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工 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46&run=13

临淄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据《史记》记载,姜太公至齐,已通“商工之业”。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丝织、铸币、制骨等各种手工业作坊已遍布临淄齐国故城。
西汉时期,冶铁、纺织尤为发达,被史家誉为“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
殷富,钜于长安”。隋、唐时期,桑蚕及丝织业仍很繁荣,唐朝诗人杜甫有“齐
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宋末元初,临淄故城毁于兵燹。从此,
临淄手工业一蹶不振。清末,又开始复苏。民国时期又有所发展。1936年,全县
工业产值27.73万元。1938年日军入侵临淄后,工业被摧残殆尽。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县有个体手工业户41家,连同农村的工副业生产,工业
总产值156万元。1957年,全县有国营石料厂、食品厂各1家,手工业合作社16家,
工业总产值267万元。 1958年,临淄和全国各地一样开始“大办钢铁”,次年停
止生产,职工大部分下放回农村。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全县(区)工业经济受
“文化大革命”冲击,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建成了一些生
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1979年,临淄“蜂王”牌
电风扇、“金鼎”牌千斤顶、DW系列空调风机等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相
继投产。1982年,全区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工业产品,年出口金额为151.6万元。
1986年起,随着齐鲁石化公司30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全区相继建成了增塑剂、
塑编及无机化工厂等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塑料加工、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企业。
一些较具现代化规模的热电、煤炭及冶金等企业也先后建成投产。乡镇企业也以
每年上百家的速度递增。1990年,全区工业企业达到1464家,工业总产值9.96亿
元,固定资产投资6.42亿元。1992年,全区开始大力发展外商独资和合资合作企
业。截至1995年,有15家独资、合资企业落户临淄,累计利用外资1760万美元。
工业产品出口发展到化工、轻工、纺织及冶金等7大类35种产品,出口金额达5.3
亿元人民币。 是年,全区工业企业增加到2548家,年工业总产值55.95亿元,销
售收入49.8亿元。 1999年,全区工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92%的企业集体股
已退出,共收回公有资产9353万元。200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有12项工程成为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5种产品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
是年, 全区有工业企业1698家,年工业总产值91.8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
值14.5亿元。
2002年,全区有工业企业2109家,有30多个工业行业和4000余个产品品种,
有近百种产品获国优、 部优称号。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2.71亿元, 销售收入
146.47亿元, 利税14.16亿元,利润8.46亿元。其中,26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销
售收入39.5亿元, 利税总额5.1亿元。出口总额11亿元人民币,工业产品直接出
口金额为7100万美元。
是年,在临淄地区的中央、省、市属工业企业共计5家,有职工54182人,实
现工业总产值248.62亿元,利税9.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