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碑碣墓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341&run=13

碑碣在辛店街道境内,原先存有很多各种类型的碑碣,其中有记录社会
民情,
带有官府告示性质碑文;有歌颂当地风情景物的碑文;有为烈女孝子树碑立
传,
颂扬他们事迹的碑文。因人为破坏等原因多数已毁坏,现在完好的碑碣已经
不多。
尚有完好的一幢碑刻存于上海烟草公司。
该碑于民国22年10月立,是临淄县政府县长樊炜视察烟叶收购站,有关
烟叶
贸易秩序,带有官方告示性质的石碑。该碑于2002年运往上海中国烟草总公
司。
现有拓片藏于临淄烟草公司处。
记录风情景物的碑刻诗文主要有以下几处:一是明朝曾被赐进士出身的
谢宾
王,路经水,过溡源桥,当时人来车往,马蹄声碎,行人如梭,商旅鼎沸。
山水
倒映,清波微皱,两岸耸翠,绿柳依依,谢宾王为此良辰美景所陶醉,即兴
赋诗,
日暮方归。诗名为:水道中
风前涛发带云流,桥外马嘶古木秋。
水曲赏邻如云腕,山佳偶喜是平头。
田天望客凭垣立,野观狎围僦石休。
日暮陶家寻菊饮,出门不厌是清游。
后人把诗文刻于矮槐亭内石碑上广为传颂。
二是清朝邓性所作诗名为:矮槐夏荫
佳树扶疏驿路边,挂袍犹剩御炉烟。
不同王祜庭前植,绿荫凉生缓客鞭。
另有清朝吴丙玺所作步前韵
老树离奇古驲边,鸾旗过后几风烟。
笼葱绿荫牛山路,看尽行人加快鞭。
还有清朝于希英所作:咏矮槐宋太祖挂袍处
草色古邮亭,纷披拂地青。
何年耒帝子,千秋护山灵。
春日群飞动,秋风转宵冥。
支离得偏寿,傲岸作仪型。
清朝王士禄所作矮槐亭
斜日槐亭古道西,绿荫垂地曲蟠螭。
槐映古亭团如盖,晚鸦归翔暮色低。
三是除了有人名记载的碑刻诗文之外,还有没有人名记载的矮槐树石刻诗二
首:
其一:
临淄路上矮槐树,密叶团团如小亭。
偶在此中休半日,不知六月有炎蒸。
其二:
故国非乔木,斯槐不满寻。
老干擎新盖,繁枝庇宿禽。
经秋犹黛色,入夏更浓荫。
挂袍追往事,遗说到如今。
以上所记诗文,均刻于矮槐亭内石碑上。
记录有关墓冢方位地理名称的碑刻诗文。
在渠村东边,原名叫沟子底,又名叫殷家湾的西岸边有一座菩萨庙。庙
前立
有一方圆头形石碑,碑上方刻有四个横额镌刻的大字:沟渠环抱。碑刻诗文
如下:
北抵金盆底,南达陈轸墓。宽有一丈八,长达半里路。
深时四五尺,水浅到腰裤,此名殷家湾,立碑庙前竖。
该碑为元朝时代立,以后不知去向何处。
曹植辞碑
曹植(192~232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之三子,三国时
杰出
诗人。
曹植自幼聪慧过人,他“生乎乱,长乎军”,从小就受到紧张而危险的
战争
生活锻炼,打下了良好的治军基础。又因富于才学,七八岁时已经诵读诗书
经纶
及辞赋数十万言,十余岁就能写一手文采斐然的好文章,深受曹操宠爱。
建安十九年, 曹植被册封为临淄侯。公元220年,他哥哥曹丕做了皇帝,

曹植严加迫害,让曹植终日惶惶不安,随时都有大祸临头之感。在历史上有
名的
诗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就是在受迫害时的情况下,被逼作出的七步诗。
曹植在政治上受挤压,精神上受打击,生活上也十分困苦,常缺衣少食,

日郁郁寡欢,忧愤成疾。于公元232年2月,因病倒床不起,延至11月含恨离
开人
间,年仅41岁。曹植死后,辛店人民怀念他,为其立碑,以示永久的缅怀之
情。
辞碑为圆顶方基,碑高48厘米,宽31厘米,厚11厘米,碑后阴刻孔子像,碑
文来
自《制命宗圣侯孔羡奉家祀碑》中的“颂曰”。三国史籍《曹植集》中记有
此文,
当是曹植所撰。此碑原存于辛店街道仉行村南石佛寺内,现藏于齐国故城遗
址博
物馆。
曹植辞碑拓片原文
煌煌大魏,受命溥将。继体黄(唐)[虞],(包)[含]夏(含)商。

厘下士,廓清二光。群祀咸秩,糜事不纲。嘉彼玄圣,有赫其灵。遭世霜乱,

显其荣。褒成既绝,寝庙斯倾,阙里萧条,糜韶糜馨。我皇悼之,寻其世武,

建宗圣,以绍厥后。修复旧堂,丰其藐宇。梓梓学徒,爱居爱处。王教既新,

小遄沮。鲁道以兴,永作宪矩。洪声岂遐,神抵米和,修征杂遝,瑞我邦家。

光区域,外被荒遐。殊方慕义,搏拊扬歌。于赫四圣,运世应期。仲尼既没,

亦在兹。彬彬我后,越而五之。垂于义载,如山之基。

1975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大武社区南两公里处,现为辛店
发电
厂油罐区的地方, 清理出崔氏墓葬14座,出土墓志6方,现存于山东省文物
考古
研究所。
1983年,随着辛店发电厂基建工程扩建,大武镇建筑公司在油罐区三区
施工
时,又发现崔氏墓葬群,并发现崔猷墓志铭。
崔猷墓志铭
崔猷, 字孝孙, 东清河东鄃县人(今辛店街道大武社区) , 北魏太
和十
三年(489年)处仕,官赠员外散骑常侍。居官二十二年。永平四年(511年)

月二十五日病故于洛阳, 延昌元年(512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葬于本邑黄山
之阴,
即此。
志石青石质, 长方体,高114厘米,宽69厘米,厚15厘米,首题为“魏
故员
外散骑常侍清河崔府君墓志铭并序。”志文13行,满行11行34字,余行18至33

不等;铭文四言句,共4行,满行3,行34字,余行26字;另有夫人,子女和
主要
亲眷志6行, 行21至25字不等。字体为魏全楷书,字迹清晰俊逸,镌刻精细。

碑是考察和研究当时社会状况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现藏于区文物管理所。
附碑文:魏故员外散骑常侍清河崔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猷,字孝孙,东清河东鄃人。启源命族,其来尚矣。少典诞炎,德
威火
瑞,营都于鲁,王有天下,历八世五百余年。伯夷为尧,秩礼四岳,佐禹治
洪,
太师以翼周,建国穆伯,因分封命氏,君其后焉。弈叶英邵,官冕相袭,七
世祖
岳元嵩,晋散骑侍郎,高祖荫道,崇大司农卿,祖乐陵太守旷元达,德懋乡
家,
当世宗重,父清河太守灵瑰,言行无玷,名秀一时。故太傅领尚书令,文宣
公即
君从父兄也。君风夙成,识艺早立,年芳志学,魏威南被,阖门北徙,便堪
冒险,
奉馈供,济尊卑,诚孝之厚,齐代以为美谈。闺庭雍,造履严嶷,树言树行,

理有法。太和十三年,召补州主簿;十七年,高祖鸾驾南辕,荆迁河洛。于
时三
府妙选,务尽门贤,除君司徒行参军,寻转大将军主簿,又补安南府司马,
除太
尉骑兵参军,本国中正,除本州别驾,又除大将军府中兵参军事;廿二年,
兼员
外散骑常侍,尉劳涡阳,还京除司徒府中兵参军事,又除本郡太守:景明三
年,
除荆州征虏府长史,加明威将军;永平二年,除定州安北府司马。历赞府僚,

在流称,剖符作守,治有能名。享年弗永,以四年二月廿五日遘疾,终于洛
阳晖
文里宅,春秋五十八年。延昌元年十一月廿八日,葬于本邑黄山之阴,策赠
员外
散骑常侍。脱耀陵谷,颓徒遗芳,寂蔑迺作铭曰:
姜川昞瑞,炎德降祥。丕烈不已,仍叶克昌。匡尧赞禹,翼武龛商,遥
基蔼
蔼,崇构堂堂。庆流昆后,笃生明懿。龆龆夙成,幼弘礼义。追甘畴项,比
能方
智。民举为难,在君为易。少离辛棘,仁孝发中。负担万里,扎雨濛风。振
彼糊
口,济比饥穷。救寒为暖,拯窭为丰。履信履顺,当享眉寿。清组未终,黄
发未
久。朝露乌,儵同丘。音形有翳,遗芳莫朽。夫人同郡房氏,父法寿,青、
冀二
州刺史,庄武侯。祖经蓍县令。息彦进年廿二;息彦发年十三;息详爱年九;

棠年三。女始怜年卅,适同郡房氏,夫沙。父灵民,琅耶东管二郡太守。女
止怜
年廿七,适同郡傅氏,夫骥,琅耶戍主。父僧恩早终。女玉树年廿五,适武
威贾
氏,夫渊,州都。父长休,州主簿,魏郡太守。女静胜年廿二;女善姜年廿;

静研, 年十九,女遗姜年一。另外, 于1975年,省考古研究所曾在此清理
过崔
氏墓葬14座(工地编号M1~14)共出土石墓志6方。
1号崔鸿夫妇墓志二件, 崔鸿墓志一盒,呈方形,盖呈盝顶状,素面、
已碎,
边长82厘米。 志文28行, 满行28字; 其妻张氏玉怜墓志一方,长方形,
边长
74.6厘米, 宽41.5厘米,志文22行,满行26字。两志均是在石面上磨平,先

线刻出格,再刻志文。文作楷隶,字迹清晰。
3号崔鹍墓志一盒。 志石近方形,盝顶素面盖,边长53.5厘米,宽35.5厘
米。
志文32行,满行32字,刻法、字体同崔鸿墓志,唯字较小而苍劲。鹍系鸿之
长子。
5号崔德墓志一盒。 志石近方形,边长54.5厘米,宽54.3厘米。盖呈盝顶形,

面。志文22行,满行22字。刻法、字体同崔鸿墓志。德系崔鹍之子。
12号崔博墓志一方。 长方形,长56.6厘米,宽47厘米。志文21行,满行20字。
刻法、字体同崔鸿墓志。博系崔鹍之子。
14号崔鹔墓志一方。近长方形,长56.7厘米,宽54厘米。志文22行,满行
21
字,刻法同崔鸿墓志,字体虽取楷隶,但楷意更浓。
以上北朝崔氏6方墓志,均由省考古研究所收藏。
庙宇
庙宇,是供奉神佛,先祖,圣贤及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供奉神灵,进
行祭
祀活动的建筑和地方。辛店地区因为地处齐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是姜太公祠所在地。自古以来,信仰佛教、道教人数比较多,又受稷下学宫
百家
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的影响,民间供奉、祭祀各种神灵的庙宇几乎村村都
有,
供奉的神灵也各种各样,有的在一个村就有多处庙宇,主要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供奉多个神灵,分别有道士、和尚诵经念佛,综合性的庙宇建筑群
体。
如原先存有的王朱大庙建筑群,其中有玉皇大帝神像、观音菩萨神像、千手
观音、
财神爷等,也有管理人间生死的送子娘娘、土地爷、阎王殿中的十三殿阎罗
君,
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庙宇建筑群,还有安里村的白衣庵庙建筑群等。
在王朱村南北大街西首,有一处占地20多亩,均为砖石结构,建筑宏伟、

塑精致的殿堂建筑群,房舍有50多间,该庙建于何年,已无从查考。据碑文
记载:
该庙重修于明朝成化年间。1952年被破坏。
大庙建筑群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大街以南的建筑叫南庙,以北的部分叫
北庙。
南庙分南、中、北三院,是大庙的主体建筑部分。有南北两大门,南门建在
八九
级高的台阶上,因为高大,又叫南山门。门内有两尊神像,一尊是王灵官,
一尊
是赵公明元帅,两尊身披盔甲,手持钢鞭,威严地守护着庙门。
南庙南院俗称廊坊庙,一条三米宽,高出地面有一米的通道通向中院,
把南
院分为两半,路旁有条石台阶可供人上下。院东院西各有六间闫王殿,每间
神座
上塑有一尊铁面长须的闫罗,东南角一间塑有两尊,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十
三殿
闫君。在每一个闫罗的神台下,都有个一手托生死簿,一手执笔的判官。
中院与南院有一门相通,门旁有一个火池,是供香客和敬神者焚纸烧香
专用
的。在中院大殿内供有至高无上的神灵。正中是玉皇大帝、青龙、白虎侍立
两旁,
手持兵器,威风凛凛,气势森严。东间是东岳天齐帝君,西间是王母娘娘,
三巨
神塑于正面大殿,是大庙的核心。这座宏大的出厦殿堂,有东、中、西三个
大门,
房檐上卷,下有石阶能上,建得精美别致,当地人俗称这里为“卷棚”。卷
棚内
还有避难躲灾的地方,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逃难者常在危急时刻爬上去躲在
上卷
的檐中,追捕者不明情况,难以找到追捕者。有些爱登高的顽皮儿童,常爬
到上
面玩耍捉迷藏,叫它“天沟”。卷棚另有东、西二门,从东门走出,有住房
三间,
这是看庙道士的住室。出西门,有一处用石堆起的高台,在高台上建有两座
庙堂,
人们叫它“阁子”。北阁高大,内有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塑像。南阁偏低,

有云霄、碧霄、冲霄三尊女神。
北院是个四合院,有南、北、东、西四个殿。南殿是菩萨殿,正中是笑
容满
面慈悲可亲的南海观音,端座于莲花盆中;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
萨,
二位骑狮坐象,手执兵器,与观音神态有所不同,三尊菩萨旁边的金童玉女
也各
俱神态。
北殿正中是千手千眼佛。佛像身上环绕着无数只手,每只手上都长着眼
睛。
这个千眼千佛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是在五代时,有一国王得了重
病,
这种病是奇病,全国所有的医生用尽了千方百计也治不好。这时,有一位神
仙告
诉他,这个病要用自己最亲、最爱、最美丽的女子的眼睛当药引子,才能把
病治
好,国王有3个女儿是最疼爱的, 特别是三女儿长的也最漂亮,国王对她也
最亲
最爱。三女儿听说用自己的眼睛能治好父亲的病,就毫不犹豫地挖出自己美
丽的
眼睛, 治好了父亲的病, 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上帝就让神灵再赐给三女儿
“全手
全眼”。神灵在执行上帝的旨意时,把“全手全眼”听成了是“千手千眼”
结果
是三女成了“千手千眼”佛。
在两旁是托塔李天王和杨二郎的神像。
在此院东殿是掌管春季青帝、夏季赤帝的神像。西殿是掌管秋季白帝和
冬季
黑帝的神像,有这四神掌管人间的春夏秋冬四季。北院当中有一座过道房,
房内
塑有观音的二卫士韦陀和韦礼。
在东北角,另建有两层高的钟楼。一层楼中有木梯一个,二层横有一个
大钟,
钟高和直径都有一米多,重有千余斤。该钟在50年代的大炼钢铁运动中被毁。
北庙与南庙相比,面积较小,建筑比较简单,南庙三院是纵向排列,而北院
则是
按横向排列。北院分东中西三个院,三院均有南开的大门,中间有小门相通。
东院是关帝庙,殿内塑有关羽的神像,面目是双目微闭,凤眼长胡须,
不怒
自威的神情。两侧是关平和周仓,关平手捧帅印,周仓持青龙偃月刀,紧紧
护卫
在关帝两侧,庄严威风。
中院是慈云寺,寺中北大殿的神像是慈眉善目的如来佛。佛像头上灵光
四射,
金翅鸟展翅欲飞的姿态,给参拜者以祥和的气氛。在如来佛两边,分列着18
位神
态各异的罗汉,个个惟妙惟肖,让人赏心悦目。在院子当中有一座小庙,内
有全
副武装的甲士神像,这是如来佛的卫士。
西院是土地庙。庙内有土地爷塑像,两旁有判官和鬼值差。从土地庙往
北走,
是 一个长方形的大院,院内有北屋三间,这是看庙和尚的住处。
南庙有道士看管,北庙有和尚管理。
在大庙的院中,原有几十棵树干高大的松柏树,有的树干需好几个人合
抱,
为大庙环境增添了美色。可惜的是在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古树都被王砚田
(外
号一眼六)带兵砍伐,卖到了辛店木行。
安里白衣庵庙
在安里村西头,解放前有一处占地20余亩的庙宇建筑,始建于明万历末
年,
由孙氏13世孙孟奇倡导修建,群众称它叫白衣庵。1933年(民国22年),安
里村
孙氏20世孙国成,22世孙善书两人倡导,群众集资,历时近两年时间,对庙
宇进
行了重新维修。
庙宇的主体建筑分前后两个大院,南大殿是最高大的主体建筑。大殿中
间是
千手千眼佛,西侧是观音菩萨,东侧是文殊菩萨,三尊佛祖均坐于莲花宝座,

方悬挂镏金字匾。镏金塑像,雕梁画栋,造型端穆大方。大殿前左右各建碑
楼一
座,立有两幢石碑,碑文有捐资修庙人员名单及建庙年代、重修记录等详情。
北院是白衣庵庙,北大门门楼上雕有神像,坐北朝南,北大门左右两侧
塑有
哼哈二将,手握金钢杵,威猛吓人。当中过道屋中间,面朝北的是弥勒佛,
面朝
南的是韦陀神像。另有西殿供奉送子娘娘,东殿供奉眼光娘娘,在主神塑像
周围,
还塑有许多体态较小的神像。
整个庙宇建筑是砖石结构,庙堂顶部饰有哈叭狗、钢钗兽等装饰物,土
制小
罗瓦盖顶。在庙宇周围栽有松柏、槐树、苦莲子、软枣树等多种树木,枝繁
叶茂,
环境优美。
抗日战争前,每年三月十五、九月初九为该庙的庙会时间,附近群众都
来烧
香上供。直到抗日战争战乱庙会终止。院内大树,被汉奸保安团卖到辛店木
器铺,
神像在1946年被毁。
整个庙宇建筑,毁于1958年。
金安寺在毛托村西北方向,地处大杨、小杨、毛托三村交界的地方,原
有一
处综合性庙宇建筑群, 主体建筑为拱形砖石发碹, 无梁柱支撑式大殿。据
《嘉靖
青州府志》载:金安寺,在城(益都县青州市)西北80里杨家。明洪武十年
建。
解放后被毁。
二、供奉单个神灵、圣贤名人的庙宇较多,村村都有。在辛店地区供奉
的神
灵主要有:关羽,也有叫关爷庙、关帝庙、关公庙等多种称呼。神灵以关羽
为主,
两侧分别是周仓和关平。还有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龙王庙;让人发财致富的
财神
爷庙;保佑一方群众平安的土地庙等多种神灵庙宇,如山王村的关帝庙建于
1567
年,明朝隆庆元年,群众俗称关庙子。庙址在村中心大街北,座北朝南。庙
堂一
间,高2.6米, 宽1.7米,长不足2米。琉璃瓦盖顶,青砖方石雕刻,门檐出
厦,
供桌为一米高的青石桌,神像金身,庄严大方。庙右侧立有石碑,系明朝时
期本
村李、张两姓多人,另有一名杨姓村民所立。
1954年,关帝庙像被毁,填入大湾。
三、供奉本姓家族先人的家庙。一般是家庭条件富裕的大户人家,在家
庙内
设置本族先人的灵位,除在亡人忌日进行祭祀以外,还有四季祭。一是过年
祭,
二是清明祭,三是古历七月十五鬼节祭,四是古历十月一日祭。如果遇到本
家族
内有重大事情发生,集合本家族人在家庙内研究、决定,进行处理。
据统计,在辛店街道境内,解放前原有各种庙宇68处,其中综合性较大
规模
庙宇3处, 玉皇庙8处,菩萨庙12处,关帝庙14处,土地庙10处,龙王庙6处,

它类庙宇15处。
以上庙宇建筑,解放后均已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