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碑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711&run=13

龙泉寺御赐诗碑 龙泉寺,位于齐陵镇西龙池村北,系临淄著名古寺院之一。
昔日殿宇轩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并有名泉“龙池”。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
明诚曾赋词曰:“原水混混,绿竹猗猗”。“秋入龙池月皎皎”又是临淄八景之
一。据《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六朝石佛,在龙池村龙泉寺故址”。原有
大佛两尊,高丈八,俗称“丈八佛”。佛旁分别侍立菩萨石像两尊,高三米。大
佛刻于北魏景明之后,北周之前(约公元500557年)。菩萨则是北周、北齐作品。
两侧还有《龙泉寺志碑》和《双龙丈八碑》。荷兰僧徒,曾来驻足,并赞誉此石
佛与印度古石佛相同。欲购未成。1928年,高家孝陵村于桂林将石佛菩萨造像和
双龙碑盗卖予日商小林,分别运至淄河店车站和青岛,然后欲劫往日本。工人拒
运,说“石佛不过海”,又加国人反对。故未得逞。1930年由青岛四方机车厂厂
长栾宝德运往四方厂内。1979年7月运往青岛市博物馆保藏。
龙泉寺石佛被盗窃后,龙池景物也遭破坏,仅存清康煦赐诗碑和题记捐资重
修寺院人名碑。御赐诗碑刻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 ,高2.2米,宽0.87
米,厚0.23米。上刻清圣祖玄烨赐龙泉寺诗,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
至此,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由博兴赵氏书丹,上述两碑于
1983年交区文物管理所收藏。
阿育王石级(经)幢 阿育王塔原在临淄西关北侧西天寺内,为后赵石虎所建。
传说宋太祖睡于塔下,日影不移,即此塔。塔废,现仅存塔之中间一级,即石经
幢。 石作八面形,皆刻汉隶佛教经文,故亦称“八棱碑”,直径157厘米,厚50
厘米。此石在西关吴成安家保存多年,1980年,其后代献于临淄文物管理所。
蒙古族碑志 齐陵镇刘家营,现存元至正丙戌年(公元1346年)由僧住忽都所
立的石碑一方,碑高51厘米,宽106厘米,厚34厘米。
碑文曰:
窃以
子孙烦衍非人力以能为,家道盛昌实祖宗而积德。兹以营丘刘公者,系翰罗
那歹之人也。念斯宗派其来远矣,追述往事未达其详。创业艰难愧无以报,今采
翠之片玉,敬书宗派之香名,何叙尊卑,谨录于后,谱曰:
高祖五公系翰罗那歹之人也,充蒙古军役,念其祖考已经变乱失散他乡,各
茔元今无可取,又经李侯兵革,势不能敌,彼虏,鞭之使跪,公曰:“莫跪,吾
上为国家出力,岂能跪汝乎?”兵怒,遂加刀欲击其胫,终不曲。将见勇而忠孝,
留之,随得脱。后之苗裔因“留”曰姓,故曰“刘”,至元八年蒙。
圣恩添蒙古军力,每军拨赐草场地七顷以赡军役始得至于营丘。为是弓马熟
娴累有功效,至元卅年蒙圣恩,公充本翼镇抚,不幸而卒,今创立茔元尚阙祭石
一所。昆仲同议,累思先代之功勋,仍耻后裔之莫企,想其鞠育之恩昊罔极,每
思克勤于家,终无以报。是以命工采岩,敬诣祖茔,创立祭石一所、石香炉一顶,
使先灵有尚享,香楮有所归依,庶识先灵香名不朽。弟忽都奉承兄命,协力同心,
谨舍囊箧之资,敬赎翠之玉,洪恩遗后余庆当酬。呜呼,先人勤孝,宜书不朽
之名,后荣祭,当报洪恩之德,不惮不忘,无隐无忽。
孤哀次子僧住家谱不具请鉴之
祖父考五公妣白氏四子长曰考捏可罗妣马氏三子长曰达儿卒妻吕氏次曰咬儿
卒妻马氏次曰头□妻许氏
次曰考艾也赤妣周氏一子□□妻滑氏
次曰僧住妻冯氏二子长曰完者台妻王氏次曰合住
次曰忽都妻冯氏二子长曰百奴妻雷氏次曰系住马
时至正丙戍岁口月望日僧住忽都等立
野齐愚叟前乐安县教谕李居仁
益都县石匠黄义弟黄让刻
临淄县城四门匾 匾石四块,青石质,均长150厘米,宽50厘米,厚20厘米。
皆镌篆文, 南门《牛峰翠霭》 ,北门《渑池带》,东门《淄流斜抱》,西门
《愚岭遥盘》。此石匾是明代重修时所制,六十年代拆除城门时,由临淄县文化
馆收藏。1974年交区文物管理所。
牛山石碑石刻 牛山, 位于齐国故城南7.5公里,自春秋战国以来就久负盛
名,故在此立庙、置碑者甚多,但早已圮毁。现仅存雕龙柱一件,圈龙式莲花座
一件,柱基石一件,支石四件,刻花卉及钓鱼图。另有民国十三年碑刻一方,高
1.7米,宽0.63米。篆书阳文“玉精明化”四个大字。
崔光中墓碑 位于齐陵镇聂仙庄北崔氏墓地,
崔光中,字正平,临淄聂仙庄人。1934年任临淄县第二小学教师,因教绩显
著, 博得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赞扬和爱戴。他病逝后,有337人捐资为
其立碑。碑文长达1624字。由当时该校校长李人凤撰稿,同事吴少卿书丹。字体
小楷,四面刻,正面为“教师典型”四个大字,取汉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