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造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710&run=13

康山寺北魏石佛 康山寺,又称东寺。位于齐陵镇朱家终村以东里许,三面
环沟,东傍苍山(康山)西麓,故称康山寺。该寺西侧朱家终村西北,昔日曾有一
旧寺,曰:“西寺”,故该寺又称为“东寺”。
康山寺早废,碑志无存,唯存高4.15米,宽1.9米,厚0.9米石佛造像一尊,
佛重十吨, 座重21吨。佛像赤足面南,立于雕有212个佛像的长方形石座上。头
饰螺髻,身披通肩袈裟,内著僧衲支,胸前打结,手施无畏与愿印,左手指有残
缺。面庞丰满,比例谐调,首、身原系两石拼接而成,因年代久远石榫脱出,致
佛首向前倾斜。根据造像艺术和镌刻风格,经有关专家认定,此佛为北魏时期造
像。
1984年7月, 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便于保护和研究,经批准于
1985年春,将石佛移于“临淄石刻艺术陈列馆”。
东汉造像 刻石取古刹殿宇式结构,前方后圆,穹隆顶,前檐有瓦垄三道。
石刻总长1.3米,殿宇径0.94米,高0.8米。殿顶刻“曹大夫和贾大夫”题记。檐
下凿石龛,内刻三图像,其中二图像作对饮姿式,一像旁立。石龛前有长92厘米,
宽56厘米,厚23厘米的石桌。龛右侧刻有“东汉灵帝刘宏光和六年 (公元183年)
三月二十四日”。
此石刻造像出处不详,现存“临淄石刻艺术陈列馆”。
西天寺北魏石佛 西天寺石佛,座落在齐故宫城内,今临淄西关北侧,南与
西关小学和民宅相邻,东距文物管理所679米。佛像身高5.6米,宽1.8米,厚1米,
头饰螺髻,面庞丰满,身披道肩袈裟,袒胸赤足,面南直立于覆莲座上,手施无
畏与愿印。风雨盘剥,历尽沧桑,致口部与左手有残。1964年,省政府拨款三千
元,建房保护。
据《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此佛名“无量寿佛”,原立在后赵石虎所建
的兴国寺中,宋初更名广化寺,元至正年间毁,明洪武初重修称西寺,即西天寺。
临淄八景中的“西寺楼头听晓钟”即此。现寺毁佛存。
1984年7月, 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以此佛为中心建临淄石
刻艺术陈列馆。
金陵寺北魏石佛 金陵寺,位于高阳故城址东,今高阳乡南高阳村东南侧,
北与民宅毗邻,南距乌河里许。
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石佛与寺院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公元
520年) ,现寺院圮废,仅存石佛两尊,座落在寺墟土台之上。台高1.5米,南北
长15米,东西宽20米。两佛间距12米,东西排列,均面南结跏跌坐于束腰莲座上,
通高2米,头饰螺髻,身披袈裟,袒右肩,内着僧衲支,赤足,手施无畏与愿印。
莲座上刻有浮雕力士像。手部、面部、须弥座均有残损。
1962年,南高阳村孙凤岐于石佛前田中取土时,发现石质佛座一块,龛长36
厘米,宽35厘米,厚11厘米,刻“大齐天统元年岁次丁亥四月一日辛丑朔比丘
进兄弟二人敬造”。天统元年为公元565年。
1977年,当地群众又在寺院旧址中,出土了一块浮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系青
石质,呈莲瓣形,顶端左右雕有八个飞天,其中两飞天合捧八棱塔,余者各持乐
器。中间石佛像高65厘米,其两侧菩萨像各高47厘米。此造像为唐代风格,当属
寺内旧物,现存区文管所。
1984年7月,公布金陵寺石刻造像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福寺北魏石佛 施福寺,位于今朱台乡大夫店村中。
据《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施福寺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
年) ,后圮废,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其原址新建重兴寺,并将原施福寺
石刻造像和碑碣移入。今重兴寺也已夷平,尚存石刻造像两尊,碑石两方。
石佛像,其一高1.9米,宽0.64米,头、手及座残;其二高1.73米,宽0.6米,
头、手残,座下题铭,记造像信徒。
碑志,其一高0.94米,宽0.42米,厚0.38米,刊:大魏正光五年岁次甲辰八
月,青州高阳郡新城县,寺主率信徒造像记;其二高2.3米,宽0.9米,厚0.22米,
上为杀角,为重兴寺碑记。
兴福寺明代石佛 兴福寺石佛三尊, 位于辛店北1.5公里,区园林所院内,
系明代造像。
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兴福寺在相家庄西门外,殿宇圮毁,有造像
三,刻洪武二年制”。三佛东西并列,间隔半米,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饰
螺髻,披袈裟,袒右臂,内著僧衲支。中间石佛两手心朝上迭放于腹前;左侧石
佛两手相抱于胸前;右侧石佛左手心向上自然放于腹前,右手心向下放于右膝之
上。三佛皆赤足,等高1.77米,面部稍残。须弥座高0.5米,并见倾斜。
寺墟残石记有“大明弘治十年,青州府临淄县制,石匠呈明、刘增”题款。
据此推知,该寺可能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时曾有修葺。寺址尚存八棱石柱四
根,等高4.43米,是昔日殿宇的立柱,唯西北角一根原用两节拼成。1980年,区
园林所修院墙时,两根石柱被毁,并有一佛首、腿被砸下,后以水泥粘合。
1984年7月, 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春,将石佛、石柱等移
于“临淄石刻艺术陈列馆”。
摩崖石刻造像 位于边河乡坡子村西南山阿。摩崖石刻造像两尊,高0.7米,
宽0.65米,镌成化元年制,成化,明宪宗年号。成化元年,即公元1465年。
稷山石龛造像 稷山位于齐陵镇梁家终村东南里许。《齐乘》载,春秋时期
因山上有后稷词,故后稷山。相传战国中期,祠堂圮墟,齐宣王立孔子庙于此,
故又称“孔父山”或“夫子山”。在山顶处有一方池(系古墓道),边长3米,深2
米。池北壁有石龛造像两组,东西并列。西侧一组,上刻“孔大夫”三字。西壁
亦有凿刻之痕,刻工粗糙简陋。造像年代不详,经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此乃一汉
墓,人们利用墓口石壁造像。因此造像时代不能早于汉。
重修夫子庙碑一方,系清代康熙年间所立,1983年10月运至益都。另有《重
修碑记》一方,现已断为两截。碑记“宣统玖年岁次丁已荷中浣敬立”。此时实
为中华民国六年,而写为宣统九年,这说明倡导修庙之人。仍存有复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