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4&rec=72&run=13

【概况】 2005年,齐鲁石化有直属单位27个,职工总数为34369人。其中,高级
技术职称1112人,中级技术职称2965人。是年,齐鲁石化固定资产原值343.51亿
元,固定资产净值164.8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6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3.
47%; 实现销售收入57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利税47亿元,比上年增长51
.6%; 利润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一举攀上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实现
考核利润43亿元,为预算指标的143%,在中石化炼化一体企业中排名第二,经济
效益再次跻身炼化板块第一阵营。
主要产品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炼油加工量达到1022万吨,生产乙烯82.5万
吨、 塑料115万吨、丁辛醇33万吨、橡胶20.6万吨、烧碱51.5万吨、腈纶6.3
万吨, 发电31.9亿千瓦小时,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聚氯乙烯、烧碱、丁
辛醇和丁苯橡胶产量位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务实高效。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修
订完善了《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建立了合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
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违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围绕依法
健全维权机制、岗位成才促进机制及互助帮扶机制,建立了基层职工代表联系人
制度, 累计征集建议155条。组织了电气系统的全员练兵比武,开展了“职工身
边无隐患、我与企业双平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岗位技能。成立了针对特困群
体的帮扶中心, 互助帮扶投入逐年增长,全年累计投入资金378万元,6914人次
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或帮扶。

【炼油加工量突破千万吨】是年,齐鲁石化炼油加工量达到1022万吨,比上年增
长16.7%,圆了齐鲁人多年的千万吨炼油梦。这是齐鲁石化炼油发展史上的一个
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齐鲁石化首次跨入中石化集团公司千万吨级炼油企业行列,
并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硫高酸原油加工基地之一。

【乙烯产量创历史新高】 是年,生产乙烯82.5万吨,在乙烯二轮改造后的第一
年就实现了产量超标,高出设计产能14.6%,同比增长80.8%,单套乙烯年产量
在国内排名第一。
齐鲁乙烯装置于2004年9月完成了二期改造, 引进投用了世界乙烯行业首台
三元制冷压缩机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乙烯产能由年产45万吨
改造至72万吨。2005年,是乙烯二期改造完成后的第一年。为了抢抓新一轮石化
工业景气周期机遇,多创效益,齐鲁石化积极调整管理思路,打破了乙烯行业改
造的次年必须安排15天停工消缺的惯例,提出了“确保75万吨,挑战80万吨”的
目标。至11月15日,乙烯装置累计产出乙烯72万吨,提前46天实现装置达标。26
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企业新纪录发布会上,齐鲁乙烯二期改造实现了“83天两
头见乙烯” ,改造投产后仅用不到3个月时间实现产量达标,分别创出国内同行
业乙烯改造施工期短、改造投产达标时间最短的新纪录。

【热电7号8号炉机建成投产】齐鲁煤代油技术改造项目,是齐鲁石化继年产72万
吨乙烯改造后的又一重点建设工程, 总投资7.15亿元。主要包括在齐鲁石化热
电厂新建两台410吨/小时燃煤锅炉、两台60兆瓦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即热
电厂7号、8号炉机)、燃气脱硫除尘及配套公用工程系统。2004年1月17日,项目
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2005年4月24日,7号锅炉一次点火成功;5月7日,7号机组
实现并网发电。 8月5日,8号锅炉点火成功;8月21日,8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
10月19日,齐鲁煤代油项目8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性能考核,正式移交生产,
标志着齐鲁煤代油炉机建设项目全线告捷。它的建成投用,将有效增加热电产汽
量和发电量,顶替乙烯燃油锅炉,节约燃料油进行深加工。对于提高齐鲁石化动
力供应可靠度,促进整体优化,提升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鲁皖成品油管线建成投用】鲁皖成品油管线项目是中石化集团公司2005年重点
工程, 起点是齐鲁石化,终点是安徽省宿州,管线全长760千米,年输送能力达
400万吨, 总投资12亿元。齐鲁首站是该项目的一部分,工程投资5600多万元,
由山东三维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主要建设2台1万立方米汽油罐,2台2万立
方米柴油罐。该工程自2004年9月开工建设,2005年5月25日,齐鲁首站工程顺利
实现中交。 12月31日上午9时,鲁皖成品油管线全线贯通。从投油到贯通累计用
时6天15小时,铺底油8万吨。它的建成投用,使齐鲁石化、济南炼油厂等单位的
成品油通过管线直接输送至安徽、江浙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根本消除了山东地
区成品油外运瓶颈,体现了中石化集团公司上下游一体化优势。

【年产14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技术改造工程获奖】 年产14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技
术改造工程是齐鲁石化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由齐鲁石化建设
公司承建。2004年3月8日,年产14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实现一次切换渣油成功,3
月10日产出合格产品。 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秀焊接工程”表彰大
会上,该工程被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烧碱等产品获殊荣增效益】 是年4月, 齐鲁石化首批按国家交通部新修订的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A级沥青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的4.5万吨沥青全部
检验合格, 达到国家新标准。同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5年中国名
牌产品表彰大会上,“齐鲁”牌烧碱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
称号。同月,在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年度科研成果评审中,齐鲁石化塑料厂承
担的中石化集团公司科研开发项目“LDPE高透明料QLT 04产品开发”获2004年度
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由齐鲁石化橡胶厂自行研制开发的新型低门尼丁苯橡
胶产品SBR—1507工业试生产获得成功, 并填补了国内一项技术空白。年产20万
吨苯乙烯成套技术通过了国家验收,已稳定运行一年,年增效益2.7亿元。芳烃
吸附剂国产化获得成功,运行一年多,其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
为齐鲁石化一次性节约资金1000万元。

【管理效益年活动成效显著】 是年,齐鲁石化认真落实“管理效益年”各项措
施,全年挖潜增效4.2亿元。
狠抓安全环保,杜绝了上报事故。在全年加工高硫高酸原油的条件下,实现
了炼油的稳定生产,炼油南区检修提前完成。乙烯实现了持续的超负荷运行,全
年乙烯平均产量达到94吨/小时。 热电厂7号、8号炉机按期投产,实现了安全施
工。加强环保治理,搞好节水减排,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年万元产值取
水量降低了30%,COD排放量同比减少了4.1%,实现了增产不增污。
优化生产,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在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的不利局面下,
努力增产裂解原料。在全年炼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6.7%的前提下,成品油产量只
增长了7.6%,而裂解原料产量增长了63%,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贴近市场,增
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全年高压、高密度和线性塑料增产7.4万吨,超产的7.5万
吨乙烯全部转化为效益更好的产品。
科技兴企, 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年炼油轻油收率达到77.75%,综合商
品收率达到93.39%, 均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实现专业达标。炼油实际能耗、乙
烯燃动能耗、热电供电标煤耗同比大幅下降,刷新了历史纪录。
利用市场规则,反倾销成效显著。环氧氯丙烷的反倾销工作成效明显。市场
价格一路上扬,边际贡献名列前茅,全年产量达到3.28万吨,为年计划的234%,
开工率由前几年的不足70%提高到103%, 在利用市场规则、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
得了重大突破。
加强管理,外供能源收费创纪录。是年,公司外供能源收费达到了创纪录的
4.07亿元,同比增长89%。

【改革改制深入推进】改制分流全面展开。年内完成机械厂、鑫亚公司等10个单
位的改制工作,分流人员1620人。至年底,齐鲁石化已有40个单位完成改制,累
计分流人员7372人,在中石化炼化板块位居前列。
机构整合平稳实施。中石化集团公司层面,催化剂厂、国际事业齐鲁公司以
及化工销售业务的集中划转工作顺利完成。公司层面,重组成立了物资装备中心,
实现了一级采购、一级储备;对研究院和树脂所、一化实业部和劳服公司进行了
一体化整合;对分散于各厂的消防和客运业务进行了专业化重组。
改革改制实现“八减”。减机构。齐鲁石化直属单位由上年的38个减少到27
个,减少近1/4;机关部门由35个减少到27个,减少1/4,突出了一个整体,增强
了控制力。减员。2001~2005年,齐鲁石化用工总量减少2.2万人,减少37%,由
5.9万人减到3.7万人。其中,国有在册职工由5.4万人减到3.4万人。减干部。
与2002年相比,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减少29%,减至10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减少
33%,减至236人;公司基层管理人员减少40%,减至1990人。减社区。通过改制、
整合和重组, 公司规模较大的社区由原来的11个减至5个。平房社区的清理基本
完成,在保证员工妥善安置的前提下,关闭了10个工程建设时期遗留的平房社区,
拆除危房1241套。减车辆。从2002年到2005年末,公务车的数量已由1391台减到
711台, 4年减少680台, 占49%。减活动。各类评比、检查及表彰活动由原来的
136项压减到16项, 减少88.2%。减报刊、杂志和协会、学会。齐鲁石化内部报
刊由原来的23种压减到3种,减少87%;齐鲁石化参加或组办的各类协会、学会由
268个压减到79个,减少71%。减会议。从2004年开始,每周四定为公司的“无会
日”,通过压减、合并会议,缩短会议时间和减少领导陪会,公司层面的会议减
少了2/3。(王敬华 曹钰梅)

编辑:张金民
校对:许淑珍 张文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