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业余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305&run=13

民国时期,农民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办民众学校。设识字、珠算(或笔
算)、
常识等科。
抗日战争时期,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开展冬学运动,学习抗战道理和文
化知
识。
1946年,县人民政府提倡大办成人教育,各村开始举办“午班”和“夜校”。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开办“冬学”“午班”和“夜校”等形式的学习,有些
村办
起了常年民校。1951年辖区内办有常年民校16处。1952年秋,临淄县扫盲运动

员会成立。各区设立扫盲校长和扫盲辅导员。三区第一任扫盲校长李文森,
后有
张学颜、张文治、王乐云等相继担任过扫盲校长。
1952年,推广“郝建华速成识字法”,形成了建国后扫盲教育的第一个
高潮。
速成识字班教师是由事先培训的骨干任教,当时村村都有速成识字班,加快
了当
地扫盲步伐。1955年配合农业合作化,举办了记工学习班。1956年3月,县、
区、
乡各级政府普遍成立了扫盲协会,农村业余教育不再局限在“午班”“夜校”
上,
逐步呈现出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1957年10月,辛店镇辛二社(高级社)

扫盲工作成绩突出,王奉科、贾奉章二人代表单位去省参加表彰大会,并获
锦旗
一面。当时,辛店的扫盲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1958~1976年间,由于受
“大
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成人教育受到挫折。
1976年后,农民教育开始恢复,1979年经过验收,农民中的青壮年文盲
由解
放前的90%下降为3.3%, 临淄成为淄博市第一个基本无文盲区。1978年后,
随着
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教育的重点由文化学习为主转移到以技术学习为
主。
1989年,区政府再次部署扫盲工作。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教育系
统内
部层层签定责任状,采用办班与包教相结合。
1989年,辛店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立。
1990年,大武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立。
1990~1992年,辛店镇与青岛化工学院联合办大专化工班一个,面向全
区招
生, 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的高考落榜生,共招收54人,学制两年。1992年7
月如
期毕业,结业生全部分配到辛店镇所属企业。化工班借用区委党校教室,由
辛店
镇出办学经费,并责成镇成人教育校长朱乐居负责办学事务和课程安排,李
法孟
为班主任。 由青岛化工学院负责师资,并发放结业证。1992年,辛店镇内除
7个
残疾人外,全部摘掉文盲帽子,非文盲率达到了99.95%,是全区第一个无文
盲镇。
1993年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辛店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根据农时和农村需要,坚持举办半年以上长班和
短训
班相结合,先后举办农村会计学习班,果树管理培训班,蔬菜栽培培训班,
微机
培训班常年招生, 举办保安员培训班3期, 为公安、商店、宾馆输送保安员
100余
人,还按当地农民要求举办了武术和老年健身学习班。
辛店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有图书4000余册,免费为当地农民开放。
学校不断转变办学理念,牢固树立“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
和为
当地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贯彻“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与
时俱
进,开拓进取,科技为本,服务“三农”,采取校校、校企、校社、校村等
联合
办学形式,紧密联系实际,适时进行岗位培训和农、林、牧、农机、种、养
殖等
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辛店成人教育中心校,在坚持面向“三农”的同时,对辖区内的职工教
育也
作了大量工作,1994年对全镇的公民办教师进行了微机培训,成为临淄区最
早的
教师人人会微机的乡镇,为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举办辛店街道机关
党员、
干部、 职工微机培训2期,使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人人会微机。举办村、镇、

业厂长经理学习班5期, 企业安全员学习班每年1期,企业营销员学习班4期,

合企业会计记帐改革,举办企业会计培训班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