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食品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71&run=13

清末民初,临淄食品工业主要有酒类酿造和粮油加工两个门类。1895年,高
阳古城附近就有酿造作坊4家, 买卖兴隆,故有“高阳馆外酒旗风”之说。榨油
作坊于1920年在县城北刘家寨开业。1933年,全县有酿酒、榨油、糕点及酱菜作
坊107家,从业人员70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全县食品业逐渐萧条。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全县食品工业有粮油加工企业3家,均系手工操作。1958
年, 始办国营红旗粮油加工厂。 1966年,全县建起磨坊、油坊、粉坊及豆腐坊
425个,从业人员2308人,年工业总产值308.8万元。1970~1976年,临淄酿造厂、
酒厂及冷藏厂相继建立。 同时,农村人民公社也建成8个面粉加工厂。1979年,
临淄罐头厂及国营辛店面粉厂建立。1985年,全区食品工业已有区、乡两级企业
30家。其中,粮油加工企业10家,酿造企业6家,糖果糕点加工企业7家,肉食加
工企业两家, 饮料及淀粉制造企业5家,有职工1615人,产值3146万元,占全区
工业总产值的22.43%。90年代,全区食品工业更为兴旺发达。先后有淄博齐美斯
食品有限公司(鲁中地区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和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淄博新美食品有限公司和淄博维克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全区食品工
业又添了乳酸菌奶制品、果蔬脆片及脱水蔬菜等多个高科技产品。
2002年, 全区有食品工业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食品工业企业有
酒厂3家,酿造厂3家,糖果及糕点厂6家,粮油加工厂8家,奶制品及饮料厂6家,
禽、畜肉类制品等加工厂3家,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
酒类酿造 临淄酿酒工业历史悠久。1895~1923年间,高阳古城附近的南高阳
和王庄两村即有酿酒作坊,其中以郭公田开设的“永祥号”最为著名。1933年,
全县酿酒作坊发展到20家,从业人数达192人,资本4.41万元,年产白酒12.92万
千克。
1958年,临淄城关联合厂建立小型制酒车间,经营数年后停产。1975年7月,
临淄皮革厂建成一个手工作坊式制酒车间, 有4个发酵窖池,用地瓜干作原料,
采用固体发酵技术, 生产低档白酒“临淄白干”,年产量100吨左右。1976年,
制酒车间从皮革厂内分出,正始组建临淄酒厂。1977年,临淄酒厂改进工艺,对
原有车间进行扩建改造,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生产临淄大曲和高阳馆酒,产品产
量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1978~1982年,临淄酒厂先后建成年产1500吨酒精车间
和1000吨大曲酒车间,白酒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1984年,临淄酒厂派人去安
徽古井酒厂学习。之后,酒厂采用双轮底酒、分段取酒新工艺,推出高阳馆、齐
都特曲等中档粮食白酒,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好转。1985
年,有职工180人,固定资产原值239.6万元,产酒1050吨,实现产值1050万元,
亏损96万元。 1986年,临淄酒厂成功开发出蒲公酒。1987年3月,临淄酒厂技术
人员博采众长,开发出兼香型粮食白酒牺尊特酿,并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供不应求。“牺尊国宝,国宝牺尊”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次年,该酒获
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 被当地消费者称作“临淄小茅台”。1989年9月,临
淄酒厂投资12万元建成粮酒灌装车间, 主要设备为4条机械化灌装流水线,彻底
改变了原来人工灌装的历史,实现了机械化操作。1990年10月,临淄酒厂投资54
万元建成半机械化酿酒车间, 次年又投资136万元建成机械化酿酒车间,大大提
高了高档原粮酒的产量与质量。1991年,牺尊特酿、蒲公酒在第29届国际食品博
览会上双双获得金奖。是年,敬仲镇圣王公司和故都酒厂建成投产,产品为“故
都” 牌和“中华银杏”牌白酒,年生产能力1000吨。1994年8月,临淄酒厂采用
优质粮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档优质产品——三蕉叶酒。1997年,该酒被评为山
东名牌,之后又获山东省十大品牌称号。2001年,山东中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蒲公酒、三蕉叶酒双双荣获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2002年,全区有酿酒生产企业3家,职工263人,年产白酒3983吨,实现销售
收入1.19亿元。
粮油加工 1920年, 临淄出现私营榨油作坊,以木榨手工生产。1954年,临
淄县供销社在桐林和西关新建两处油坊, 依旧使用木榨生产, 年产豆油40吨。
1958年,在临淄城西关南兴建面粉厂和榨油厂,总投资19万元,均于7月1日投产。
面粉厂称红旗面粉厂, 有复式磨粉机两台,单式磨粉机1台,班产面粉600千克~
700千克, 出粉率为91%, 称“91”面。榨油厂称红旗榨油厂,年产豆油82吨。
1962年, 益都、临淄分县后两厂合并,称临淄县粮油加工厂。1970~1974年,全
区多处公社投资建设面粉加工厂,固定资产总计达119.5万元,职工318人。年加
工能力多者达1000吨,少者达300余吨,总计年产标准粉3万吨。1975年,榨油工
艺革新, 由人力铁榨改用151型机械榨油机,年产食用油170.58吨,产值30.7万
元。1983年,辛店建成国营面粉厂,有面粉生产机械两套,年产标准粉2.75万吨。
1985年, 皇城乡建成淄博食品油脂厂,年产花生油及豆油1.5万吨,是淄博市粮
油加工业的骨干企业。1988年,淄博食品油脂厂生产的“华齐”牌花生油被评为
部优产品,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90年代,全区大批个体私营粮油加
工企业应运而生。临淄齐都面粉厂、临淄齐利民面粉厂、淄博临淄华齐面粉厂、
淄博佳美营养食品厂及金岭面粉厂等相继建成,每家企业年生产面粉5000吨左右。
同时, 年产100吨~150吨的小面粉厂在临淄北部建成多家。1996年,全区生产面
粉9.78万吨,年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215万元。同年,全区产食用油1552吨,
年销售收入1552万元。2001年,淄博食品油脂厂被淄博市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华齐”牌花生油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
2002年, 全区有粮油加工生产业户近100家, 从业人员5000人, 销售收入
2.67亿元。其中,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1.78亿元,利润238万元,
利税253万元,工业总产值1.4亿元。
奶制品 饮料加工 1985年,全区第一家乳品企业——临淄乳品厂成立,朱台
乡西单乳业制品厂也随后建成投产,形成了日加工鲜奶30吨的生产能力。1986年,
先后有齐都、 单家及南仇3家饮料生产企业建成,有职工187人,年产果汁8吨,
汽水189吨,实现产值91万元。是年,临淄乳品厂生产奶制品4吨,产值17万元。
进入90年代,全区奶制品及饮料加工企业以镇、村办为主。1994年,齐陵镇建成
临淄广丰食品饮料厂, 生产八宝粥以及汽水、果汁等饮料。1 998年,齐都镇新
建宏鲁食品饮料厂,主要产品为碳酸饮料,年产值20万元,利税两万元。2000年,
临淄九元乳业有限公司在西单乳品厂的基础上进行资产重组,建成私营企业,并
上鲜牛奶及配奶超高温灭菌罐培育生产线一条, 年产量达3000吨,销售收入500
万元。 2001年4月,淄博新美食品有限公司(原临淄广丰食品饮料厂)的乳酸奶
类饮品,凭借“兔巴哥”商标的知名度很快占领市场。
2002年10月,“兔巴哥”鲜牛奶系列产品成功上市,成为全区第一家大型奶
制品生产企业。截至年底,全区有奶制品、饮料加工企业6家,职工129人,年产
奶制品1万余吨,饮料5604吨。实现销售收入6820万元。
糕点 糖果制造 1911年,临淄就有自产自销的糕点作坊,后逐步发展到几十
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这些作坊相继停业。1954年,
在辛店建成国营临淄食品加工厂,生产酱菜和糕点。全厂有职工14人,设备有酱
闸、 大锅及50余口大缸。1956年,金岭供销社建成糕点厂,生产有300余年历史
的特产——金岭蜜食。1968年,临淄食品加工厂增设饼干机和链子炉等设备,实
现了半机械化生产。 1977年,又安装电炉,增设650型饼干机、打蛋机和小烤箱
等生产设备,基本实现机械化。是年,全厂有职工130人,固定资产29.88万元,
产各类糕点886吨, 获利润2.28万元。 1980年后, 全区出现一批民间小作坊。
1985年, 金岭回族镇回民食品厂及皇城乡糖果厂先后投产。年产糕点368吨,方
便面12吨,产值50.2万元。同年建成的南仇镇蜂山食品饮料厂和齐都饮料厂年产
果露酒及果汁汽水180吨, 产值11万元。同期建成的还有临淄学友食品厂,主要
生产各类糕点,月饼等。因其卫生条件好,诚信经营,产品供不应求。1993年,
临淄桂花食品厂建成投产。其“桂花”牌月饼在临淄市场上有一定名气。1994年,
临淄区齐陵镇王立义个人投资成立临淄广丰食品饮料厂。1996年,全区糕点及糖
果加工业产量达1430吨,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1997年,临淄广丰食品饮料厂注
册“兔巴哥” 商标,产品逐渐扩展到膨化食品等多个领域。2000年6月,山东齐
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与临淄广丰食品饮料厂共同组建了淄博新美食品有限公司。
同年10月,淄博新美食品有限公司研发成功“兔巴哥”系列膨化食品,并在石家
庄举行的全国秋季糖酒会上取得圆满成功。
2002年,全区有糕点及糖果制造企业6家,职工91人,销售收入1606万元。
调味品制造 临淄调味品制造业起源较早。1895年,辛店就有福源永酿造铺,
从业者16人,除生产酱油和食醋外,还生产糕点。1940年,又出现车太成酱园,
主营酱油和咸菜。1941年,临淄城里又建源兴永酱园。新中国成立前夕,仅辛店
和城关两地, 先后就有过39家酱菜铺,新中国成立之初仅余3家,1954年全部停
业。同年,临淄糕点厂建立,在生产糕点的同时还生产酱油、食醋以及各种酱菜。
1970年,区糕点厂酱菜车间划归区蔬菜商店,正式建成临淄区酿造厂。1974年,
酿造厂逐步实现了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1980年,该厂有职工85人,生产酱油
397.5吨,食醋121.3吨,酱菜68.5吨,咸菜19.8吨,豆腐19.8吨,总产值23.2万
元。1985年,酿造厂成为独立核算企业,有职工57人,固定资产18.2万元,生产
酱油281吨,食醋46吨,酱60吨,豆制品31吨,酱菜225吨,产值20.4万元,利润
1.6万元。 是年底,由市蔬菜公司投资30万元,厂方自筹70万元兴建年产4000吨
的大型酱油生产车间。1988年,酿造厂分为两个独立的单位:临淄区酿造厂和开
发公司。1991年,区酿造厂开始实行承包制,企业性质仍属国营。是年,酿造厂
生产的“齐都”牌盐水辣椒和虾油柿子椒被评为山东省商业系统优良产品。1996
年1月,区酿造厂与区食品厂合并,成立临淄区虾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6
月,区酿造厂与虾条食品公司分开,归区商业总公司(原商业局)领导。同年11
月, 区酿造厂出资成立山东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1998年2月27日,酿造厂
第五届二次职代会通过了将国营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合作企业的决议。 同年8月,
酿造厂股份合作制改制完成。
2002年,全区调味品制造业有生产企业2家,职工118人,销售收入800万元。
畜 禽肉类制品 新中国建立之前,临淄的肉食品加工业全部为小型个体。生产者
自行收购猪、牛和羊等牲畜进行宰杀,经简单处理后即上市出售。1956年,临淄
县食品公司成立,并在部分公社设立食品加工站,承担全县的生猪收购与加工。
生猪除供本县宰杀外, 还大量外调。1971年,区蛋品仓库建成,能储存鲜蛋105
吨。1976年10月,区冷藏厂建成,有宰杀车间,冷冻机房,冷藏间和包装间,年
加工能力1000吨。同年,区食品公司的加工厂与蛋品仓库合并,成立了肉食品加
工厂, 年加工生猪肉500吨, 制作松花蛋1.75吨。 1983年,敬仲公社建成年产
4000吨的临淄罐头厂,生产牛、兔、鸡等多品种肉食罐头,为全区畜禽肉类制品
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该厂生产的美兔肉、卤汁鸡以及炸子鸡3种罐头被评为部
优质产品,红烧鸡及红烧鹅罐头被评为省一轻厅优质产品。80年代中期,边河乡
建起大庙生猪屠宰市场,90年代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猪肉批发市场,年平均屠宰
生猪6万多头, 产值达3000多万元。1994年,淄博齐美斯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有
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30余台(套),形成了以肉类制品加工为主,养殖
与屠宰相配套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是鲁中地区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2002年,全
区有丽华、齐美斯及临淄食品公司等3家禽畜肉类制品加工企业,职工460人,实
现销售收入5001万元。其中,齐美斯公司销售收入2881万元,工业总产值2677万
元,利润106万元,利税174万元。

附:饲料加工

全区饲料加工业起步于80年代中期。1985年,临淄区粮食局建成饲料厂,投
资购置了制粒机、混合机及粉碎机等饲料加工机械,生产混合饲料及复合饲料。
此后,全区一些乡、村饲料厂也相继建成投产。1988年,朱台饲料厂建成,年产
饲料1.35万吨。 同年,全区饲料加工业总产量达到3万余吨,有配合饲料以及混
合饲料两大类十几个规格品种。1996年,全区生产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9056吨,
混合饲料7970吨。
2002年, 全区饲料加工工业有主要企业4家,从业人员71人,年产鸡饲料、
猪饲料及虾饲料等混合饲料3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2300.8万元。其中,临淄泰华
饲料有限公司有职工58人,年销售收入12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