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县 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7&run=13

临淄县城 位于区境中部偏东, 齐国故城遗址南,西靠辛(店)孤(岛)公
路,含东门、南门、西门等3个村。面积1.5平方千米(包括西关)。
临淄县城由元末达鲁花赤李仲明所建。当时城墙略呈方形,惟东南一角稍亏。
外环有护城河。城墙均以三合土夯筑而成。1466年(明成化二年),知县蒋凤再
修,并在四门建敌楼。上嵌石刻篆书楣匾,东门“朝阳”,上书“淄流斜抱”;
西门“通画” , 上书“愚岭遥盘”;南门“迎恩”,上书“牛峰翠霭”;北门
“望京”,上书“渑池衿带”。四城门石匾今藏临淄石刻艺术陈列馆内。1512年
(明正德七年),知县马暹增在北门、西门、南门建起瓮城,并在城外栽植榆柳。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张汝雨重修时,在土城墙体的外面砌以砖石。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 ,知县邹逢告增筑6个炮台。清朝虽屡经修葺,但无大
工役,未改旧观。因年代已久,城垣已圮废。城中县衙始建于1371年(明洪武四
年),后经历代战乱匪患几经重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知县于芳最后一
次重建县衙大堂。青砖灰瓦,前出厦,稍出飞檐,建筑庄重朴实。县衙大堂及南
大门,至今保护尚好,是临淄县城现存的惟一旧官府建筑。
临淄城自元末至1958年9月,长达400多年皆为县治所。1958年10月至1961年
底, 为古城公社机关驻地。1962年又为县治所。1970年1月改县为区制,为区治
所。 1974年10月,区机关迁移辛店,原县城为城关公社机关驻地。1984年4月,
为齐都镇机关驻地至今。
临淄城区 位于区境中部偏南, 由原来的辛店扩展而来。含辛店、闻韶、雪
宫、 稷下等4个街道及南王镇、金岭回族镇等两镇,面积163.75平方千米,人口
27443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6.55%。
辛店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村人在此多以开店为业,后在村内设立大集,遂
成为境内历代集贸交易中心。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后,境域经济发展较快。从明嘉
靖四十四年置新店社(清康熙十一年改为辛店社)始,辛店一直为社、乡、人民
公社机关驻地。临淄区党政机关迁移辛店后,辛店取代了临淄县城的地位,成为
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辛店也遂之称谓临淄城区。
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临淄区合理布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市基础
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区直各机关都搬进了标准较高的办公
楼。城区内各中小学校先后建起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其他设施。临淄区人民医院、
齐鲁石化公司中心医院、临淄区中医院、临淄区妇幼保健院、临淄区口腔医院等
合理布局在城区中心地带,都建有高标准的门诊楼和病房楼。齐鲁石化公司所属
企业集中分布在城区南郊。区属、乡镇(街道)办规模工业企业多数坐落城区东
西两郊。个体私营工业及维修加工业星罗棋布,分散在城区各个角落。在不到30
年的时间内,按照临淄城区“东移、西优、南开、北扩”的总体发展规划,先后
建起了数以千计的居民住宅楼,兴建起一系列配套完善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商住一
体的沿街两用房。化工商城、临淄商场、商品批发街及多处农贸市场,为各路客
商提供了较好的经营场所。东泰商厦、利群超市、绿苑商场等已成为临淄区的龙
头商业企业。个体商店、餐饮、咨询服务等民营企业遍布城区大街小巷。
2002年,临淄城区道路已达230千米,面积364万平方米,形成七横(牛山路、
齐城路、桓公路、太公路、晏婴路、人民路、齐兴路)九纵(一诺路、桑坡路、
齐园路、雪宫路、管仲路、闻韶路、稷下路、遄台路、天齐路),布局合理、路
面良好的交通网络。路灯安装、道路绿化,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配
套设施建设随之加快。 园林绿地建设按绿色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达到37.6%,
绿地率达到33.4%, 基本形成了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
环上绿化成带的现代化城市绿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