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教学与考试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565&run=13

教学 民国时期,中学教学基本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
新中国建立后,提倡改革注入式,运用启发式,理论联系实际。1953年,开
始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强调严格按教学计划授课,课堂教学应用五大
原则和五个教学环节,根据教材使用讲读法、讲解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
等教学法,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及作业批改等形成制度,但出现了机械运用和
削弱思想教育的倾向。1958年,加强了劳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改变脱离政治、
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现象。但过多的劳动和政治活动,挤掉了正常的文化课学
习。1962年,开始纠正教学上大呼隆的作法。1963年,中学教学贯彻以教学为主
的指导思想,提倡加强“双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1965年,强调减轻学生
负担,教学贯彻“少而精”原则。
“文化大革命”期间,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大搞开门办学,走出去、请进
来,从劳动中学,以社会为课堂。忽视文化学习,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6年后,经过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以“加强‘双基’,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点,1978年始,全区中学开展了以幻灯机、录音机为
主体的电化教学,并进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外语的教学改革试验,推广
了“六课型教学法”、“发现法教学法”、“单元过关教学法”等经验,还在改
进课堂教学的同时,开辟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结合的第二课堂。
考试制度 建国前,中学招生和对在校生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百分记
分。中学招生,由招生学校视考生数额自行确定,报省厅备案。
建国后至1957年,初高中招生,由各校组织考试、定员录取,报地区教育局
备案。1958年后,实行全县统一招生。对在校生成绩的考核,仍沿用百分制记分,
闭卷考试。1954年推行“五级制记分法”。1964年,县教育局规定,对中学生的
期中、学期、学年和毕业考试,只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等主
要学科。
“文化大革命”期间,彻底否定以前的考试制度,实行开卷考试;初高中招
生,改为推荐与选拔相结合,只重视政治表现,忽视德、智、体全面考核,影响
了新生质量。
1977年,大中专招生和初高中招生,均恢复了“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制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