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轻 工 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66&run=13

临淄轻工业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 临淄的花边及刺绣业已驰名域内。
1670年,临淄就出现了制造草纸、毛头纸的家庭手工业,是淄博最早的造纸业。
1912年,临淄即有石版印刷,木器、苇编及锡器制作均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先后建起临淄印刷生产合作社、临淄木器生产合作社、
临淄花边生产合作社、临淄皮革生产合作社及金南大队裘皮厂等合作组织。七八
十年代,临淄塑料厂、临淄标牌厂、朱台塑料印刷厂、齐鲁乙烯塑编厂、南仇编
织袋厂及临淄徽珠塑料厂等一大批规模较大、设备较为先进的塑料加工企业相继
建成投产。1985年,全区有轻工业企业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46万元。
90年代初期,全区轻工业行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临淄工艺品
厂、木器厂、印刷厂及一些乡镇造纸厂因生产经营水平低、产品不合时宜或环境
污染严重而转产或被关停; 塑料行业则迅速崛起, 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导产业。
1996年,全区有轻工业企业3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84亿元。其中,有塑料加工
企业2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11亿元。1998年以后,全区轻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力
度进一步加大,限制或禁止生产的有皮革、普通塑料包装膜、手工抽纱刺绣、低
档纸及铅字印刷等几十个品种。造纸行业开始生产牛皮箱纸板、全自动办公用纸
及替代进口的装饰用面板纸等高档产品;塑料加工行业连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
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发展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新兴行业;制革、
印刷、日用工艺品牌匾及条幅等行业则发展成多家私营企业或作坊。
2002年,全区有塑料加工、造纸印刷、木器加工、草编、工艺品制造、皮革
皮毛加工及灯具制造等轻工业行业,有企业464家,实现工业产值16.07亿元。其
中,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4家,实现工业产值14.52亿元。
造纸 印刷 新中国成立之前, 临淄造纸业基础薄弱。印刷业仅有1家从事单
色广告印刷。20世纪70年代,全区相继建成规模较大的印刷厂和造纸厂。80年代,
造纸业原先使用的设备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以生产机制纸板为主的大、中型纸
机生产线。90年代末,以私营业主为投资主体的印刷企业先后建成多家,印刷机
械设备也更加先进。
2002年,全区造纸印刷工业有中型造纸厂两家,年产机制纸及纸板、纸制品
10万余吨。有印刷厂102家,年销售收入4300万元。纸及纸制品主要在国内销售,
部分出口东南亚地区及俄罗斯等国家。印刷品主要被当地工商、科教文卫等企事
业单位使用。
纸 纸制品 新中国成立前,临淄造纸业仅能生产草纸、桑皮纸。
1974年,全区建立油毡原纸车间,1978年扩建为临淄造纸厂,生产包装纸、
白有光纸及书写纸。至1982年,全区相继建成区、乡两级多家造纸厂,拥有1092
纸机4台,多缸油毡原纸机两台,1575纸机1台。年产有光纸及书写纸等一般文化
用纸7000吨,油毡原纸8000吨。1984年,临淄造纸厂上收为市属企业。1985年,
全区有造纸工业企业5家, 主要生产一般文化用纸,也有油毡原纸的生产。1993
年,梧台造纸厂和北羊造纸厂关闭,路山造纸厂投资1230万元新上2800纸机一台,
生产中档机制纸板。 1996年起,淄博第二造纸厂先后投资1.3亿元,兴建具有国
内领先水平的造纸生产线多条,淘汰了油毡原纸和以草浆为主要原料的有光纸及
书写纸等品种,引进技术和专业人员,先后研制成功耐火板幻彩饰面纸、钛白装
饰纸、木纹灰色装饰纸及耐磨纸等多种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造纸新品种。1998
年,全区造纸工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路山镇所辖临淄板纸厂变更为私营企业。
朱台镇所辖淄博第二造纸厂改为山东齐峰化轻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变更为民营性
质。
2002年,路山板纸厂投资3470万元,新上年产5万吨A级牛皮箱板纸生产线,
以废纸箱和纸边为基料,以国产原色木浆或进口原色木浆为面料,生产高档牛皮
箱纸板。 是年,全区造纸工业有企业两家,职工1600人,年产箱纸板5万吨,装
饰纸及文化用纸5万吨。年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5790万元,利润2290万元,拥
有总资产2.77亿元。
全区纸制品制造业于90年代开始进入生产盛期。1992年,全区第一家中外合
资企业中加纸容器厂建成投产, 购置自动化纸杯机及餐盒机生产线各5条,形成
年产1亿只纸制餐饮具生产能力。 1995年,临淄金岭餐饮具厂建成投产。至2001
年, 全区有6家纸制餐饮具企业,其机械设备全部为韩国技术国产化制造,具有
切纸、印刷、折边及成型全自动化水平。
纸箱加工生产是全区纸制品业的又一大产业。 1990~2002年,全区先后建成
十余家具有一定规模、能生产较高档纸箱的企业。淄博临淄宏阳实业有限公司建
有裁纸、 折边、 压杠、印刷及磨边等全自动化纸箱生产线一条,年加工纸箱近
500万套, 具有自营出口权,其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多个国家。临淄富
春纸箱厂的产品也出口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 纸管及纸芯等企业先后建成8家,
总投资315万元。产品为缝纫机线内芯、胶带纸及卷筒纸内芯。
2002年, 全区纸制品业有规模较大的企业17家, 职工378人, 年销售收入
7394万元,利税369万元。
印刷 民国初年,临淄始设华兴印刷局。1930年,石印局发展至3家,有石印
机5部,固定资产1.1万元,年产值1300元。1938年日军侵入临淄,石印局停业。
1954年,私营石印局有两家开业。1957~1958年,全县建立小型印刷厂两家,
有职工16人。 1958年,4家印刷企业合并为临淄印刷厂,并由石印改为铅印,年
底并入益都印刷厂。1962年,益都临淄分县,临淄设立印刷合作社,1970年改建
为临淄印刷厂。成为有铅印、彩印及烫金等门类齐全的印刷企业。1983年,全区
印刷业进行了设备更新,引进回转平台印刷机及停回转平台印刷机各两部,提高
了印刷产品质量和档次。 1985年,全区有印刷工业企业3家。其中,临淄印刷厂
有固定资产57.1万元,职工161人,产值85.2万元,利润18.3万元。1986~1991年,
全区印刷工业有个体私营印刷厂多家,齐鲁石化公司、区商业局及各大中型企业
均自备印刷厂。1992年,临淄印刷厂投资25万元,新上不干胶商标生产线一条,
8月投产, 新增产值40万元,利税10万元。1995年,临淄印刷厂被山东中轩股份
有限公司兼并,更名为淄博中轩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有印前电脑设计及微机排版
系统,有胶印、彩印、铅印及纸箱印刷等各种印刷机械设备,是山东省商标、条
码及信封定点印刷单位,淄博市书刊及票证定点印刷单位。1996年后,全区印刷
工业在辛店、南王及朱台等地形成了多家印刷厂及打字、复印、名片制作私营店
铺,能生产各种精美印刷品。较大的企业有淄博达宝文塑料有限公司,职工50人,
年销售收入176万元;淄博临淄三维商贸有限公司,职工50人,年销售收入469万
元; 齐鲁石化公司第六中学印刷厂,职工20人,年销售收入117.9万元;淄博市
临淄社会福利激光印刷厂, 职工23人,年销售收入135万元;淄博中轩印务有限
责任公司,职工38人,年销售收入660万元。
2002年, 全区有印刷工业企业102家,职工1518人,资产总额3201万元,拥
有各种印刷机械设备210台(套),年销售收入4300万元,利润978万元。
木器加工 清末民初, 临淄就有个体木器加工业户,多制作农具和家具,且
质量精良。马岱村生产的门材,北官庄生产的新式椅子,在各地举办的工艺赛会
上多次获奖。少数技艺精湛的工匠,能制造结构比较复杂的斗拱层顶,能在大门
上雕刻游龙翔凤、瑞云仙鹤等。制作的一般家具都坚固耐用,郑家沟村郑俊为学
校制作的桌凳,使用二十多年后卯榫丝毫也没有松动。
新中国建立后, 全县木器加工业是最早走手工业合作化道路的行业之一。
1952~1956年, 先后建成7个木业生产合作社, 职工210人, 产值20万元左右。
1958年,各木业生产合作社相继并入农机修配厂及农机制造厂等县属企业。1962
年,建成县属集体企业——辛店木业合作社,职工33人。1965年,辛店木业合作
社增设严缝机、开榫机、打卯机及压面刨等10余台木工机械设备,开始生产小农
具、木制水车、马车工棚及三抽桌等农家具产品。1970年,辛店木业合作社更名
为临淄木器厂。1978年后,边河木器厂及金岭家具厂成立。1985年,全区有木器
加工企业3家, 职工262人, 固定资产原值115.2万元, 产值155.53万元,利润
8.16万元。90年代初,敬仲镇的钓鱼台、大寇家、白兔丘、北伯及东泄柳等村村
民相继建起临淄齐丰家私有限公司等7家木器加工厂, 主要制作高档沙发等几十
个品种的家具, 年产木器7万余件。1993年,临淄木器厂与香港合资后转产塑胶
地砖。1997年,全区木器加工业生产锯材6200立方米,人造板及胶合板8600立方
米,各式家具8.19万件。
2002年, 全区有木器加工企业及木制杂品制造业户17家,职工212人,年销
售收入2830万元。
苇 竹 条 草编制品 日用杂品 抗日战争以前, 临淄的苇、竹、条、草编制
品工业以苇编最为兴盛,每年都有大量的苇席销往邻境。1933年,全县有50余村
700余户编席, 年产苇席7万张,总值3.5万元。梧台乡一带的苇编及草绳业颇有
名气。当时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柴家疃的苇笠,王青的席,土桥的月
(捆麦稞用的草绳)子也不离。”苇编产品很有特色,花色品种多:有苇席,苇
锅盖,苇筛及苇篮等;图案多:有二龙戏珠,凤凰展翅,天女散花及双蝴蝶等。
1956年, 产苇席15万张,1963年产12万张。1964年,全县有苇滩565万平方米,
苇席生产能力达到20万张。1970年以后,全区地下水位下降,水泽枯竭,苇滩垦
为农田,苇席产量大为减少。
竹制品加工主要有以大毛竹为原料制作的竹梯、建筑脚手架以及装饰用竹胶
板,从业人员130余人,有20家生产业户,年加工毛竹量达万余吨。
临淄的条编手工业由来已久,明末清初即有大量条编制品出现。主要有以荆
条为原料编制的囤及筐等器具,用作盛粮食及运输土、沙、石等的装具。1949年
以后,绵槐及绵柳等速生灌木成为编制器具更为理想的材料。60年代以后,条编
技术在皇城、齐都、敬仲、齐陵及路山等乡镇大为普及,条编制品先后有囤、筐、
篓、笼子、罩篱、筛子及簸箕等数十种。除供家庭、社队自用外,还到集市交易。
90年代,全区有不少人以条编为主,编制出花盘及花篮等具有一定工艺水平的条
编制品上市销售。临淄皇城有些村及业户已将条编业形成产业化。
临淄草编业兴盛于民国后期。淄河及乌河岸边、田头及墓地多产有茅草和蒲
草等水泽性植物。当地村民就地取材,用其编制草鞋、蓑衣以及草垫子、草墩子
等器具,或穿着,或铺床,或用为坐凳。五六十年代,仍有不少业户以蒲草编制
蒲袜鞋于集市交易,用作冬季穿着,替代棉鞋之用。60年代后,以玉米皮为原料,
制作提兜、方形筐子(盛饭用)、各种饮水杯的外装饰套、沙发坐垫及靠垫等生
活用品大为盛行。有些手艺精巧的业户以细白玉米皮染色后,编制成具有各种花
色图案的提兜等手工艺品,成为集市货卖的一种抢手货。有些业户至今仍以此为
业,营利十分可观。
日用杂品制作主要有笤帚、 拖把及扫帚几种,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加工量
达3万余件。
工艺品 临淄工艺品种类繁多, 有花边、刺绣、金银首饰、铜器、仿古工艺
品及牌匾等。其中,以花边和金银首饰的历史最为悠久。
花边是临淄的传统手工艺品,有2000年的生产历史。1930年,临淄花边大套
产生。1935年,“益成祥”与烟台“仁德洋行”签订合同时,因临淄属青州府管
辖, 故定名为“青州府花边大套”。1980年5月,临淄花边定名为“齐城”牌青
州府花边大套。
临淄金银首饰制作历史悠久。1936年前后,金岭银匠不下10人,手艺祖传。
1980年后,金岭仍有少数几户银匠从事手工艺品制作。
刺绣及手工工艺品的制作,最著名的是顾绣。机制绣品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
起来的新产业。 1981年,皇城工艺品厂购置万能绣花机6台,生产绣花枕套、墙
围及床罩等各种绣品。1984年,皇城工艺品厂改名为临淄区红光刺绣厂。
牌匾等日用工艺品的加工制作,临淄辛店有光明玻璃店等较大的生产业户。
其产品有各类玻璃工艺品及镜子,有磨砂、磨花、围屏、木雕及贴花等手工艺牌
匾。2002年,全区有多家工艺品工业企业。注册企业4家,从业人员521人,年销
售收入1057万元。
花边 花边俗名“兰干” ,有梭子长条花边和棒槌长条花边两种。临淄的梭
子长条花边产生于西汉时期,一直传承至清朝末年。棒槌花边,于19世纪80年代
从国外传入, 全区编织者不下万人。1920年,经营此业的花边庄有4家,年产值
约3000两白银。1930年,开始生产“临淄花边大套”。1933年从事生产者5000余
家,年产7万余件,产值约15万元。后临淄花边大套更名为“青州府花边大套”,
产品销往德国、 美国、日本等国家和东南亚地区,驰名国外。1 937年抗日战争
爆发,花边生产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花边业得以复苏。1949年,成立裕民、益民、利民、福民及
建民5个私营花边庄,从事花边编织者8000余人,年产值约15万元。1956年,5个
私营花边庄组成临淄花边供销生产合作社。1965年,更名为临淄工艺品厂。是年,
从事花边的供销人员有63人, 产值101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花边产量大
幅度下降。1970年产值仅35万元。1978年,“青州府花边大套”被省轻工业局定
为名牌产品, 1979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0年5月,临淄花边定名为“齐城”
牌青州府花边大套。1982年,产值高达318万元。1985年,工艺品厂有职工63人,
固定资产45.2万元, 农村加工者1.35万人,产值80.9万元,利润5.4万元。1992
年, 临淄工艺品厂有职工143人,生产“齐城”牌青州府花边大套2.57万套,出
口各类花边大、小套3.08万套,出口交货值55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28万元,
实现销售收入470万元。1998年,临淄工艺品厂更名为临淄齐德工艺品厂。
2002年,全区有花边加工工业企业两家,职工446人,年销售收入727万元。
刺绣 新中国成立之前, 临淄的刺绣和发网就很有名气。机制绣品是新中国
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1981~1984年,全区相继建立工艺品厂3家,生产
绣花枕套、墙围和床罩等几十种产品。1985年,临淄区红光刺绣厂固定资产原值
17.6万元,年产值35.93万元,利润0.5万元。1988年,改制为民营企业。2002年,
全区有加工制作机制绣品、床上用品及豪华机动窗帘等日用工艺品的人员千余人,
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
民间日用工艺品 临淄民间日用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金岭一带的银器制作,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产品有镯子、手串、童怀元宝、银链、宝石及银珠等。新中
国成立后,金岭有两户一直从事银器生产。辛店城区一带有多家店铺生产金银首
饰。牌匾等类日用工艺品的制作,在临淄有大量的加工和销售业户。2001年1月,
路山镇大路北村建成临淄天民工艺品厂,产品主要有铜狮子和铜牛等。
仿制工艺品制作,在齐都镇有个体业户经营,其中以路铜城制作的“金银错
镶铜牺尊”尤为出名。另外,还有齐刀币、编钟及五铢钱等历史文物的仿制,已
经初步形成齐文化旅游业纪念品制作的产业规模。
大鼓制作技术传入北羊乡崖头村已有150年的历史。 第一代传人是吴化南,
鼓号“中城堂”,之后代代相传。起初,鼓分两类,一是大号鼓,鼓腔直径大多
为1米~1.2米不等。 多用于扭秧歌、踩高跷、大集会等民间群众活动。二是戏剧
演出用的小号鼓, 其鼓腔直径大多为0.3米左右。解放前夕,又开始制作一些直
径为0.25米左右的腰鼓,供不应求。现村内有30户制作大鼓,年制作1500面。产
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上海及天津等地。
临淄民间日用工艺品中颇具特色的是皇城镇的“四官撑凳”。民国初年,四
官村就开始制作撑子。 1916年(民国5年),赵永祥制作的撑子在农商部举办的
北京国际贸易展览会上荣获三等奖。1935年,在山东省手工业展览会上荣获特等
奖。赵永祥制作撑子,首先选取木质坚、纹理细、色泽紫红的檀木、柘木和枣木
制成撑梁、撑底及撑柱等毛件,再放到锅内蒸煮,直至木性固定不再变形或干裂,
然后晾干加工。他不用通常的阴榫和明榫,专用难度大的包榫(俗称插榫),使
卯眼和榫头浑然一体。之后,用特制的“竹节铜轴”将两片撑楂贯连起来。最后,
以细白线为经,蓝白两色合股线为纬,顺撑梁两侧孔眼编织成几何形对称的各种
图案,做成美观实用且具有工艺品价值的撑面。截至2002年,四官撑凳的制作不
仅在式样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而且已形成产业化,全村有50余户从事撑子制作,
年产撑凳10万余个,实现产值1500万元,利润280万元。
塑料加工 1976年, 临淄区鞋厂购置挤出机、吹塑机及造粒机等专用设备,
建成塑料加工车间,开始生产打包带、包尔环及再生塑料管等产品。1977年,临
淄塑料厂建成。此后,塑料加工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之一。1980年,
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家属厂改产塑料产品,主要有农用薄膜、塑料管和尿素
包装用塑料袋等, 年生产能力达200吨。1992年,全区建成各类塑料加工企业12
家,年产编织布9619吨。2001年,全区塑料加工业已具备了相当规模,有塑料加
工企业321家,年加工生产能力为20.34万吨。其中,辛店街道13.2万吨,金岭回
族镇2.69万吨,朱台镇1.38万吨,其他乡镇3.07万吨。主要产品分为农用薄膜、
塑编袋及塑料编织布3类。
2002年,辛店、金岭长10千米的塑料加工工业带形成。南王、敬仲及朱台也
有年加工能力3000吨~7000吨的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多家。 临淄因此而成为中国江
北最大的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是年底,全区加工各类塑料制品16.76万吨,完成
工业总产值11.02亿元,销售收入13.01亿元。
塑编 全区塑料编织工业自1975年开始。 是年,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第二
化肥厂包装袋改用聚乙烯编织袋,确定其家属工厂及临淄区塑料厂各承担一条包
装袋生产流水线的任务。 是年底,共生产塑编袋167吨,来料加工值65.4万元,
利润12.4万元。 1983年5月,江北最大的塑编企业——齐鲁乙烯塑编厂筹建,总
投资1400万元,占地面积8.67万平方米,初期设计能力为年产1500万条塑编袋。
主要生产设备有从日本萩原公司引进的扁丝机、 圆织机及印刷制袋机等共37台
(套) 。1984年,南仇编织袋厂建成投产,年设计能力为100万条。1988年,齐
鲁乙烯塑编厂又投资875万元, 引进圆织机及其他塑编设备16台(套),形成年
加工编织布1500吨生产能力, 年出口创汇304万美元,利润80万美元。1992年,
齐鲁乙烯塑编厂再投资992万元, 对纸塑复合水泥袋项目进行扩产改造,年新增
生产能力1500万条。 是年,全区塑编工业有区属企业3家,年出口塑编袋1555万
条, 阀袋90吨;乡镇企业5家,年生产塑编袋800吨。1998年4月,山东齐旺达包
装制品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集包装制品生产、研制及开发于一体的中外合资
塑料加工企业,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进口及国
产设备160台(套),年塑料加工能力1.8万吨。主要有涂膜塑编袋、纸塑复合塑
编袋、柔性集装袋、涂膜专用料、工农业用塑膜及水处理剂等系列产品。1999年,
齐鲁乙烯塑编厂再次投资690万元, 建成年产2000吨出口欧、澳耐光老化编织布
(袋) 技改项目。 2000年,全区塑编工业企业主要有两家集团化公司,年产量
2.1万吨。 2002年,山东齐旺达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四合一热封型纸塑
复合袋通过了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年,全区有塑编工业企业30家,年
生产能力6万吨,销售收入3.29亿元。其中,4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
销售收入2.3亿元。
塑料薄膜 1986年, 临淄建塑料厂1家,年产塑料薄膜163吨,实现工业总产
值83万元。 1989年,全区有塑料薄膜生产企业7家,年产塑料薄膜1776吨。1992
年,全区先后建成几十家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其中,山东曙光集团、山东清源集
团、淄博红星塑料厂、淄博亚鲁实业公司、淄博华茂公司、淄博鲁裕塑料厂及临
淄齐华实业公司等7家为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的塑膜企业。 2000~2001年,全区
塑料薄膜工业由生产一般农膜、地膜发展到生产各类色膜,先后开发出地膜、大
棚膜及三层共挤膜3大类产品。 其中,山东清源公司生产的三层共挤膜被列入全
区重点工程项目。该产品国内技术领先,具有透气性好、无滴及耐老化等多种功
能。2002年,全区有塑料薄膜生产企业60家,从业人员1690人,年加工农地膜等
各类产品12.3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其中,两家限额以上生产企业年产塑
膜4.9万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3.59亿元,销售收入3.49亿元,利润1004万元,利
税1119万元。
塑料型材 1985年, 孙娄乡政府与国家轻工业部塑料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
建成临淄区微珠米塑料厂,年产粉炭灰微珠充聚氯乙烯塑料地板20万平方米,完
成工业总产值40万元。 1989年,全区有塑料型材加工企业两家,年产塑料管579
吨,塑料地板3.4万平方米。1992年,金南塑编厂投资230万元,建成塑料门窗型
材生产线一条, 年产塑料门窗型材1000吨,产值1140万元,利税306万元;临淄
木器厂投资49万元,形成年组装PVC门窗5万平方米生产能力,新增产值800万元,
利税199万元;临淄机械修造厂投资86万元,建成塑料管生产厂1家。1996年,路
山镇建成外资企业——淄博三和塑料有限公司,上塑料闪光管生产线一条,产品
为塑料闪光管。山东齐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塑料地砖用PVC中层板、PVC印
刷版及盲文复印塑胶纸等具有国内先进技术创新水平的产品。1999年,生产各种
塑料板、片及管件3155吨。
2002年,全区有塑料型材工业生产厂12家,从业人员1074人,年产塑胶地砖
等建材产品1.65万吨。 其中,生产PVC门窗异型材及管件9000吨,实现销售收入
1.62亿元。 齐华工贸公司为临淄最大的塑料型材生产企业,从业人员558人,年
销售收入4815万元。其次为临淄曙光塑料制品厂,年产塑料异型材1832吨,从业
人员78人,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
塑料日用品 临淄塑料日用品生产自1992年开始。 是年,齐鲁乙烯塑料厂劳
服公司投资30万元, 对塑料车间进行改造,生产各类塑料瓶,年产量100吨,实
现产值150万元,利税38万元。此后,全区塑料日用品工业又先后生产纯净水桶、
塑料托盘、塑料丝绳、塑料包装袋及包装桶等多种产品。1999年,生产塑料包装
箱、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及塑料杂品2473吨。
2002年, 全区塑料日用品工业有塑料桶生产企业1家,职工48人,年销售收
入180万元; 有塑料托盘生产企业1家;有塑料包装容器生产企业1家,从业人员
28人,年销售收入200万元。
皮革 皮毛制品 1911年,临淄即有个体私营制革业户,主要产品为绳套及皮
革车马挽具等,产量甚微。新中国成立之初,辛店皮革供销生产小组成立。1956
年转为皮革社, 年产重革1530吨,轻革798吨。1962年,改称临淄皮革生产合作
社,生产车马挽具2.4万件,实现产值3万元。1970年,又改称临淄制革厂。其主
要产品是皮面革劳保手套及电工兜等。之后,临淄制革厂添置铲板机及鞣皮机等
机械,由手工操作转为半机械化生产。1972年,产车马挽具27万件,加工皮革两
万张, 皮面革手套1.28万打,总产值35万元,利润4.6万元。1973年后,全区运
输业机动车辆增加,马车减少,车马挽具需求量下降。1976年,减至17万件,皮
革加工量下降为6700张,只有皮面革手套逐年增加。是年底,临淄皮革厂并入临
淄鞋厂,制革生产基本停止。
临淄裘皮类生产清末即有。1936年,金岭裘皮业户有30余家,产品有皮袄、
皮裤及皮褥子等。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到50余家。1964年,金南大队建成裘皮
厂,主要经营羊皮及狗皮等皮货。1974年,裘皮厂资金积累至25万元,有拉力机
及铲扳机等部分设备。1976年,实现产值13.3万元。1980年以后,金岭裘皮业主
要产品为兔皮褥子,为临淄皮货的名牌产品,色呈银灰,毛绒厚实,毛板光滑。
1985年产1.4万床,全部由淄博外贸部门出口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
1998年,皇城镇皓天皮衣厂建成,加工制作“皓天”牌男女茄克、西服及皮
裙等裘皮服装,有职工30人,年加工制作皮衣万件。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出
口美国、韩国及俄罗斯等国家。同年,淄博市临淄皮革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产品
为全粒面、轻修面、半粒面及软面黄牛皮鞋面革、服装革和沙发革等。2002年,
全区有皮革及皮毛主要生产企业两家, 年产皮革皮毛制品1万件,实现销售收入
6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