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动力增创新优势为全面达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临淄而努力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5&rec=3&run=13

斗——在中国共产党临淄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唐福泉
(2007年2月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中国共产党临淄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总结过去四年的工作,研究
确定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区纪委,动员全区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机遇,激发新动力,增创新优
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临淄区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过去四年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我区改革发展进程中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
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是小康水平大幅提升、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四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更具活力、更具实力、更具魅力的
临淄,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提前圆满完成了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临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
合评价指数由2002年的全省30强第5位跃升至第1位。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
405.5亿元, 是2002年的1.9倍(按不变价计算),占全市的比重由20.9%提高到
24.7%; 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年均增长29.2%;规模以
上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完成276.2亿元。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地方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发展到421家,总产值实现47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6倍、6.3倍。农业
综合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亩均产出水平达5655元,比2002年提高2107元,农业产
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蓬勃发展,齐文化旅游业龙头作用
初步显现,商贸物流、社区服务、房地产等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7.8
亿元,是2002年的1.9倍。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区乡
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建成了电子政务专网,
构筑了“四位一体”的阳光服务平台,政府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教育、卫生体制
改革顺利进行,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经营性土地使
用权出让全部实行“招拍挂” 。 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2.2亿美元, 引进境内资金53.6亿元,分别是前四年的2.3倍、1.7倍;2006年进
出口总额实现6.2亿美元,是2002年的5.8倍,被评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区。创
业门槛进一步降低,四年净增登记注册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7900家。农村各项
改革扎实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村级财务乡镇代理。
——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6.5平方
公里,城区人口由22.6万增加到31.2万,城市化水平由38.3%提高到52%。四年来,
城乡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0多亿元,建设了淄河特大桥、凤凰高架桥,新建改造了
临淄大道、 宏达路等城乡道路400多公里,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组织实施了城
市天然气、 城区北部排水、城乡电网改造等工程,建成投用了2处污水处理厂,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实施了一批精品绿化工程, 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四年新增
220.3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9平方米提高到15.4平方米,顺利通过了国
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建立起区、镇、村三级
环卫工作体制,实施了一批重大搬迁项目,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城乡环境明显
改观。探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十新”目标,制定落实“十策”措施,在全市率
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村村通自来水”,32个试点村成效明显,新农村建
设开局良好。
——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并进。“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
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
建成了教育初步现代化强区,教育普及率、高考录取率等主要指标连年居全市首
位;顺利完成了驻地大企业14所中小学移交地方工作,实现了区域教育融合发展。
区人民医院综合楼、齐都医院病房楼等一批卫生设施建成投用,改造了一批乡镇
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农村药品“两网”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达90.7%, 城乡居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了齐都文化
体育城、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基层文化阵地进一步巩固,文化强区
建设扎实有效。齐文化研究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成立了相关机构,编辑出版了一
批齐文化研究精品力作,论证确立了世界足球起源地地位,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
齐文化旅游节,“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体育、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各
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效明
显,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
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平安临淄”建设扎实推进,构建了“六网一制”
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了三级综治网络,狠抓了安全生产,深化了同等
邪教组织的斗争,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武装、统战、民族宗
教、对台、老干部等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小康水平大幅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增资政策全
部兑现,农村“四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
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9796元、 4152元提高到2006年的14271元、6371元,年均分
别增长9.9%和11.3%;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1608元提高到20684元, 年均增长
15.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50.8亿元,人均2.5万元,分别增加了60.6亿元和
990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7.7平方米扩大到34.2平方米,每百户拥有汽
车、 电脑、移动电话数量分别是2002年的2倍、1.8倍和1.8倍。就业再就业工作
成效显著, 四年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8%以内。
社会保障网络更加完善, 制定出台了城乡最低保障等6个救助办法,城市低保标
准提高了53.8%,抚恤补助标准提高了84.5%,全区低保覆盖面达100%。慈善事业
健康发展,近三年共募集“慈心一日捐”近2000万元,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活动,建立起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干部选
拔任用条例》,推行了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全委会票决等制度,实行公开
选拔、 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对事业单位人员录用实行 “凡进必考”,推进了
干部人事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对科级干部和新提拔录用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
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强基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顺利完成了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换届工作,党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被评为全
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初步建立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加大行业纠风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进一
步好转。建立完善“三个体系”,形成了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
推进机制,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区委各项工作部署的有效落实。
过去四年的发展再次证明,临淄人民是勤劳智慧、勇于争先的优秀群体,临
淄广大党员干部是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先进分子,临淄各级党组织是坚强有力、
富有朝气的战斗堡垒。我们不仅能在顺境中昂扬奋进,也能在逆境中奋发有为,
这既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四年来,我
们遇到了宏观调控、区域竞争加剧和各种矛盾问题交织的巨大挑战,经历了非典
防治、禽流感防控等重大考验,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中心
不动摇,紧扣发展主题不放松,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创新思路,用发展的办法破解
难题,牢牢把握了工作主动权。围绕争创山东第一经济强区目标,通过开展一系
列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表彰奖
励优秀企业家等,激发了全区上下自我加压的勇气、干事创业的锐气,营造了争
先恐后、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引入市场机制搞园区建设、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
业等一系列举措,都是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结果。实践告诉我们,惟有不断解
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突破发展瓶颈,才能推动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二是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立
足区情,把握优势,努力把自身潜能转化为发展活力,把静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强
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在组织区情大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区发展目标、
发展布局、 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位, 提出充分发挥“两齐”优势,大力实施
“五大战略”,加速构筑“三区一城”发展格局,努力争创山东第一经济强区。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实践证明,只有根植临淄实际,挖掘优
势,放大优势,才能不断攀上发展的新高峰。
三是坚持把握规律,突出重点,以局部突破带动全盘。四年来,我们始终坚
持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不同工作重点,在统筹全盘工
作的同时,抓住重点,奋力突破,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顺应工业
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加快齐鲁化
工区、临淄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连续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提
出并落实“研究齐鲁、服务齐鲁、借助齐鲁、联合齐鲁”的战略措施,工业经济
总量快速膨胀,构筑了城区西部工业经济隆起带;着眼于增强城市的承载力,通
过相继开展“城市管理年”、“城市规划年”、“城市经营年”活动,强化城市
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明显提升,为以城带乡创造了条件;主动适应国
家宏观调控要求,确立以齐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发展的思路,通过加
强齐文化研究、 建设博物馆群、 举办齐文化节等,打造形成了“寻根祭祖”和
“世界足球起源地”两大品牌,极大地拓宽了服务业发展空间。实践告诉我们,
只有抓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从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去突破,才能推
动整体工作阔步前进。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四年来,我
们始终把关注民生作为执政追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着眼于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问题,在基
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办了大量实事、好事。通过扎实推进“文明
临淄”、“平安临淄”、“和谐临淄”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
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只有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把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同创造和
谐美好的幸福生活。
五是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以党的坚强领导凝聚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着力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
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区委常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
法履行职责,各大班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重大问题上协调一致、通力合作,
形成了风正气顺人和、干事创业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
工青妇、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形成了目标同向、干群同心、工作同力的创业氛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
断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和战斗集体,才能承担起带领全区人民奔小康的重任,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四年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区
委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驻地市
属以上企业、驻临部队、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通
力协作的结果,是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临淄区委,
向所有为全区改革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
以崇高的敬意!
站在新的起点上来审视,我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主要
是:全区经济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相
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富民增收的办法还不够多,特别在构
建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资源、环境、就
业等方面的压力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
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
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抚今追昔,临淄的发展已跨上一个新的平台;展望未来,我们正踏上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全
面小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康的层次和水平显著提高。对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
农村全面小康标准, 我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 已由2002年的55.9%提高到
2005年的76.5%, 比省、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6.4和10.8个百分点,走在了全省
前列。在农村全面小康监测体系6方面18项指标中,我区已有9项提前达标,其他
指标有4项基本达标,5项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努力完全有希望在今后几年内全部
达标,全区人民孜孜以求的全面小康生活,将要在这一时期基本实现。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国内外宏观环境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科技进步日
新月异,国际优质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速,使我们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
空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更趋成熟,经济
总体上仍处于新一轮增长期,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
加快,为今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升
级、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拐点”已经达到,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平台已经搭起,
为我们加快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
今后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党的执政理念、发展观念实
现重大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为迫切,如何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实
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任务;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
升,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如何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增进人民福祉,让广
大群众进一步富裕起来、健康起来、幸福起来,是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区域竞
争更加激烈,竞争内涵不断拓展,如何更好地推进和谐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保
持领先地位,是对全区各级驾驭全局、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
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
基于以上形势分析和判断,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
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
节约优先,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两齐”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环境立区、工业
强区、科教兴区、经济国际化、城市化五大战略,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加快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断开创现代
化建设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生产
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
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万元
GDP能耗下降2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7%;城市
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更
加完善,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力争到
“十一五”末,建成一个人民群众认可、老百姓得实惠的全面小康社会,大幅度
推进现代化进程。概括地说,就是“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再经过几年的
努力,力争到2015年左右,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就要紧紧围绕建设更具活力、更具实力、更
具魅力的临淄,进一步提升我区的产业集聚力、文化影响力、环境吸引力和综合
竞争力,努力建设富裕临淄、文明临淄、和谐临淄。
富裕临淄,就是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进一步膨胀,财政实力
进一步壮大,城乡居民财富积累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需求获得较大满
足,成为民富区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城市。
文明临淄,就是城市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形成科学健康的社会风尚,
全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明显提升,成为文脉厚重、人
文魅力凸显的城市。
和谐临淄,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关系、社会利
益关系统筹协调,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昌明廉洁,生态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管理
民主化、法治化,成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四个第一”的发展原则。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
务,做到好中求快,重点在“好”上下功夫,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轨道。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以创新的思路抢抓发展先机,以创
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把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追求,坚持以人为
本、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率先发展作为第
一责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能快则快,能先则先,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
全省前列,确保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四个优先”的发展方针。坚持富民优先,突出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坚持科
教优先,全面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全面达小康提供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环保优先,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努力实现经济持
续增长、排污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坚持节约优先,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
式和消费方式,切实提高资源能源集约使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
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更高层次上实施“五大战略”。实践证明,环境立区、工
业强区、科教兴区、经济国际化、城市化“五大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符合临淄实际,我们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实施环境立区战略,要注重硬环境、
软环境的全面优化,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注重
由总量扩张转向量、质并举,着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区
战略,要把重点转向构筑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教育体系,着力提高科技水平和
劳动者素质。 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要积极推动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
“招才引智”,着力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各类资源,构筑“大开放”格局。实施城
市化战略,要由城市为主转向城乡并重,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新使命催生新动力,新目标呼唤新作为。实现“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
的奋斗目标,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谋划新举措,增
创新优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经济实力,为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奠
定坚实基础
发达的产业是全面达小康的基石。要按照“工业主导、三业并举、优化结构、
集约发展”的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构建更具竞争
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总量扩张与产业升级并重,以布局集中化、产业
集聚化、资源集约化、技术创新化为发展路径,着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齐鲁化工区、临淄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建设,推进全区工业经济块状组团
发展,努力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集约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放
大齐鲁石化优势,围绕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
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产业规模,打造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支持发展环保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
扶优扶强,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扶持
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成长型企业,形成梯次发展的优势企
业群体。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重点,大力推行节约生产、
清洁生产、集约生产,努力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
方式。
大力发展服务业。按照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拓宽领域、扩大总量的思路,
加快构建与主导产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
务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抓好物流项目、
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化工塑料、钢铁矿业、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
园区,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积极发展特色专业市场。依托城乡主干道,坚持整
合提升与开发建设并举,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特色市场。突
出发展齐文化旅游业。依托丰厚的齐文化资源,抓好“足球起源地”、“寻根祭
祖”两大品牌和“申遗”成果的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精心
策划一批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强的精品旅游项目,努力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
地。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倡导现代经营理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
新型营销业态,不断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
大农业投入力度,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
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加强齐城农业高新区建
设,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条,提升农
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实施蔬菜、畜牧升级工程,推动特色农业规模提升、质量提升、效益提升,促进
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发展专业合作
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为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提
供持久动力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消除影响生
产力发展的深层次障碍,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活力,释放发展潜能。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着力构建
服务型政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
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
系,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带动原始
创新和集成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强化对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主导产
业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开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
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市场交易服务和投融资服务
体系,搭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平台。充分发挥齐鲁石化的人才优势和山东化
工专业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完善育才、聚才、用才的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
的创新活力。
积极促进对外开放转型升级。把招商引资同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依托优质
产业和优势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产业提质升级。转变招商理念,更
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人才智力和研发机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
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坚持以质取胜,
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有条件的企
业到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资源基地,承揽境外工程,进一步提高利用国际资
源、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三、增创富民惠民新优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
化打造核心支撑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全面达小康的核心内容。要更加关注民生、注重民本,
建立完善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和社会事业普惠机制,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不断提高群众富裕程度。推进创业富民,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鼓励科技人才
兼职创业,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农民群众和
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推动更多的居民走上创业致富的快车道。深化就业富民,
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发
就业岗位,广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增长机制,使就业成为群
众致富的主渠道。促进物业富民,鼓励和引导群众投资兴业、置办物业,拓宽致
富途径。积极引导先富带后富,通过发展扶贫项目、帮扶结对等方式,促进共同
富裕。
全面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程,整
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尽早普遍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广泛开展形式
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积极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着力提高
居民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以文化强区建设为总领,积极稳妥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全面加强基层文
化阵地、文化队伍、活动载体建设,发展广播电视等事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
生活。
切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改
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机制,不断提高疾
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食品、药品、餐饮业监管,切实改善饮用水质量,
保障群众健康安全。不断完善城乡健身组织网络和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
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
高出生人口素质。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保障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建立完善“政府
为主、民间为辅”的社会保障新机制,着力构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
突出抓好失地农民、失业人员、特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进一步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切实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房保障工作,逐步解决低
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主动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四、增创城乡一体新优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达小康迈向现
代化打造优质载体
全面达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坚持以城带乡,以
工哺农,创新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措施,努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
区集中” 的思路,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尽快实现全区668平
方公里规划全覆盖。树立片区发展的规划理念,按照产业发展合理划分区域功能,
形成中部城区、东部齐文化旅游区、西部工业区、北部高效农业区、南部自然生
态区“一城四片区”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部城区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加快东移北扩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力与带动力。东部加快淄河沿岸开发,
构筑集齐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住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西部以齐鲁化工区、
临淄经济开发区等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工业及配套物流业。北部区域按照相对
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积极引导合村并居,整合土地资源,推进高效农业规模
化发展。南部山区引导村民下山集中居住,恢复山林植被,构建自然生态环境体
系。加快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与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
衔接的规划体系。
推进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配套完善的思路,逐
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
城乡道路网络,重点抓好102省道改线、淄江路建设,创造条件启动张皇路建设,
构筑“六纵八横”的城乡道路大框架。加快农村道路硬化升级和公交站点建设,
构建畅通便捷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城乡水电暖等管网建设,积极推
行乡镇区域性集中供水。尽快启动建设市民中心、淄河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
提升城市品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理顺条块关系,逐步建立衔接城乡的管理
体制和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网络建设,不断提升城乡整体形
象。
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加对农村社会发展的
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工作机制,实行统
一政策、统一市场、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的就业体制,实现平等就业。建立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城乡并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
社会事业,实现城乡社会资源共享。
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
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城乡环境治理,使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城乡发展
与生态容量相协调。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强环境监控,严格环保执法,
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综合整治,坚决取缔“五小企业”。加快齐城污
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从源头上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倡导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搞好农作物
秸秆综合利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绿色临淄”建设,加大城市
绿量,实施淄河治理二期工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五、增创和谐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营
造良好环境
社会和谐是全面达小康的重要保障。要突出和谐社会建设,大力营造文明法
治、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着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积极倡导文明守信。扎实推进文明临淄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
力开展“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主题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
“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引导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深化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行业、
诚信社区、诚信市民五个层面的诚信创建工作,努力打造“诚信临淄”。
统筹协调各方关系。坚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尤其要解决
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坚持亲商服务
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引导企业依法纳税、安全生产、保护
环境,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政商关系。坚持维护职工利益
和推动企业发展相统一,督促企业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引导职工积极投身企
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坚持教育与引导并重,倡导平等友爱、团结
互助、礼让宽容、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区域融
合发展,强化服务,创优环境,加强与驻地大企业的联合协作,构建相互支持、
共同发展的地企关系。
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五五”普法教
育,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
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和重大决策公示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积
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支持人大、政协依法行使职
责,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巩固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商
联、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全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为“全面达小康,
迈向现代化”凝聚力量。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信访
和人民调解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诉求。严格落
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
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先
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
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活力
新的事业需要先进的思想引领。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
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汲取先进理念,努力提升成就事业的精神境界。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
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讲政治、讲党性、讲纪律、讲大局,始终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通过多种形式,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切实
提高各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使科学发展的理念在思想上生根,在认识上
达到新境界。
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理念创新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全区各级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在新的高度上审视自我,在新
的发展中超越自我,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要有敢闯敢试的勇气,敢于突破传统
的思维定式,以改革的精神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发展。要分析宏观、放眼
长远,善于把握规律、顺应潮流,善于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以新实践、新作为,
开辟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出路。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进工作。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前提。面对
新目标、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全部精力和心
思用到工作上,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把智慧和力量化作事业发展的战斗力、
凝聚力、生产力,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勇往直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旺盛斗
志,以新的风貌、新的气象、新的作风,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全力开创各项工
作新局面。
二、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务实创新的执政主体
为政之要,重在用人。要按照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
要求,努力建设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
我们的重任。
着力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围绕发展配强班子,突出选好配强党政“一
把手”,把政治意识强、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群众公认、能够驾驭全局的优
秀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形成分工合理、
优势互补、梯次配备的良好格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班子合力。
不断探索选人用人的新机制。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
则,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为事业聚人才,着力打造一
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齐心协力干事业的高素质干
部队伍。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全委会票决等各项制度,拓宽选
人视野,畅通用人渠道,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培养锻炼年
轻干部、女干部、非党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新途径,一如既往的做好老干部工
作,充分调动各层次干部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考
核评价体系。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更加注
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使考核指标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
求。
进一步改进考核办法,坚持量化与定性相结合,强化平时监控和过程管理,
客观真实地反映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工作实绩。正确运用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与
奖惩结合起来,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以考核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构筑坚实稳固的执政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全面达小康,迈
向现代化”奋斗目标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深入实施“强基工程”,创
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践,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坚持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功能,深化
“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突出新农村建设
主题,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
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顺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促
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有效对接、融合发展。创新企业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工作
方法,推动企业党建和企业发展互促共进。继续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
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进一步拓宽党建工作领域。坚持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党建工作全覆盖,调整组
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推动党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明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就是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做到
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专
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充分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
坚持以机制管理党员,不断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
平常时期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时代先锋。要大力推进农
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深化和拓展党员“十带头”活动,充分发挥典型
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党员争先创优、当好表率。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
作风建设事关全局。我们要始终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和发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做到
为民、务实、清廉,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决策上着
眼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为民谋利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健全联系群众制
度,经常到发展一线摸实情,深入基层听呼声,特别是要深入到那些情况复杂、
问题较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关注民生,力解民忧,每年都要做几件得人心、
暖人心的实事好事,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实干为荣、创业为乐,把主要精力
放在抓落实上,把注意力用在解决问题上,把政绩建立在实干上。坚持重实际、
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进一步提高抓落实的自
觉性,对既定的目标和确定的工作,雷厉风行,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加强机关
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双满意”活动,切实解决影响经济发展、影响党和政府形
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确
保区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大兴清正廉洁之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制度、
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能力。要提高教育
的针对性,围绕学习贯彻党章,紧贴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
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强化制度的约束力,不断完善用制度规范行政行
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要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加强对领导干
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要增强惩治的
威慑力,坚决惩处违法乱纪行为。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自重自
省自警自励,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清正廉洁的形象、求真务实的作风,
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达小康,迈向现代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
我们肩上。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们去团结奋斗,60万人民的期望激励着我们去奋
勇开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
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把握新机遇,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为全面
达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临淄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