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50&run=13

辛店街道的工业起源于手工业,历史悠久。据《史记》载,姜太公至齐,

“通商工之业”。齐桓公时,就有丝织兴起。随之,又有制骨、冶铁、铸币
之类
作坊出现。西汉时,朝廷在临淄设有服官与铁官,专门管理当地的纺织与冶
铸。
唐代,当地的桑蚕生产相当繁荣。大诗人杜甫有“齐纨鲁绮车班班,男耕女
织不
相失”的诗句。元朝初期,临淄城池为兵燹所毁,手工业生产受到沉重打击。

清代,当地只有少量的民间纺织、冶铁作坊存在。
清末,特别是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当地的手工业开始兴盛。砖瓦、
土棉
纺织、木工、红炉等个体或合伙作坊相继出现。民国以后,战乱不断,当地
的手
工业被摧残殆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由
于受
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财力的制约,工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1958年,辛店开始
“大
办钢铁” 。是年10月底,境内共建有钢铁厂8处,参加大炼钢铁的干部职工,

计35000余人。 当年,随着大办钢铁的开始,辛店公社修配站改称联合厂。
1959
年10月,各钢铁厂停止生产,职工大部分下放回农村。1962年,辖区内工业
进行
调整,将县属的公社联合厂改为公社集体所有。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业发展缓慢。1967年,辛店有企业2
家,
职工86人,年工业总产值21.8万元。1972年,职工46人,产值17万元。1978年,
社办企业发展到9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24万元,利税23万元,有职工704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镇
村工
业,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挖潜
工作。
1988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居党支部书记、重点工业企业厂长(经理)三
下江
苏、四去胶东学习经验,解放思想,掀起全镇大办工业的热潮。充分发挥靠
近齐
鲁石化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新建辛龙化工厂、辛店固碱厂、塑化厂、复合
肥厂、
碳素厂等工业项目,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25万元,位列全区前茅。1989年
被评
为市级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1990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
1991年后,全镇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干快上,工业得到快速发
展,
工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门类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以化工为龙头,塑料、
生物
工程、纳米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到1995年,辛店镇经济综
合实
力连续三年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2000年,工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了42亿
元。
工业总产值辛店4.84亿元, 大武6.15亿元。 工业企业总数88家,销售收入超

500万元的企业有7家。 2001年,山东天辰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1.6亿元,山东

光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 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大型乡镇企业。淄博
裕华
集团公司是集工、商、贸一体化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在全市市政公司中综合
经济
实力第一名, 施工资质为国家一级,并通过ISO9000论证。同时街道加强了
与全
国大专院校的合作,先后开发出3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纳米氧化锌,特
种导
电碳黑等5种产品国内领先, 有20种产品列入国家和省市级“火炬”“星火”

划。2001年大武镇并入辛店街道后,工业规模加快扩大。规划建设中的辛店
科技
工业园被国家命名为科技工业园区,面积7.5平方公里,企业300余家,并被
划入
省重点园区——齐鲁化学工业园区。 2002年街道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0.6亿
元。
2003年完成32亿元。
2004年,辛店街道有工业企业495家,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4家。工

总产值44.98亿元, 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6.69亿元。工业产品销售

入41.96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16.15亿元。利润总额1.87亿元,

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7413万元。 完成出口交货值2.7亿元, 招商引资

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