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种植结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8&rec=108&run=13

明清及民国时期,引进棉花、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使种植业结构较前丰
富。 但粮食作物仍长期占绝对优势, 并且以耐旱、抗涝、耐瘠的杂粮为主体。
1936年粮食作物占总播面积的87.17%,经济作物占总播面积的12.83%。新中国成
立后,种植业结构开始有较明显调整。1957年,粮食作物占作物总播面积86.4%,
经济作物占13.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烟草、蔬菜为主。
1980年秋,开始对作物种植结构作较大幅度调整,全区划为三个大区:中部
平原为粮菜高产区,北部洼地为粮油经济作物区,南部山丘为粮果经济作物区。
1985年,粮食作物占总播面积的87.5%,经济作物占12.5%。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度
上升,大豆、高粱、谷子播种面积剧降。1990年,人均占有粮食增至589.2千克,
粮食作物占作物播种面积比率调减到88.3%,占用耕地比例降到72.7%。90年代后,
大幅度压缩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大力发展以塑料大棚为主的瓜菜生
产和食用菌生产。至2001年,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46%,经济作物
占29.54%,粮食作物占用耕地比例降到59.18%。小麦、玉米占粮食作物的98.5%。
谷子、大豆、小杂粮种植面积大幅度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