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学制与课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559&run=13

学制 临淄小学堂,执行清政府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即初等教育9年:初等小学堂修业5年,高等小学堂修业4年。
民国时期,临淄普通小学执行国民政府于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卯学制”。
即初等教育7年: 初级4年,高级3年。1922年以后又执行“壬戌学制”,即初等
教育6年:初级4年,高级2年。
抗日民主小学执行《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实行“二、二、二制”,
即初小2年,中小2年,高小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实行“四、二制”。为贯彻政务院1951年10月颁
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2年曾招收五年一贯制班44个,学生5023人。
由于教师教材准备不足, 1953年停止五年一贯制, 仍沿用“四、二制”,直到
1968年。
1969年, 全区小学普遍改为五年一贯制,并实行春季始业。1973年8月,复
改为秋季始业。
课程设置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临淄创建的各初等小学堂,设修身、读
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手工及图画等科。高等小
学堂,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
操,视地方情形,尚可加授手工、农业、商业等科目。教材初由各学堂据学部授
课表内容自编自选,后由学部统一发行课本。民国时期课程设置变动频繁:1912
年,初等小学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女生加缝纫课。
高等小学开设修身、国文、算术、英语、中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
唱歌、体操、农业、商业,女生加缝纫课。1915年,高等小学恢复读经,女生的
缝纫科扩大为家事科。1922年,废止读经,取消修身而设公民、卫生。体操改为
体育,国文改为国语(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手工、图画分别改称工用艺术、形象
艺术。192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所有小学一律增设三民主义、党义、童子军三
科,高小并增设职业科目。1936年,取消卫生科。初小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
一、二年级劳作、美术合并为工作科,音乐、体育并为唱游,自四年级起算术中
加珠算。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小学初小设时事讲话、国语、算术、唱歌、体育;
中小学设政治讲话、国语、算术、常识、唱歌、体育;高小设政治、国语、算术、
自然、历史、地理、卫生、音乐、体育,教材采用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编订的课
本。
日伪小学,初级设国语、算术、常识、音乐、体育、修身;高级增设地理、
历史、自然、经书、日语和武术,使用华北行署教育总署编审课本,进行奴化教
育。
1945年9月以后, 解放区小学,初小设国语、算术、常识、唱游、美术。高
小设国语、算术、地理、中国历史、自然、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使用省编
课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教育部规定,初小设国语、算术、音乐、
体育、美术五科。高小增设政治、自然、地理、历史。1952年,五年一贯制班开
设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体育、图画。1955年,各校增设手工
劳动课。1957年,各年级增设周会,五、六年级增设农业常识课。1958年,增设
劳动课。196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初小设周会、
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图画、手工等七科,高小增地理、历史、自然、生产
常识,减手工科,并规定四年级以上学生每年劳动半个月。
文化大革命期间,课程设置混乱。每天第一节为“天天读”,专门学习毛泽
东语录。体育改为军体,音乐、美术并为“革命文艺”,文化课只设语文、数学。
1971年后,设置语文、数学、政治、常识及音体美七科。虽有课程表,但经常被
其他活动冲击。
1976年后,课程设置摆脱了混乱局面。小学设置语文、数学、政治、常识、
音乐、图画、体育。1981年,又改政治为思想品德课。高年级去常识,增设地理、
历史、自然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