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十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4&rec=2&run=13

区委书记解维俊

(2005年12月2日)
同志们:
这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临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指导我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福泉同志对《纲要(草案)》有关问题作了说明,与会同志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
和建议。区政府将根据审议的情况,对《纲要(草案)》进行认真修订完善后,
提请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十五”时期是我区跨入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要
时期。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
努力争创山东第一经济强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历届区领导班
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围绕建设更具活力、更具实力、更具魅力的临淄,凝心聚
力、扎实苦干,大力实施环境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经济国际化、城市化
五大战略,加速构筑“三区一城”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
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示
范区、全省民营经济先进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区等27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区域经济实力更强。“十五”时期是我区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最快
的时期之一。 预计今年全区生产总值将实现370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年均
递增14.7%,比“九五”时期提高了4.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人均生产总值达7510美元,是2000年的2.3倍;预计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1亿元,
是2000年的3.6倍,年均递增29.1%。五年来,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
重点,突出抓园区、上项目,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今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
发展到340家, 是2000年的3倍多;预计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923亿元,是
2000年的2.7倍, 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比“九五”末提高了7个百分点。出口对
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预计2005年直接出口创汇实现3亿美元,是2000年的9
.6倍,年均递增57.2%。坚持抓龙头带动,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第三产业
发展明显加快。 预计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9.6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年
均递增16.5%。“十五”计划主要指标提前完成,综合竞争力在全省30强中的位
次实现前移。
——经济发展后劲更足。“十五”期间,我区相继规划建设了齐鲁化工区、
齐城农业高新区、齐文化旅游区,搭建了加快发展的强势平台,基本形成了“三
区一城”的产业发展格局。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重点园区发展壮大,构筑了
以齐鲁化工区为龙头,临淄经济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竞相发展的城区西部
工业经济隆起带。加大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积聚了加快发展的强劲增
势。 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1亿元增长到今年的100亿元,年
均递增55.6%;五年累计投资达257亿元,是“九五”时期的6倍多,成为我区历
史上投资最多的时期。全区累计引进外来投资54.7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
1亿美元, 年均递增32%;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492个,总投资244.5亿元。这
些项目的建设,将为我区今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
技术改造力度,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五年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34家,占目
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
高了9.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提
高了38.2个百分点。 全方位推进改革,构筑了行政审批、效能投诉、招投标和
人才服务“四位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深化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
革及区乡机构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的发展,为“十一五”
期间全区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更大更美。相继开展了“城市管理年”、“城市经营年”、“城市
规划年”活动,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城市详细规划面积扩大到48平方公里,初步
形成了东部居住区、西部工业区、中部商务区、北部农产品加工区的城市功能布
局。城区人口由2000年的20万增加到31万,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2%,提高了9个百
分点。 “十五”时期,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
.3倍。 高标准建设改造城市道路27条近百公里,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城
区开发和“城中村” 改造步伐,新建规模居住小区9处,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35平方公里。临淄大道、中轩路、太公湖、圃田园等一批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工程
相继竣工,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突出抓了城市绿化亮化美化,五年新增公共绿地
248万平方米,总面积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4平方
米, 居全省前列;城区主次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亮灯率达95%以上;投资4.2
亿元,实施管网下地工程,基本实现了城区无架空线路;建成了2处污水处理厂,
组织实施了城市天然气、城区北部排水等工程,城市载体功能日益完善。积极推
进城市经营, 举办了3次城市经营项目洽谈会,融资33亿元,探索走出了一条以
城兴城、良性发展的新路子。强化城市管理,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碧水
蓝天行动计划, 实施了101油库、齐银水泥等重大搬迁工程,关停了一批污染企
业,城乡环境明显改观。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改造乡村
道路298公里,基本实现了三年改造一遍的目标,通车总里程达572公里,比2000
年增长38.5%。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城乡一体化
进程不断加快。
——临淄的影响力更大。“十五”期间,我们围绕放大齐文化品牌优势,下
大气力研究开发齐文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临淄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得到极大
提升。成立了齐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了《齐文化》双月刊,齐文化研究由松散型
的民间研究转向了系统性的官方研究。先后编辑出版了《走进齐都》、《齐都名
人》 等齐文化系列丛书, 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的齐文化学术研讨活动,启动了
“齐国故城及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蹴鞠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齐文化
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加快齐文化特色博物馆群建设,成功举办了两届国
际齐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姜氏后裔和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洽谈合作。深入挖掘齐文化内涵,成功召开了足球起源于临淄专家论证会,临淄
作为足球起源地得到世界公认,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站的相关报道在社会引
起良好效应。
——人民生活更富足。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
目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区人民。五年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存款分别增长了59%、56%和76
%,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4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5.1平方米扩
大到31.8平方米,每百户拥有汽车、电脑、移动电话数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1.
3倍、2.2倍和2.1倍。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用于科
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达15亿元,年均递增31.7%。加快城乡教育资源整
合,顺利完成了驻地大企业中小学移交地方工作,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教育初步现
代化强区,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六年居全市第一。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规划建设了齐都文化体育城、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开展了一系列社
会文化活动,全区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健全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成功战
胜了“非典”疫情,建成了区人民医院综合楼等一批基础设施,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参合率达90%, 农村药品“两网”实现了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
善。“十五”期间新增就业再就业近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
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33
%, 抚恤补助标准提高了77%,全区低保覆盖面达100%,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6.3
万人次。计划生育、广播电视、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加强精神文
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临淄和学习型社会
建设卓有成效。支持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充分履行职
能、发挥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社会综合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平安临
淄”建设,构建了“六网一制”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整合综治资源,建设了三级综治网络,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工作进一
步加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了“三级联创”和保持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初步建立了“三个体系”,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
强。
五年来的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更
新观念,创新思路,勇于冲破陈旧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束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始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并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
力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
挥“两齐”优势,努力把自身潜能转化为发展活力,把静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
把闪光点资源转化为现实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以重点突
破带动全局,针对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在统筹安排好全盘
工作的同时,抓住重点,奋力突破,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推进整体
工作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以执政为民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获得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源泉。这“五个始终坚持”,是我们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务
必十分珍惜,继续发扬下去。抚今追昔,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五年干事创业,
五年艰苦奋斗,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平台,提升到新的境界,站在了新
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正确引
领,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我区
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二、站在新起点,实现“十一五”
更快更好发展“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们肩负的任务
更重,发展的压力更大,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级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更宽广
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
展、新跨越。“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GDP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
增长20%以上。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900亿元,GDP突破700亿元,地方财政收
入突破20亿元。 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全
市平均发展水平。
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明确主攻方向,着力抓好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和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一)全
力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
务。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深入实施“研究齐鲁、服务齐鲁、借助齐鲁、
联合齐鲁”的战略措施,围绕精细化工、塑料加工、钢铁冶金、生物工程、造纸
等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地方特色鲜明、规
模效应突出、竞争实力更强的产业集群。集中抓好齐鲁化工区、经济开发区等重
点工业园区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和骨
干企业发展,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力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
的规模和水平。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循环经
济试点,逐步构建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推进节能节
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
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
创新相结合,引导和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建立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机制,着力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制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幅度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努力
使服务业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放大齐文化和“足球起源地”
的品牌效应,搞好齐文化旅游形象设计和产品策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项
目建设,建立高效的推动机制,努力把齐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大力
发展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专业市场群
建设,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促进服务业进档升级。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加强齐城农业高新区建设,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四大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立
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区、城镇社区、农村村落及工业园区、农业基地作为
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城乡布局和产业发展,突出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推动形
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要统筹城乡建
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
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抓好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村
容村貌。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推进农民居住社区化。要统筹城乡居民
就业。把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区聚集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统筹城乡
就业的根本任务,制订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
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要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
范围。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积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农村稳定。(三)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加快
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政策支持、财力保障进一步向社会事业倾斜,推
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要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人
民群众受教育水平。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
育,建立和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尽快普及高中段教育,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
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改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突出抓好农村卫生、预
防保健等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构筑保障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的防护网。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强区建设,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深
入研究开发齐文化,抓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
制,尽快把齐文化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
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广播电视、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四)更加关注民生
体现民本。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致富群众、造福人民。各级要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地体恤民
情、纾解民困、谋求民利。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加快发展与扩大就业结合起
来,坚持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等多措并举,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
空间。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自
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
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
障网络。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费增
长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层次,使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
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扎实推进“平安临淄”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依法治区,推进政务公开,发
扬基层民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要
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坚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深入实
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努力营造更加适宜人居的城乡环境。三、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为“十一五”
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各
级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和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抓好党的先
进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各级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
精神同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
建设各个方面,体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切实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巩固发展第一批、第二批教育成果,扎实搞好
第三批教育活动,建立完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使
党员永葆先进性,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打好政治基础。要全面加强党的干部
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
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
构、改进作风、增进团结为重点,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形成朝气蓬勃、奋
发有为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强基工程”,把基层基
础工作夯实筑牢。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潜心把
握新形势下的执政规律,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
进现代化强区建设。要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优良的思想作风是我们事业发展
的有力保障。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密切联系群众,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用真情和实干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发挥
教育、监督、惩处的综合作用,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进一步加强“三个
体系”建设,完善决策目标,落实执行责任,强化考核监督,在全区营造你追我
赶、不甘落后,想干、会干、干好的浓厚氛围,把全区上下的力量凝聚起来,把
各方面的优势集成起来,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同志们,“十一五”时期是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为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建设
更具活力、更具实力、更具魅力的临淄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