理为出发点创建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2002年,与青岛润华实
业公司联合创办临淄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在临淄区第一次将股份制纳入学校管理
之中。学校先后获得淄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称号。2002年
被确认为淄博市绿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