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煤炭 电力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69&run=13

临淄煤炭电力工业始于50年代后期。1956年,路山水电站兴建。1958年,临
淄杨庄煤矿在孙娄公社大杨村南兴建。截至2002年底,全区有煤炭电力工业企业
9家,实现产值1.48亿元。
煤炭 临淄地下煤藏丰富。 1958年,临淄杨庄煤矿兴建。但因地下水大,且
技术资金缺乏停办。同年,边河公社兴建边河煤井,而后又在淄川区罗村及张店
区沣水等公社境内寻找煤源,打井20余眼,开采过“小吊桥”“双塔寺”“姑子
园”等井,曾经打出日产10吨的丰产井一眼。
1970年10月,区政府投资27万元,在金岭公社兴办金岭煤矿。1973年,迁至
淄川区岭子公社赵家楼村北,建立临淄煤矿岭子井。当年, 实现了采煤、掘进及
运输等生产工序半机械化。 1976年产煤4230吨。1980年产煤10.58万吨,创下建
矿以来最高水平。
1983年底, 临淄煤矿有岭子和路山两眼煤井, 年设计能力15万吨,实采煤
7.4万吨, 产值159万元,亏损39万元。1985年4月,淄博市王庄煤矿建设指挥部
成立,同年7月1日正式开工。1989年10月,淄博市王庄煤矿建设指挥部正式更名
为淄博市王庄煤矿。1991年,临淄煤矿因煤源枯竭停产,归并到王庄煤矿,职工
由王庄煤矿安置。1993年,边河、大武及路山相继建成煤矿3家。1994年5月,淄
博市王庄煤矿投产, 年产原煤23.58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438.2 1万元,实现
利润10万元。做到了当年投产,当年受益。1995年6月,临淄田家煤矿1号井投产,
年生产能力6万吨,职工2200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万元,实现利润80万元。
1996年1月,临淄东风煤矿投产,当年生产原煤2.4万吨。1997年,淄博市王庄煤
矿投资2560万元, 开始第二水平延伸工程建设,开拓进尺800多米,可采煤量达
330万吨, 服务年限11年。同年下半年,全区原煤产量比1996年减少2.57万吨,
销售收入减少935万元。
1998年, 全区煤炭工业发展陷入低谷,煤炭积压居高不下。4月,淄博市王
庄煤矿由淄博市划归到临淄区。年底,被誉为淄博市王庄煤矿“生命工程”的二
水平延伸工程供电、 供水、通风、提升及供风5大系统完成。与此同时,淄博市
王庄煤矿与齐鲁石化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当年就实现了产销平衡。2001
年, 全区煤炭工业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10月,临淄田家煤矿2号井投产,当
年产煤6万吨。
2002年7月20日,临淄王庄煤矿新上ZBZX—100型采煤机一台,实现了全市地
方煤矿机械化采煤零的突破。是年,全区有煤炭生产企业6家,产原煤49.51万吨,
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其中,两家限额以上企业完
成销售收入9577万元,利润539万元,利税1695万元,工业总产值9628万元。
电力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全县先后建成路山、路淮两座小型水电
站。1962年,全县第一座35千伏城关变电站建成。1973年6月,设计容量为600兆
瓦的辛店电厂动工兴建, 1977年竣工投产。1978年,110千伏临淄变电站投运,
成为连接各农业变电站的枢纽工程。1980年,临淄农电局和临淄供电站合并,负
责寿光、临朐以及东营、滨州两地市部分地区的供电及用电管理工作。1985年,
全区18个乡镇的437个村全部通电,用户达11.73万户。1986年,临淄热电厂开始
筹建,安装两台6000千瓦发电机组,分别于1989年和1993年投入运行。1996年,
宏达热电厂建成投产。2002年6月,全区第一座220千伏营丘变电站投运。9月底,
中轩热电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10月,临淄供电局改称供电部。是年,全区电
力工业有发电厂3家。 有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47条,全长513.57千米(含齐鲁石
化公司) ;10千伏输配电线路79条,全长947.8千米;低压线路1.14万条,全长
2589.72千米, 覆盖临淄全境。有25座变电站(含齐鲁石化公司),主变容量为
1843.25兆瓦。
发电 1956年, 县政府在路山区田旺村乌河西岸建设路山小型水电站,1957
年7月投入运营,被《大众日报》誉为乌河上的“一颗明珠”。1959年春,路山、
淮阳公社联合建设的路淮水电站动工,1961年建成发电,供赵家、西齐、罗家等
8个自然村的生产生活用电。 1962年,路山水电站第二期工程竣工,安装两台75
千瓦发电机,年发电量42万千瓦小时,供县城照明和两个工厂及11个村庄用电。
1968年,因乌河水位下降两电站停运。
1986年, 临淄热电厂分别安装1台6000千瓦抽凝式发电机组和宁骑式发电机
组,配装2×35吨/小时链条锅炉。两机组分别于1989年1月22日和1993年4月28日
投产, 年发电能力9000千瓦小时,有职工183人。1996年,临淄宏达电厂建成。
有发电机组8台, 装机容量4.5万千瓦,职工210余人。2001年,淄博中轩热电有
限公司动工建设,设计总规模为6炉4机,即6台75吨次高压循环硫化床锅炉,配4
台12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2002年9月建成投运,有职工154人。
截至年底,全区有发电厂3家,历年累计发电7.58亿千瓦小时。
供电 1962年, 35千伏城关变电站建成投运,供县城及周边村庄用电。变压
器容量为1000千伏安, 有10千伏线路3.6千米。1964年,10千伏线路增长至33千
米。1965年,城关变电站变压器容量增至2400千伏安。1967年,王陈变电站建成,
有两台主变, 总容量为1000千伏安。1975年,有10千伏配电线路473千米,35千
伏线路586千米, 0.4千伏低压线路936千米。1977年,临淄供电所成立,接管东
营、陈官两座1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线路长586千米,35千伏线路长26.6千米,
0.4千伏低压线路长1057千米。 1980年,全区有220千伏线路165.45千米,110千
伏线路214.65千米,35千伏线路31.2千米,10千伏线路623千米,0.4千伏低压线
路1273千米。 1988年, 35千伏边河变电站投运,主变压器容量为4000千伏安。
1989年,35千伏西单变电站投运,变压器容量为1.25万千伏安。1990年,35千伏
北羊变电站投运, 有两台主变,总容量为两万千伏安。1991年,全区有220千伏
线路106.7千米, 110千伏线路91.75千米, 35千伏线路65千米, 10千伏线路
849.21千米, 0.4千伏低压线路2096千米。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用电量的不断增
加,临淄电网进入巩固完善和发展阶段。
2002年,全区拥有35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7750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
4座, 变电容量15万千伏安; 220千伏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34.63万千伏安。有
220千伏线路9条, 长160.94千米;110千伏线路11条,长125.32千米;35千伏线
路8条, 长90.11千米; 10千伏线路79条,长947.8千米;0.4千伏低压线路,长
2589.72千米。
用电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县用电主要靠外地供给,各业用电量普遍较低。
1965年,全县用电量只有2532.1万千瓦小时。1970年,临淄划归淄博市,全区用
电量逐年上升。80年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也在不断变化,
农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1985年,全区实现村村通电。是年,全区工业用电量达
到575万千瓦小时, 农业用电量达到5671万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用电量达到2066
万千瓦小时,用电总量达到8312万千瓦小时。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各业用电量迅猛增长。1995年,全区工农业用电量均突破
两亿千瓦小时,总用电量达到4.49亿千瓦小时。
2002年,全区用电量创历史最高,达到8.39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量
3.89亿千瓦小时, 占用总量的46.4%;农业用电量3.82亿千瓦小时,占用电总量
的45.5%;城乡居民用电量0.68亿千瓦小时,占用电总量的8.1%。
电业管理 1961年, 益都、临淄分县,临淄成立县农业供电所,管理全县电
业。1968年,成立临淄供电所革命委员会。1976年,成立临淄农电局。1977年10
月,成立临淄供电所。1979年,全区三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办
公室组建,具体负责三电工作。1980年,临淄区农电局和临淄供电所合并,仍称
临淄供电所。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区城乡用电量急速增长,地区分
配指标远远满足不了用户需求,经常出现限电拉路现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三
电办公室编制了具体的电力分配计划,报请政府批准后予以实施,从而缓解了全
区因电力资源不足带来的矛盾。与此同时,全区的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工作也逐
步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 1987年7月,临淄供电所改称临淄供电局。90年代,全
区加大节约用电力度, 改造和调整了330公里10千伏不合格电路,调整更换了98
台高损变压器,两台高损电炉被停运,16台高损电机被撤换,加装了32台电容器,
线损率等明显下降,收到了很好的节电效果。1995年后,临淄电网建设逐步完善,
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加强,用电开始由计划管理向市场化过渡,三电管理的计划职
能逐步取消。进入21世纪,全区更加重视安全用电工作,开始实施分片包干制度。
城区及工业用户,由用电监控小组包干,责任到人;乡镇工农业用电,由农电班
分片管理,责任到站。局、站分别成立用电监督委员会,加大安全用电的监督力
度。2002年10月,临淄供电局改称临淄供电部,并将部分管理职能移交临淄区经
济贸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