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杂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324&run=13

当地的杂耍(扮玩艺),种类很多,形式多样,历史久远,较为普遍地
开展
活动是在清末。
1945年秋天,抗日战争胜利后,鲁中军区第四师进驻临淄,师长廖容标
率师
部驻王朱村。1946年春节,军民同庆,举行了盛大热烈的文艺杂耍联欢活动。
1986年以来,每逢元旦、春节、元宵节、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当
地党
委、政府均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文艺会演。有时邀请戏曲、歌舞名家名角及市
文艺
团体,同机关、厂矿、企业、学校的业余文艺演出队同台演出。以自编、自
导的
小戏、曲艺、歌舞、小品、武术等表演形式,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
社会
主义新风尚,反映时代新风貌,赢得群众的好评。尤其是春节、元宵节灯会
和各
种杂耍表演,更是异彩纷呈,使人流连忘返。
元宵节灯会,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大都是民间组织,规模较小。

了弘扬这一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年年组织元宵灯会,展出各类彩灯近千组,
观众
上万人。元宵节灯展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声、光、动、静等技艺巧妙结合在一
起,
形成灿烂辉煌的灯景。夜幕降临,景区彩灯竞放,五光十色,游人如织,锣
鼓铿
锵,人声喧闹,尽显一派升平盛世景象。
当地民间有正月里闹元宵之说,即在元宵节期间,鼓子秧歌、戏剧、杂
耍等
业余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不分男女老幼,纷纷登台献艺。尤其是高跷、
双龙
戏珠、狮子滚绣球、旱船、跑驴等表演,在民间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和久远
的演
出历史。每年临近元宵节,村村敲锣打鼓,舞船顶伞,男女老幼争先上场,
大的
村庄三四百人,小的村庄一二百人,他们走村串街,互相慰问演出,既活跃
了农
村文化市场,又增进了各村居与当地厂矿企业之间的友谊。进入20世纪90年
代,
区直机关、学校、厂矿企业亦组织秧歌队与各乡镇街道代表队会聚辛店城区
展演。
此间,城区十里长街锣鼓喧天,巨龙翻腾,双狮嬉戏,高跷翩跹,场面火爆,

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王朱村的舞龙始于民国初年。龙体以木、竹扎制,彩纸裱糊,画以龙鳞,

可以布代纸。全长30米,分成数节,各节由一人擎举,因头尾运动量特大,
需表
演者二人轮流擎举,前有一人身着彩衣,手擎龙珠导引,长龙在后随锣鼓舞
动。
表演套路有探头、摆尾、腾云翻滚、盘曲等,甚是威武。一年春节,王朱村
秦家
园里搭台唱京剧《空城计》,正演到诸葛亮在城楼抚琴退司马懿的大兵,北
头一
舞龙队闯入,摇头摆尾,引得观众掉头观看,齐声喝彩,连城楼上的诸葛亮
及两
个小童儿也引颈观望,一时传为笑谈。
辖区民间以狮子为驱邪招祥之物,舞狮子流行甚广。狮头以竹、木或铁
丝扎
架,以布披头身,饰以彩色长毛,张口闭目,十分逼真。一人作头,一人饰
尾。
二人四足,恰似狮子的四蹄。一人扮武士擎彩球引导,且在锣鼓声中与狮时
逗时
搏,扮狮二人或立或仰,或蹲或扑,配合默契,时有滑稽惊险动作表演,以
吸引
观众。
辖区内的跑旱船最为常见,每逢春节闹元宵,各村居扮玩队伍大都表演。以
竹、
木仿小船扎架(无底),上搭彩棚并悬一彩灯。小船罩以色布或彩纸,状如
彩船。
一人扮少女立船中,船系腰间,足不外露,如坐船上,一人扮老翁,白须毡
帽,
持桨立船旁。二人随锣鼓点边唱边舞,时快时慢,船内人以碎步进退,如船
行水
上。
大武村的芯子技艺很高,有扛芯子、抬芯子、车芯子,虽然名目不同,
但表
演技艺无二,具体做法是:把参加表演的儿童,固定在两米左右长,被称为
芯子
的铁杆(或竹杆、木杆)上,顶端装饰如真的莲花、葫芦、鱼、青松等。芯
子下
端,底座牢固,可抬、扛或放在车上推行。抬、扛或推行的人,步伐有急有
缓,
有时还要身躯摆动,影响及芯子顶端的儿童,使之做出各种感人的身姿。
安乐店的跑驴(竹马),在当地堪称一绝,用竹子、布扎成头、尾两部
分,
纸糊彩绘,跑驴人在头尾之间,以骑驴的姿势,在欢快的锣鼓伴奏声中,时
而奔
跑,时而缓行,另有赶驴人,多为丑角,二人插科打浑,表演各种滑稽可笑
的动
作,观者笑声不断。1982年春,参加全市民间艺术表演获二等奖。
2004年元宵节,街道办事处组织了大规模的民间扮玩展演活动,各村居
都组
织队伍参加。参演节目既有传统的跑旱船、跑驴,又有创新的扇子舞等,内
容丰
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