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师资培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576&run=13

清末和民国时期,县内师资依靠单级教员养成所和师范讲习所培养。
建国后,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一是举办“星期学校”。
1949年至1953年,利用星期日对教师进行文化补课,分高小班和初小班,采取重
点选修,分科结业的办法。二是举办训练班。利用秋假、寒假举办教师训练班,
一般1020天,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和集体备课。1956年还举办两期普通话训练班,
参加学习的小学教师447人。 三是组织函授学习。1962年,临淄县教师函授部成
立,后改为教师进修学校。每公社设语文、数学各一班,定期巡〖FJF〗〖FJJ〗
辅导。参加学习者达700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0%。另有中学教师20人,参加高
师函授。1982年,各公社设函授辅导站,增加函授生数额,1985年全区中师函授
班达20个, 学员1026人,占小学教师的59.7%。四是进修培训。建国初期,选送
20名小学教师去索镇师范进修。 1963年, 选送9名小学教师到益都师范进修。
1974年, 抽调小学教师90人至临淄师范培训,时间2年。1985年,组织64名中小
学教师进大专院校进修。五是开展教研活动。1956年,成立县教研室,乡镇 (公
社) 设中心教研组,学校设学科教研组,形成区(县)、乡(公社)、学校三级教研
网,组织教材教法研究,举办公开教学、观摩教学,推广先进经验。
经过培养,全区师资水平较前有很大提高。据1984年对中小学教师文化业务
考核,全区小学专任教师1718人(不包括市属以上厂矿学校,下同),其中胜任和
基本胜任教学工作的1514人,占88.13%;中学专任教师1382人,其中胜任或基本
胜任教学工作的1304人,占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