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古文化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337&run=13

龙山文化遗址辛店街道由于地处乌河(古称水)源头,在乌河流域境内
龙山
文化遗址分布密集。 现已经查明的有于家店村北一处, 长300米,宽200米,

60000平方米。 1986年在此处发现石铲工具,现存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顺
乌河
往西北方向而去, 在毛托村北发现长100米, 宽80米古遗址一处, 面积约
8000平
方米。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以上两处古遗址,上报上级文物管理部门,
省文
物考古队于1985年进行过试挖掘, 发现文化层较厚,一般为2.5米左右,有
很多
灰坑,还有类似窑址和房屋迹象。出土有鼎足、鬶足、陶盆片和石斧等文物。

2004年1月, 在毛托村北现属稷下街道大扬庄地段,为配合公路排水沟
施工,
由区文化局考古队进行了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 发现南北长390米, 东西宽
250余
米,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古遗址一处, 在调查、勘探中发现文化层厚0.8~1.5米。
并在现场采集到鬶鬲、鼎足、豆、杯、盒、鬲等器物残片。器片的陶质、陶
色多
为泥质黑陶、夹沙黄陶。采集的泥质黑陶胎质细腻,釉质光亮,有的簿如蛋
壳。
同时对在灰坑中采集的器物进行了粘对,修复了2件陶鬲,1件陶盆。两件陶
鬲形
状相似, 大小不一,大的一件为夹砂黄陶,口径22.4厘米,通高32厘米,
陶盆
为磨光黑陶,口径41.6厘米,通高25.8厘米。出土的大陶鬲,是临淄区考古工

的重大发现。
发源于矮槐树村南部的乌河流域,是原始社会龙山文化时期的重要聚落
群体,
是人类走向文明发展史的发源地之一,辛店街道辖区内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和
出土
的文物,对于认识、研究和探讨人类原始社会聚落群的形成及生活方式有重
要的
意义。
邹阳故里遗址位于辛店街西首,传为汉邹阳故里处。有清咸丰元年春月
“汉
邹阳故里”石碑,此碑由临淄知县邹崇孟所立,2004年石碑尚存。
邹阳,西汉文学家。汉景帝时,与淮阳枚乘(字叔)庄忌等文学名辩之
士,
同仕吴王刘濞。濞系汉高祖刘邦二兄仲之子,曾以“豫章之铜,盗铸钱,煮
海为
盐”,又“诱天下亡命,谋作乱”叛汉。邹阳与枚乘基于维护国家统一立场,

次劝说不听,迨吴王濞联络楚、赵、胶东、胶西、淄川等七国发兵战乱时,
他乃
改投梁孝王门下。 梁孝王刘武, 孝文帝之子,景帝同母少弟,其权势“拟
于天
子”,“出入千乘百骑,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
士莫
不毕至。”而齐人羊胜、公孙诡之属,也为其宾客。因邹阳有智谋才略,慷
慨不
苟合,“上书(议事)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便导致胜、诡之流的嫉
妒,
并被谗言受害下狱。他在狱中写下了辞意慷慨,委曲尽情的《狱中上梁王书》

申诉冤屈,获释后,仍为梁王上客。他所作散文,辞句精炼流畅,申论深刻
透辟,
善引典故以正其理,有战国游士纵横家善辩之风,《史记》有《邹阳列传》。
辛店街庙会遗址庙会,始于唐代,是由迷信活动而聚集的市场形式。清
代至
民国初期,临淄庙会颇多,较大的庙会有14处。辛店辖区有辛店街庙会和大
武黄
山庙会。辛店街庙会盛于清末民初,集会期为农历11月17日至19日,庙会的
费用
有乡民交纳。庙会的管理由会首负责。辛店街庙会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
酬神;
二是唱大戏;三是做买卖。日赶会人数1500多人。上市物资有布匹、棉花、
鞋袜、
木器、农副产品等。辛店街东南先前建有炉姑庙。炉姑庙,始建于明朝,据
传说,
古年间当地出现了一个吃人的怪物,经常出来吃人,闹得当地民不聊生。当
时有
一对夫妇是祖传铁匠,有个女儿取名炉姑。有一天炉姑拉火和父亲打铁时,
遇到
了怪物,怪物跑来吃炉姑时,一条腿站在了炉火中,烧的现了原形,原来是
一只
吸食人血的蚊子精,但是火太小,烧不死这只牛一样大的蚊子精,这时炉姑
跳进
火里抓住这只蚊子精,火烧着了炉姑的衣服和身体,燃起了熊熊大火,吃人
的怪
物化为灰烬,炉姑为人民除了一害,也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生命。人民为了
纪念
炉姑的英雄事迹,四方集资修建了炉姑庙,香火旺盛,远近闻名。求子、免
灾、
求愿皆灵验。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磕头,祝福平安。还有南
部山
里和北方乐安(今广饶)的乡民前来借赶会之机看火车。据传北方有爷俩来赶
会看
火车,父亲向儿子介绍说:“火车站起来跑,比爬着走还要快得多”成为民
间笑
谈。1940年以后,辛店街庙会逐渐消失。
黄山庙会遗址在高家社区南2华里处, 黄山西侧山坡平缓的地方,就是
黄山
庙会遗址。 20世纪50年代初期, 该处还有往年赶庙会时, 群众在此聚会唱
戏,
演出时用的戏台。 台前有竖旗杆用的旗盘石, 戏台为座西朝东。北侧是玉
皇庙
建筑群遗址。
据中华民国9年《临淄县志》 第一卷记载:黄山,县西南25里,在矮槐
树村
东南。山作长圆形,高百余丈,周3500步,为群山之主峰。南有大雁山、屏
山、
王喁山、大虎山、卧虎山。古无此称,肇锡嘉名,始于近代,山下有凤凰桥,

上有玉皇庙,香火颇盛。
王熏黄山道中诗:
疲马空山石路行,风光取次客途经。长林叶落窥僧舍,古刹云封出馨声。

吠依稀村远近,岚烟断续谷阴晴。从中识得天机在,水白潺缓鸟自鸣。
从县志记载可以看出,黄山庙会曾有过非常兴盛的时期。当地群众讲,
黄山
庙会同牛山庙会几乎同时期进行。黄山庙会赶会时,不仅吸引附近村庄的群
众参
加。西南至淄川、博山,西北至周村、博兴,北至寿光、广饶等地区商贾前
来赶
会贸易,在庙会附近有饭店、旅店等吃住服务设施,赶会群众除了看戏、看
民间
杂耍扮玩等文化活动外,同时还有牛、羊、大牲畜等贸易活动。
自40年代以来,由于抗日战争,社会动乱,庙会逐年规模渐小,直到近年庙
宇被
毁,庙会终止。
溡源桥境内矮槐树村东,有一座横跨水(现称乌河)的三孔拱形石桥,
名叫
溡源桥。
据考察,此桥始建于明代,历经多年,多有损坏。明朝永乐年间,青州
府在
水源头建凤凰、伏龙、飞龙诸桥,扩建三孔溡源桥。
溡源桥均用青石砌成, 桥面用56块石板铺成,宽5.8米,高3.05米,其左

有石栏相护,石栏柱上刻有28星宿。桥两端各有石狮一对,桥西南侧有14层
太保
台阶,上雕有一狮子头,若洪水没过狮子头,行人就不能从桥头经过。据说
此是
水流量之标志。溡源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鲁中交通干道上的重要
路桥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