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金、银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718&run=13

鎏金薰炉 1979年,于窝托西汉墓陪葬坑内出土,同时出土二件,大小相近,
形体相同,通体鎏金。弧形盖,顶饰一环钮,周围透雕盘龙两条,首尾衔接,龙
身卷曲盘绕。子母口,曲腹,腹部有微凸起的一周纹带,饰一对铺首衔环。柄形
座, 中部略凸,底呈圈足状。口径9.3厘米,通高14.4厘米。腹部刻“左重三斤
六两”,“今三斤十一两”。
鎏金花纹银盘 1979年,于窝托西汉墓陪葬坑内出土。共三件,临淄文管所
存二件。二者大小一致,侈口,平折沿,折腹,平足。口沿饰波折纹和草叶纹,
内、外腹饰几何云纹,内底饰三条匀称的云龙纹和两周弦带纹,弦带纹之间用平
行线条连接,构图巧妙。其一,口径23.5厘米,外底两次刻“容五升大官南右般
木”“大官木”,外腹刻“左工一斤六两”;其二,外底刻“南般朱,容五升”,
外腹刻“左工一斤一两”。
银盒 1979年,于窝托西汉墓陪葬坑内出土,口径11.4厘米,高11厘米。呈
豆形,弧形盖,子母口,曲腹,高圈足喇叭形铜座,盖上饰三铜兽钮,铆合,周
围及腹部饰外凸花瓣形纹。盖内面刻“木南”二字。
鎏金编钟 1983年,出土于稷山洞石墓,共14件(存益都县博物馆二件)。其
中甬钟5件,编钟9件,形体基本相同,通体鎏金,两面均饰旋涡纹,每面各有乳
钉18枚,钲左右各列三行,每行三枚,钲部铸有文字符号。齐故城遗址博物馆存
的12件中,甬钟4件,编钟8件。其符号分为六类:①,②~⑤,⑥,⑦
~10, 11,12。最重一件为341.1克,高12.3厘米,甬长4.8厘米,甬径1.2
厘米, 干径1.4厘米,铣间7.1厘米,鼓间7.5厘米,舞纵横为6.6×6.1厘米。最
高一件为16厘米;最小一件,通高6.6厘米,重75.2克。
金铜戈 1979年于窝托西汉墓出土二件,形状大小相同,区文管所存其中
一件。 云纹金,长11.9厘米,重225克。铜戈长22.5厘米,援长12.6厘米,内
长8.8厘米,胡长9.1厘米。长胡三穿,援微曲。内上近胡处有金质,顶饰一回
首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