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类勤工俭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579&run=13

建国后,学校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组织师生搞劳动建校活动。1953年,将
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1958年,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方针,又将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小学每周劳动4小时,初中每周劳动6小时,高
中每周劳动8小时。 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 办起一批工厂、 农场、饲养场。
“文化大革命”期间,否定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工、学农、学军活动替代学校
教育,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1977年以来,勤工俭学活动渐趋正常。1979年,成
立区勤工俭学管理站,统管全区校办厂(场) 和勤工俭学活动。1981年9月,淄博
市在本区召开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是年底,全区校办工厂发展到27处,农场土
地1234亩,林场30亩,95%以上学校有勤工俭学项目,专职和兼职工人124人,总
产值85万元, 纯收入52.4万元,相当于国家拨发经费的20%。梧台公社29处中小
学,1981年达到校校有农场,培养繁育农作物良种,供附近生产队使用,受到农
民称赞。 该社4处联中还开办了电机修理、红炉、木工、白铁、印刷等小工厂。
全社每年勤工俭学收入在8万元以上, 1982年受到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
财政部、国家经委的表彰奖励。
1978~1985年,全区勤工俭学累计收入359.71万元,为改善办学条件,增加
师生福利起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