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72&run=13

农业概述

临淄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在淄河东岸薛家庄和乌河北岸桐林村一带,发
现的原始社会晚期蚌刀、 蚌镰、石镰、石斧等农具推断,至少5千年前这里已有
农业生产活动。春秋时期,临淄农业发达,齐相管仲曾说:“地者政之本,辨于
土而民强”(见《管子地员篇》)。可见当时农业是和国家的富强昌盛密切相关的。
公元5世纪末, 高阳太守贾思勰总结当地农业生产的经验,写成了一部世界著称
的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可为临淄农业步于全国前列的佐证。然而,在漫
长的封建社会里,土地集中于豪富之家,劳动者任人驱使,栽培技术年年沿袭旧
制,致使农业发展滞缓。
1840年后,农民注重了农艺改良:使用良种,改进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打
井引水灌田。尤其重视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的生产,小麦、高粱曾以量多质
优著称全省。
20世纪初,耕作技术愈受重视,灌田改“辘轳头”为“鸳鸯罐”。1909年临
淄出现了第一部新式水车, 种植业引进了经济作物黄菸。 1936年,小麦亩产达
120斤,谷子190斤,高粱160斤,粮食总产10700万斤。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临淄,使农业受到严重破坏。继而天灾交加,1939
年,春夏大旱,更加苛税无度,农民不堪蹂躏和饥饿而纷纷逃亡,农业濒于毁灭。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虽继而开始了解放战争,但战事多集中于城区及
铁路沿线,就全县大部地区讲,已有条件恢复生产。广大农民在中共临淄县委和
县人民政府领导下,一手拿枪,保卫胜利果实;一手拿锄,恢复发展生产,农业
较快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解放了生产力,接着,共产党引导农民走上了合作道路,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1956年,粮食亩产达295.4斤,总产15653万斤,人均占
有680.8斤;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6136.6万元,人均占有228元。
1957年后,经高级农业合作社进而为人民公社,1958年后由于“左”的错误
影响,体制改变过快,组织规模过大,管理过于集中,更加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加遇上了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
从1962年起,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落实“三级所
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同时,随着齐鲁石化公司的兴建,蔬菜由自给转向
了商品生产,养殖业也得以相应地扩大,化肥、农业机械供应条件有所改善,促
使农业迅速转上了正常规道。1965年,粮食平均亩产达328斤,总产16167万斤,
人均占有639.1斤,农业总产值6248.9万元,人均占有202元。
1966年冬,“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全境,各级领导班子瘫痪。在“以粮为
纲”的方针指导下,虽粮食产量有所上升,但农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调。1975年,
贯彻中央整顿农业的指示后,粮食总产达到40305万斤。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
联产承包责任制内部结构的调整,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使
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达1167斤,人均占有
652斤,瓜菜产量近5亿斤,农业总产值16367万元,人均占有4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