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美术、书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663&run=13

美术、书法活动,历史悠久。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书家著称者有于疏梅、王
涵等人。1936年县民众图书馆举办一次美术、书法展览,择优推荐于爽亭、吴润
初、 于疏梅、王道生、宋誉卿5人的作品,参加了省美术、书法展览。进入50年
代,书法影响较大者有路子润、于子美、宋誉卿3人。
1955年起,县文化馆设干部,专事美术书法活动的组织,书法美术活动日趋
普及。1958年,于爽亭作国画《百花齐放》,参加省展览后又参加了全国展览。
次年,又作《和平万岁》,获省美展一等奖。1963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发表了齐辛
民的国画《看新磨》。1966年安徽幻灯制片厂采用了王学春的《养猪姑娘》 (组
画) 。1975年《解放军画报》发表了李仁智的《拥军优属》(国画)。1978年齐辛
民与他人合作的《孔雀牡丹》、《春风吹绿黄河岸》赴加拿大等四国展出;齐友
昌作《两代猪馆》获省工农兵美展二等奖。1983年春,举办临淄在外地工作的老
干部书、画展,刘子章、周光汉、李之光、吴少卿均送作品参展。到1985年,区
内知名美术、书法作者达20余人,省以上出版单位发表或展览得奖的美术作品20
余件,书法作品50余件。
传统工艺美术,编刻、印、剪品种俱全。柴家疃、王青村一带,苇编、蒲编、
多编上“寿” 、 “福”字样和花边;县境北部各村,善以麦秸编织“蝴蝶”、
“粽子”、微型花篮;砖刻用在建筑物上较为普遍,青砖门、厅,一般镶以砖刻
古代人物、鱼、鸟、花、草或书卷等;石刻早期有北魏石佛和遍及四乡的碑碣、
牌坊,近代大型者称临淄城南门里花牌坊(高8米,横跨南门大街,毁于“文化大
革命”中)。40年代,于爽亭刻《朱子家训》一部,称区内石刻佳品;“印花布”
遍及全县,图案有“金鱼荷花”、“凤凰串牡丹”、“喜鹊登枝”、“蝴蝶狂舞”
等; “剪纸” ,以彩色纸剪成“龙”、“凤”、“虫”、“鱼”、“万福”、
“万寿”等图案,用于房内装饰或作窗花。“乐门钱”,普及全境。
1949年后,土布已被机织布代替,故印花布逐步绝迹。石刻爱好者,多攻艺
术图章或仿古瓦当、铭文镌刻。郑春坡的仿古石刻瓦当,1985年发表于《齐鲁画
刊》。剪纸有较大革新,1962年文化馆举办剪纸训练班两期,对剪纸进行“推陈
出新”,革新了“乐门钱”图案。1981年齐辛民、朱廉津合作的剪纸《柳绿莺鸣》、
《油城绿化》,发表于《诗刊》。齐辛民的剪纸《荷塘情趣》参加了八省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