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田灌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35&run=13

水井灌溉 水井灌溉历史悠久, 清末民初水井已遍布农田,富户用水车,贫
家用辘轳、桔槔提水。1932年,民国县政府贷款扶持农民打井。抗日战争爆发前,
全县农田水井达7270眼。
1952年,县政府发动农民打井抗旱。1954年4月,成立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
农业合作社都组建了打井专业队。 当时用土法人工打井,一般井深6米~10米,
浅者2米~3米。由于井浅出水少,仅供水车和简易工具提水。1955年,城关区、
牛山区采用河南省“下盘打井法”。用苇子、竹木盘堵塞流沙,解决流沙层的难
题。到1956年,全县土砖井达到3.84万眼,有水车1.11万部和简易水具9179件,
井灌面积近2亿平方米。
1955年冬,昌潍专署在临淄县二区郑家辛村“五一”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打
机井试点,历经60余天,在庄南塔寺地用人力冲击钻首次打成机井一眼,深55米,
单井出水72立方米/时。1956年全县用“土钻机”打机井12眼,井深30米~50米,
井管用竹木攒成, 水量可供4吋泵提水。同年,孙娄区、古城区、五路区用柴油
机和锅驼机配套机井7眼,每眼井可灌溉16万平方米。比土砖井效益提高30多倍。
1958年,进行“大兵团”作战,打土排井和土连珠井,因质次井浅,不久废止。
1961年2月, 县水利局购进一台沈阳产人力回旋钻,钻井最大深度70米,井孔直
径16厘米~20厘米,井壁管用陶瓷管,10天能成井。1964年,全县农村有专业打
井人员1200人,“土钻机”93部,年打机井235眼,总进尺1.2万米。同年秋,水
利局购进100型汽车钻、 五卡斯钻、100型和300型磨盘钻等机动钻,打井深度达
到300米。 备有岩石钻头和齿轮钻头,能打岩石井。100米深无岩石层的井,3~4
天成井,200米深的岩石井1月左右打成。
1966年冬, 机井队在县城北首次用汽车钻一天打成一眼井, 深70米,出水
100立方米/时。之后,又在梧台公社东齐村、齐陵公社柳店村打成岩石井各一眼。
以后梧台、敬仲、朱台、齐陵、城关等公社共打出自流井90余眼,自流水头高者
达11米。 至1971年全区共有机井2708眼, 其中配套机电井2195眼,井灌面积达
2.7亿平方米。 井灌成为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轮灌期15~20天。1972年全国抗
旱打井工作会议后,区成立了抗旱打井领导小组。城关、辛店、齐陵、皇城、敬
仲、淮阳、路山、梧台、孙娄、金岭、大武等11个公社都成立机井队。专业打井
人员420余人。平均每年出动机动钻10余台,人力冲击钻70台,人力回旋钻20台,
年打机井653眼。 至1977年全区共有机井6144眼,配套机电井5668眼。土砖井全
部被机电井所代替。井灌面积达3.2亿平方米,单井灌5.7万平方米,轮灌期10天。
1975年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为解决因水位下降机井报废的问题,采取“下卧
水泵”“锥井下泉”等相应措施,在孙娄公社陈家徐姚庄北试验成功,后向全区
推广。1977年后,钻井向深井发展,机井建设向山区发展,井壁管多数以钢管为
材料。提水多用深井泵。1985年,齐都镇傅家庙子首次引进井用潜水泵。1990年
底,全区实有机井7180眼,配套机井7071眼。2002年共有机井7965眼,其中深井
3500眼,配套机井7810眼,总灌面积3.25亿平方米。
全区群井汇流工程有齐陵、召口、路山等3处。齐陵工程始建于1974年3月,
机井26眼, 装机338千瓦,1976年因机井水位下降报废。1977年、1982年又投资
打井,完善汇流工程。今工程已解体,机井单用。路山工程1985年后也因地下水
位下降、乌河断流等各种原因报废。召口工程1985年建成,投资15万元。至1991
年因水位下降而报废。
引河灌溉 南北朝时期,就在乌河(水)、渑水沿河建坝拦水、引渠灌溉。
田间水利工程有水闸、陂塘、连筒、架槽、瓦窦、阴沟、竹笼、石笼等。民国时
期,引河工程无多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引河灌溉建设迅速发展,1952~1976年,路山公社
的王家桥、红花、召口等村,淮阳公社的王旺庄、义和、谢家、小高家、北高阳、
南高阳、桐林、麻王等村,引乌河水灌溉,水浇面积2467万平方米;梧台公社的
王青村引渑水灌溉, 西梧台等村引系水灌溉。境内引河灌溉的拦河闸7座,主干
渠达11条。1976年后,由于河道干涸,所有引河工程随之报废。
节水灌溉 临淄的喷灌始于1977年春, 区水利局在城关公社国家大队进行移
动式喷灌试点,成功后相继在边河、齐陵公社推广。至1985年,全区有喷灌机22
台。 1987年7月,区水利水产局提出大力推广防渗渠建设,在永流乡陈家徐姚、
赵家徐姚试验地上现浇混凝土“U”形槽渠道,至年底共新建地上“U”型防渗渠
4.8万米, 到1990年,发展到85万米。1988年春,在齐陵镇胡家村试验“内衬塑
料软管外护圬工现浇混凝土”地下低压管道,新建地下低压管道7277米,试验成
功后, 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到1991年底,建成302万米。不仅节约渠道占用地,
而且渠水利用系数由0.6提高到0.98。 1994年,在召口乡南金村、东召西村新建
半固定式喷灌133万平方米, 在东召西村建果树微灌33万平方米,在北羊镇试验
成功大棚蔬菜滴灌系统,形成了喷灌、滴灌、微灌工程(简称“三灌”工程,下
同)的最初模型。1997年水利部决定向全国推广临淄“三灌”模式。1998年全省
节水会议在临淄召开,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副省长邵桂芳到会并讲话,号召对
临淄的“三灌” 模式进一步推广。2001年8月,临淄区水利水产局被水利部授予
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到2002年全区共建成“三灌”工程
1.34亿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