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教学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298&run=13

学制沿革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规
定蒙
学堂4年, 寻常小学堂3年, 高级小学堂3年。 1903年执行初等教育九年制,

“癸卯学制”:规定初等教育共9年,即初级小学堂修业5年,高等小学堂4年。
民国时期, 1912年后,实行初等教育7年制:即初级4年,高级3年。1922年后,
执行初等教育6年制:初级4年,高级2年。
抗日民主小学执行“二·二·二制”。即初小2年,中小2年,高小2年。
建国后实行“四·二”制,1951年10月改为五年一贯制。1953年停止五年一贯
制,
又沿用“四·二制”,1969年又改为五年一贯制,沿用至今。
课程设置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初等小学堂设修身、读经讲经、
中国
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手工、国画为随意科。高等小学堂
开设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视地
方情
形设手工、农业、商业等科目。
民国时期课程设置变动频繁。1912年初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术、手
工、
图画、唱歌、体操,女生加缝纫课。高等小学增设英语、中国历史、地理、
理科、
农业、商业课。至1936年,课程有过几次小的变动。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民主小学设国语、算术、唱歌、体育课,另外,初
小加
设时事讲话课,中小加设政治讲话、常识课,高小加设政治、自然、历史、
地理、
卫生课。教材采用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编订的课本。日伪小学使用华北行署
教育
总署编审课本,加设经书、日语和武术,进行奴化教育。
建国后,根据教育部规定,初小设国语、算术、音乐、体育、美术五科。

小比初小增设政治、自然、地理、历史。1955年、1957年、1958年、1963年分

有过小的变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课程设置混乱。1976年课程设置摆脱了混乱局面。
1993年秋,开始执行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课程计划,课程安排
分学
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部分。学科类课程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

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共9科。周课时总量,1~5年级分别为31、31、
34、
34、 34课时,其中包括活动类课时5节。1995年实行5天工作制后,周课时总
量1
~5年级分别调整为28、29、30、30、30课时。
1999年, 临淄建立教育创新体系实验区,小学1~3年级开设创造活动课,
4
~5年级开设创造发明技法课。
1999年,辛店辖区内各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
2002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
课程
改革纲要》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1~3年级
设置
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外语(三年级),4~5年级设品德
与社
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
2004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小学设语文、数学、外语、思品与社
会、
科学、艺术、体育、计算机、地方课程。
教学工作清末,小学教学沿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注入式,主要形式是读、
讲、
写、作。民国时期开始提倡启发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1946年各乡村小
学提
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
新中国建立后,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
际的
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的家长制作风,废除体罚。1963年,贯彻《小学暂行
工作
条例》,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简称“双基”)。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盘否定了建国后17年的教学工作,实行“开门
办学”,
以现场教学代替课堂教学。
1977年,重新贯彻以教学为主原则。1978年加强直观教学。1984年开展了

学能手评选活动。1985年开展了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和评选优质课等
一系
列教学活动。1977~1988年, 孙长顺任教研室主任期间,狠抓精讲多练,树立

型,以点带面,在改革作文教学过程中,东王小学语文教师李瑞亭大力改革
小学
生作文教学,从观察入手,写观察日记,段篇起步,到写人叙事状物的短篇
记叙
文的全程作文经验,首先推广到全公社每个学校。然后从全公社小学生作文
中选
出好的作文,经过老师评改,再由学生加工整理。1987年由东王小学为主,
在全
镇范围内评选出优秀作文27篇,编写出版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新芽》一书,

单家小学、实验小学相继出版,每年一期,连续出刊5期。此书发至全区各
小学,
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对全区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作用。1987
年,
李瑞亭所辅导学生李建强写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文获首届全国当代
小学
生作文大奖赛一等奖,学生耿彦杰的《一枚纪念章》获省一等奖,学生王爱
香的
《小学生看图说话卡片》获省教研室优秀奖。1990~1995年推行暗示教学法
和纲
要信号教学法。辛店教研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推广先进经验。

上海学习后,开展愉快教育,寓教于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向40分钟要质
量。
单家小学李永年进行应用题教学改革实验。教数学应用题不是就事论事,

是探究知识本质,掌握学习策略,培养能力和兴趣等综合训练。他的主要做
法是:
⑴进行“应用题→←文字题→←式题”的整体循环教学,让学生变化自如。
⑵进
行“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训练,让学生去发现并掌握其共同规律,能
纵横
贯通,触类旁通。⑶进行“整体”教学,应用题做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李永
年的应用题改革实践是成功的,连续数年所教毕业班的数学成绩都在95分以
上,
1991年所教五年级毕业班成绩平均98.03分, 列全市第一名。因其数学教学经

成功,区教委将其调入区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师训部,担任全区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
班教学工作。
1988~1994年,在徐继周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大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多次
到上海、北京、东坪等地参观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开展“以目标管理为核
心的
教学管理体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愉快教育、寓德于教的研究与探
索,
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1989~1992年的全区统一考试中,连续4年取得全区18个

镇之首的好成绩。
自1994年后,注重了素质教育,突出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研究、配备与
实用,
多媒体服务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现代化教育技术要效益,向科研
要质
量。
1999年山东省创新教育体系实验中,小学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获得成功。英
语科
教研员孙秀丽深入教学一线,参与科研课题研究。1999年英语口语测试取得
全区
第一名。
1996年7月,杨世增任桑杨小学校长,坚持“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宗
旨。
1997年8月, 该校43名毕业生升入临淄实验中学,有5名学生在实验中学招收
的6
个班中担任正副班长,其中朱文娟担任实验中学的学生会主席。
1999年8月,52名毕业生有24人在就读初中担任班干部。
2000年,在小学毕业会考中取得全区第一名,被区教委授予“教学质量
红旗
单位”荣誉称号。
2001年8月, 37名毕业生在实验中学的680名新生编班考试中,有4人进入

10名,有8人担任正副班长,其中罗轩炜担任实验中学的学生会主席。
2002年4月6日,区教委办公室主办的《教育信息》第七期以题为《浅析
桑杨
现象》发了专版,把桑杨小学的“教师团结乐教、学生勤奋爱学、毕业会考
全区
第一,升入中学很有后劲”称之为“桑杨现象”。
2003年,该校在辛店教委组织的语文、数学双科竞赛中总成绩名列第一,

辛店教委组织的历次统考中,多次以优异的成绩名列榜首。
2004年春,该校又获得小学数学竞赛全区村级小学第一名。
养成教育到位,学有后劲是桑杨小学学生的最大特点。学生升入初中、
高中
后,仍保持小学基础扎实的优势,多数学生仍表现突出。
“桑杨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总结经验有三:①校长率先垂范,
时常
换位思考。②教师严格自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③严师出效率,名师出高
徒。
考试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普通小学学生考试,一般有月考、期考、学年考、

业考和升学考五种。按甲、乙、丙、丁、或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记
录成
绩,后来,逐渐确定了百分制记分法。
新中国成立后,延用百分制记分法。1954~1958年采用五级制记分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开卷考试。
1977年恢复闭卷考试,有时还举行全区、全公社(乡镇)统一命题考试。
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毕业
考试
都作了明确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结束,只举行毕业会考,会考题由区或市统
一命
题,考试范围只限语文、数学两科。
1999~2002年,小学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实行分项命题、等
级评
价、综合评定的考评办法。
2004年, 义务教育阶段考试记分办法: 初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外

120分,理综180分,文综150分;小学: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

合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