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4&rec=3&run=13

——关于临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

区长唐福泉

(2006年1月12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临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
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区跨入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要
时期。五年来,区人民政府在中共临淄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区领导班子打
下的良好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
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跃升。 2005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50亿元,是2000
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3亿元,是2000年的3.7倍,
年均增长2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7.6亿元,是“九五”的6.1
倍,年均增长55.6%。“十五”时期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三次产业比调整为4∶76.1∶19.9。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
固。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27.7亿元,年均增长4.9%。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被评
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基地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蔬菜、
畜牧、 林果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8.2万亩,被评
为“中国果菜十强区”;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70处;累计造林2.6万亩。建
立了齐城农业高新区,搭建起了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优质平台。以水利为重点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5.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
显提高。 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50家,实现销
售收入301.7亿元、利税31.2亿元、利润20.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8%、37
.4%和42.1%。以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冶金制造和装饰原纸为主导的新型工业
体系初步形成, 200万吨钢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骨干企业的支撑
作用进一步增强。五年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3件,其中,中国名牌
产品2件、驰名商标1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占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比“九五”末提高了20.3个百分点。规划建
设了国家级齐鲁化学工业区, 进园企业达75家,完成投资29.3亿元,成为全区
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载体。调整了临淄经济开发区的区划,启动建设了齐峰造纸
工业园和南王精细化工园,初步构筑起了西部工业经济隆起带。第三产业蓬勃发
展。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型业态迅速兴起,一诺综合商贸城、金驰胜大购物广
场等商贸网点建成运营,城乡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年均18
%以上的增长。 足球起源于临淄得到正式确认,建成了管仲纪念馆和临淄足球博
物馆,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齐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房地产、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
体系。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深化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了企业内
部运行机制,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加强公有资产管理运营,实现了公有资产的
保值增值,全区公有资产年均增值率达8%。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个体私营业户发
展到1.8万户,注册资本达3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6倍和2.7倍,被评为全
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取消
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停征了乡村公益事业金,对种粮农民实行了直接补贴,
累计减轻农民负担5813万元。加强了农村财务及资产管理,全区14处乡镇、街道
全部建立了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实施区乡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了区乡财政分配关
系,调动了乡镇(街道)生财、聚财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乡镇区划调整
和区乡机构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了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审
批事项561项, 取消比例达59.6%;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动了政府工作
的全面提速。金融、统计、投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配套推进。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活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
本形成。 五年累计引进外来投资57.7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年
均增长27.4%。2005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3亿美元,其中直接出口创汇3.2亿美
元,分别是2000年的13.4倍和10.2倍。加强了与齐鲁公司等驻地大企业的联合
与协作,在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集体企业改制及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
实现了新的突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相继开展了“城市管理
年”、“城市经营年”、“城市规划年”活动,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区
规划面积扩大到48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东部居住区、西部工业区、中部商务区
和北部农产品加工区的功能布局。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20万增加到31万,城市化
水平达到52%。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五”时期
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是“九五”的2.3倍。新建、改造城区道路27条近百公里,
改造后的中轩路、临淄大道成为我区的标志性景观道路。城区开发和旧村改造步
伐加快, 新建齐都花园、国家新村等规模居住小区9处,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35平方公里。 城市绿化美化成效显著,五年新增城市绿地248公顷,城市绿化覆
盖率达45.2%, 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5.4平方米。实施了城市亮化工程,对城区
主次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建成了城区北部排水、城市天然气、管网下地等一批
重点项目, 城市载体功能日益完善。积极推进城市经营,举办了3次城市经营项
目洽谈会,融资33亿元,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新路子。实
施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健全完善了区、街、居三级管理网络,
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力度, 改造乡村道路298公里,基本完成了三年改造一遍的任务,在全市
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狠抓了污染源防治和生态环境建
设, 扎实推进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了101油库、齐银水泥搬迁等重大工
程,建成投用了淄河、齐都两处污水处理厂,下决心关停、取缔了一批环境违法
企业,城乡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区”战略成效显著。“十五”期间,
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13项, 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教育事业成绩喜
人。五年累计投资2.1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新建、扩建了齐都花
园小学等26所中小学校,撤并了36所农村薄弱学校,积极稳妥地完成了驻地大企
业中小学移交工作,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日趋优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
育协调发展,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六年居全市第一。卫
生事业整体推进。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抵御重大
疾病的能力不断增强。改造建设了区人民医院综合楼、齐都医院病房楼和农村规
范化卫生室等一批基础设施,狠抓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城乡居民医疗条件
进一步改善。加强了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有效防止了非典、禽流感疫情在我区
的发生。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被表彰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面推行农
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文化
强区建设。加强齐文化研究与保护,启动了“齐故城及田齐王陵”申报世界文化
遗产和蹴鞠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建成了
齐都文化体育城、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批文体设施,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五年共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1535人,成立了山东化工专
业人才市场,构筑起了人才与企业相互交流的服务平台。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
作,“十五”期间新增就业再就业近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顺利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和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审计、气象、残联、区志、档
案、人防、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对台工作等各项社会事
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生活开始
向富裕型小康迈进。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5%和38.5%。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9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24元,分别比
2000年增加4610元和214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3亿元,人均2.2万元,
是2000年的1.8倍。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1.
8平方米和31.6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7辆、电脑48台、移动电话125
部,分别比2000年增长1.3倍、2.2倍和2.1倍。加强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在全
市率先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城乡救助体系,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121.
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4.6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改建、扩建敬老院13
处,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3%,被评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城乡居民文明素质进一步
提高。围绕建设文明临淄,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和学习型社会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和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组织实施了“四五”普
法和“三五”依法治区规划。圆满完成了第七、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兵
役、双拥和社区工作取得新成绩。扎实推进“平安临淄”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斗争,构筑起了立体化、网络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坚持重心下移,切实做好信访和市民投诉工作,及时排查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积
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和落
实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群体性上访、各类安
全事故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自觉服从区委领导,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征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
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临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
弥足珍贵。回首五年历程,我们深深感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
为先导,不断更新观念,抢抓机遇,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牢牢
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充分发挥“两齐”优势,加快“三区一城”建设,把上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
临淄的实际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具有临淄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充分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集
中突破,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
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这“五个坚持”,是我们在加快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十
分珍惜,并不断丰富和发扬下去。
各位代表!抚今追昔,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五年干事创业,五年艰苦奋斗,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平台,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今天的临淄,政通人
和,人心思上,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大好局面,得益于市委、市
政府和中共临淄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是全区人民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倾力奉献的全
区人民,向所有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
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还面
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
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面貌面临艰巨任务;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对外开放
水平不高,招商引资和增加出口面临新的困难;降低能耗和治理污染的压力较大;
行政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发展环境尤其是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等等。对
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
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强区和
绿色城市”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潮流,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
升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伴随环渤海
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我们承接发
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空间更为广阔;特别是经过全区上下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我
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支撑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备,
为我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审时度势,超前谋划,自我加压,
拼搏进取,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据区十届九次、十
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
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贯彻党的十六
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入实施科教兴区、环境立区、结构优化、城市化、经
济国际化“五大”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强区、绿
色城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
全面进步。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
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16%以上,固定资
产投资年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
长15%以上, 城市化水平达到6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9%,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
长8%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全区生产
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以上,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使临淄成为经济全面繁荣、
社会文明和谐、科技教育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充
分展现“经济强区、文化强区和绿色城市”的崭新形象,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发展。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定不移地把解
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
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植壮大蔬菜、畜牧、林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
规模经营,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以齐城农业高新区为载体,集中引进
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
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完善“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
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
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畜牧防疫体系,培育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
牌,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业综
合开发,推广先进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抓点带面的原则,加快村镇规划建设,鼓励支持有条
件的农村、企业实现整合联合发展,逐步构筑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村镇发展
新框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为农民加快向城镇转移提供条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调整农村经济
结构,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双向互动,拓展农民就业空间。三是大力发展农村
公共事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大公共
财政向“三农”倾斜。从今年起,农村义务教育逐步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
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2007年实现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加
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改貌和规范化卫生室
改造,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增强群众抵御大病的保障能力。继续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加快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电网、新型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农村
最薄弱、最急需的问题,让更多的公共服务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四是健全完善
服务支撑体系。认真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
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合理流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被征地
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
水平。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农村财务监管机制,
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五是加强农村社会新风貌建设。大力实施以农村劳动
力为主体的“培训阳光工程”,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广大农民致富创业的能力。大力开展农村环境
卫生综合整治,实行生活垃圾集中统一处理,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公共
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
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工业综合素质。坚持工业强区不动
摇,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以膨胀经济规模、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创新能
力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一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精深化的原则,修订完善产业发
展规划,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突出发展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及产品,做大做
强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冶金制造、生物工程、装饰原纸等主导产业。加快运用
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机电、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提
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立足我区产业资源优势,做好借助齐鲁、配套服务、联
合双赢的文章,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加快项目的储备、研发和转化,集中推进一
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举全区之力加快齐鲁化工区开发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
园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管理与服务,增强园区承载力
和吸引力。健全项目准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
园”步伐,鼓励引导企业与项目向园区集中,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聚集优势。加
快临淄经济开发区、南王精细化工园、齐峰造纸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培植壮
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以博临路为中轴,以四大专业园区为支撑的西部工业走廊。
三是膨胀提升骨干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投
入、产业延伸、联合重组、上市融资等途径,集中培育一批主业优势突出、核心
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全区有3家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5家过
50亿。大力开展企业升级进档、争先创优活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
好的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迅速膨胀规模,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
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格局。继续实施名企名牌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
牌,加强品牌运作,争创更多的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着力增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各
类技术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原
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
进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力争在精细化工、塑料加工
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
攻关项目,大力发展信息、生物、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
更多新的增长点。
(三)繁荣发展服务业,提升三产整体水平。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
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举措,发挥优势,做大规模,逐步提高服务业的比
重和发展水平。一是突出发展齐文化旅游业。加大齐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
发力度,实施齐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扎实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申报工作。充分挖掘齐文化的深刻内涵,规划建设田齐王陵风景区、中国兵家
城等重点旅游项目,搞好齐国历史博物馆、东周殉马博物馆等旅游景点的改造,
强力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努力把齐文化旅游区培植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
精品景区。放大“足球起源地”的品牌优势,大力开发足球产业,使足球起源地
成为我区对外开放的闪亮名片。加大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强化旅游宣传促销,
继续办好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把齐文化旅游业培
育为新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
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强商业服务网点布局的规划和调控,切实搞好
临淄商场、齐鲁化工商城等商贸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不断培植商气、凝聚人气,
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消费便利的商业服务网络。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加
快培育和建设化工、蔬菜、粮食等一批具有产地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发
展壮大城区西部专业市场群,尽快形成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格局。运用现
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业,集中培植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
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流通企业。扎实做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
工作,推动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建立新型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三是培育
壮大现代物流业。以公路主枢纽和重点园区为依托,整合资源,合理布局,规划
建设齐鲁化工区塑料专业物流园区和齐城农业高新区农副产品物流基地,逐步形
成规模大、辐射广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发挥化工产业优势,举办化工博览会,
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会展经济。加快推进物流运输、配送、信息三大平台建
设,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企业,集中扶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专业物流企业,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
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抓好信息资源的应用和共享,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社会
公共领域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家庭上网,不断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
坚持以规模小区开发为重点,实施城郊旧村改造和“大企业迁居”工程,增加面
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房供应,促进房地产业
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拓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养老托幼、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
业,规范发展金融、保险及法律、会计、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
业的档次和水平。
(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力争在一些
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一是深化各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事业单位改
革,加快建立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逐
步推行网上审批,加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规范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完善公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
值。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配套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区乡财政体制、
粮食流通、土地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增加基层集体组织收入的新途径。进一
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
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推进投资、价格、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改
革,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健全完
善招商机制,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中介为依托、市场化为手段的新
型招商体系。依托我区的产业、园区、文化等资源优势,瞄准日韩、港台、欧美、
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突出做好产业链招商和
产业集群招商,切实增强招商成效。把引进项目、资金与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
平结合起来,重视引进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
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
资质量。三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坚持以质取胜,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
扶持生物制品、塑料产品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强出口产品的竞
争力。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比较优势大
的加工贸易项目,提高加工深度,延长增值链条。继续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巩
固东南亚、欧美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提高外贸出口规模和
效益。四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
持我区有比较优势的化工、塑料、冶金等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和承揽国际工
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推进能源消耗大、资源依赖性强的企业,向现有资
源优势地区寻求合作转移。加强与齐鲁公司等驻地大企业的联合与协作,积极支
持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主动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抓住企
业扩产、技改和集体企业改制的良好机遇,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努力构筑联合
载体,实现互利共赢、融合发展。
(五)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三高”要求,着力
扩大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彰显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城市档
次,塑造现代化园林城市新形象。一是科学规划城市蓝图。编修新一轮城市总体
规划,完善东部居住区、西部工业区、中部商务区和北部农产品加工区的详细规
划,吸引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尽快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本着“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适
度超前地发展城市交通网络, 重点建设淄江路、102省道改线等一批城市主干道
路,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施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在全区构筑“六纵八横”的交
通网。加强城市绿化工作,重点搞好道路、游园、广场、庭院、生活小区的绿化,
力争新增绿地200公顷。注重体现齐文化内涵,精心设计城市小品和标志性景观,
突出抓好车站、广场、公园等窗口项目,集中展示城市形象。加快实施地下管网
改造和集中供热、供气、供电等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加快城
市建设市场化进程。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统一管理,抓好土地收储和经营性用
地的招、拍、挂工作,确保国有土地保值增值。坚持市场趋向,深化城市公用事
业单位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完善
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多方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力
争在城市资源市场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四是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区、街、居三级管理网络,建立责权分明的城市
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对城区重点部位及人流物流聚集区的户外灯
饰进行改造,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厕。加大对城市基础
设施的管理、维护力度,提高管养水平和效益。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
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六)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深
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完善政府支
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强专利
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坚持把教育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
办公平质优、群众满意的教育。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多形
式、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
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
作机制,落实人才政策,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
治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解决群众
就医难、看病贵问题。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抓好文化馆、
图书馆、科技馆和影剧院“三馆一院”改造,建设市民中心,逐步形成比较完备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的精
神文化需求。搞好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市
民的身体素质。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建立完善就业
服务体系, 推进多种形式的就业。“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
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困难群众医疗、
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逐步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
疾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双拥和区志编修工作。大力发展兵役、审计、档案、
人防、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对台工作等各项社会
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以诚信临淄、学习型社会、温馨社区和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快建设文明
临淄。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施“五五”
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规划,提高全社会法律素质。加快推进“平安临淄”建
设。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高度重视新
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认真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落实环境
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环境优先、节约优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实施
“碧水蓝天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排污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问
题。加强淄河污水处理厂、齐都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监管,全面做好淄河、乌河、
运粮河等流域覆盖范围内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确保城市污
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 规划建设西部工业污水处理厂,解决齐鲁化工区及西、
北部企业污水处理和减量排放问题。坚持不懈地抓好燃煤企业脱硫改造、化工废
气治理和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建设城市垃圾无
害化处理厂,妥善处置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力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下决心取缔土炼油、小化工、
煤焦油等“土小”企业,努力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二是加快推进“生
态区”建设。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制定完善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强化对自然
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永续发展的能力。全面开展城乡大环境绿化,重点搞好荒
山绿化、平原绿化、景区绿化,加快绿色通道和环城林带建设,力争全区森林覆
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1%左右。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使用量,
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整顿矿山秩序,严格
按照规划确定禁采区、限采区和开采区,遏制生态破坏。抓好水源地涵养区、风
景名胜区等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
再循环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快循环经济综合试点,充分发挥
齐鲁化工区等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推进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各个层面的
循环经济发展,尽快构建一体化循环产业链。统筹安排城市用水、农业用水和生
态用水,推行城市分类供水、中水回用和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保持土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集
约利用程度。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的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坚决淘汰能耗
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约型产品,积极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力争到
2010年,万元GDP能耗降低20%以上,重点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25%以上。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竭力“为民、务实、清廉”,励
精图治,实干兴业,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巩固行政审批改革成果,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
率,切实改变政府包揽过多、干预过多、管制过多的状况。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和
服务职能,精简公文,压缩会议,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全力推动政府工作提速。
加快推进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
决把不该管的事情交给企业、中介组织和市场,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
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文明生活。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下大气力提升政府公务
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在公务
员队伍中大力倡导学习之风,不断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理解,切实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牢固树立以人
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维护好、实现好、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完善“三个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一抓到底、
督查到位、考核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真正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
氛围。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规范政府行
政行为和行政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
法监督,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立健全政府内部决策规则,
逐步完善专家咨询、公开评议、社会听证和决策责任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
公众参与度。坚持自觉服从区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
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密切与工、青、妇等群众团
体的联系,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大力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增强政府公信力,带动企业信用、
个人信用和全社会信用建设,努力打造诚信临淄。
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
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
象工程”。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树立规范服务、
从严执政的机关作风。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深化效能监察,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
持求真务实,狠抓工作落实,多做少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深入调查研究,
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切实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求,真正以人民群众
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
量和检验政府工作的基本标准,作为政府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考虑到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3%,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长8%。具体工作安排建议,在计划和财政报告中作详细说明。工作中将按照市委、
市政府和区委的部署要求,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鲜明地突出又
快又好发展的主题,更加坚定地优化发展环境,更加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推动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年内集中力量为民办好10件实事:(1)加大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 将区级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元提高到10元。
(2) 实施“幸福家庭”工程,为全区适龄青年免费婚前体检,提高出生人口素
质。(3)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突出解决5万群众的饮水质量问题。
(4)实施“复明救助工程”,为全区300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对特困患
者实行无偿治疗。(5)设立困难群众救助基金100万元,解决部分特困人员的生
活困难。 (6)实施农村劳动力和失业职工培训工程,年内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
2500人、失业职工1500人,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7)为全区13处敬老院免费配
备电视机500台。 (8)为全区儿童免费接种风疹疫苗和甲肝疫苗。(9)在城乡
主要交叉路口设立路标和安全警示标志,保障人民群众交通安全。(10)扶持30
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村务中心。对这些实事,我们将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以对
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抓紧抓好,务求实效,让广大人民
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实现新发展的光荣使命,
承载着全区60万人民的期盼和重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临淄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
同心同德,务实苦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
建设更具活力、更具实力、更具魅力的临淄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