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剧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653&run=13

八仙戏 明末清初传入临淄区皇城乡,由街头演唱形式,经当地人丰富发展
而形成新的剧种。因演出时,第一出必先演《八仙庆寿》,群众多称之谓“唱八
仙”,习呼成名,为“八仙戏”。
关于该戏的前身,莫衷一说:一说是由山西来的一个乞食人教唱的小曲;一
说是由一帮江南梨园弟子,来五路口街头唱“高腔”,众人欣赏,请他们教唱,
学下了此戏。
八仙戏的剧目,传入时只有七出,经续编和移植,到1930年达19出。分《东
游》、《西游》两大部。《东游》包括《烧海》(失传)、《八仙庆寿》两出,均
系传入, 《西游》 包括《白虎岭》、《万寿山》、《白云洞》、《贾家庄》、
《寻径》(以上系传入)、《毒敌山》、《高老庄》、《洪江口》、《双叉岭》、
《闹沙河》、《火云洞》、《陈家庄》、《黑风洞》、《阴雾山》、《黄花观》、
《无底洞》(失传)、《刘全进瓜》等17出。
该戏的表演,在当地受京剧和“肘鼓子”的影响较大,无鲜明特点。
它的音乐,还停留在曲牌体阶段。传入临淄后,除笙笛伴奏外,又增加了唢
呐。主要曲牌有《烛影飞》、《耍孩儿》、《桂枝香》、《号佛》、《混江龙》、
《点绛》、《步步紧》、《皂罗袍》(失传)。其流行区域,最大没超过五路口村、
郑家辛庄一带,到1985年,只有五路口一村有遗响。因系稀有剧种,故从1953年
起,省、县文化部门对该戏进行了多次发掘,并进行过改革实验。
京剧 清光绪年间,由烟台、潍县传入临淄,迅速流布全境。
吕剧 民国初年,由广饶县、博兴县传入临淄,多流布于临淄县城北部地区。
剧目多生活小戏。1949年后有发展,遍及全境,并上演了大量现代剧目,如《李
二嫂改嫁》、《两垄地》等。
东路肘鼓子 民国初年由桓台县传入,主要流布于上河头、南高阳、大夫店
一带。 剧目生活小戏和袍带戏兼有, 共五十余出,经常演出的有《亲家斗》、
《赶脚》、《观灯》、《北平府》、《粉红江》、《同台》、《西歧》、《乱石
山》等,因其曲调不太适应当地欣赏习惯,到1985年,仅上河头一村有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