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种苗及培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19&run=13

树种采集与引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造林所需种苗主要从本地解决,发展乡
土树种。1953年采集侧柏、紫穗槐、桃等树种160千克,采种条400千克。1963年,
全县采集树种2000余千克, 种条2.8万千克。从1964年开始由外地引进良种。当
年从临朐县调进平柳树种5000多千克, 从海阳县调进紫穗槐树种1万多千克。
1973年从河南省调进大官杨种条50万根。1978年冬,从夏津县引进抱头毛白杨种
条10万根,进行嫁接推广。1983年春,从五莲、泰安、淄川等地引进一批意大利
杨、 1-214杨、 1-72杨、1-69杨以及健杨等种条,经过试验,筛选出健杨和1—
214杨,在全区广泛推广种植。1986年从河南兰考县引进豫林一号泡桐种根4万根。
1985~1987年, 共青团临淄区委和区林业局组织了“采种支甘”活动,发动全区
中小学生,采集侧柏、刺槐、紫穗槐等树种3000余千克,全部调往甘肃省,支援
甘肃绿化。 1991年从临朐县调进火炬树种子500千克,1998年从江苏和郯城县购
进银杏种子1万千克。 1999年从淄博市实验苗圃引进三倍体毛白杨种条10万根。
2000年从高青引进107杨种条30万条。 从2000年开始,大量引进繁育金丝柳、金
枝槐、香花槐、金叶女贞、青桐等园林绿化树种及花灌木。

育苗 1920年,民国县政府在临淄城里东北角建苗圃一处,面积1.6万平方米,
树苗以桑居多,其余有刺槐、柳、榆、松、柏、楸、椿、枣、青杨等。1936年县
内有苗圃3处,出圃侧柏2.5万株,白杨0.6万株,泡桐0.6万株,榆树0.15万株。
1942年,县内苗圃减为1处,育苗11.4万株。
1952年,县苗圃育苗主要有榆、国槐、刺槐、柳、紫穗槐、美杨、桃、杏、
核桃等。1956年,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划出部分土地用于林业育苗。1963年第一
次林木确权发证后,林业生产列入国民经济计划。育苗任务同粮食生产计划一起
由县计委下达到各公社、生产大队。每个生产大队都划出一定的土地,建立林业
专业队负责育苗。1965年全县有林业队121个,专业人员807人。1976年,全区育
苗面积398万平方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实行农户承包经营,乡、
村集体育苗迅速减少。 1981年6月,堠 林场在辛店北征地6.7万平方米,建立苗
圃。主要育欧美杂交杨、毛白杨、泡桐、垂柳、法桐及桃、葡萄、苹果等经济树
苗, 年产苗约15万株。1982年,区政府制定了扶持政策,鼓励农户育苗。1983~
1985年,凡育苗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者,均发放了周转金,共签订育苗合同71
份, 发放育苗周转金10万元。全区有育苗专业户386个。1987~1991年,全区育
苗面积保持在66.7万平方米以内,基本满足全区林业生产需求。1992年,区政府
下达了完成常规育苗167万平方米, 塑料营养袋侧柏苗1000万株的生产计划。
1994年全区实现“八五”绿化达标。1998年区政府在区苗圃建立银杏育苗基地,
育1~8年生银杏苗10万余株。1999年,建立三倍体毛白杨采穗园,另外有法桐、
国槐、 毛白杨等苗木5.3万株。2000年后,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花卉苗
木生产,育苗生产开始向企业化、规模化发展,育苗种类也开始由过去单纯的杨、
柳、泡桐等向高档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转移。截至2002年,全区育苗专业户发展到
220多家,育苗面积223万平方米,年产各类苗木660余万株。
育苗技术 1976年前,以常规育苗为主,除桑树外,主要是原生苗和扦插苗,
生产周期长,出苗率低。1976年开始推广毛白杨“一条鞭”嫁接育苗和“炮捻”
育苗,用易生根的欧美杂交杨作砧木,嫁接毛白杨,提高毛白杨的出苗率。1984
年,区果树站推广塑料拱棚快速繁育果树苗木技术,实现了苹果育苗当年播种、
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繁育大量优质壮苗,解决了全区退耕还林对苗木的急需。
该技术1985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引进推广容器育苗技术,当
年育侧柏容器苗800万株。 1996年后,大量采用高接换头技术,用普通国槐嫁接
金枝槐、垂槐,用普通旱柳嫁接金丝柳等,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产苗率。从
1998年开始,日光温室育苗技术在林木花卉育苗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2000年,
区公有资产管理局与美国维生公司合资建设“中美合资淄博维生种苗有限公司”,
引进美国先进的穴盘育苗技术,配备国际一流的育苗设施,年产各类苗木2000万
余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