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抗旱防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109&run=13

抗旱境内历史上经常发生干旱, 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公元612~1942年,

生特旱和大旱有30次,一般性旱情发生频繁。1949~2004年,发生特旱一次,

生大旱9次,发生偏旱22次。1965年,全年降雨量只有391.8毫米,仅为平均年

水量的60%左右。1~4月份降雨仅有42.9毫米,给春播和春苗栽种造成极大困
难。
面对干旱,辛店公社广大群众千方百计找水源,在水利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肩
挑车
推,播种谷子7446亩,播种高粱4137亩,栽种地瓜16363亩。全年粮食获得丰
收,
平均亩产达174.2公斤,比1963年每亩增产23.5公斤。是年秋季又发生严重干
旱,
8~10月份降雨只有43毫米, 小麦难以下种。广大群众除了肩挑车推播种,
还发
明水种耧(在双腿耧上安置水袋或水桶,播种时水顺着细水管跟种子一起流
进土
垄里,湿润土壤,促使种子发芽),共播小麦3556亩,为1966年小麦丰收打
下了
基础。1972年,当地又发生大旱。1~7月份降雨只有16.5毫米,辛店公社受旱

积14042亩,大武公社受旱面积15240亩。两个公社群众积极抗旱,是年,辛店

社粮食平均亩产达262.6公斤,大武公社粮食平均亩产216公斤,大旱之年夺
得丰
收。1989年,境内降雨360.9毫米,是200年一遇的特旱年,水库、池塘干涸,

的机井因水位下降而报废。广大群众奋起抗旱,夺得大丰收。是年,辛店镇
6600
亩小麦平均产量达301公斤,比1988年亩增4公斤,7000亩玉米平均产达447公
斤。
大武镇5500亩粮田平均亩产达954公斤。 1990~2004年,虽有旱情发生,由于

利设施齐全,农田得到及时灌溉,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防汛据史料记载, 1908年(清光绪34年)春、夏两季连续干旱。8月18
日突
降暴雨,王朱等村街道上积水数尺,田野一片汪洋,各村墙倒屋塌。王朱村
倒塌
房屋300余间,避雨者把村中大庙挤满。暴雨给当地群众造成巨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 暴雨局部成灾7次。当地政府重视防汛工作,每年都在
汛期
到来之前召开防汛工作会议,部署防汛工作,成立指挥机构,主要领导任防
汛总
指挥,各村(大队)以民兵连为骨干成立抢险队伍。组织人员疏通河道,对
排洪
沟渠进行除淤清障,确保了安全泄洪。1964年, 境内全年降雨1118.7毫米,为

涝年。7月31日至8月1日降暴雨120毫米,由于准备充分, 没有发生险情。是年

季阴雨连绵,群众抓住有利天气抢收地瓜,并用秫秸箔、挂铁丝的办法凉晒地
瓜干,
减少了霉烂。 1974年,全年降雨1066.8毫米,是特涝年。8月份连降5场大雨。
8
月28日,大武公社部分村遭受大风冰雹袭击,洼地积水,庄稼受灾,部分旧
房倒
塌。各级领导深入现场指挥救灾,发动群众挖沟排水,消除灾情,并发放部
分救
灾物品, 及时为群众解除了困难。1997年6~7月份经受大旱之后,8月初又
遭受
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袭击,田间玉米大片倒伏,有的树木被大风刮倒,部分
电线
被砸断。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抗灾,输电线路很快被修复,刮倒的树木被
清除,
倒伏的玉米被扶起, 秋粮获得好收成。辛店街道玉米单产平均440公斤。大
武镇
玉米平均单产323公斤。 1998~2004年,虽有暴雨袭击,由于防汛工作充分,

有灾害发生。
附:7月23日王朱大水灾情纪实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秋,鲁中、鲁北地区遭受了一次几百年来空
前未
有的大水灾。
是年自春至秋初,雨水很少,干旱严重,小麦歉收,秋禾大部枯槁,连
吃水
的井也多数干涸。王朱地处临淄边陲,南面临山,水脉甚深,邻近几个村庄,

大都情况相似。 当时只有南仇的关帝庙井、 陈黍的下圈井、文登的四眼井
(一个
井四个井口)还能提上水来,王朱村的群众只得跑十几里路,到铁路北去打
水吃。
歉年已成定局, 人心惶惶。到了农历7月23日,天空阴云密布,王朱东街的
曹传
子老汉对着三锅腰子朱世钧说:“今天阴得很浓,象是要下雨了。”朱世钧
说:
“往年每逢要下大雨,我必然腰疼,今年没疼一回,从前天起我的腰又疼得
很厉
害,就这个看征候,可能要下一场大雨。”曹老汉说:“现在要下场透地雨,

稼还能收获五成年景。”一会儿,西南上空风起云涌,大雨滂沱,白茫茫一
片,
山峦、村庄都淹没在雨雾之中,霎时,王朱一带也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雨
越下
越大,转瞬间,院中一片积水。忽然,朱立德背着他父亲朱世苞,郑四华背
着他
姑夫朱俊德,淋得象落汤鸡一样,从俺家的后门闯进来。他们放下老人说:
“他
俩在场里看场,下雨了,俺俩去接他们,从前街走,西山上的山水,顺着庄
南的
龙湾子和庄西的过水涌入庄里,水深过膝,把街东头的石桥冲塌了,我们又
转到
后街,后街西头的水更大,也过不去,只得从您前后通行的宅子里回家了。”
这时雨下得更大了,屋檐上的滴水象一挂银色的布帘一样,从屋里向外看,
什么
也看不清了。从上午九点一直下到下午四点多,一刻也没有停止。我祖父听
说村
外水势很大,便戴上苇笠,披上蓑衣,挽起裤腿,拄着一根木棍,到庄头去
看水
的情形。他用木棍试探着水的深度,趟着没过膝盖的水,走到庄头残垣断壁
的围
墙上,见村外田野一片汪洋。这是淄河上游两岸的山洪,流入淄水,淌到王
朱村
东,河西岸很深,漫入平地,加上西山上的山水和平地的积水,汇成一眼望
不到
边的洪流,波浪滚滚,流向北去。田野里仅有几处高岗露出水面,宛如海洋
中的
岛屿。
村的街道上,水深数尺,土坯屋墙经不住水的冲刷浸泡,随时有坍塌的
危险。
一会儿,人们说:“相国兴家的酒店屋冲塌了,曹XX的房子泡倒了,赵云岚
家因
水淹了房子搬家了……”墙倒屋坍的消息不断传来,弄得人心惶惶,庄东街
曹永
清的宅基地比较低洼,街上的水往家里流。他们兄弟数人在大门口筑土挡水,

上的水不能往家里流了,但家里水也淌不出来,房屋都灌了。庄西头的大庙
上,
山门底下,东西两廊房、大殿神台、以及钟楼阁子上,都被那家中倒塌房屋
的群
众挤满了。这次大水坍塌房屋三百多间,泡倒的墙就不计其数了。从庄东门
向西,
直到庄当中的关帝庙子,没有一堵站着的墙,几百个院落连成了一家,这家
到那
家用不着走门串巷了。
下午四点钟以后,雨渐渐小了,傍晚雨停止了。过半夜就云散天晴了,
天空
露出了月亮。 7月24日早晨,人们早起来到村外去看水。街上的水全息下去
了,
村边的壕沟湾坑仍积满着水,田野的低洼处还有一片的水湾,辽阔田野地都
露出
来了。昨天那遍野的大水,村西面的顺着马家沟流向北去,注入了乌河;村
东面
的顺着淄河流向北去,注入了小清河。这场几百年空前未有的大水,一天一
夜的
工夫全部消失下去了。因为淄河上游的山洪很大,河里的水仍覆两岸,波翻
浪滚
地奔流,汹涌澎湃之声闻于数里外。
水消下去以后,南阳庄亲友来我家探问遭受水灾的情况,他们谈到南阳
庄地
势较高,山水没有漫入庄里,但村东、南两面紧临淄河,村西、村北的沟里
水深
五六尺,与淄水接连,形成一片汪洋,南阳庄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他
们说:
“这次大水是数百年来未有的一次大水。俺村有个狮子湾,湾边有个一米多
高的
狮子。过去都用这个石狮子作为测量水位的标尺。流传着一句谚语:‘水没
狮子
脖,平地水成河;水没狮子脸,村庄不保险;水没狮子头,神仙也犯愁。’
这次
大水没过狮子头一尺多深,水大雨急,南阳庄的房屋也倒塌了不少。”
这次大雨幸好只下了一天,山洪虽来得涌,流得急,但息得也快,仅一
天一
夜的时间都息下去了。雨若连续几天不停,那王朱甚至于鲁中、鲁北地区的
灾情
就不堪设想了。
(原载《临淄文史资料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