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土 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58&run=13

类型 境内土壤随着地形地貌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分布,从南到北,由高到低,
依次分布着褐土性土、淋溶褐土、褐土、潮褐土及砂姜黑土。
褐土性土 这种土壤俗称山皮地或石渣土, 分布在境内边河乡长岭山东坡和
北麓的丘陵梯田上,面积5906.67万平方米,占农林用地的11.9%。土体发育不全,
无心土层,土层一般小于30厘米,肥力低,砾石多,水土流失严重。
淋溶褐土 分布在境内边河乡的南部和西部、 南王镇的西部及金岭回族镇西
北的近山阶地上,面积973.33万平方米,占农林用地的2%。所处地形部位较褐土
性土稍低,多发育在山前阶地和高丘上部,因淋溶作用较强,一米土层内无石灰
反应,无假菌丝体,剖面中部有粘粒聚积,胶膜明显。该土土层厚,表土质地适
中,上松下实,保肥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好,但有机质低。
褐土 这种土壤俗称黄土, 集中分布在境内南部的边河、南王,胶济铁路两
侧及淄河两岸,路山镇、召口乡的凤凰山周围,齐陵镇的西南部。面积为175.53
平方千米,占农林用地的35.36%。此种土壤所处的地形部位较淋溶褐土低,但比
潮褐土高,因地形地貌变化大,故所含土种复杂。这种土壤土体深厚,熟化程度
高,土体构型多为厚粘心或厚粘腰,保肥保水,通透性良好,是本区高产农田,
但有些土种在60厘米土层内出现粘土层,故影响作物根系下扎。
潮褐土 这种土壤群众称之为黄土、 金黄土、黑黄土。主要分布在境内胶济
铁路以北的微斜平地上,面积为8246.67万平方米,占农林用地的16.6%。这类土
壤是褐土亚类到砂姜黑土的过渡带土壤类型。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没有侵蚀
现象,表土质地为中壤,耕性良好,无障碍层次。心土层有粘化现象,底层有锈
纹锈斑,间或有少量铁锰结核。保肥保水性能良好,为本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
田。尤其是在齐都镇的齐故城和皇城镇的安平故城遗址中,活土层达两米以上,
上下层养分含量均高,为本区最佳土壤。
砂姜黑土 境内砂姜黑土亚类,面积169.53平方千米,占农林用地的34.16%。
根据其所处地形和土质又分洼底砂姜黑土和洼坡砂姜黑土两个土属。洼底砂姜黑
土, 俗称黑粘土,分布在梧台、敬仲、朱台等乡镇,面积7733.33万平方米,占
农村用地的15.58%,表土质地偏粘,为重壤。梧台、敬仲洼底黑土裸露,土性冷
凉,通透性差,适耕期短,有“早上粘,中午硬,过了晌午锄不动”的说法。洼
坡砂姜黑土,俗称黄土、黑黄土,分布在路山、召口与朱台接壤处,朱台镇北部,
皇城镇北、东北部,齐陵镇的东北部及敬仲、梧台等镇的洼坡上,呈环带状分布,
较洼底稍高,面积9220万平方米,占农业用地的18.58%。该土壤好于洼底砂姜黑
土, 表土质地为中壤或重壤,有的在60厘米~90厘米处出现砂姜层,其他性状同
洼地砂姜黑土。
性状 境内的土壤性状分为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物理性状 境内土壤表层质地较好,大部分为壤土。其中,中壤为257.4平方
千米,占52%;轻壤为3133.33万平方米,占6.3%;重壤为144.33平方千米,占
29%;砂壤和石渣土为6326.67万平方米,占12.7%。土壤表层结构多为小块状和
粒状结构,少数为碎块状结构。犁底层紧实而厚,多为片状结构。心土层为块状
和棱柱状结构,底土多为块状结构或无明显结构。褐土类土壤土体构造多为上轻
下重的“蒙金型”构造,表层质地良好,矿化作用强,心土质地重,有利于保水
保肥。 砂姜黑土质地粘重。耕层容重在1.1~1.3的占70.2%,多分布在褐土亚类
区。容重在1.4以上的占29.8%,多分布在褐土性土和砂姜黑土亚类区,主要是由
于有机质含量不高所致。
化学性状 临淄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1~2002年对全区土壤抽样调查化验结
果:全区土壤有机质为1.12%~1.94%,平均含量为1.36%。土壤全氮为0.07%~0.18
%, 平均含量为0.09%。土壤碱解氮为70.3毫克/千克~90.8毫克/千克,全区平均
79.3毫克/千克。土壤有效磷为8.2毫克/千克~20.1毫克/千克,平均11.9毫克/千
克。 土壤有机质、 全氮量、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比20世纪80年代分别提高了
0.2%、 0.01%、 29.3毫克/千克、5.9毫克/千克。土壤速效钾为96.5毫克/千克~
133毫克/千克,平均120毫克/千克,比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11毫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