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婚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371&run=13

在旧社会,男女定婚要门当户对,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当事
人无
自主权。有的贫穷人家把十来岁的幼女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俗称团圆媳妇,
到十
六七岁即“上头”成婚。还有娃娃亲、换亲、指腹为婚,“一支两祧”(老
兄弟
二人只有一个儿子,老兄弟二人便各为其寻一配偶,分居各自家中,让儿子
两边
就宿,哪边生的小孩归哪边所有)之说。婚前双方互不见面,闺女一旦出嫁,

须从一而终,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要饭的跟着叫花子
走”。
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人家,还有纳妾、娶二房、三房夫人的,俗称“讨小”,

夫可以多妻。

婚礼程序,贫富有别繁简不一。买卖婚姻或童养媳的婚礼程序比较简单。

般是“上头”(举行婚礼),拜天地,入洞房。第二天,同家人上坟祭祖,
回家
后,全家人吃顿团圆饭就算礼成。

正常婚俗比较繁琐,订亲双方要互相不妨不克,换柬为凭,称为定婚。
择日
子结婚,需要男方先找人到女方讨得新人(即婚姻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即
出生
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俗称“请年命”。男方即以双方男女的生辰
属相
择定吉日,俗称看日子。吉日择定以后,男方向女方送红帖,俗称送日字。
征得
女方同意后,在吉日前十几天的“双日”好日子下聘礼。女方收礼,回以糕
若干
(按新娘年龄,每岁一对)茶碗一对,十双高莛,九双筷子,取“十停九住”

意思。吉日前最后一个双日,妇方往男方家中送嫁妆。俗称“下奁妆”。男
方贴
喜联挂彩绸迎接,并款待来人,赏赐一定数量的喜资现金。吉日当天一早,
按择
日子选定的时辰。男方备花轿、吹手(乐队)、迎娶新娘。迎娶礼仪队伍的
标准
根据男方经济条件决定,规模有大有小。一般有八面龙凤旗,两面清道旗,
一对
行灯,两盏高照,红绿两把绸伞,两面铜锣,新郎乘绿色轿在花轿前作前导。

女家后,新郎给岳父母行礼,岳母给新郎披红插花,盛宴款待并同时宴请来
人。
新娘穿红福衣,盖蒙头红,让其兄弟辈人用椅子抬着上花轿。有兄弟或者其
它近
亲人两人相送,称“送客”,有小辈二人提水壶扶轿杆跟在轿两旁,称“押
轿”。
迎娶队到男方家门前停轿,待男方家由属“龙”“虎”属相的两人,在男方
大门
顶压红砖,在门两旁分左右贴龙、虎(有的写青龙、白虎)两个大字(取龙
传虎
押的意思),地上铺红毡,给新娘攥钱送如意后,鼓乐齐鸣,由“嫁客”搀
扶新
娘出轿。一长辈人举香前导,踏马鞍,进大门,到当院,在正堂前拜天地,
撒火
烧(小型面饼),向二老叩头,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由新郎给新娘揭去蒙
头红。
晚上,夫妻两人喝交杯酒俗称合婚酒。

第二天,上坟祭祖,给同宗长辈见礼(称上拜)。女方家备饭菜前来男
方家
“圆饭”,接新娘回娘家,再由娘家人把新娘送回男方家中,大礼告成。
1951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妇女得解放。有不少
买卖
婚姻或包办成婚的男女青年解除了不合理的婚约,新婚俗逐步形成。订婚要
经男
女双方同意,实行婚姻自由,男方向女方赠送适当数量的衣料或现金作聘礼,

女双方到政府婚姻登记处进行登记,男女各持一份婚姻登记证,政府对婚姻
登记
状况备案,就算仪式告成。到70年代,男女婚姻出现要彩礼风,女方讲究要
几铺
几盖, 衣服几身单几身棉, 并要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物所谓“三大件”。
1980年后,又发展到要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三大件”。同时期,
有的
女方还提出“自行车冒烟的(轻骑摩托),缝纫机锁边的(带锁边机)”对
彩礼
进行升级。对男方住房条件提出要求,有的讲究“三间正房门朝南,东西厢
房要
俱全。 北屋窗前石榴树, 一棵酸来一棵甜。”进入90年代后,有的女方又
提出
“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次级的要三银(银戒指、银耳环、
银项
链),新的三大件也升级为电脑、汽车、楼房,档次更高。

在大部分农村,仍沿用送嫁妆的习惯,俗称“下奁房”。在婚前最后一
个双
日,女方向男家送嫁妆,嫁妆品质和数量因家境经济状况不同而有所区别。
结婚
的前一天晚上,在喜房内安置新床铺,称“安床”。喜房安床后的当天晚上,

须有人在床上睡觉,叫“不空床”。清早,迎娶新娘的人走后,男方家中派
人给
新娘床上铺上新席,叫“铺床”。铺床的人选一般是新人的大伯哥、大伯嫂,

量要求铺床人是原配夫妻和儿女双全的,以求吉利。铺床时,还要求在席子
下面
放上葱、芝麻秸、豆秸、枣枝等物品,边放边说:“放上大葱,生个儿子做
朝廷;
放上芝麻秸,生个儿子做大官;放上豆秸,生个儿子做秀才;放上枣枝,早
生个
小子。”此俗在农村还比较流行。

妇女在临结婚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脸”,现在叫“美容化妆”。
“开
脸”就是用细绳在撒过细石灰粉的面部绞动,将头发以下脖颈及面部的汗毛
连根
拔除,有的也叫“绞脸”。当闺女时不“开脸”,只有到结婚的前一天才能
“开
脸”,表示女儿已经成熟,可以出嫁当新娘了。“开脸”之前是处女,“开
脸”
之后就是结婚的标志,所以有的人称结过婚的人是开过脸的人。

新媳妇“扫地”和“擀面条”。婚后第二天,即结婚后的第一个早晨,
新娘
不能贪睡,要早起床到公婆房内“问好”,为公婆住室“扫地”。时间是清
晨越
早越好,俗话说:“待要富,赶的婆婆穿不上裤”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是黎
明刚
放亮,新媳妇就去公婆房间叫门,等公婆穿衣开门后,进门先问好,然后拿
笤帚
扫地、整理卫生,以示新娘勤劳孝敬。公婆早已在笤帚下放好红包,包内现
金多
少不限,意思是对勤劳媳妇的鼓励。新娘可以收起红包认真扫地,即使屋内
卫生
很好,也要像征性的扫一扫,婆母不会拦阻,只会夸奖。

新娘扫完地拿到红包后,就会再问婆母做什么饭?婆婆一般答复是“擀
面条”,
有的也叫吃“长寿面”。因为面条一般是家常便饭,又有寓意幸福长久的意
思。
也可以考验新媳妇的手艺,看面条细不细,好不好。擀完面条后,新娘到厨
房先
扒锅灶底下的柴灰,再烧火下面条。公婆会在灶下压上红包,表示对新媳妇
不怕
脏累主动下厨做饭的奖励。煮好面条后,新娘要首先把饭碗端到公婆面前,
以示
孝敬,然后一起吃饭。

第二天吃过早饭以后,新娘由本家嫂子或小姑等同辈女人带领,到本族
(一
般是五服内)长辈家叩拜见面,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到长辈家以后,先是由
带领
人介绍对长辈如何称呼,新娘随口按称呼问好,致礼。在建国前,新娘见长
辈是
要叩头的,建国后改为鞠躬敬礼,以后随着破除旧俗换新风,逐渐变为礼节
性走
访了。长辈给新娘红包,数量多少不限,称为“上拜钱”,表示接受晚辈拜
访的
回礼。

男女结婚嫁娶的形式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在50年代多用花轿娶新娘,
也有
的用马车或自行车迎娶新娘。新娘一般不再戴蒙头红。“送客”随车或自己
骑自
行车跟行,乐队时兴用秧歌队、军乐队作迎娶仪仗队。60年代曾提倡实行革
命婚
礼,号召男女青年结婚不要嫁奁,有的以锄、镰、锨、镢等生产工具为嫁奁。

婚时,男女双方当事人到婚姻登记处进行登记。新娘乘车或步行到男方家,
举行
简单婚礼程序。还有的村庄,在节日期间举办集体婚礼。80年代后,迎娶新
娘多
用拖拉机、汽车。90年代以后,男女结婚普遍用小轿车,使用的轿车档次、
数量
也以家庭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是6~12辆,外加录像车、迎宾车等。迎
娶人
来到新娘家门口时,尽管是大声叫门,放鞭炮、放音乐等喧染热闹气氛,女
方故
意闭门不开,一般有女方家小字辈儿童在门内要“开门钱”。等迎娶人从门
缝一
次又一次,现金由少到多递上“红包”后,女方才开门迎接。在迎娶人中安
排专
人在新娘家的款待宴席上偷拿一双筷子,一个盅子。筷子意在快生子,盅子
意在
新娘早日怀孕。现代女方送客中多了女伴娘,男方多了两个迎娘。

结婚典礼需有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来宾参加。五六十年代的
婚礼
程序主要有:放鞭炮、奏喜乐,向领袖像或国旗致敬、向主婚人致敬,向来
宾致
敬、新郎新娘互相敬礼、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讲话、来宾致贺词、新人讲
话等。
80年代期间,实行集体结婚的青年一般由青年团组织主持,领到结婚证的青
年男
女欢聚一堂,单位负责人主婚,举行完婚礼程序后,分发喜糖,热闹简朴又
节约。
90年代以后,婚礼宴宾之风流行。一家子女结婚,邻里亲朋凑钱祝贺。主家
设宴
款待,少者一二十桌,多者上百桌,宴客时间长达3~5天不等。婚宴成为当
地最
具代表性,气氛最隆重、典雅的一种宴饮形式。

进入21世纪以后,男女青年结婚大多在宾馆、饭店举行,请礼仪主持人
主持
婚礼,并在饭店招待客人。

在家中举办婚宴时,辛店地区的婚宴风俗是招待宴请亲朋好友的宴席不
是在
婚礼当天举行,而是提前两三天开始垒灶、请厨师准备菜肴招待宾朋。客人
多的,
也有提前四五天的,但必须在举行婚礼前一天招待完。所以,在当地参加喜
宴者,
一般是见不着新娘。只有新郎的七大姑八大姨(俗称男方所有的女亲属)等
女客
会在婚礼前被接来(俗称叫“看着娶媳妇”),直到婚礼这天中午,他们与
新郎
的奶奶、母亲、大娘、婶子等长辈一起坐席(当地俗称“家宴”)。宴席期
间,
新媳妇要给长辈磕头、致礼、敬酒,坐席的人则支“磕头钱”。

在辛店地区婚宴的安排,都是由“账房”负责。所谓“账房”,是主人
请来
专门负责结婚期间接待事宜的临时班子。参加账房的人,一般是由德高望重
的族
人和村里有文化有知识,懂得相关礼俗的人担任。有的村建有红白理事会,
一般
由理事会担当此事。婚宴安排程序一般情况是:

安席首先,由“账房”安排专人出请帖,给交来喜资、喜帐、喜酒、喜
烟、
贺喜财物的贺喜人员宾客发出请帖,让参加喜宴的人员做好准备。随后,派
人到
收到请帖的贺喜人员家中请客,当地人称“约客”。客人到齐后,账房根据
客人
人数和客人辈份安排座次(一般是八人一桌,男女分桌分餐,方桌也叫八仙
桌)。
当账房根据客人辈份安排参加喜宴的首席、副席时,坐首席、副席的人员会
对赴
宴人员有所谦让。特别是首席位置,一般由年长位尊、德高望重,善于应酬
者担
任。位置是面朝门口的左首为首席。右首为副首席。首席是宴席上的主角,
起着
把握宴席进程,活跃气氛、让赴宴人员喝足吃饱、欢乐高兴的作用。在酒席
上,
首席可代表本桌人员发言对主人表示祝贺,主人对前来贺喜人员表示道谢,
并为
全体人员递烟、斟酒,说些客气话,让大家喝好、吃饱。首席号令宴席开始,

家方可进食,首席停住,其它宾客自动放下筷子或酒杯,以示礼貌,表示尊
重。
这也是对首席角色表示谦让的主要原因。

酒席上的服务人员, 一般由账房挑选比较精干、 手脚利索、勤快的人
担任
(当地叫帮忙的)。包括传菜(当地叫端传盘)和内勤(负责为宴席人员倒
茶水、
斟酒)两部分。当传菜人员把盅(酒杯、茶杯)筷子等物品端上以后,内勤
人员
把盅、筷、垫盘等摆放好,原先还处于谦让之中的首、副席等客人,依次入
座,
准备开宴,当地称这一程序为“安席”。

上菜婚宴是比较有讲究的。一般程序是:盅筷烟酒→四干四鲜→四冷盘
→四
热盘→羹匙→大件随碗→大件……暂停一段时间, 随后上饭菜(汤) →饭
(主食)。
当盅筷摆好,客人都落座以后,紧接端上的是四干果(黑瓜子、白瓜子、糖
块、
花生粘)、四鲜果(苹果、桔子、山楂、梨等)主要是让客人聊天,相互介
绍,
通过介绍达到相互了解,彼此加深印象,为宴席期间创造友好祥和的欢乐气
氛。
随后,开始正式上菜。一般是先上四冷盘,有香肠、松花蛋、琉璃山药、酱
肉等。
再上四个热菜,有酥炸鱼、肉片、炒青菜、温伴菜等菜肴,这八个菜为压桌
盘。
客人开始饮酒,有的为了制造欢乐气氛,还暂定所谓的“酒规”,例如喝个
“四
喜”、“四红”、“八仙”、“一年”等不同称谓,实际上是指喝4杯酒、8
杯酒、
12杯酒。如果有不善于饮酒者,可首先向大伙提出申请,首席人员许诺后,
也可
以象征性的端4次、8次、12次表示祝贺,实在不能喝酒者,还以茶代酒,象
征性
的随同大伙一齐举杯, 呈现举家欢乐气氛。8个压桌菜上桌后,直到散席前
不能
随便往下撤。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取“四平八稳”之意,二是防止席面上
太空
洞,场面不好看。

稍后,传菜者用传盘送上匙托和汤匙。接着上第一个大件,一般是用大
海碗
盛装的“清蒸肘子”,陆续上两个随碗(即行伴),一般是一个清氽丸子,
一个
烩松肉。这时有两件事要做,一是由新郎在另一男宾的陪同下给客人行礼、
敬酒。
二是坐首席、副席人员商议“赏厨”,给厨师和传菜人员“红包”,现金可
多可
少,表示对厨师和传菜人员辛勤劳动的感谢。第二个大件一般是上“清蒸鸡”,
也是用大海碗。跟在鸡后边的随碗一般是“砸鸡丸子”、“烩鸡杂”等四个
小汤
碗,特别是“砸鸡丸子”可以说是当地的一道地方名吃特色菜。选用公鸡胸
脯肉
为主料,用刀背砸成肉茸泥,加蛋清等调料进行快速搅拌,达到一定程度后
氽制
而成,它的特点是形似珍珠,洁白如玉,口感嫩中带脆,味道清香鲜美,是
人人
都喜爱的佳肴。第三个大件是“清炖鱼”或“糖醋鱼”,这便是被称为“喜
庆有
余(鱼) ” 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跟在鱼后边的随碗一般是氽鱼丸
(片)、
酸辣汤碗,具有解酒开胃之妙,正合客人口味。这也合乎大件与随碗的搭配
方式,
称为鸡随鸡,鱼随鱼,随碗的用料与大件主料基本一致。

三大件上席后, 传菜者单送一碗清水,这碗清水是让客人涮汤匙用的,
意思
是告诉客人, 下一个大件是“八宝甜饭”,为了防止串味,甜咸有别,让客人
用清
水涮一下汤匙,用甜饭调剂口味,增进食欲,也象征生活越来越甜蜜。跟在甜
饭后
边的一般是两小盘饼干点心,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告诉客人喝酒菜已经上完。

是告诉客人,主人将要上酒桌敬酒、劝酒、喝酒还不尽兴者,可尽情喝。这时,

酒菜虽然基本上完,因为吃饭菜还没上,还没有喝完酒,所以,仍然叫“半
截席”。
主人劝酒后,客人一般要表示吃饭,结束酒宴。但是,主家会再三表示不急
于吃
饭、多喝酒、多玩会儿,表示主人热情好客之意。经过客人表示已经喝足再
三要
求吃饭时,厨师会再上四个吃饭菜,一个大碗鸡蛋汤,在当地叫“后留碗”。

示酒宴已经结束,客人要吃饭离席,如果再贪杯,就会被耻笑,视为不懂礼
貌。
敬酒按照辛店地区的习俗,当酒席到半截席时,新郎家的长辈或兄长要到酒
席上
敬酒(也有的叫陪酒、劝酒)一般是从辈份高的开始,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首先是由传菜者用传盘送上一套酒盅、汤匙、筷子,放在酒桌的上菜口
(为
下首,表示谦恭),再增加一个座位,这些都是为来敬酒者准备的,敬酒者
到酒
席上来后,一般先不座下,先向客人说些客气话表示感谢,再为客人递烟、
斟酒。
这时,首席则会提出让前来敬酒者补两杯酒叫“落座酒”,也含有尊重之意。

酒者可根据自己酒量喝上几杯,也可分几次喝完一杯,征得首席同意后才能
落座,
向客人一一敬酒。也可以划拳、猜枚行酒令决定输赢后再喝酒。划拳以输者
喝酒,
猜枚以猜中者喝酒,如在划拳中有一方全输,对方会提出替一个酒表示礼让。

输者不让替而是自己全喝完,称为“黑红”,有“黑红不过”这个说法,胜
者必
须照输者的意思, 继续较量。 双方喝了6个(称为半年) 还要喝,则有九
九不
过(不圆满不罢休)的说法,直至喝12个酒称为一年。这里面也有十全十美,

方十二分满意的意思。 如此与每一个客人都喝酒者叫“当周” 。也有的叫
“当官”。
与酒桌上的每一个客人或划拳或猜枚喝完后,首席会提议大家吃菜,叫“贺
官”。
然后,有另一人接替划拳或猜枚,叫“交官”。再次把宴席欢乐气氛推向高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