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霜冻、雨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3&rec=52&run=13

霜冻 多在春末,秋初以短时低温危害作物。出现在秋季的称秋霜冻或初霜
冻,出现在春季的称春霜冻或终霜冻。全区历年平均霜冻期为180天,最多210天,
最少156天。 霜冻期与休耕期基本一致,但有的年份初霜早,危害晚秋作物,或
终霜晚,危害早春作物,一般初霜冻的危害大于终霜冻,发生冻害严重的年率为
29%,3~4年一遇。
雨凇 亦称冻雨。 多发生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从1964年以来,共出
现过3次。其中,1982年11月9日的一次最为严重,先雨后雪,伴有大风。全区共
折断树木644800余棵,倒塌房屋1100间,折断高压线杆690根,低压线杆7903根,
广播线杆2871根, 电话线杆1002根,毁坏各种电线156.2万米,变压器76台,总
计损失达200多万元。

附:临淄历代自然灾害
公元前784年岁饥。
前674年(周惠王三年)夏,齐大灾。
前673年(周惠王四年)夏,齐大灾。
前240年大饥。
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四月),齐地震,山崩,水溢出。
前37年(元帝建昭二年)大雪,深5尺。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蝗灾,民流亡。
46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蝗灾。
110年(汉安帝永初四年四月)蝗灾。
268年(晋武帝泰始四年)大水。
269年(泰始五年)大水。
275年(咸宁元年九月)蝗灾。
277年(咸宁三年十月)大水。
279年(咸宁五年三月)大旱。
280年(太康元年)陨霜杀桑、麦。
285年(太康六年二月)霜伤麦;3月,大水。
301年(永宁元年)自夏及秋,大旱。
318年(大兴元年八月)蝗灾,禾草被食尽。
440年(宋武帝元嘉十七年八月)大水。
447年(元嘉二十四年)大水。
476年(北魏承明元年四月)大风雹。
482年(太和六年七月)大水,蝗害稼。
484年(太和八年六月)蝗害稼。
500年(景明元年五月)蝗害稼,6月大雨雹,7月大水。
508年(永平元年九月)青州地震,殷殷有声。
509年(永平二年正月)青州地震。
510年(永平三年八月)蝗害稼,三分食二。
513年(延昌二年六月)大饥。
514年(延昌三年四月)复大饥。
537年(梁武帝大同三年七月)陨雪害稼。
538年(东魏元象元年)大水。
575年(武平六年八月)大水。
609年(隋大业五年)大饥。
676年(上元三年)大水。
738年(开元二十五年)淄河水溢。
805年(永贞元年六月)蝗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尽。
824年(长庆四年)夏,螟蝗害稼。
829年(太和二年)夏,大水。
839年(开成四年)秋,大水害稼及民庐舍。
840年(开成五年)夏,螟蝗害稼。
941年(后晋天福六年四月)大饥。
969年(宋开宝二年)大水及雹害夏苗。
973年(开宝六年)秋,大水伤禾。
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大水。
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七月)大水。
1013年(大中祥符六年二月)青州地震。
1129年(建炎三年)山东大饥,人相食。
1191年(金明昌二年)秋,大旱,大饥。
1210年(卫绍王大安二年)春大旱,6月淫雨,大饥,斗米千余钱。
1319年(延六年)大水。
1327年(泰定四年)蝗灾。
1347年(至正七年)春,益都、临淄、临朐、昌邑、高密一带地震,5月又震。
1348年(至正八年三月)大旱,8月大雨雹,大如杯。
1359年(至正十九年)夏,蝗食禾稼,草树叶俱尽,大饥,人相食。
1390年(洪武二十二年)4~6月雨,久雨伤稼。
1415年(永乐十三年六月)淫雨。
1441年(正统六年)蝗、旱灾、大饥。
1443年(正统八年)夏秋旱。
1446年(正统十一年)旱,人民艰食。
1454年(景泰五年)四、五月大旱,麦枯死。
1456年(景泰七年)秋大水。
1459年(天顺三年)五、六月,骤雨伤稼。
1474年(成化九年)大饥。
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大饥。
1492年(弘治五年)春旱大饥。
1504年(弘治十七年)大旱。
1507年(正德二年十二月)大雪数尺。
1509年(正德四年)春夏大旱,大饥。
1517年(正德十二年)秋,淫雨,禾稼损坏,鱼遍生。
1533年(嘉靖十二年)蝗灾,禾稼殆尽。
1538年(嘉靖十七年)旱。
1541年(嘉靖二十年)大水。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地震。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大水。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大水,冬大寒。
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七月)蝻蝗自西北来,田禾受害。
1568年(隆庆二年七月)大雨。
1569年(隆庆三年)水灾。
1570年(隆庆四年)春大饥。
1572年(隆庆六年)蝗灾。
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青州大饥。
1610年(万历二十八年)青州大旱。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大饥,人相食,逃荒者无数。
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蝗灾。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大雨雹。
1621年(天启元年冬十月)临淄、寿光、乐安、昌乐、安邱一带地震。
1626年(天启六年)秋,大水。
1627年(天启七年)大水。
1634年(崇祯七年)夏,蝗灾。
1639年(崇祯十二年)山东蝗、旱灾,大饥,人相食。
1640年(崇祯十三年)飞蝗蔽天。
1641年(崇祯十四年)鼠灾,损害禾稼。
1644年(清顺治元年三月)大风。
1646年(顺治三年七月)大水。
1949年(顺治六年)六月大雨雹,平地深数尺,禾叶尽脱
1650年(顺治七年六月)地震。
1652年(顺治元年)秋,大水。
1654年(顺治十一年)大雨雹。
1665年(康熙四年)夏旱麦无收。
1667年(康熙六年)夏大雨雹,秋大雨,淄水溢至城东门。
1668年(康熙七年六月)地大震,城楼多毁,房舍倾倒,有压死者。
1670年(康熙九年)大旱,冬大雪奇寒,果树冻死。
1680年(康熙十九年六月)大雨雹。
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大雨雹。
1785年(乾隆五十年)全省特大旱、大饥。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全省大旱。
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全省大旱。
1796年(嘉庆元年)大水。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大旱。
1821年(道光元年)大疫。
1832年(道光十二年八月)淫雨。
1835年(道光十五年)大雨水。
1836年(道光十六年)水,旱灾。
1837年(道光十七年)旱、水、雹灾。
1838年(道光十八年六月),大水。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水、旱、雹、虫灾。
1853年(咸丰三年)水、旱、风、雹灾。
1855年(咸丰五年)大水。
1856年(咸丰六年)大旱。
1858年(咸丰八年)旱、雹、虫灾。
1859年(咸丰九年)大旱。
1860年(咸丰十年)水灾。
1863年(同治二年)水、旱、风、雹、虫灾。
1864年(同治三年)水、旱、风、雹、虫灾。
1865年(同治四年)水、旱灾。
1866年(同治五年)水、旱、风、虫灾。
1876年(光绪二年)全省特大旱,县内大饥。
1877年(光绪三年)春大饥,及麦熟,民骤饱,间有死者。
1881年(光绪七年)水、旱、风、虫灾。
1886年(光绪十二年)水、旱、风、虫灾。
1888年(光绪十四年)四月雨雹,损麦,城北尤甚,秋大雨水,瘟疫流行。
1889年(光绪十五年)秋,大雨。
1890年(光绪十六年)五月,大雨弥月,伤禾稼。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六月)蝗灾。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秋大疫。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冻麦。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春夏旱,夏历七月二十三日始大雨,又成涝灾。
1909年(宣统元年四月二十六日)降雹深一尺,砸烂小麦。
1911年(宣统三年正月初一)大雨,三月二十日大雨两小时,平地积水一米。
1915年(民国四年)夏蝗。
1917年,春大旱,斗麦十千(以西关斗计)。
1918年,小麦歉收。
1919年,春夏旱,蝗灾,秋瘟疫流行。
1921年1月,大雪深一米,积雪40天。
1926年12月11日大雪,深1.5米,积雪50天。
1927年,全年大旱,5月降雹大者如拳。
1928年~1929年,蝗灾。
1930年5月1日降雹,大者如鸡蛋,伤麦。
1933年5月7日冰雹。
1938年,蝗、旱、风灾。
1940年,飞蝗过境,长9里,宽5里。
1941年,降雹,深一尺。
1942年, 春大旱,7月寒流突袭,高粱、玉米、黄菸等受冻无收;全县大饥
荒,饿死者无数。
1945年,大旱。
1947年,秋涝。
1949年涝灾,受灾面积75277亩,倒房9831间。
1950年雹灾, 受灾面积24000亩, 成灾面积8000亩, 人民政府发放救济粮
105000斤。
1951年雹灾, 受灾面积30000亩, 成灾面积15000亩,政府发放救济粮5600
斤,1200万元。
1952年全县旱灾, 虫灾严重,受灾面积33.3万亩,发放救济款97900万元,
衣服1607件。
1953年,14857亩农作物受虫灾。
1954年5月,边河、王寨两乡降雹,小麦减产80%,省、专署派人来慰问救济。
1955年,风雹20000亩受灾,政府发放救济款15000元。
1957年7月6日至19日降雨209.3毫米, 23650亩积水,倒房602间;发救济款
12230元,衣物4476件。
1963年7月19日全县普降暴雨,降水100~150毫米,20900亩受灾,大夫贯淄
河护岸冲毁150米。
1964年8月1日早上, 降雨两小时,雨量达200毫米,县内涝洼地积水一米,
淌清水40余日。169969亩受灾,粮食减产1227万斤,倒房8204间。
1965年大旱,全年降水391.8毫米,比正常年分低30%。
1966年7月15日上午, 淄河出现历史上罕见洪峰,据白兔丘站测定,流量为
2030立方/秒,冲毁淄河大桥80米,淹死17人,发放救济款10000元。
1967年7月24日边河以西降暴雨, 45分钟降水85毫米。 政府发放救济款
30000元。
1968年11月9日,全县降雪降温,冻坏蔬菜。
1971年6月, 淮阳、路山、梧台、孙娄、城关、齐陵、金岭、边河遭雹,受
灾面积13万亩,重灾2万亩。
1972年旱灾,25258亩成灾。
1974年,全区自7月1日至8月15日,总降水量690毫米。7月28日路山、淮阳、
梧台、孙娄、大武、皇城6个公社的78个大队遭风雹,降雹30分钟,地面积雹4厘
米。 全区受灾面积183500亩,严重减产、绝产的124000亩,倒房22853间,砸伤
10人,死1人。
1975年,旱灾、虫灾。受灾面积3729亩。
1976年6月6日, 由金岭经路山、淮阳、敬仲至皇城一线遭风雹灾,大者8厘
米, 地面雹厚15厘米。小麦受灾面积100500亩,刮坏房屋4100多间,伤300多人。
政府发放救济款22万元。
1977年,旱灾,减产3299万斤。
1978年, 全区先旱后涝。 自6月25日至7月5日连阴雨。 全区受灾面积84.5
万亩,减产粮食3000万斤,霉烂700多万斤,被水冲走6.8万斤。倒塌房屋1385间,
死亡大牲畜10头,死10人。
1979年,雹灾,受灾面积158184亩。
1981年雹灾,受灾面积9450亩。
1982年11月9日, 全区遭受罕见暴风雪、 冰凌灾害, 折断各类电线杆
12466根, 毁坏电线156000米,变压器76台,折断树644800株,倒房1100间,总
计损失200余万元。
1984年春旱, 边河、王寨、齐陵、金岭、召口、路山六乡镇38500亩小麦受
灾。6月3日19时,遭暴风雨,20万亩小麦受灾,减产1510万斤。
1985年8月3日17时至18时,暴风雨夹雹,风力7~8级,11处乡镇受灾,总计
损失560万元。