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近现代人物传略(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759&run=13

徐华清 (17881850)字际唐,临淄区敬仲镇徐家圈村人。少时,从师就读,
颇颖悟,但更喜骑射,且力气过人。其父徐相臣,循其材志,使习武。1807年、
1808年(清嘉庆十二、十三年)乡试、会试连捷,及殿试,又复夺魁,成为临淄历
史上唯一的武状元。
1811年(嘉庆十六年),徐华清以头等侍卫出任直隶提标右营游击。后升甘肃
参将,奉令去塔尔巴哈台屯田。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的
唆使下,率领叛军窜入新疆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地区,残害人民,制造分裂。一
时西北地区,叛军猖狂,民心不定,社会不安。1822年(清道光二年),徐华清随
甘肃提督赴西宁平定叛乱。他身先士卒,率队斩杀叛军六百人,夺获牛马四千头。
他多谋善断,在追击叛军时,粮食供应不继,许多清军就地捕捞黄鱼充饥,但徐
华清却禁令所部捕食。他说:“这儿黄鱼如此众多,当地人民却不捕食,定然鱼
身有毒。”他同将士忍饥挨饿,直等粮食运到。而他军食鱼者,多中毒死亡。是
年,因战功,朝廷赏戴花翎。道光三年,徐华清晋升哈密协副将,转授潼关协副
将。道光六年,陕甘总督杨遇春率兵进军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地进
剿张格尔。徐华清积极策应。次年,清军生俘张格尔,长达七年的叛乱被弭平,
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分裂阴谋被粉碎。中华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
1836年(道光十六年),徐华清补授河州镇总兵。1837年(道光十七年),奉令
驻守新疆重镇喀什噶尔。这里的人民一直不懂农业生产,他指令将士帮助当地群
众制作农具,开垦荒地,教种庄稼。结果,年年丰收,人民富裕。他离任时,万
人相送,并为他建立生祠,表示对他的感激和永久的怀念。道光二十三年三月,
徐华清调青海平定叛乱。六月,转战于贡尔盖、乌兰水一带,连战皆捷。最后,
玛庆雪山一战,全歼叛军。因功,授提督衔。九月,实授福建省陆路提督。
徐华清在福建力主抗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疆域。“在任六年,英人不敢犯
境。”1850年(道光三十年),徐华清任满入京,中途染病,于是年夏历十月二十
六日卒于浦城,终年63岁。清廷谥赠“威振侯”。
朱仲平 生卒年不详,临淄区齐都镇傅家庙村人。1865年(清咸丰十一年)春,
在捻军东进青州(益都)及临清县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的影响下,与召口村边老九
等人组织农民起义。至秋,发展到数百人。在召口村南凤凰山树起义旗,与官府
地主豪绅为敌,把富户财产分给农民。八月下旬,举军东进,攻打青州城。不下,
乃转战南部山区,后在清军及地主武装的合围下,失败。
贾振琨 (18791912)字次瑶,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村人,清光绪末年附生。
山东大学堂师范馆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获公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法政科。
留学期间,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政党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山东省当局宣布脱离清朝政府独立。贾振
琨闻讯后,为了亲身参加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王室的斗争,立即束装归国。及至青
岛,得知山东巡抚孙宝琦已取消独立,清廷总理大臣袁世凯又擢用张广建为山东
巡抚,对革命人士肆加镇压,山东形势骤趋恶化。有人劝他先行回家,然后待机
而动。振琨慨然说:“时势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如果都畏缩不前,明后天的局
势将更加不堪设想了! ”乃决然由青岛西去济南联络同志。于火车中遥指故里座
落,喟然叹息:“老母、病妻、幼子,已三年不见,但是共和不建,何以家为!”
到了省城济南,遍访同志,或死或归,无一在者。振琨略无退志,因思青州府所
属各县地势险要,若取为根据或者大有可为。乃东返青州,与王长庆等直袭诸城,
一举占领。才10日,不意清军潜至,城陷死难,时为1912年2月11日。
薛鼎宝 (18471915)临淄区辛店镇王朱村人。以打铁技艺过人,知名一方。
鼎宝7岁丧父, 母亲他嫁,依靠伯父薛振宗长大成人。16岁开始,从伯父学会了
铁匠手艺。
鼎宝鉴于大锄是农田主要用具,而当前农民使用的大锄多笨重不堪,有的不
是不下地,就是抓窝刨坑;有的不是沾泥,就是兜土,用起来费工费力。于是,
他便下决心在大锄制作上下功夫。他反复琢磨、试验,改进了锄勾的弯度、锄头
的背脊和肩胛的楞角;锄刃两面也力求平整光滑。同时改进了“夹钢”锻打的技
术和火技术。使锄刃刚柔相济,韧不卷刃,坚不脆裂。既适于山地砂土,又适
于涝洼粘土。锄草耪茬,不深不浅,锋利无比;遇泥不沾刃,锄土不兜土,使起
来轻便省力,深受农民喜爱,被称为“薛家锄”。传扬开去,人们争相认购锄刃
背面镌有“六角雪花”印记的薛家锄,一时畅销临淄、淄川、益都、博山等地。
特别是临淄南部和益都西南部,几乎家家有薛家锄。有这样一说:“家里有了薛
家锄,人就勤于锄地了。”
鼎宝的长子薛启厚,尽得薛家锄的制作诀窍,技艺不亚于父。据说,他打制
的锄刃,不拘多少,摞起来,规格如一;称量起来,轻重相等。
1915年,薛鼎宝父子相继去世。
崔光中 (19111935)字正平,临淄区齐陵镇聂仙村人。
1933年秋,崔光中于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后,先后在临淄县立闻韶小学、
西关小学任教。他教学极为认真并富于创造革新,他主讲国语和历史、地理。他
鉴于教科书不切实用,便毅然以无畏无私的精神,自编自印了《我们的东三省》
等地理教材和历史教材共五册,并选编了高小二年级国语补充教材两册。为此,
他牺牲了星期天和寒假、暑假,耗去了不知多少个深夜。在教师中获得了广泛和
崇高的赞誉。
崔光中善于言教,更重身教,他总是用慈爱、热诚、亲切的态度和话语对待
每一个学生。每天晚饭后照例和学生个别谈话。睡前坚持和学生们谈一个问题。
习以为常,从不间断。学生也从他的言行中,不断受到启迪、感到和得到鼓励。
1935年9月11日的昏夜, 一阵急雨过后,天气骤冷,崔光中惦念着几个没有
棉被的穷学生。他便抽出自己的棉被跑去看望。因未披外衣而着寒,第二天便得
了急性肺炎。他虽发着高烧,但仍认真批改作业和去课堂讲课。结果病势转重,
及至送转济南齐鲁医院,已属不治。9月28日上午9时,便在病床上永别了他的教
友,年仅24岁。
为了纪念他, 李人凤等当时临淄教育界知名人士及崔光中的学生330多人,
集资为他树立了镌有“教师典型”四个大字的墓碑于聂仙村东。
赵永祥 (18741937)临淄区皇城乡四官村人,父亲赵景怀于清光绪二年逃荒
去山西省时,学得了制作撑板凳(俗称撑子)的手艺,传给赵永祥。经赵永祥几多
改进, 所制作的撑子, 成为名噪一时, 人们争相认购的热门货品。 民国五年
(1916),国家农商部在北京召开国货展览会,征展各地名优产品,赵永祥的撑子
获三等奖。
撑子虽是小型木家具,赵永祥却认真把住各个工艺程序,精益求精,从不马
虎。他首先选取木质坚、纹理细、色泽紫红的檀木、柘木、长枣木,粗成撑梁、
撑底、撑柱的原件后,放锅内蒸馏熟煮,直至木性固定不再变形或干裂,然后,
晾干加工。撑子用材轻、负荷重,要经得起人体的晃动摇摆,卯榫便是关键的关
键。要上下内外,直冲斜靠。为了确保质量,赵永祥不用通常的阴榫和明榫,专
用难度大的“包榫”(俗称插皮),使卯眼和榫头浑为一体,永不变形或松动。撑
子的各件榫合后,他用潍县、周村特铸的“竹节铜轴”贯连起来两爿撑楂。最后,
用细白线为经,兰白两色棉纱合股线为纬,顺撑梁两侧孔眼交织成几何对称的各
种图案,做成美观舒适的撑面。他不计工本,只在坚固、美观、坐用舒适上下功
夫。所以他的制品,畅销不衰。
赵永祥在撑子的基础上,又创制了马扎(踏子)。马扎子,即一个大型撑子的
后面多一斜坡靠背;在两边另加扶手,形似躺椅、沙发、可坐可半躺。1935年,
在山东省手工业展览会上,赵永祥的马扎子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荣获特等奖。
陈大学 (19211939)临淄区朱台乡大夫店人。
少时就有忧国之心,识见不凡。1933年,在县立一小读书时,就以笔名“颓
垣”写文章,寓意中华民族危如颓垣残壁,亟须合力补救。1934年,他考入济南
乡村师范。1935年冬,北平学生掀起的“一二·九”爱国运动波及全国,陈大学
身先响应。他参加了本校“抗日救国会”和“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和景晓
村等同学一起组织读书会和时事座谈会,办墙报,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1937年秋,日军长驱直入,德州失守,济南告急,学校停课。陈大学回到家
乡,就读于临淄县立初级中学,与连东壁等同学组织“挺进社”,创办“挺进报”,
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0月,毅决参加了李人凤等人组织的“临淄县青年学生
抗日志愿军训团”。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担任了八路军山东人民
抗日游击三支队十团三营七连政治指导员。1939年春,中共清河区特别委员会选
调了62名军政干部,由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和潘建军团长带领去沂水县岸堤村
入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并由十团三营营长吕乙亭率四、七两个连队前往
护送。3月30日上午9时许,当这支三百余人的队伍行至太河村村西围墙下时,突
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王尚志部的伏击。吕乙亭营长当即牺牲。四连连长许子敬和
排长马洪贞、房冠廉率前卫排及去干校学习的孙晓东等38人奋力拼杀,冲出重围。
其他大都壮烈牺牲或被俘。
陈大学被俘后,在峨庄(今淄川区境内)敌人司令部里,面对王尚志,大义凛
然,慷慨陈词。敌军法处长于经武把陈大学等11名连级以上干部视为“要犯”,
分别关押, 亲自刑讯。敌人为逼他就范,先是不给饭吃,施以饿刑。继而则用6
根铁丝拧起来抽打他。就这样一连折磨了他7天7夜,几度死而复苏。敌人看硬的
不行,又用软的。敌政治部副主任李资廉过去是陈大学的教师,也出面劝降,当
即被严词拒绝。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顽固派无计可施,于1939年4月8日,王尚志命
令他的特务大队长赵继尧, 把陈大学等5位抗日志士集体杀害在临朐县城西黄山
村南门外洱河滩上。刑前,陈大学高呼革命口号,表现了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凛
然正义的高尚气节。
刘斗辰 (? 1939)字升云,临朐县刘家营村人。出身行伍,原系南京国民政
府临朐县民团蒋峪区区中队中队长。1938年春,日军侵入临朐县境,刘斗辰奋起
抗战, 于3月24日,率所部30多人加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十支队,并任
支队副司令员。此后,率部队渡过洱河,在原益都县七区、八区一带开展游击斗
争, 不时破坏敌人交通,袭击日伪据点,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5月底,遵照中
国共产党清河区特别委员会的指示,十支队合并入临淄三大队。刘斗辰改任副大
队长。7月7日,三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刘斗辰
任副团长兼第三营营长。从此,他作为临淄人民子弟兵的一名指挥员,转战于临
淄、益都、寿光、广饶等地区。
1939年初,刘斗辰率十团三营活动在益都县阳河两岸,为了粉碎日军的分进
合围, 他连续行军、战斗20余天,行程近800华里。2月3日,在益都县杨家营陷
敌重围,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李曦晨 (19121939)原名李世光,字梅秋,临淄区齐陵镇齐家终村人。是临
淄人民抗日武装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的组创者之一。
曦晨自幼聪慧,深沉善思,读书以来,一直名列前茅。1927年至1930年,他
在临淄县立初级中学读书,由于成绩优异,急公勇为,被选为学生会常务委员,
随着新知识的增加,他对一些社会问题开始了自我思索。面对旧社会中为富不仁、
豪强横行的现实,他痛心疾首。在一次班会上,他以“欢迎土匪”为题进行讲演,
初步揭示了他砸烂旧世界的革命意念。1930年,他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在中
国共产党员、国文教师马石庵(名千里)的影响教育下,他参加了四师的“社会科
学研究会”和“左翼作家联盟”等进步团体并很快成为核心骨干,站在爱国学生
运动的前列。1931年5月1日,他在党的指导下,组织了四师、省立十中、师范讲
习所、商业学校的数百名学生的飞行集会,进行“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宣传
活动。在斗争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担任了中共益都县委员会青年部长、
四师支部书记。 1932年8月,益都县委遭受破坏,他被任命为益都县党团联合委
员会(即临时县委)书记。他重新整顿了十中支部,建立了北官营支部,并创办秘
密革命刊物《赤锋报》。1933年3月3日,李曦晨在益都城里卫街新华客栈主持党
团联委会议, 因叛徒出卖被捕。此后,在将近5年的铁窗生活中,他进行了可歌
可泣的斗争, 他3闯山东反省院,誓言宁可坐穿牢底,也决不叛党,表现了一个
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李曦晨在国民党第三路军军事法庭,身受各种严酷刑讯,始终以抗日爱国无
罪来答辩。最后被判5年徒刑,交山东高等法院看守所关押。1934年5月,转押山
东第五监狱。不久,他领导全狱难友为争取改善伙食和保障阅读书报的权利,开
展了长达6天的绝食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他被推为首任“犯人”伙食代表。国民
党山东司法当局畏于曦晨的斗争精神,又把他转到山东省政治反省院。到院不久,
他又连续两次发动绝食斗争,强烈要求改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同时对他的无
辜判罪提出申诉。搅得反省院难以应付,又将他转押益都东关山东第四监狱。益
都教育界师生和各界人士闻讯后,纷纷到狱中探望他,声援他的斗争。第四监狱
管理人员怕出变故,又把他转回反省院。国民党狱政当局看到李曦晨走到哪里,
哪里就出现反抗。 于是又以“劫持群众,排斥训导”的罪名,加判5年徒刑,并
采取了残酷的“流押”手段,先后到章丘、桓台、临淄、临朐、益都等县看守所,
每处看押最长不过一月,使曦晨疲于奔劳,不得安宁,妄图以此消磨他的革命意
志。岂知,李曦晨仍利用流押机会,把革命真理到处传播。临朐县看守所长竟背
后称李曦晨是“有学识的爱国青年”,并越级向省司法当局为曦晨鸣冤申诉。吓
得山东司法当局第3次把他押回反省院, 再不流押他处了。1937年秋,日军逼近
济南,反省院迫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定,在监狱门口贴张纸条说:“谁想出
狱,签个名即可”。曦晨等不予理睬,力争无罪释放。又几日,反省院的训导主
任王育民在逃走之前,跑来对曦晨等三人说:“恁这三个不怕死的人啊!快走吧,
什么手续也不用办了。”曦晨和胡维鲁等三人才无阻出狱,实现了他“坐穿牢底”
的誓言。
李曦晨出狱后,首先去寿光与中共鲁东工委取得联系,然后赶回临淄西关小
学找到同学友好进步志士李人凤、陈梅川、崔栋生等人,多方策划,组织了临淄
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根据斗争的需要,军训团编为三大队。李曦晨为了
加强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1938年2月6日,他去寿光向中共鲁东工委作了汇报,
取得了鲁东工委的直接领导和广饶、益都、寿光、博兴各县委的积极支持,派杨
涤生、岳拙元等多名共产党员前来三大队。大队设政治处,连队设政治指导员,
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 李曦晨任政治处副主任。4月初,李曦晨在党组织
的决策下,协助大队长李人凤驱逐了窃据梯队司令职务的复兴社分子王尚志。到
1938年6月,三大队两个中队发展到十一个中队(连) ,并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
军医院和被服厂。7月7日,三大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
团,李曦晨任团政治处主任。
1939年9月, 三支队成立独立团,曦晨任团政治委员。12月10日,支队司令
部和独立团挺进莱芜县茶叶口以北地区,遇日军遭遇,李曦晨立即率独立团抢占
西周峪西山阻击敌人,不幸中弹牺牲,年只28岁。
翟作奎 (19241940)临淄区皇城乡锡腊营村人。
1937年秋,翟作奎在县立石槽盛小学毕业后,由于日军入侵,学校解散,使
他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权利和机会,闲在家里。
1938年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三支队十团在皇城、北羊一带建立了抗
日根据地。锡腊营村也建起了中共村支部委员会及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
女救国会、自卫团、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翟作奎热情积极,样样工作跑在前
头,很快被选为村儿童团长。1939年春,又被提拔为皇城乡的儿童团长。皇城乡
那时包括9个村庄,近500名少年儿童。15岁的翟作奎奔走各村,组织少儿站岗放
哨、盘查汉奸特务,并募集碎铜废铁、弹壳等军工物资支援前线。为了躲避敌人,
他惯常地是顶着星星、月亮出去,淋着雨露回来。由于工作出色,深受中共二区
区委书记于廉东的赞扬。这年秋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1月, 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不时出动骚扰。村里的自卫团经常处于战
备状态。 1月的一天夜半,翟作奎等人去东南寨门查哨,突然发现远处围墙上有
几条黑影。他警觉地预感到情况不妙。便果断地对自卫团员耿长文说:“快去学
校通知自卫团下地洞转移。”又对党支部书记于书堂说:“你赶快隐蔽,我年轻
不妨事。”等他俩离开了,作奎才转身跳下围墙。这时,突然从身后树丛中窜出
两个汉奸兵来,接着又有三、四个跟了上来,翟作奎被捉了……。
天亮了,敌人挨户把乡亲赶到大街上。其中有妇救会长和部分村干部,还有
作奎的姐姐。 伪军当着众人得意地举着从作奎身上搜得的一支水笔, 连声喊着
“小八路”,用棍棒敲打着翟作奎的头,问他谁是村干部、谁是共产党。翟作奎
翻来复去就是一句话:“我也是党员也是干部,干部党员就是我一个。”一个姓
燕的麻脸汉奸拿来一把粪镢子,狞笑着朝作奎的肩头、胸膛连连劈去,鲜血顺着
敞露的腹部淌了下来。在场的乡亲们低头流泪,作奎的姐姐掩面哭泣。汉奸气急
败坏地吼道:“妈的,你这小坏蛋再不说就毙了你! ”翟作奎冷笑一声说:“忘
了祖宗当汉奸,才是坏蛋呢! ”丧心病狂的汉奸们恼羞成怒,一举手,一颗子弹
打穿了翟作奎的头部。翟作奎为保卫全村的革命干部、群众英勇地献出了他年仅
16岁的生命。
徐连祯 (19151940) 乳名寅子,原名徐连寅,临淄区敬仲镇徐家圈村人。
1939年春,入伍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团。初任司号员,不久,去特务连当战
士。
日伪一区区长崔郝年的侄儿、伪军崔士诰,仗势横行。在白兔丘集市上不是
讹诈民财,就是当众猥亵妇女。徐连祯决心为人民除掉这一祸害。这天,在白兔
丘集市上,两人不期而遇,崔士诰认得徐连祯,知是八路军战士,吓得掉头就跑,
徐连祯不顾只身力单,拔枪就追,终将这个民族败类击毙在村东淄河滩上。
这年8月2日,特务连在广饶县军屯子村南伏击日军的战斗打响后,徐连祯奋
不顾身,夺获日制“六五式”机枪一挺,为此,受到李人凤团长的大会表彰并号
召全团指战员向他学习。
日军在军屯子失利后,指使汉奸到处捕捉“徐寅子”。1940年1月24日(农历
腊月十六日) ,在家养伤的徐连祯不幸被突然闯来的伪军俘获。他面对汉奸县长
邱旭东和汉奸区长崔郝年的酷刑,无所畏惧。日军为了泄忿,用皮鞭抽,刀子割、
烙铁烧、 狼狗咬他,几次死去活来,他仍是大骂不止。2月25日壮烈牺牲于辛店
西北刑场。
边树樟 (19171940)临淄区召口乡东召口村人。出生于一个广有土地的封建
书香门第,胞兄边树(字颂鲁)是一时教育界知名人士。1933年,边树樟考入山
东省立益都第十中学。这所学校是共产党开展工作较有基础的学校,民主与爱国
的思想言论较为活跃,使边树樟由一个只知念书,不管其他的学生,变成了一个
爱国有志,不计其他的青年。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动殷汝耕等民族败类成立
所谓“华北五省自治”政权,同时出兵进犯绥远、察哈尔,激起了全国人民声讨
卖国贼,支援傅作义守士抗战的爱国高潮。边树樟开始走上了街头进行抗日救国
宣传,并组织捐献慰劳百灵庙大捷的抗日将士。
1937年冬,日军进入山东,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抗日救亡的烽火到
处燃烧。边树樟四处奔走,在田长林、曹博儒(元鸿)、高温符等同学的帮助下,
联络了一支七、 八十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3月,临淄早期的共产党员许云轩前
往东召口,找到边树,将临淄四区的几支抗日武装统一收编为临淄县一大队,
边树樟接受许云轩的领导, 将所部编为第二中队。7月,一大队正式改编为八路
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特务二营。许云轩任营长,边树任教导员,边树
樟任二连连长。
1939年春,边树暗地里与国民党山东第十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梁建章勾
结,想以二连为基础进行哗变,拉走部队。他伙同另两个胞弟边树槐、边树椒,
多次诱劝边树樟。已是共产党员的边树樟,义正词严,几经争辩,最后拔出手枪,
一扬手,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你干你的国民党,我当我的共产党,各走
各的吧!”。
1940年4月, 清河军区基干一营北渡小清河。边树樟率四连进驻博兴县灰庄
子,突遭日军和保安八旅周胜芳部六百余人的合围。激战一天,在突围中不幸牺
牲,年仅23岁。
胡春梅 (19161940)临淄区敬仲镇西胡村人。1936年毕业于临淄县立宋家桥
小学。 1937年10月,入伍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40年7月,升任清
河军区三支队基干第一营第四连连长。他和指导员石浩民领导的四连每战必胜,
以强攻、快攻、突击、阻击闻名清河区,被誉为“钢铁连”。
胡春梅貌似白面书生,行止温文,但打起仗来却勇如猛虎,一把大刀屡建奇
功。 1940年7月,保安八旅周胜芳部、保安十六旅李青山部、沈鸿烈的海军陆战
队一部共三千多人,向清河军区司令部驻地博兴县刘官庄大举进攻。胡春梅在军
区首长“先发制人”的指示下,带领突击队迅速突破敌人前沿阵地,正待继续向
纵深发展时,正面敌人拼命反扑,两侧敌人迂回包围。在腹背受敌的危急时刻,
他立即组织反击。他手提大刀,带领十几个战士向右翼敌人冲去。一连砍死七个
敌人,当砍向第八个敌人时,刀入肩胛,拔不出来,敌人背着大刀惨叫挣逃。自
此,“大刀英雄”胡春梅的名字便传扬开来。
1940年10月9日, 清河军区部队完成了对益都藏台的包围,准备一举消灭国
民党顽固派徐振中部。不想上午10时左右,国民党保安十五旅张景月部500多人,
突破清河军区在何官庄的防线,妄图救援徐振中。杨国夫司令员当即命令四连反
击。胡春梅闻声而动,带领战士冲向敌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白刃相接的战斗,
痛快淋漓地完成了反击任务,受到了杨司令员的夸奖并又把正午十二点主攻臧台
的任务交给了四连。胡春梅不及休息,立即投入战斗,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几
经强烈拼杀,夺下臧台顶峰,徐振中仅率40余人漏网逃生。
1940年10月底,基干一营奉命消灭据守在青城县王家庄的国民党顽固派保安
四团董贡如部。四连仍担任主攻。胡春梅根据敌人工事设施和兵力布置情况,决
定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突破敌人前沿阵地的战术。当尖刀班登上敌人围墙,
春梅率队接踵而上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李守本 (19191941)临淄区齐陵镇杨家齐陵村人。12岁,考入益都县立辛庄
益临高级小学。入学不久,“九·一八”事件发生,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次年,
1月28日, 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连年的国耻国难,使少年的李守本萌生了强烈
的报国愿望。他在《战场》为题的作文中,热情讴歌了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将士,
也抒发了自己不惜血染沙场的壮志。语文老师评语说:“此文有高山擂鼓之音…
…。”
1933年,他又考入省立第十中学。他和胡腾驹(可)、吕庆长(一凡)、王宗赣
(干)等10人,组织进步文学团体“土城社”。在共产党人、美术教员石泊夫、国
文教员朱阶的指导帮助下,购读被查禁的读物,编演话剧,进行抗日救国的宣
传。只一年,便被校方以“交友不良,途危险”而勒令退学。
1937年,18岁的李守本在邻村郑家沟小学当了教师。他多才多艺,能写会画,
又教学认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的爱戴。父母见他长大了,也急着给他
找媳妇,经常有人到他家提亲。他总是对父母说:“日本人这样欺侮我们,我随
时准备献身四方,不能自讨累赘。”本校有位夏姓女教师很喜欢李守本,当面相
谈,要把女儿嫁给他。李守本婉言谢绝说:“现在国难当头,动乱不定,况且我
们年龄都小,等打败日本鬼子再谈也不迟。”
是年秋,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李守本义
愤填膺,奋笔写了“请牺书”,说
……要抗日,就要有牺牲。人民得不到安生,我就要斗争;抗日的胜利,若
需要我的牺牲来换取,我将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随即和近村小学教师崔一智、许子敬等商量如何武装抗日。10月,革命志
士李人凤等组织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李守本立即前往。
军训团的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由临淄三大队而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三
支队十团。李守本也由普通一兵而班长、排长、副连长、连指导员而营教导员。
1940年9月, 三支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李守本任二团一营教导
员。1941年7月上旬,张店、周村的日军集结10倍于清西独立团(由三旅二团改编)
的兵力,到高苑县进行合围“扫荡”。李守本为掩护团部和主力转移,率两连兵
力,在范家林与日军展开血战,英勇牺牲。年仅22岁。
张 渔 (19061941)原名张福荣,字伯华。临淄区齐都镇赵王庄人。幼年家
贫,十多岁才得入学本村私塾,依靠父亲和二叔父给地主看茔守墓的收入,完成
了省立第四师范的学业。以后经人帮助,去国民党博山县党部当了一名庶务员。
不久,当洞察到国民党内部尔虞我诈、枉法自肥的真象后,便愤然自去,先后在
辛店私立通惠小学、 县立西关小学任教。1938年1月,日军入境,张渔便在家乡
组织抗日自卫团,投身临淄三大队,任一连(中队)连长。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
立后,调任临淄一区区长,1940年12月,升任县长。
在任县长时期,他十分重视民兵的建设,除去处理日常行政工作,他把精力
放在组织民兵学习、训练和实地演习上,极大地提高了民兵的政治觉悟和战防能
力。驻桓台县的山东保安二十四旅二百多人,进犯临淄槐树务村,企图抓丁抢粮,
全村民兵闭门自卫,据守两小时,敌终未得逞。
张渔由于出身贫寒,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爱好劳动的习惯。当了县长后,
没有半点官架子,处处以身作则。在抗日根据地,挖掘村村相连的交通沟 (也称
抗日沟) 是坚持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措施。他以普通一民的姿态,每晚在工地和群
众一块掘土、抬土……。他常说:“干活不出汗,不象庄稼汉。”农忙季节,他
带领机关人员投入生产。重活,推车挑担;巧活,扬场垛垛,他都干得来。至今,
原临淄五区身经抗日战争的老年人还怀念着说他是个“好庄户县长”。
1941年春,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他的妻子带着孩子,从三十里以外来找他,
要求住几天,再带点钱回去度荒。张渔看了看骨瘦如柴的孩子和衣服褴褛不堪的
妻子,沉默了多时,说:“你回去吧! 现在到处都很困难,部队也是扎紧腰带艰
苦抗战,坚持到麦收就好了!”
1941年6月, 山东清河区党委错误地执行上级“肃托”的指示,秘密进行所
谓肃清托洛斯基派的斗争。张渔被诬为“托派”,无辜受害。1981年10月20日,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以“鲁发(1981)52号”文件,明令予以平反昭雪。追认
为革命烈士。
刘兴武 (19231942) 又名刘晨光,临淄区路山乡中金召村人。1938年5月参
加抗日工作,先任中国共产党临淄县四区委员会宣传科长,后调清中地委青年部
任科长。 1942年1月,清中地委“临南工作委员会”成立,刘兴武任书记。3月4
日,刘兴武不幸在鲍家庄子被伪军王砚田部截获。在刑讯面前,他始终严守党的
秘密。曾是他西关小学时的教师、时任王砚田部京剧团团长的马竹斋也受命劝降,
都遭到了他的拒绝。他在北高阳村前广场戏台上,高喊革命口号后,从容就义。
1943年7月1日,党和人民把刘兴武的英名镌刻在垦利县八大组的革命纪念碑
上,以表示对烈士的永久怀念。
訾梅村 (18891943)又名訾占魁,訾克俭。临淄区北羊乡訾家郭村人。务农,
闲时也生炉打制镰刀等农具。性格开朗乐观,急公好助,虽然40多岁的人了,青
年人都愿接近他。1938年春,日军侵入县境,在一派奔走抗日,呼号救亡的形势
下, 訾梅村也在郭村一带广泛联络,120多名爱国青年在他带领下参加了共产党
人领导下的临淄三大队,组成炮兵中队,他任中队长。
訾梅村极善钻研,喜创造。当时炮兵中队的主要武器是装土黑药、铁砂散弹
丸的抬枪。他把抬枪改装成能打实心生铁独弹的火器;他又把迫击炮弹的触发引
芯, 研制成拉火引芯。 许多闲置的旧迫击炮弹由此被改制成拉火引芯的地雷。
1938年5月下旬, 三大队在淄河店车站至普通车站间,展开铁路“破袭战”。訾
梅村改制的地雷发挥了极大威力,掀翻了钢轨,炸毁了车辆、阻绝了敌人的运输。
8月初, 八路军三支队十团等部队,聚歼顽固派陈瑞符合围临淄城时,訾梅村改
制的实心炮弹,发生了威慑作用。陈部士兵听到炮声,看见炮弹,都乱了手脚,
慌作一团。
訾梅村后调三支队十团兵工厂和支队兵工厂工作,任厂长职务。为发展清河
军区的军工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943年11月,日军“扫荡”,工厂转移,他和
通讯员小刘未及撤离被敌包围,在突围中不幸牺牲。
王德 (19201943)字旭东,临淄区朱台乡王营村人。博兴县书院小学毕业。
1939年3月, 参加王营、东单、毛河等村联村抗日基干队,任指导员。11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调临淄四区区中队任副队长。1941年2月4日,清河
军区组建临(淄)博(兴)大队,选任王德为副大队长。任务是开展敌区游击战争、
除奸反特、发展抗日武装。王德率领临博大队活动在临淄、广饶、博兴三县边
区,敌伪视如眼中钉、肉中刺。保安八旅一团团长兼博兴县长的傅象坤以赏金一
万元捉拿他。
在王德的率领下, 临博大队从1941年2月至1943年冬,在边区坚持游击战
斗,以偷袭智取为主、辅以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战术。一边战斗,一边扩军,
为清河军区动员参军和争取伪军投诚达300多人,缴获机枪一挺、长短枪百余支。
1943年11月14日,在博兴县兴秦村战斗中王德腹部中弹,不幸牺牲,年仅
23岁。
寇衍庆 (18961944)字子云,临淄区敬仲镇寇家庄人。务农兼习中医外科,
又工于隶书,为乡里所推重。1937年秋,日军大举入侵。寇衍庆手书“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横幅悬于中堂。三个儿子在他的教言下,先后参加了八路军山东人
民抗日游三支队十团。 当时被誉称为“寇氏三杰”。1938年4月,衍庆也以年近
半百年龄,投身临淄三大队,从事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1941年冬,传来次子牺
牲噩耗后,他没有说别的,眼里滚动着泪花,俯身桌上,连连写着“死得其所”,
然后走向病房。 1944年4月,在渤海军区直属团医院任职时,不幸被敌掳获,殉
难于张店日军监狱。
长子寇芳田,字鉴塘,原系胶济铁路益都车站护路警士。1937年芦沟桥事变
后,与刘竹溪、安硕廷等密秘联络爱国警士,组织抗日武装。12月26日,率20余
人、长短枪30余支,子弹数千发,举行起义,投向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临淄抗日游
击三大队,编为第六中队。寇芳田后由战斗部队转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任第一科
科长,1943年8月牺牲。
次子寇芝田,字兰生。1937年10月,入伍临淄县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
由战士历升至清西专员公署财政科工。1941年10月,在日军为时21天的大“扫荡”
中牺牲。
三子寇良田, 字悟先。1938年3月,入伍临淄三大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副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团长、师参谋长、湖南军区工程
兵副主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82年11月5日,因矽肺病不治而殉职,
年64岁。
石潇江 (19091945)原名石湘璞,临淄区大武乡石家毛托材人。是山东早期
的共产党员,山东人民抗日武装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的主要组创者、领导者,
是临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
潇江自幼聪明好学,以“才子”名于乡里。1925年,青州高等小学没毕业就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亦称曲阜师范)。入学后,他广泛涉猎,阅
读《响导》、《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国民党当局竟以“阅读
赤色书籍”为罪名拘捕了他。在狱中,他面对刑讯,始终以“读书何罪”辩理,
后经共产党组织多方营救,方得获释。出狱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师范毕业后,先后任教南仇小学、博兴书院小学。1934年至辛店通
惠小学,先任教师,后任校长。1936年秋,日军犯我绥远,爱国将领傅作义奋起
抗击,百灵庙大捷,举国振奋,纷起募献声援。潇江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他把募
捐重点指向在辛店收购黄菸的英、美、日等外国商人。学生在外商公司门口,讲
演、贴标语、散传单,呼口号,声讨日军侵华罪行,久久不去,围听群众越来越
多。外商害怕影响生意,都如数捐献。回校路上,学生们顺口成章地说:“潇江
老师办法好,逼着洋人把钱交,洋人出钱打洋人,这个办法实在好。”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关头。潇江奋笔大书“今古上国衣冠
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便联络当地有志人士石一宸、石化凤等多
人,组织抗日武装。队伍拉起后,加入寥容标、姚仲明领导的黑铁山起义部队,
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十二中队。中队建立不久,便计袭辛店车站,直
捣日伪傀儡组织辛店维持会。后又在张(店)博(山)线上和湖田车站,连续伏击敌
人的军用列车, 给敌、伪以极大杀伤。随着部队的迅速发展壮大,1938年7月,
十二中队扩编为八路军三支队八团二营,石潇江江任营长。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
二营又奉命编入八路军第四支队。从此,石潇江转战在新泰、莱芜、沂水、蒙阴
等地,为建立鲁中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积极贡献。1943年春,石潇江由蒙山支队副
支队长兼参谋长职务调回渤海军区,任清东军分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4年春,石潇江奉命率分区独立团四个连和昌邑独立营,拔除驻在昌邑县
马渠村的顽军李树桂部,守敌一个团,千余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围墙炸开了
几个缺口。各营连正准备组织强攻时,潇江突然下令停止进攻,干部战士均茫然
不解。原来潇江断定了敌人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很可能向西南方向逃跑,如果
强攻,势必付出很大伤亡代价,不如放蛇出洞,伏兵歼灭。果然,敌人逃窜到村
西南三里路的油坊村,进入伏击圈,只几十分钟的激战,就结束战斗,毙敌百余,
生俘八百多。干部、战士都高兴地说:“石副司令员神机妙算,这次战斗是以极
小代价,换来了极大胜利!”
潇江事事严于律己,身体力行。1944年,他17岁的儿子石广忠来了部队。他
让他从战士做起。 当时有的同志说广忠年龄小, 应安排在后方工作。潇江说:
“我们的战士有不少是17岁的,我的孩子不能特殊。”坚持要他儿子下了连队。
1945年8月15日, 日军投降后,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奉命挺进东北。刘其人、
王兆湘、石潇江等率新编师准备横渡渤海。当时天气不好,潇江又带病。有人劝
他留几日待天气好转后再下船。他严肃地说:“挺进东北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我
们要和国民党军队争夺时间,我不能以个人安危贻误战机! ”他带领警卫班10多
人,率先启航。船至秦皇岛附近,飓风骤起,触礁殉难。年36岁。
王连恩 (19091946) 临淄区北羊乡訾家郭村人。1938年1月,日军入境,他
联络本村22名爱国青年一起投入共产党人领导的临淄三大队,初任排长,后任连
长。
王连恩每战必先,指挥有方。他所指挥的连队,战无不胜,所攻必克。渤海
区号称“铁七连”。1943年10月,日军大举“扫荡”,七连在沙营洼掩护渤海军
区司令部转移的战斗中,用步枪、轻机枪击落敌机三架。为此,山东省军区通令
嘉奖。 1945年8月,渤海部队合围国民党保安二十七团驻地寿光县田柳庄,久攻
不下。最后,七连奋死突破,得以全歼二十七团两千人,生俘团长马成龙。七连
荣立集体一等功。
是年10月, 王连恩随渤海军区主力部队进军东北。1946年6月,在著名的四
平街保卫战中,已是营长的王连恩,负伤七处,誓率健儿与阵地共存亡,最后光
荣牺牲。
甘云卿 (19291947) 女,临淄区路山乡田旺村庄人。1945年9月,她的家乡
解放后,她便积极参加工作。先任本村姊妹团团长,后任临淄县七区工作队第二
组组长。曾被授予“斗争闯将”和“支前模范”称号。
1947年7月, 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工作队随部队转移,甘云卿主动留下搞
敌人情报的工作,活动在高阳、孙娄、路山一带。这年,10月21日,她奉命去王
家庄刺探保安六旅十一团防守火力时被捕。当天下午,被押到国民党孙娄区公所。
区长石之泉先让人给她松绑,取出塞在她嘴里的布团。甘云卿拢了拢头发,昂然
而立。石开口说:“石某久闻你是个人才,识时务者,只要你说出你们的组织情
况,就放了你。”甘云卿一言不发。石又说:“说了,愿意回家,给房、给地、
给钱;愿意干,给个合适的好差事。”甘云卿仍默然无语。石“咳”了一声,接
着说:“人生以孝为先,你死了,你老爹靠谁? ”甘云卿咬紧下唇,依然无声。
石手下的区队长郭东泗吼道:“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吗?”
“在狼窝里!”甘云卿冲口而出。
“甘云卿,你就是块石头,也要叫你开口!”
“就是大卸我八块,也休想!”
敌人把她拥向了一间阴暗的小屋里,反绑着手吊在梁上,用蘸水的皮鞭轮番
地抽打她。她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郭东泗冷笑着用匕首扎她的两腿和背部,鲜血
淋地。昏了过去,一桶凉水把她泼醒,她仍横眉怒目,一声不讲。保安六旅旅长
兼临淄县长的徐振中听说后,命令押去亲自审问。解数用尽,还是一无所得,便
下令杀害甘云卿。
1947年10月22日凌晨,在辛店西北角刑场上,18岁的甘云卿昂首挺立。枪声
过后,她只踉跄一跌,依然站起,拼力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一个刽子手举
刀朝她砍去,她倒下了。稍稍时,又顽强地爬起来,愤恐的眼光射向敌人。刽子
手们一声呼哨,4只狼狗扑了上去……。
临淄人民英雄的儿女甘云卿就这样壮烈地牺牲了。日后,乡亲们怀着悲愤的
心情收敛了她残存的零星遗骨。
王明贞 (19251947)又名王民贞,临淄区齐都镇东门村人。他幼年丧父,姐
姐早嫁,只母亲、妹妹,孤弱三人,相依为命。常年过着掺糠拌菜的生活。1938
年5月, 13岁的王明贞便参加了临淄第三大队。在政治处宣传队里当队员。194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由沂北县青年救国会会长任内,随军去东北,
奉调辽宁省赛马县石城区,任区长兼区中队指导员。
石城区位于瑗河河畔,是个多山区。王明贞一进石城,就深入山区访贫问苦,
走遍了石城区的大小山村,很快发动群众开展了反恶霸、斗地主的民主革命斗争。
而后,王明贞又发动群众忆苦思甜,挖穷根,启发人们打倒国民党政权的自觉性,
开展参军参战运动。王明贞在石城区工作的一年多时间内,先后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东北野战军输送四百多名青年农民入伍。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向东北解放区
大举进攻。王明贞依据中共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的指示,转入山区,伺机打击敌人。他率领区中队炸铁路、掘公路、断桥梁、奔
袭敌据点,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正面战场。
1947年4月6日,王明贞奉命率领12名队员去长山执行任务。当走到宽甸县大
冬村时,遭遇了大股敌人的伏击。在危急关头,王明贞命令其他队员撤退,继续
去完成任务。他在掩护转移中,光荣牺牲。时年只22岁。
石城区人民永远怀念王明贞。1949年10月,中共赛马县委员会、中共石城区
委员会和石城人民隆重举行追悼王明贞烈士的大会, 树立了纪念碑, 称颂他是
“瑗河畔上的青松”。东北人民出版社专辑出版了《王明贞》画册,以传颂他为
东北人民解放事业所立下的不朽业绩。
于明信 (18821948)字丹绂,临淄区齐都镇葛家庄人。18岁举生员补廪生。
1910年,山东大学堂师范馆(优级师范前身)史地科毕业后,进京复试授师范科举
人,回省受任省立青州初级师范校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他积极参
予同盟会员贾振琨、王长庆等人策划的诸城独立活动。事败,走青岛、被德国军
警逮捕,正欲移交清朝地方政府,恰值清帝溥仪宣布退位而获释。1913年,于明
信与同盟会员刘冠三、蒋洗凡、鞠承颖、王祝晨等人创办济南正谊中学。不久,
东渡日本,就读早稻田大学。1916年归国,出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校长。1919年
“五·四”运动前后,与友人在济南创立“尚学会”宣扬新文化。1923年春,受
命去日本赈济震区灾民并留任山东省留日学生经理员。1928年归国后,因不满于
山东军阀兼主席的韩复榘,赋闲济南七家村。此间曾先后应聘撰修《齐河县志》、
任教曲阜师范、济南齐鲁中学。
1937年冬,日军占领济南,于明信年高体弱,不得已困守敌中。为了抵制日
人的奴化教育和保护校产。1938年春,又与鞠承颖等人筹划正谊中学复课,被推
主持校务。
日伪当局深知于明信素孚众望,曾多次诱劝他出任山东省教育厅长,均遭拒
绝。日伪当局又公布以“教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名衔,迫其出席会议。于明
信与会签名时,直书“汉奸于明信”五字,终席不发一言。为此,规劝者有之,
冷言热语者有之、警告者有之,然于明信泰然自若,执言“既当汉奸,又何讳言?”
此后,他故作戏笑怒骂,以惑视听。果然,敌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不再来“劝驾”
了。1940年,他匿居北平西郊嵩祝庵,避脱纠缠。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居济南七
家村,1948年病故。
徐东洛 (19151948)临淄区敬仲家镇徐家圈村人。小学毕业。1937年冬,日
军入侵,徐东洛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言,投身陈瑞符领导的第二大
队,担任了陈的警卫班长。日久,见到陈瑞符烟枪不离手,酒杯不离口,把屡挫
日军、声望大振的第三大队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徐东洛开始由失望到后悔,待
机另谋新路。
1938年6月, 陈瑞符邀请三大队大队长李人凤去柴家町村议会。会室伏兵一
个班,来途要路布兵一个连,阴谋宴会中杀掉李人凤,兼并三大队。李人凤以国
事为重,如约前来。徐东洛心如火燎,紧跟在李人凤的警卫员王凤阶身后,低声
说:“今天的瓜不好吃,快走,要出西门。”机警的王凤阶立刻以坐骑腿瘸为名
请李人凤外出看视,就而飞马出西门,无阻脱险。
8月初, 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三支队十团等部,合围临淄城,准备搬掉
陈瑞符这块抗日道路上的绊脚石。徐东洛乘机由西北城角缒出投归十团。团长李
人凤用为特务连副连长。从此,徐东洛在李人凤身边,以他的胆识和勇敢,为人
民累立奇功。
1939年2月15日, 李人凤率众埋伏岳家庄围墙内,阻击日军军用车队。徐东
洛如命一枪击毙先头汽车司机,使敌车瘫集,顺利展开歼击。是年8月2日,在广
饶县军屯子村南, 徐东洛率特务连一个排,伏击大王桥出动的日军,毙敌5人,
缴获步枪8支,为十团夺得第一挺日制“六五”式机枪。
渤海区利津县郭家局子村至羊口一带,多年有一股一百六十多人的海匪,为
首耿氏兄弟二人。一号“橹叶子”,一号“草上飞”。他们经常出没海面,拦劫
船只, 搜刮渔民,间或也抢掠日伪货运船只。1943年3月,渤海区行政公署本着
团结抗日的方针,决定纠编这股海匪。徐东洛几度护从行署主任李人凤身入险地
谈判,终使二耿受编为渤海军区海防营。岂知,时隔不久,二耿复萌归恶。军区
领导决意彻底整肃海防营。1944年8月1日,徐东洛与谋利用“建军节”联欢机会,
擒杀了“橹叶子”“草上飞”,为民除了害,也使海防营成为人民的队伍。
1948年4月, 潍县战役时,徐东洛任炮兵营长。他指挥炮兵摧毁了守敌第一
道外围防线,为占领南关扫清道路;又用炮弹裂开城墙。当突击部队前进受挫时,
他又及时校正射程射位,消灭了敌人的阻击火力,为解决潍县立下战功。受到中
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部的表彰。
1948年7月,徐东洛升任十纵十八团(炮兵团)副团长。9月,随部队攻克历城,
直逼济南东关。他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不幸中弹牺牲。
张中立 (18681958)字雪门,号耐寒,又号六一子,临淄区敬仲镇呈羔村人。
中立幼年,家极贫苦,12岁才得入塾读书。两年后因无力交纳束而退学,
16岁得人帮助重新入学。以是,勤奋自勉,倍加刻苦。22岁考中秀才。1903年,
35岁时,以第十四名高中清光绪癸卯(二十九年)科举人(清最后一科乡试)。中举
后,执教临淄县立高等小学堂,任堂长兼国文教员。
其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张中立也由拥护康(有为) 、梁(启
超)的变法维新,转而趋向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终至成为一位民主进步知识分子。
他经常向学生进行反对封建、 破除迷信的教育。1912年5月,在他的带动下捣毁
了临淄县城隍庙中偶像。一时士绅大哗,诬为离经叛道,构成省案。张中立力排
非议,据理争辩。时值袁世凯当政,复辟逆流猖獗,极力标榜旧礼教。审理一年,
竟以毁坏他人建筑物罪,罚银八百元结案。张中立败讼,愤而离职,去青州守善
中学任教。
1934年,冯玉祥在潍县广文中学见到张中立,言语契合,遂被延聘去泰山寓
处为其讲授《易经》。张中立对冯玉祥急国忧民的行止和为人极为敬佩。一日,
有些基督教会人士来见张中立说:“您常和冯先生在一起,请您劝劝他,他现在
背离了‘主’。”中立当即回答:“我们吃,靠科学;穿,靠科学;走路,靠科
学;一切都靠科学。冯先生走的是科学道路,劝他做什么? ”又日,与冯野游,
见一人棺葬母,哭泣甚哀,冯称叹不止,张中立异议说:“孝敬父母应在生前,
死后葬仪不过掩人耳目,应力求节俭”。
是冬, 张中立受冯玉祥的委托, 与范明枢在泰山附近三十里内的农村办起
“纪念武训小学” 十五处, 专一接收贫穷子女免费入学,张中立任副总校长。
1938年春,日军占领泰安后,大部师生投入了民族解放斗争中去,张中立虽年近
古稀,也辗转于泰安、徂徕山区继续办学育人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被誉为“抗日爱国老人”。1939年冬,在泰安小红崖地方遭遇敌人,衣服被剥光,
人被打昏,幸村人救活送还。伤愈,他立即亲送孙儿、孙女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亟需和平、民主。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蓄意发动大规模内战。张中立毅然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决心为实现中国的民主
政治奋斗余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张中立应聘为山东文史馆馆员。1958年1月病故,享年
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