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古城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695&run=13

安平故城 安平城,原称(xi)邑,位于今皇城乡南荣村南,西北角为皇城
营村,西南隅为张家村,东部为石槽村。近似长方形,唯东南角向内凹进,此处
城墙外即为油坊村。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800米,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
春秋早期,安平城为纪国属邑,曰:“(xi)城”,纪国纪侯之弟纪季封于
此,曾与齐对峙为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
哀公”。襄公时“伐纪,纪迁去其邑”,纪季以入于齐,齐改邑为安平。战
国时,田单封安平君,即此。秦灭齐后,改为东安平县,属齐郡。
1973年和1981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普查,发现城垣大部夷为平地,仅东北角稍
有残存, 高出地面二米,长约50米,系夯土建造,夯层厚20厘米,夯窝直径5.5
厘米。据当地群众说,曾于故城东门位置,即石槽村东路口挖出石基;在城西南
隅的张家庄西北,多次出土战国时期的瓦当和花纹砖,于田单墓东南部打井时,
曾挖出汉瓦, 长约1米,上有花纹。同时还发现漏孔陶井圈,直径一米,高60厘
米,也曾出土过青铜器等。今地表多汉代遗迹。198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高阳故城 位于齐故城西北20公里, 今高阳乡南高阳村西200米处,南北长
约750米,东西宽约650米,呈长方形,总面积达48.75万平方米。南临乌河,东、
西、北三面皆为平原。
《山东通志》(清康熙十二年)载:“北魏立高阳城,置郡,后改为水县,
唐代废”。北魏时期,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曾任过高阳太守。
今城址高出地面两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
颇多,并有战国时期瓦当出土。198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画邑故城 画邑为临淄地区古城邑之一。据《山东通志》(清康熙十二年)载:
在县西北二十里。
《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画邑春秋时为棘邑,齐大夫子山之邑也。田
和篡齐后,改棘为画,在西安城东南”。《史记》载:“乐毅伐齐,闻画邑人王
贤,兵不入境,”孟子三宿出画,皆此地。
建国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朱台乡桐林村西南进行过多次勘探,在
原始社会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上层,发现大片夯土建筑基址、道路和西周墓葬,并
出土过战国、汉代时期的砖、瓦、陶片,表明此处是人烟密集的早期城邑。按其
方位,疑为画邑城遗址,确否待考。
临淄县城 位于齐故城东南隅,其西墙与齐故城小城东墙重合,故城垣基叠
压于下, 北墙伸进齐故城大城以里近30米。墙基系灰土夯筑,高10米,周长3.5
公里多。 现城垣大部拆除,唯东北角尚存高5.5米,宽2.6米、长100米残垣。县
城略作方形,唯东南角稍亏。沿墙外周挖有两丈多宽的护城壕。
县城为元末达鲁花赤李仲明所建。明代多次加固重修,成化二年 (公元1466
年) ,于四门建敌楼;正德七年(1512年),在西、南、北三门增筑月城。明万历
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重修时,四门上楹嵌刻石质横匾。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增筑炮台六座。建国后,城垣、城门已全部拆除。四门石匾现存临淄区文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