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传统经济作物种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12&run=13

境内传统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棉花、花生和芝麻。另外还有药材及苘麻、
大麻、红麻、油菜、蓖麻子,均已很少种植。
烟草 清代始有种植, 是晒烟,当地销售。当时已有摘去烟草顶穗和叶间旁
枝, 以促使叶厚味美的栽培技术。 烤烟1916年由潍县引进,春下苗,夏栽培。
1923年, 美籍道格等3人来东安次村传授种烟技术,产品去潍县二十里堡出售。
收入高出一般农产品,故很快推广开来。1932年全县普栽,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
物之一。1935年,山东省立烟草改良场在临淄县成立。下设试验、研究、调查、
推广等4个部,促进了临淄的烟草生产。1936年种植6667万平方米,单产125千克。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1960年后,面积逐年减少。1965~1970年,种植面积保
持在6000万平方米左右。 1987年种植60万平方米,单产166千克,单产创历史最
高水平。此后烟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主要集中在边河、齐陵、王寨等乡镇的山
旱田。烟草品种1949年前主要从美国引进,当地无良种。50年代主要引进小黄金、
富子47、 牛津3号。1957年引进山东多叶、益杂三号。1959年,引进大耳筋、大
黄金、大白金等品种。1960年后,相继引进大金星、金星6007、乔庄多叶。1976
年引进单育一号、 G28,80年代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中烟14号、G140等品种。育苗
方式分直播、 芽播两种。 烤烟要求前期发棵旺长,后期及时落黄,对肥料要求
“少时富老来贫”。60年代推广“四大”(挖大垛、刨大窝、施大肥、浇大水)
移栽法。70年代初,春烟一般清明移栽,因季节过早,气温过低,烟苗不长,后
将春烟安排在立夏到小满移栽,避开春旱,烟株旺长期和雨季相遇,烟叶产质明
显提高。烟株见蕾打顶,留叶22片左右,及时抹杈,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棉花 明代已有种植, 零星遍布全境。均为春播。产品供当地农民纺线织布
用。1936年种植面积233万平方米,单产皮棉11.5千克。1950年后面积逐年减少,
1960年种植不足70万平方米。1969年面积回升。1971年后,又趋下降。1991年回
升到277万平方米, 单产皮棉75千克。1992年主要在召口、路山、边河、朱台、
高阳等乡镇旱薄地种植,种植面积583万平方米,总产达到640.4吨,创历史最高
水平。 此后又逐年下降, 到2002年全区种植只有47.5万平方米,且零星分散。
1949年前以农家品种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以斯字棉5A和斯字棉2B为主,60年代,
引进岱子棉15号和高密933,70年代引进徐州1818,80年代初主要推广鲁棉1号。
90年代主要推广鲁棉6号、 鲁棉12号、 中棉所16号。 2000年引进推广抗虫棉。
1990年后,推广棉瓜、棉豆立体栽培。全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配方施肥,
实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花生 民国初年有零星种植, 主要分布于淄河两岸沙壤地带,产品供当地食
用。 1936年种植333万平方米,单产60千克。1937年后,因战祸面积减少。1956
年恢复到132万平方米,单产100.5千克。此后,受单一抓粮食生产思想影响,到
1978年,种植面积下降到14.9万平方米。1985年达到540万平方米,总产1237吨。
当时,在皇城、北羊、齐陵、齐都等乡镇大面积推广小麦套花生种植。90年代后,
随着保护地蔬菜迅速发展,花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1994年,重新提出发展麦田
套种花生,当年种植花生154万平方米,总产376.7吨。2002年种植61万平方米,
总产199吨。
新中国成立前,当地良种主要有一窝猴、小花生。60年代引进伏花生。70年
代末引进花28、花11。1980年后,引进海花1号、莱农10号、徐州68—4。90年代
推广鲁花9号、 鲁花11号。花生种植除抓好轮作换茬,适期播种外,从1980年开
始推广麦套花生, 麦收前15~20天播种,在小麦畦内套种4~5行花生。推广地膜
覆盖栽培。推广AnM栽培法,即花生播种后覆土成A形延伸胚轴,初花中耕时使花
生行变为n形,盛花期在窄埂两侧培土扶垄,使成M型,促进果根下扎。
芝麻 原产非洲,西汉时期由西域传入内地,时称胡麻。323年,曾率兵攻打
临淄县城(广固)的后赵建立者石勒,将胡麻改名为芝麻。境内很早即有零星种
植, 供当地做香油或直接食用。1936年种植6.7万平方米左右,开春播种,纯作
或间作,单产25千克左右。新中国成立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多,产量逐年提高。
1985年种植181万平方米, 是历史上种植最多的年份。此后面积逐年下降,1991
年后,种植零星分散。2002年种植面积只有4万平方米,单产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